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常减压蒸馏装置是炼油厂的“龙头”装置,它的拔出率、产物质量、分离精度、能耗等对整个炼厂的后继加工过程影响很大。本次设计是年处理量为370万吨原油的常压蒸馏塔,其次为塔板的设计及水利学核算。利用大学期间学习过的石油炼制工程化工原理及炼油类参考书籍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设计。常压塔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原油和产品的恩氏蒸馏数据,计算产品的各物性数据并确定切割方案、计算产品收率。参考同类装置确定塔板数、进料及侧线抽出位置,再确定各主要部位操作压力及假设操作温度,进行全塔热平衡计算,采取塔顶二级冷凝冷却和两个中段回流。塔顶取热:第一中段回流取热:第二中段回流取热为5:2:3,最后校核各主要部位温度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塔板形式选用浮阀塔板,依据常压塔内最大汽、液相负荷处算得塔径为4.0m,板间距取0.8 m。这部分最主要的是核算塔板流体力学性能及操作性能,使塔板在适宜的操作范围内操作。关键词:常压塔,节能,浮阀塔板,流体力学AbstractRefinerys crude distillation unit is the leading device, it pulled out rate, product quality, segmentation accurac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entire refinery great influence subsequent processing.The design is with capacity of 3.7 million tons of crude oil 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tower, followed by plate design and hydrologic accounting.avail university period study ultra petroleum refining engineering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ory andreference oil refin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grade half cloth propitious finish these degree design off of.Atmospheric tower design is mainly products Engler distillation data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 of the physical property data to determine the cutting program to calculate the yield of the product. Reference to similar devices to determine the plate number, location of feeding and lateral line out, and then determine the major parts of the operating pressure and assumed operating temperature, full-tower heat balance calculations, to take two condensing cooling tower and two mid-back. Tower for heat: the first heat to take back the middle: mid-back to take the second heat 5:2:3, the last check of all the major parts of the temperature within the allowable error range.Plate in the form selected valve trays , according to the largest tower vapor pressure, liquid load at the tower diameter is considered4.0m, take the plate spacing 0.8 m. This part is most important is accounting tray hydrodynamics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make the plate in the appropriate operating ranges.Keywords: atmospheric tower, energy, valve trays, fluid mechanics目 录370万吨/年大庆原油常压蒸馏工艺设计11 文献综述11.1前言11.2世界原油现状21.3原油常压蒸馏及其特点31.4常减压蒸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1.5原油预处理的新技术41.5.1新型电脱盐技术51.6原油的常压蒸馏61.7 常压加热炉61.7.1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71.7.2提高加热炉的效率途径81.8加热炉优化控制技术91.9常压装置节能技术101.9.1节能降耗的措施111.10减压深拔发展前景131.11 腐蚀的监测和防护方法142 设计任务说明书192.1大庆原油评价192.1.1原油和各侧线油的性质192.2生产方案的确定:212.2.1各产品数据212.2.2装置流程要求:223 初馏塔的工艺设计253.1塔板数确定:253.1.1操作条件确定:253.2塔的物料平衡:263.2.1塔的工艺计算:263.2.2操作条件:263.2.3物料平衡:274 常压塔计算294.1基础数据294.2工艺设计计算过程及结果314.2.1体积平均沸点314.2.2恩氏蒸馏曲线斜率S314.2.3立方平均沸点tcu314.2.4中平均沸点tMe324.2.5特性因数K334.2.6油品的API344.2.7平衡汽化温度344.2.8临界温度394.2.9临界压力404.2.10焦点温度414.2.11 焦点压力424.2.12实沸点切割范围424.2.13相对分子质量474.2.14实沸点切割温度484.3产品收率和物料平衡514.4汽提水蒸汽用量534.5塔板型式和塔板数544.6精馏塔计算草图544.7操作压力564.8汽化段温度564.8.1汽化段中进料的汽化率与过汽化度564.8.2汽化段油气分压574.8.3汽化段温度的初步求定574.8.4 tF的校核584.9塔底温度604.10塔顶及侧线温度的假设与回流分配614.10.1假设塔顶及各侧线温度614.10.2全塔回流热614.10.3回流方式及回流热分配634.11侧线及塔顶温度核算634.11.1重柴油抽出板(第27层)温度校核634.11.2轻柴抽出板(第18层)温度校核664.11.3煤油抽出板(第9层)温度的校核684.11.4塔顶温度校核714.12全塔汽,液相负荷724.12.1第28层塔板上气液相负荷734.12.2第27层板上汽液相负荷754.12.3第23层板上汽液负荷754.12.4第22层板上汽液相负荷774.12.5第21块板上汽液相负荷794.12.6第19层板上汽液相负荷814.12.7第18层板上汽液相负荷834.12.8第17层板上汽液相负荷834.12.9第14层板上汽液相负荷854.12.10第13层板上汽液相负荷874.12.11第10层板上汽液相负荷894.12.12第9层板上汽液相负荷914.12.13第3层板上汽液相负荷914.12.14第2层板上汽液相负荷934.12.15第一层板上汽液相负荷954.13全塔汽液相负荷分布975 塔的工艺计算985.1塔径计算985.1.1塔径985.1.2溢流装置995.1.3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与排列1015.2塔板流体力学验算1025.2.1气相通过阀塔板的压强降1025.2.2淹塔1035.2.3雾沫夹带1045.2.4塔板负荷性能图1055.3车间装置分布1105.3.1车间平面分布图1105.3.2车间工艺流程图1115.3.3车间工艺设备表112致 谢120参考文献121123370万吨/年大庆原油常压蒸馏工艺设计1 文献综述1.1前言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是我国迈向工业化社会,追求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石油工业不但提供了我们社会中最主要的动源,同时,也因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石化产业为数众多中下游业者稳定的石化基本原料(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之供应。进而使我国的合成纤维塑胶、橡胶及其他化学品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能快速成长。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在各个国家石油的重要程度不亚于黄金的储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石油产品质量指标的要求不断严格。石油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物,而蒸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典型操作。通过对原油的提炼,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燃料油、润滑油和其他产品,基本途径是:将原油分割为不同沸程的馏分,然后按照原油的要求,除去这些馏分中的非理想组分。蒸馏正是一种合适的手段,它能够将液体混合物按其所含组分的沸点或蒸汽压的不同二分离为轻重不同的各种馏分。正因为如此,几乎在所有的炼油厂中,第一加工装置就是蒸馏装置。因此,原油的蒸馏装置在炼化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又被称为炼化企业的“龙头”。1.2世界原油现状根据BP公司2011年6月9日在伦敦发布了BP世界能源统计2011。2010年全球能源消费强劲增长,呈现了自1973年以来最大的增长量, 2010年,全球石油产量为8209.5 万桶/日(约39.1亿吨),同比增长了2.2%,即181.7万桶/日, 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增长了96万桶/日(2.5%),至3432.4万桶/日,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增长了1.9%,即86万桶/日。由于海上石油产量增加,中国实现了27.1万桶/日的石油产量增长,也成为非欧佩克国家中增产石油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增加了24.2万桶/日和23.6万桶/日。俄罗斯保持了最大石油生产国的地位,美国本土陆上和墨西哥湾海上石油产量都有所增加。BP年度统计报告称2009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为1.33万亿(兆)桶,去年全球石油日消費量減减少120万桶,为1982年以来最大降幅,2009年全球石油日产量减少200万桶,亦为1982年以来最大降幅。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全球拥有的石油储量足够开采40年。1.3原油常压蒸馏及其特点所谓原油的常压蒸馏,即为原油在常压(或稍高于常压)在复合塔下进行的蒸馏1。在塔的侧部开若干侧线以得到如汽、煤、柴等轻质馏分和常压重油等多个产品。常在常压塔的旁边设置若干个侧线汽提塔,侧线产品从常压塔中部抽出送入汽提塔上部,从汽提塔和复合塔下部注入水蒸气进行汽提。以降低油气分压使更多的轻组分从塔底蒸出。原油是不同沸点的复杂组分组成的混合物,我们所说的常减压蒸馏就是指在常压状态下和真空状态下,根据原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原油切割成不同馏出物的过程。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出物称之为“馏分”,在一定温度下蒸馏出来的馏分也是混合物。1.4常减压蒸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蒸馏装置规模较小大部分装置处理能力为2.5Mt/a,仅有几套加工能力超过4.5Mt/a.我国蒸馏装置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水平相比在处理能力产品质量和拔出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新建较大炼油厂镇海、高桥8Mt/a及大连西太平洋10Mt/a等大型化的蒸馏装置,其中高桥为润滑油型大型蒸馏装置,拟建的大型蒸馏装置也基本为燃料型。我国蒸馏装置侧线产品分离精度差别较大,如中石化有些炼厂的常顶和常一线能够脱空,但尚有40%的装置的常顶与常一线恩氏蒸馏馏程重叠超过10,最多重叠度达到86,多数装置常二线与常三线 恩氏蒸馏馏程重叠在15 以上,实沸点重叠则超出25 .润滑油馏分切割也同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轻质润滑油馏分的挥发度及重质润滑油馏分的残炭和安定性等方面存在差距较大。由于原油进入炼油厂后必须首先进入常减压装置进行一次加工,因此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一般用原油常压蒸馏装置的加工能力来表示,因此世界原油加工的能力基本上就是世界常压蒸馏装置的加工能力。1.5原油预处理的新技术在油田脱过水后的原油,仍然含有一定量的盐和水,所含盐类除有一小部分以结晶状态悬浮于油中外,绝大部分溶于水中,并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油中,形成较稳定的油包水型乳化液。 原油含盐和水对后续的加工工序带来不利影响。在进入炼油装置前,要将原油中的盐含量脱除至小于3mg/L,水含量小于0.2%。由于原油形成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乳化液,炼油厂广泛采用的是加破乳剂和高压电场联合作用的脱盐方法2, 在电脱盐罐内,在破乳剂和高压电场(强电场梯度5001000 v/cm,弱电场梯度为150300 v/cm)的共同作用下,乳化液被破坏,小水滴聚生成大水滴,通过沉降分离,排出污水,即所谓电脱盐脱水。 1.5.1新型电脱盐技术传统的原油电脱盐采用添加化学破乳剂电脱盐组合技术方式,技术原理是注水后的原油,利用添加化学破乳剂的表面化学作用方式,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破坏油水乳化结构,增强油水在电场与重力的作用下的分离能力。具有生产成本高、适应性差、对后续加工过程不利等缺陷。为了降低装置生产运行费用、增强电脱盐操作随原油性质变化的适应性、减轻添加化学剂对后续加工的不利影响,可采用新型超声波电脱盐组合技术方式3。工艺特点:(1)对装置现有流程不进行改动,仅在原油进脱盐罐之前、混合器与混合阀之后的管路上增加一条同径付线,将超声波作用区域安装在付线上。 (2) 注水原油流经超声波作用区,受到超声波换能器发射的顺逆流超声波的联合作用,通过超声波的机械式振动波的作用,强化了破乳与脱盐的效果。 (3) 注水原油在电脱盐罐中继续受到超声波动效应作用,强化了油水的重力沉降作用效果,尤其有利于强化重质原油的油水分离效果。(4) DCS程序控制设计随原油性质变化自动调节超声波参数,适应灵活多变的原油加工方案。另外,超声波系统控制还配有现场手操、控制室远程手操两种手动操作模式。在加工含硫原油时,还需向经脱水和脱盐的原油中加入适量的碱性中和剂和缓蚀剂,以减轻硫化物对炼油设备的腐蚀。 1.6原油的常压蒸馏原油的常压蒸馏流程是原油经预热至230240后,入初馏塔,轻汽油和水蒸气由塔顶蒸出,冷却到常温后,入分离器分离掉水和未凝气体,得轻汽油(国外称“石脑油”)。未凝气体称为“原油拔顶气”,占原油重量的0.15%0.4%,其中乙烷2%4%,丙烷约30%,丁烷约50%,其余为C5及C5以上组分,可用作燃料或生产烯烃的裂解原料14。初馏塔底油料,经加热炉加热至360370,进入常压塔,塔顶出汽油,第一侧线出煤油,第二侧线出柴油。为了与油品二次加工所得汽油、煤油和柴油区分开来,在它们前面冠以“直馏”两字,以表示它们是由原油直接蒸馏得到的5。将常压塔塔底重油在加热炉中加热至380400,进入减压蒸馏塔。采用减压操作是为了避免在高温下重组分的分解(裂解)。减压塔侧线油和常压塔三、四线油,总称“常减压馏分油”,用作炼油厂的催化裂化等装置的原料。1.7 常压加热炉加热炉是炼厂生产中的主要能耗设备,其提供了炼油工艺过程中所需的大部分能量13。其能耗占全装置能耗70-80左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主要有过剩空气系数和排烟温度。1.7.1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有加热炉的结构,型号,形状,大小,如常见的炉管是圆筒式加热炉的主要构件之一,其受热、结焦和腐蚀等状况影响加热炉的热效率外;另外在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和炉壁保温正常情况下,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关键是取决于降低排烟温度,降低过剩空气系数即烟气中的氧含量,减少不完全燃烧的损失,减少散热损失等6。加热炉的烟气氧含量是监测加热炉热效率的重要指标,其烟气氧含量主要通过过剩空气系数来衡量,在工业炉中燃料不可能在化学平衡的空气量(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热烧,总要在一定过剩空气量的条件下才能完全热烧,燃烧所用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叫做过剩空气系数。过剩空气系数过大会对加热炉的热效率造成一系列的影响:(1)造成加热炉热效率下降:烟气氧含量增加表明进入炉内的过剩空气多,大量的过剩空气会随烟气将热量从烟囱带走排人大气,增加了炉子的热损失,使热效率下降。排烟温度越高,过剩空气带走的热量越多,对热效率影响越大。 (2)使燃烧温度下降:在加热炉内,燃料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和高温烟气传给辐射炉管的热量也越多。过剩空气系数增大后,降低了燃烧温度,使辐射室炉管热强度下降,吸热量减少,这时必然增加燃料用量才能维持恒定的加热炉热负荷即保持稳定的加热炉出口温度,从而使热效率下降。(3)过剩空气系数越大,必将造成露点腐蚀温度越高:为避免空气预热系统遭受露点腐蚀的影响,只能限制排烟温度的降低,因此,降低过剩空气系数可使排烟温度有下降的余地。过大的过剩空气系数还会加剧炉管的氧化,影响加热炉的寿命,并使NOx化合物增加,从而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加热炉的烟气氧含量与过剩空气系数的关系。烟气氧含量与过剩空气系数的关系基本呈直线关系,即不管是那种烟气中的氧的含量都将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多。若过剩空气系数过大,势必烟气中氧含量过大,将造成上面分析所说的各种危害。1.7.2提高加热炉的效率途径要使加热炉高效正常运转,除采用新型结构的加热炉,改善炉管的受热状况,预防结焦,减少腐蚀外;从改善排烟状况,维持较低排烟温度;减少烟气氧含量,确定最佳过剩空气系数等均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加热炉热效率。(1)降低排烟温度(2)降低加热炉过剩空气系数 (3)减少炉壁散热损失 (4)设置和改进控制系统1.8加热炉优化控制技术 加热炉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其运行热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加热炉设计、设备状况、燃烧调整、工艺操作、运行负荷等。加强管理提高现场操作技能,是提高热效率重要途径,但最后仍需要立足于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才能进一步长周期、比较稳定的提高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4。加热炉的操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场管理和现场操作,比如燃烧器的调风门、雾化蒸汽调节、吹灰器的控制、自动点火的控制等。能够远程控制的,应当包括介质出口温度的控制、氧含量的控制、负压的控制。而目前真正能实现自动控制的,只有出口温度与燃料油阀位的闭环控制。这种依赖于个人操作技能的操作方式,决定了加热炉的运行水平必然是参差不齐的,这样的技术现状与当前提倡的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有差距的。近年来,人们加强对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国内外出现了自校正系统、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智能控制等新型控制系统,国内高校、研究院和企业逐步开展加热炉的数学模型与仿真研究,开展模糊控制算法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获得很好的应用,石化生产装置多采用集散控制系统,但真正实现加热炉自动控制的并不多,只用作数据采集、出口温度的单回路调节,模仿代替仪表PID调节,无法达到最优的节能操作状态。加热炉节能技术,除了在工艺装备上进行改进外,通过对加热炉燃烧过程的自动优化控制,实现节能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实例证明,本技术在冶金行业加热炉应用可节约燃料5%10%,减少氧化烧损20%以上;在石化行业加热炉应用可节约燃料2%以上。由于燃烧控制的优化,除具有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等直接经济效益外,还能减少CO及烟尘排放,同时具有清洁生产的环保效益。1.9常压装置节能技术原油蒸馏过程是一个消耗巨大能量的复杂工艺生产过程,其能耗占炼厂总能耗的20%以上,因而节能问题一直是原油蒸馏过程优化控制的一个主要问题。常减压装置的能耗问题是除工艺技术之外的又一重要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反应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原油成本不断上升,炼油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途径。能源消耗费用在炼油生产过程中占有较大比例,如何优化用能结构,降低系统能耗是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由于常减压蒸馏是石油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过程之一。蒸馏装置节能的三个阶段,即:一是生产管理上的优化操作阶段。如加强加热炉操作管理的“三门一板”等;二是投资较少的单体设备提高效率,如塔板的改造等;三是投资较大的以换热流程为主体的装置。1.9.1节能降耗的措施(1)降低水耗,减少循环水用量。常减压蒸馏装置循环水主要用于水冷器冷却油品,为进一步降低循环水单耗,使单位加工费用降低到最小,经仔细研究,采取的措施为:夏季用空冷器代替水冷器,冬季利用装置的侧线余热加热采暖水输出热量。在调节侧线油品离开装置温度时,采取将侧线油品尽量与原油换热的方式,使其达到离开装置时的温度,可节约大量循环水。另外对水冷器进行定期化学清洗,提高其冷却效果,减少了循环水用量。(2)降低电耗,机泵、风机采用变频器。对机泵电机采用变频技术,以满足当原油性质变化时,侧线及回流油量变化情况下的节能。对常压塔顶油气空冷器风机采用变频技术,以适应不同工况条件。电脱盐系统。本次改造,对电脱盐采用了交直流电脱盐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电脱盐罐内产生了直流强电场和交流弱电场,具有交流电脱盐和直流电脱盐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各自的不足。在达到同等脱盐、脱水水平的条件下,可节电约30%。(3)降低蒸汽用量,常减压蒸馏装置所用蒸汽压力分别为1.0MPa和0.30MPa。通过细心调整操作可提高它们的自产量。1.0MPa 蒸汽的消耗主要在减压抽真空系统、加热炉雾化蒸汽及冬季伴热系统等。投用机械抽真空泵,可节约蒸汽0.6t/h;加热炉可采用高效火嘴,调整其合适的雾化蒸汽量;对蒸汽伴热系统及蒸汽放空尾部安装疏水阀,减少“小白龙”现象。建议对汽包排污水也可作为水伴热热源,可减少蒸汽用量。0.30MPa 蒸汽的消耗主要在侧线汽提及塔底吹汽,合理调整其侧线汽提蒸汽用量及常减压塔底吹汽量。(4)降低燃料油的用量,提高换热终温。换热终温是衡量常减压装置原油换热回收情况的重要标志(换热终温每提高3, 可降低炉子燃料0.1kg/t)。尽管在改造设计时采用了窄点技术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但运行中,由于换热器本身泥沙沉积、积垢较严重,大大影响了传热效率,使换热终温大幅下降18。管理好燃烧系统,火嘴燃烧不好就会影响加热炉热效率。严格工艺纪律,控制好燃料油的压力及温度,加热炉参数不作大幅度调整,保证加热炉的燃烧状态良好,作到火苗齐、火焰短、炉膛明亮、火焰不直扑炉管。采用保温材料降低炉壁热损失。对炉壁表面采用优质隔热材料,并对炉衬表面喷涂反辐射涂料,减少炉壁散热损失,可提高加热炉效率1%1.5%。多烧系统干气。由于催化干气量较大,不能得到很好平衡而白白烧掉,浪费大量的能源,加热炉采用多烧系统干气的措施,可节约燃料油0.7t/h,使燃料油单耗降至0.6kg/t。既降低大量的燃料油量又平衡全公司干气系统。烟气回收系统,加热炉排烟温度高,损失大量热量,正压严重影响装置操作,计划对余热回收系统进行改造。吹灰器,装置改造时采用的是声波吹灰器,由于车间一直用原油作为燃料油,原油中的盐类物质及泥沙较多,炉管和空气预热器积垢较严重,其吹灰效果不太理想。计划在加热炉改造时上一套激波吹灰器,提高吹灰效果。 (5)其他节能降耗措施如污油回收系统改造,为更好地降低装置炼油损失,利用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将隔油池中的污油定期回收至罐内,再用机泵打入电脱盐罐内,进行炼制。1.10减压深拔发展前景减压蒸馏装置虽然工艺较为成熟, 但作为炼油行业的关键工序,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5。目前在工艺加工流程、设备结构及优化操作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技术进步。 对目前减压塔的深拔, 以下几个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强化原油蒸馏法,此方法是通过往原油或常压重油中加活性添加剂, 改变系统状态, 调节石油分散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使馏分油的相对挥发度增加,提高拔出率19。国内一些科研单位也正在对这项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如华东理工大学对添加剂强化蒸馏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胜利油田的减压蒸馏。结果表明, 减压馏分油收率提高了 2.2 % , 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16。(2)采用蒸汽 + 机械抽真空系统,此方法不仅能节约蒸汽,降低加工成本,也能减少环保压力,避免含硫污水的产生,同时不受蒸汽压力的影响,而影响真 空 度 。(3)采用先进的流程模拟软件,采用先进的流程模拟软件,如 P r o、Aspen Plus 等计算机模拟软件对生产进行优化,对出装置的不足,达到深拔的目的。1.11 腐蚀的监测和防护方法(1) 监测方法,对于塔顶低温腐蚀,一般是分析塔顶脱水的PH值来判断腐蚀状况。指标是:PH值在7到9之内。近两年新推出一种新的塔顶腐蚀在线监测方法电阻探针在线腐蚀监测系统12。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探针上的电阻片受到腐蚀而减薄产生的电阻变化来在线监测探针安装点处的腐蚀速度。 正常生产时,可进行定期定点测厚。在各种低温油气管线、含硫管线、高温管线的直管段、重点是弯头部位做出活动式的保温以方便测厚。如果加工含硫较高的原油可以每进行一次定点测厚,并作好记录以进行对比。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高温部位的测厚数据有时候不太准确,经常会比原始厚度还厚,可能与测厚仪器或测厚手法有关系。最好是利用停工检修时进行大面积测厚。(2) 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可分为两种:工艺防腐和设备防腐。 塔顶低温腐蚀的设备防护。在塔顶腐蚀环境下,碳钢会产生严重的均匀腐蚀,表现为露点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则会发生应力腐蚀破裂7。所以,我们必须在材质方面采取一定措施。现在加工高硫原油的常压塔,常一中以上塔体一般都采用内部衬不锈钢初馏塔、常压塔顶空冷设备部位,冲蚀和露点腐蚀严重。为了避免氯离子造成的不锈钢材质应力开裂,可以使用管束材质为钛合金或双相不锈钢的空冷,也可以在空冷入口处用钛板做衬板。在塔顶水冷器的管束上可采用新型涂料进行内外防腐8。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防腐涂料的耐热温度很低,在停工吹扫、蒸汽冲洗塔时,要避免长时间超过200,否则会出现起皮、脱落现象,进而结垢严重,需要进行高压清洗,但高压清洗同样会冲坏其涂层。为节约成本,各装置基本未对油气管线的材质进行升级,仍然还是采用碳钢管,只是增加了在线测厚的频次。机泵密封的材质也要进行选择,以抵抗腐蚀。 高温腐蚀的设备防护。针对高温腐蚀的特点,处于腐蚀严重的高温部位,减压塔整个塔体,减压转油线均应采用360L内衬钢扳。常压炉、减压炉的辐射室,介质温度高于250的工艺管道。弯头、三通、热电偶套管插入处、倒淋,这些地方的环烷酸腐蚀特别严重,也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定期定点测厚。高温换热器的材质也应提高档次,以减少腐蚀。重油的阀门丝杠会被腐蚀变细或腐蚀出凹坑,出现压盖处泄漏、阀门关不严的问题,因此重油、高温阀门应保持全开、全关,避免阀杆遭受腐蚀。生产中开关重油阀门时要注意安全,以免烫伤或发生火灾。对装置所有的重油管线及其管件要进行材质的确认,尤其是新安装的管线。国内已有多起材质用错,造成泄漏着火,甚至伤及生命的事故发生。(3)工艺防腐,设备防腐是在装置初建或检修中进行的10。日常生产中,为了控制蒸馏装置的塔顶低温电化学腐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工艺防腐,一般都采用“一脱三注”原油深度电脱盐,塔顶挥发线注入氨、注缓蚀剂、注水。 油电脱盐。原油电脱盐是控制腐蚀的关键一步,充分脱除水解后产生氯化氢的盐类是防止腐蚀的治本办法,通过有效的脱盐,实现脱后原油含盐3毫克每升以下,即可对低温部位腐蚀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要注意,完全脱盐会加重高温部位的硫腐蚀,因为氯化物对高温硫腐蚀有抑制作用,因此脱后含盐控制在5毫克每升,是比较合理的。 挥发线注入氨。为使常减压塔顶冷凝冷却系统的腐蚀进一步降低,需在塔顶挥发线系统中注中和剂以中和氯化氢,因氨水价格低廉来源充足,多数炼厂都使用氨作为中和剂。氨水除了中和作用还可以起调节PH值的作用。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弱酸、弱碱的环境下,腐蚀速度最小。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可以保持弱酸环境不要注氨,以控制腐蚀速度。理由还有减少化工原材料的用量,而且长期注氨,生成的氯化铵盐会在冷却器中沉积,造成塔顶各水冷器结垢严重,严重影响传热效果。但由于缓蚀剂的适宜工作环境是弱碱性,所以需要在注缓蚀剂前先注氨,将PH值调到碱性,发挥缓蚀剂的作用。氨水的来源是污水汽提装置的产物或将液氨与软化水配成氨水。如果用液氨配置溶液,要小心液氨对呼吸道的刺激。氨水的浓度可大可小,日常生产中要勤检查塔顶脱水的值在79之间。 塔顶挥发线注入缓蚀剂11。缓蚀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内部有硫、氮、氧等强极性因子及烃类的结构因子。缓蚀剂可以以单分子状态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膜,其极性因子吸附在金属设备表面,另一端烃类因子则在设备与介质之间组成一道屏障,隔断了腐蚀介质和金属的接触,因此具有保护作用17。一般常用的缓蚀剂是中和缓蚀剂,即其中含有大量的起中和作用的有机胺。缓蚀剂的配制和破乳剂相同9。效果好的缓蚀剂的注入量仅是塔顶馏出物的10毫克每升。现场一般控制一个定量,根据塔顶腐蚀数据来调节。缓蚀剂分油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油溶性缓蚀剂经过塔顶回流可循环使用,所以损失较小,而水溶性缓蚀剂随冷凝水排掉,因此使用油溶性缓蚀剂较经济。在开工初期,要尽快将缓蚀剂注入到塔顶,而且量要大。目的是使缓蚀剂尽快成膜,发挥保护作用。一般需要两个星期,然后可以根据腐蚀速度调节注入量。 挥发线注水。在挥发线上注水,可使冷凝冷却器的露点部位转移以保护冷凝设备。同时,注入氨后塔顶馏出系统会出现氯化铵沉积,即影响冷凝冷却器传热效果,又引起设备的垢下腐蚀,故需用注水洗涤加以解决。注水量不要长时间固定一个量,每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注水量要尽量大些,提高露点处的PH值。一般,三注按流程走向的顺序是注入氨、注缓蚀剂、注水。 高温腐蚀的工艺防腐。根据高温腐蚀机理分析,目前控制高温腐蚀环境的对策有如下几种:a.混炼:原油的酸值易于通过稀释加以降低,对许多炼油厂而言混炼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止高温腐蚀的方法,即不需要额外支出或投资,只需在计划和运行上作些额外的努力。b.注高温缓蚀剂:使用油溶性缓蚀剂;原油脱酸等方法属于新技术,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应密切注意,了解专业前沿内容,以便尽快服务于生产。2 设计任务说明书2.1大庆原油评价 大庆原油是我国的主要油区原油之一,许多炼厂均采用大庆原油炼制各种产品,在我国处于重要地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庆原油的性质。与国外原油相比,大庆原油的凝点和蜡含量较高,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相对密度大约在0.85-0.95g/cm3之间。大庆原油性质:密度(20)0.8990 g/cm3 运动粘度(50),凝点(30)蜡含量(26.2%),残炭(2.9%),硫含量(0.10%),氮含量(0.16%)。2.1.1原油和各侧线油的性质表2-1原油蒸馏数据馏程占原油(每馏分)m%密度(20)g/cm3占原油(每馏分)v%1503.40.72504.21501802.10.77602.41802001.50.77801.72002302.50.78802.92352502.10.79502.42502752.60.80102.9275_3003.50.80703.93003507.60.83208.2350-3959.00.85409.5395-4256.50.87606.7425-50018.70.892018.850039.30.902039.1由以上大庆原油的性质确定生产方案。2.2生产方案的确定:2.2.1各产品数据:表2-2侧线产品数据项 目密度(20)g/cm3馏程HK10%30%50%70%90%KK常 顶0.730180100120135149168200常一线0.7752170196206215224238259常二线0.7972256267275278285294305常三线0.8119309319322326331338345常 底0.9120340常顶出产品-汽油。常一线出产品煤油。常二线出产品轻质柴油。常三线产品重质柴油。常压塔底产品重油。2.2.2装置流程要求:1压力:常压塔顶压力是塔顶回流罐或产品罐的压力加上塔顶换热系统的阻力。由于在一定的产品收率条件下,增加塔的操作压力则需相应地提高常压炉油品的出口温度,不但增加了炉子的热负荷,且受油品裂解温度的制约,因此常压塔的操作压力采用较低压力值是比较经济合理的,由经验知,产品罐的压力为1.30MPa,冷凝冷却系统的压力降为0.27MPa,于是塔顶压力可定为1.57MPa。2 温度:常压塔顶温度可选用塔顶回流或塔顶循环回流控制,是在塔顶油气分压下产品的露点温度。即产品平衡蒸发100%的温度。又塔顶馏出物包括塔顶产品,塔顶回流蒸汽,不凝气和水蒸汽。由于塔顶不凝气量很少可忽略不计。将计算所得的塔顶温度采取系数为0.97作为采用塔顶温度。侧线油品抽出温度可由回流或抽出量来控制,是在该抽出层油气分压下未经汽提的油品的泡点温度。考虑到同样条件下汽提前后的侧线产品的温度都差不多,通常按汽提后侧线产品在该处油气分压下的泡点温度来计算。汽化段温度即是进料的绝热闪蒸温度,可由汽化段和炉出口操作压力、产品总收率、汽提蒸汽用量来定。塔底温度一般采用经验数据,此温度比汽化段温度低510上面各温度见后面计算。3侧线汽提及塔底汽提对于侧线汽提,由于油品分馏塔要求分离精度较低,侧线抽出的产品必然还有比该侧线还轻的低沸点物质。而使用汽提就是除去这些轻馏分从而提高产品的闪点、初馏点及10%点温度。塔底汽提则可以分馏出塔底重油中轻馏分含量,从而提高馏分油的收率,总的来说,汽提的目的,就是降低油气分压,以便轻馏分更多地留出来。本次设计,使用0.3MPa ,420的过热水蒸汽。4过汽化率常压塔进料的汽化率至少应等于塔项产品和各侧线产品之和,否则不能保证要求的拔出率或轻质油收率为了使常塔精馏段最低一个侧线以下的几层塔板上有一定的液相回流以保证最低侧线产品的质量,原油进塔后的汽化率,应要比塔上部各种产品收率高一些,要有一定的过汽化率。过汽化率越大,相应进料温度也要提高。全塔取出的回流热也将增加,也就相应增加加热炉的热负荷和塔顶冷凝热负荷,要在保证侧线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过汽化率,为设计取过汽化率为2%(重量)。5回流方式及取热比汽液相负荷高温下进入塔内,而产品在较低温度下抽出,即进入塔内的热量比离开塔的热量多,所以回流的目的首先是取之塔内多余的热量,使分馏塔达到热量平衡。在提取回流的同时,使各塔板上的汽液相充分接触,达到了传热,传质目的。同时,打入液相回流也可达到汽液相平衡塔的蒸汽负荷的目的。本设计常压塔塔顶冷回流:一中循环回流:二中循环回流,回流取热比为5:3:2;中段回流进口温度为80。虽然热回流设计已为日益发展的蒸馏工艺的采纳,它不仅回收了常顶油汽的低温位热量,减少了冷却负荷,且能降低塔顶压力,进而降低常压炉出口温度,但它的流程较冷回流复杂的多。设计不当使系统压力降过大,引起常压塔顶压力上升。所以,本设计仍采用塔顶冷回流。6塔板型式和塔板间距本设计采用浮阀塔板。塔板的根本作用就是在塔板上使汽、液相均匀鼓泡,充分良好接触在加大气体负荷时,不会出现雾沫夹带;而加大液体负荷时不要出现液泛现象。浮阀塔板设有能上下浮动的阀片,能在较宽范围内保持高的分馏效率,操作弹性较大,又在不同的气体负荷下,浮阀可以在一定开度范围内自行调节,随着气体负荷的变化相应地变化浮阀的流通面积,可在宽广的操作范围内使得气、液接触较好,塔板效率较高,应用较为广泛。3 初馏塔的工艺设计3.1塔板数确定:根据同类装置以及相关经验数值,选定塔板数,进料段以上(不包括进料板)取16层塔板,进料段以下(包括进料板)取4层塔板。3.1.1操作条件确定:(1)塔的操作温度:根据相关装置的实际操作参数,设定初馏塔进料温度为225,塔顶温度为105,由于未用水蒸气汽提,所以塔底近似温度为225。(2)塔的操作压力:压力的选择主要以塔内的最小压力应使馏出产品能克服冷换设备及管线、管件的压力降,顺利的流到回流罐或抽出泵入口为原则。塔顶压力为回流罐压力加上塔顶冷换系统压降,由于塔顶未凝气用途不同,回流罐压力要求也不同。本设计未凝气作本装置加热炉燃料,回流罐压力取1.1 MPa此时塔顶压力为1.49MPa。3.2塔的物料平衡:本装置设计初顶产品为130的重整原料,由其实沸点100点温度查实沸点蒸馏曲线得收率6.2(体积),实际取5.0%(质量),对全塔作物料平衡计算得到塔顶和塔底产品质量流率。以全塔为隔离体系作热平衡计算得到全塔回流热,本设计中,初馏塔不开侧线,采用塔顶冷回流,因此根据回流热可以得到塔顶回流量。3.2.1塔的工艺计算:由于初馏塔分离精度、操作条件要求不高因此初馏塔采用传统的F1型重阀,根据浮阀塔的计算过程计算塔径以及塔高。 参照同类装置,选定塔板如下:进料段以上(不包括进料板) 16层进料段以下(包括进料板) 4层3.2.2操作条件:(1)确定进料段温度:设t225,由实沸点蒸馏曲线ef12.8(2)确定塔顶压力:塔顶压力为回流罐压力加上塔顶冷换系统压降,由于塔顶未凝气用途不同,回流罐压力要求也不同。本设计未凝气作本装置加热炉燃料,此时回流罐压力为0.1 MPa(表)左右,塔顶压力为0.5MPa(表)则 P顶0.59.8071041.013105150.36kpa=1.49MPa(3)塔顶温度确定: 根据同类装置,设t顶105(4)塔底温度: 因未用水蒸气汽提,所以与气化段温度相同,为2253.2.3物料平衡:根据塔顶产品的实沸点100点为130。由其实沸点蒸馏曲线得收率6.2(v),而实际不可能这么大,取5.0%(m),处理量按年开工330天计,对全塔作物料平衡,得: F=D+WD=5.0%FF=370104t/a=11212t/d=467850kg/hD=0.05467850=23392kg/h所以W=444458kg/h4 常压塔计算4.1基础数据1原油实沸点:原油密度:(20)0.8990 g/cm3表4-1基础数据馏程/占原油(每馏分)m%密度(20)g/cm3占原油(每馏分)v%1503.40.72504.21501802.10.77602.41802001.50.77801.72002302.50.78802.92352502.10.79502.42502752.60.80102.9275_3003.50.80703.93003507.60.83208.2350-3959.00.85409.5395-4256.50.87606.7425-50018.70.892018.850039.30.902039.1表4-2各侧线产品数据项 目密度/(20)/g.cm-3馏程/HK10%30%50%70%90%KK常 顶0.730180100120135149168200常一线0.7752170196206215224238259常二线0.7972256267275278285294305常三线0.8119309319322326331338345常 底0.91203404.2工艺设计计算过程及结果4.2.1体积平均沸点由公式:tv(t10t30+t50+t70+t90)/5 得汽油馏分:tv100+1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