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考试复习题1、 瓦斯在煤体内存在的状态:1)游离态2)吸附态。煤层瓦斯含量等于吸附含量和游离含量之和。2、 瓦斯涌出量的表达方法:1)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涌入巷道的瓦斯量,以体积表示,单位为mmin,md;2)相对(吨煤)瓦斯涌出量:每采一吨煤平均涌出的瓦斯量,mt。矿井瓦斯等级: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立方米每吨且矿井绝对瓦斯小于或等于40立方米每分;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立方米每吨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立方米每分;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3、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要发生过1次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该矿井就为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4、 瓦斯喷出:大量的承压状态下的瓦斯从可见煤,岩裂缝中快速喷出的现象。5、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体内向采掘空间突然喷出的现象。6、 突出的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突出发动(激发)阶段3)煤和瓦斯抛出阶段4)突出停止阶段。7、 四位一体防突措施:1)突出危险性预测2)防治突出措施3)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4)安全防护措施。8、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技术措施:1)开采保护层2)大面积预抽煤层瓦斯。9、 瓦斯爆炸的灾害后果:1)火焰锋面:危害有造成人员烧伤、烧坏电气设备与电缆、引起二次电气火灾与二次性火灾2)冲击波:危害有引起人体创伤、移动,反倒和破坏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可能发生二次着火、破坏支架,引起冒顶,破坏通风设施与通风系统。3)井巷大气成分的变化(瓦斯爆炸的最大危害):危害有氧浓度下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害或死亡。10、从接触引火源起到烃类-空气混合物转为快速燃烧爆炸的时间间隔称为感应期。它的长短决定于混合气体的压力、可燃气体的性质、浓度以及引火源温度。11、瓦斯爆炸的充要条件:1)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5到15之间2)温度高于最低点燃温度的引爆火源,650到750之间3)氧气浓度大于临界值,不低于12。12、影响爆炸界限的主要因素:1)温度对爆限的影响,温度的升高,甲烷爆炸下限下降、上限升高,即爆炸范围扩大。13、防治瓦斯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1)通风异常:停电,它是停风的主要原因,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矿井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以后,必须有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局部通风机停电必须检查瓦斯,然后恢复通风。通风系统或通风设施的破坏或异常,必须及时修复,采区措施恢复正常通风。反风,反风期间会出现瓦斯浓度异常。2)瓦斯涌出。14、矿井瓦斯抽采:采用与矿井通风井巷隔离的专业设施把煤层、岩层或采空区瓦斯抽出的技术措施。15、抽采瓦斯方法分类:1)按抽出瓦斯来源分为本煤层抽采、临近层抽采、采空区抽采2)按被抽采煤层的卸压状态分为原始煤体未卸压预抽瓦斯、煤层卸压后抽瓦斯3)按抽采瓦斯源的汇集工程方法分为抽采瓦斯钻孔法、抽采瓦斯巷道法和抽采瓦斯钻孔巷道综合法。1、 粉尘是指煤尘、岩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粉尘的总称,又称矿尘。2、 按粉尘存在的状态又可分为浮尘和落尘。3、 粉尘分散度是指粉尘集合体中,各种粒径或区间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用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表示。4、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矿井所含浮尘的数量,用质量法和数量法表示。5、 粉尘的危害:职业病和尘肺病。6、 矿井防尘技术包括: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与净化;个体防护;改革工业与设备以减少产沉量;科学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坚强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测尘和健康检查等。7、 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煤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下限浓度为40gm,上限为15002000 gm 3)有能点燃煤尘爆炸的热源,引燃温度在6101050之间。8、 减沉措施:1)煤层注水2)采空区灌水 。9、 煤尘爆炸最显著的特征:煤尘爆炸产生“黏焦”。1、发生火灾三要素:1)热源2)可燃物3)空气。2、在煤矿里自燃火灾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聚积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3、在矿井灾害事故中遇难的人员95%以上是烟雾中毒牺牲。4、煤的自燃过程的三个阶段:1)潜伏期2)自热期3)燃烧期。5、预防煤炭自燃火灾:1)开采技术合理2)预防性灌浆3)均压防水4)阻化剂防水。6、预防性灌浆方法:1)采前灌浆2)随采灌浆3)采后灌浆。7、灭火方法:1)用水灭火2)灌浆灭火3)泡沫灭火4)隔绝窒息灭火。1、矿井水是矿井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称。2、矿井地下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