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胜古迹的资料.docx_第1页
世界名胜古迹的资料.docx_第2页
世界名胜古迹的资料.docx_第3页
世界名胜古迹的资料.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平均重约25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海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称为海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便紧挨着海夫拉金字塔,据传人面是海夫拉的模拟像。长期以来,由于该金字塔内的湿度过大、通风较差,墓室内部的墙壁出现裂缝。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经历了一次强度为54级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损坏。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全面修缮,于2001年7月重新开放。 门卡乌拉金字塔的底边边长108.5米,塔高66.5米。1839年,一名英国探险家首次打开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发现一具花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装运这些文物的船只在返回英国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 1993年初,考古学家在吉萨省的金字塔区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墓群,里面共有160多个古墓,墓里的象形文字记录了金字塔修建时的情况。墓壁上有绘画,生动地展现了金字塔修建时的情况。这群古墓造型多样,用料不一。有的墓如金字塔形状,有的呈圆形拱状,有的是长方形平顶斜坡式造型。用料主要有3种:土砖、玄武岩和花岗石。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发现的古墓,埃及文化部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有关金字塔建造者之谜将会进一步被揭开。1996年7月,埃及又决定开放位于开罗以南约35公里的达舒尔的4座金字塔。 这4座金字塔中有两座是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萨夫罗建造的,距今近4600年,其中的一座造型独特,被称为“弯曲金字塔”或“折角金字塔”,其底部为边长188米的正方形,高约98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每面具有两个坡度。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在施工时,先以54度的倾角修建,到一定高度后,又改为以43度的倾角继续向上建造,直至完工。这样金字塔的四面看起来便是弯曲的。为萨夫罗国王所建造的另一座金字塔所用的建筑材料为颜色发红的石灰石,因此被称为“红色金字塔”。1996年8月,埃及考古工作者在开罗西南吉萨金字塔群附近清理门卡乌拉金字塔底座时,偶然发现两尊罕见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这是在金字塔高地首次发现与拉美西斯二世有关的文物。 新发现的两尊石像位于第三座大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旁,它们被雕刻在同一块石头上,高35米、重约4吨。其中一尊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的真面目,另一尊则集拉美西斯二世和荷拉乌赫梯神像于一体。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著名法老(约公元前1304前1237年) 吉萨金字塔属于埃及古王国(公元前3200前2270年)时期的文物,而拉美西斯二世则生活在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560前1100年)时代。考古专家认为这一重要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揭示金字塔地区更多秘密。 近十年来,参观金字塔的大量游人使金字塔内部湿度不断上升、化学物质增加,从而损害了金字塔的牢固性。为了更好保护金字塔这一珍贵古迹,1995年4月,埃及政府宣布1995年为保护金字塔年。 埃及金字塔是从早期的王陵马斯塔巴墓发展开来的。建筑金字塔的历史从第三王朝到第十三王朝,跨越了10个朝代。金字塔闪耀着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芒。直到今天,规模宏大、建筑神奇、气势雄伟的金字塔依然给人留下许多未解之谜。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许多科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前往探究,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前去观光游览。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钩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锤形. 台湾另一个著名的名称又叫福尔摩沙,是从葡萄牙语的Formosa音译而来,意思是美丽(之岛).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瀛洲,夷州,琉求等.从三国时代开始,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建立行省.美丽富绕的台湾岛,自然资源丰富,有祖国宝岛之称. 宝岛台湾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2/3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号称台湾屋脊,海拔3997米.最著名的是阿里山,为台湾秀丽俊美风光之象征. 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 台北市: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四周与台北县挨着.全市面积272平方公里,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为台湾第一大城市.现今全市共划分中正,大同,中山,松山,大安,万华,信义,士林,北投,内湖,南港及文山12个行政区. 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沉葆桢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台湾行政,从此有台北之名.1885年,清朝政府在台湾建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将台北定为省会.1949年后,这里仍然是最高行政机构所在地. 台北市是台湾的工商业中心,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都把他们的总部设在这里.以台北市为中心,包括台北县,桃园县和基隆市,纬闪?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台湾最大的工业生产区和商业区?br台北市是台湾北部的游览中心,除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外,还有省内最大,建成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和规模最大的木栅运物园.此外,由私人经营的荣星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剑潭,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台北市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孔庙,指南宫,圆山文化遗址等处,均为风景优美,适宜游览的好地方.多 瑙 河 穿 城 而 过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人口156.3万人(2000年)。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约 翰施 特 劳 斯 的 金 色 塑 像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世界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维也纳 维也纳是个很复杂的城市,纠结了数百年的起落,从17世纪开始,随著哈布斯堡家族的兴盛,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都会,而复古与创新,守旧与革命重复交替地塑造维也纳容颜,在进入这个城市前,你必须先了解她一路走来的过程。 第一阶段: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席卷维也纳1683年至1786年 奥地利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对垒局面直到1683年,才让欧根亲王彻底击退土耳其,而庆祝结束战争的奥地利展开第一段繁荣的岁月。这是维也纳许多重要建筑问世的新时代,这些以雕像、法式花园装饰的华丽宫殿中,最著名的是英雄欧根亲王的夏宫-贝维德宫、皇室的夏宫-丽泉宫、及答谢鼠疫结束的酬神教堂-圣卡尔教堂。 环绕著皇宫的霍夫堡也陆续盖起华宅,卡拉本大街上王宫贵族川流不息。玛丽亚特瑞莎时代犹为颠峰,她立志将维也纳建立成欧洲的音乐之都,而来自萨尔斯堡的音乐神童-莫札特让哈布斯堡家族赞叹不已,古典音乐在维也纳的上流社会茁壮发扬,并奠定维也纳在音乐世界的永恒地位。 第二阶段:夜夜笙歌的华尔滋时代1806年至1848年 拿破仑挥军进入维也纳,粉碎了贵族的绝对权力概念,引发了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