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医培训班校医培训班提纲 1、学校卫生档案表格的填写 2、教育过程中的卫生监督 3、表格的填写中的质量控制 4、学校卫生室应建立的档案资料 5、传染病的管理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7、常见病的预防与应对措施。调查及统计处理(均质的计算,样本的抽取,人数等) 8、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9、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10 青春期、更年期健康教育 11、学生营养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一、学校卫生档案的填写 表6 年教室卫生情况 1、面积: 长宽 长、宽之比为:4:3 或 3:2,也可是正方形或其他形式。 标准: 50-55m2 ,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人均面积=被测教室面积 / 该教室学生人数 标准:每名小学生占教室面积 : 1.1 m2, 每名中学生占教室面积 : 1.12 m2。 教室的高度: 小学生: 3.1 m , 中学生: 3.4 m .2、教室的高度:小学生: 3.1 m ,中学生: 3.4 m .3、容积: 长宽高 m3 人均容积=被测教室容积 / 该室学生人数 标准: 小学生占教室容积(气积): 3.41 m3, 中学生占教室容积: 3.8 m3。4、室深系数: 窗上缘高与室深之比。不应小于 1 :2。5、投射角(入射角)和开角选室内离窗最远一排座位,测投射角和开角(1)投射角:室内桌面的测定点到窗侧所引的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之间的夹角,不得小于20220 。(2)开角 :室内课桌面的测定点到对面遮挡物顶点的连线同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得小于4-50 。6、采光方向: 自然采光教室最好采用南北向双侧采光,双侧蔡光英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7、采光系数:室内某个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室内光线最差的桌面上测量的照度) 与同时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避免直射阳光,在测量室内照度前后各测一次室外照度,取两次测得数的平均值为室外照度值 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8、玻地比: 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低于1 :69、照明器的类型:荧光灯,白枳灯。10、灯悬挂高度:教室内等聚居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应 1.7m.11、桌面平均照度:150lx,最好是200 lx。表7的填写 1、患病率(检出率)在一定时间点上,患某病的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患病率=患某病的人数/受检人数100% 2、血压换算法:(1)乘以换算系数法:将mmHg乘以01333,即得Kpa值。 (2)除以换算系数法:将mmHg除以75,即得Kpa值。反之亦然。 例如:收缩压120 mmHg,则1207516Kpa。欲求毫米汞柱数值,即1675120 mmHg。表11的填写 教室的人均面积 中学 小学 分值 教室数 1.12 1.10 10 1.12 1.10 6 0.82 0.8 3 积分/教室的样本数=2.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 标准 分值 教室数 (1)课桌分配符合率 80 6 X 7940 3 X 40 1 X 课桌每人一席 2 X (2)课椅分配符合率 80 5 X 7940 2 X 40 1 X 桌椅每人一席 2 X 积分/教室样本数 =3. 黑 板 标准 分值 教室数 尺寸(米)1 X3.6(小) 1 X4.0(中) 3 X 无破损 3 X 反射系数1600W 照度100lX 或 日光灯240W 6 X 白炽灯1200W 照度100lX或 日光灯240W 2 X 白炽灯0.15% 0 X 室温 16 5 X 25女生 1 ( ) 每蹲位50男生 2 ( ) 每蹲位50男生 1 ( ) 每米小便槽50男生 2 ( ) 有冲、洗水 1 ( ) 无蝇、蛆 2 ( ) 有洗手设备 1 ( )9. 生活饮用水 标准 分值 划记 集中式供水或自备水 5 ( ) 符合卫生标准 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5 ( ) 末梢水余氮0.05mg/l 2 ( ) 供水人员健康体检 2 ( ) 供应饮用开水 4 ( ) 供应生活用水 2 ( )10.学校食品卫生 标准 分值 划记 有卫生许可证 4 ( ) 从业人员健康证 4 ( ) 卫生知识培训班 2 ( ) 环境整洁 1 ( ) 个人卫生好 1 ( ) 无虫媒和老鼠 2 ( ) 无腐败、无生虫 2 ( ) 生、熟分开 2 ( ) 储存条件好 2 ( )11.传染病监督 标准 分值 划记 学校有传染病管理 4 ( ) 机构 传染病疫情报告、 4 ( ) 登记 掌握学生患传染病 4 ( ) 修退学情况 发病后教室、宿 4 ( ) 舍、生活场所消毒 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 4 ( )学校经常性监督监测评价记分表二 图书馆 学生宿舍 洗浴设施 招待所 娱乐场所 体育游泳馆(池)1.图书馆(室) 标准 分值 划分 室内温度冬季16 3 ( ) CO2 浓度0.15% 4 ( ) 空气细菌菌落数(撞击法) 2500CFU/m3 3 ( ) 噪 声dB(A) 50 2 ( ) 采光照度玻地比1:6 2 ( ) 照度100lx 2 ( ) 湿式清扫 2 ( ) 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2 ( )2. 学生宿舍 标准 分值 划分 人均面积2.7m2 4 ( ) 卫生管理制度 2 ( ) 环境及个人用品卫生 3 ( ) 无虫媒及老鼠 3 ( ) 盥洗水槽人均0.05 m2 3 ( )3.洗浴设施 标准 分值 划分 有卫生许可证 3 ( ) 从业人员健康证 3 ( ) 浴室卫生消毒 3 ( ) 更衣室温度25 1 ( ) CO2 浓度0.10% 1 ( ) 照度50lx 1 ( ) 浴室温度30 1 ( ) CO2 浓度0.10% 1 ( ) 照度30lx 1 ( )4.招待所 标准 分值 划分 有卫生许可证 3 ( )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2 ( ) 室内温度冬季16 1 ( ) CO2 浓度0.15% 1 ( ) 空气细菌菌落数(撞击法) 2500CFU/m3 2 ( ) 照度50lx 1 ( ) 噪 声dB(A) 50 1 ( ) 顾客用具消毒 2 ( ) 床上用品一客一换 1 ( ) 环境卫生 1 ( )5. 娱乐场所 标准 分值 划分 有卫生许可证 3 ( ) 从业人员健康证 2 ( ) 室内温度冬季16 1 ( ) CO2 浓度0.15% 2 ( ) 空气细菌菌落数(撞击法) 2500CFU/m3 3 ( ) 噪声动态dB(A) 85 2 ( ) 湿式清扫 1 ( ) 场内环境 1 ( )6.体育馆、 标准 分值 划分 体育馆 室内温度冬季16 3 ( ) CO2 浓度0.15% 5 ( ) 空气细菌菌落数(撞击法) 2500CFU/m3 5 ( ) 噪声动态dB(A) 85 2 ( ) 可吸入颗粒物0.20mg/m3 1 ( ) 湿式清扫 2 ( ) 馆内环境清洁卫生 2 ( )6.游泳场所 标准 分值 划分 有卫生许可证 3 ( ) 从业人员健康证 3 ( ) 池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5 ( ) 馆内CO2 浓度0.15% 2 ( ) 空气细菌菌落数(撞击法) 2500CFU/m3 5 ( ) 噪声动态dB(A) 85 2 ( )二、表14 教育过程卫生监督 疲劳的测定-学习疲劳的研究方法 学习时间的安排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安排 作息制度卫生 一日生活制度,学周安排,学期安排,学年安排;劳动教育卫生学习疲劳的研究方法1、体征观察法(1)行为观察法,表现(2)间接观察法,主观感觉。(3)健康调查法、发育、患病率等。2、教育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间接评价疲劳的发生(1)观察表现(2)剂量作业法(3)短时记忆法等。3、间接生理学的方法4、直接生理学的方法5、教育学与生理学结合的方法。二、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 GB/T 17223-1998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普通教育全日制小学校,其他类型的小学校应参照使用。 2 定义: 一日学习时间 -学生在一天中上课、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不含课间休息及课外文娱体育活动的时间。 2.2 家庭作业 任课老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2.3 学习时间调剂- 为照顾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每节课时间予以调节。2.4 课中活动 -在教室内上课中进行的短时肢体活动。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 GB/T 17223-1998 3 一日学习时间-3.1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一日学习时间不宜超过4h,三四年级不宜超过5h,五、六年级不宜超过6h。 3.2 小学生每节课时间为40(或45)min。3.3 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二年级小学生不宜超过45min,三、四年级不宜超过60min,五、六年级不宜超过90min。一年级不宜留家庭书面作业。4 有关要求 4.1 小学一年级每节课不宜超过35min,为与其他班级上下课时间相协调,应增加短时课中活动或休息,以调剂学习时间。4.2 小学生每日的睡眠时间,一、二年级不宜少于10h,三至六年级不宜少于9h。4.3 小学生应每天安排课间操,每周应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三、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 GB/T 17224-1998 本标准规定了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及有关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技工学校可参照使用。2 定义2.1 一日学习时间 -系指一天中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时间).2.2上课时间 -系指课程表安排的早读、上课、实验实习、课内自习时间。2.3 课外自习时间 -系指预习、复习及完成学校教师指定的课外作业时间。 2.4 早读时间 -系指上午课前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自习时间。3 、一日学习时间 3.1 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不宜超过8h(初中不宜超过7h)3.2 初高中学生每日早读时间不宜超过40min;上午四节课;下午初中两节课,高中两节或三节课;课外自习时间不宜超过两节课。3.3 初高中每节课均为45min。4 要求4.1 中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宜少于8h。4.2 要求中学生除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外,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三次,每次45min。作息制度卫生 一、学习的安排 (一)学年的安排 (二)学周的安排和课程表的编制 (三)一日中的生活制度 1、课业学习(包括上课和自习) 2、课外活动 3、休息 4、睡眠 5、进餐脑力工作能力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一)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工作能力的变化受:A、人体生物钟的影响B、脑力工作的时间、强度等影响。 1、一天的学习能力的变化有4种状态 2、一周的变化:周一启动,周二上升,周三、四高峰,周五下降 3、学年的变化 劳动教育卫生 一、工种的选择 1、适合年龄特点 2、照顾性别差异 3、针对健康状况区别对待 二、劳动负荷 三、劳动制度 四、劳动姿势、场所、设备和安全防护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说明 填报单位、报送方式 本调查卡第1、2、3项由乡中心以上和600学生以上学校填写,第4项由各级体检单位提供数据学校填报(无体检者不填),然后逐级报县(区)、市、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 报送日期 本调查卡的覆盖时间与学年相一致,即上年的9月1日至本年的8月21日为一个调查年度,该年度的上报日期为该公历年的9月10日以前。填表要求 报时一律使用钢笔。要求书面整洁,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必要时涂改处须有填报人的签字或公章。 学校名称一栏须加盖单位公章。 在相应的“”中划“”,在“-”上填写数字,卡中各栏目间的数字不得出现逻辑错误。卡中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汉字采用楷书形式,所有栏目不留空格,无阳性结果时均填写“0”,缺乏该项数据时均画一横线“”,其它特别情况所采用的其它符号,需加文字说明。指标解释: 1、学校类别 市中学:按行政区域划分的直辖市和省辖市区(含郊区、指城市部分),以一个独立的中学(初中、或高中、或完中)为一个统计单位。 市小学:按行政区域划分的直辖市和省辖市区(含郊区、指城市部分)小学一至六年级2、常规工作 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指学校已成为或正在申请成为健康促进学校。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活动: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活动,有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专职或兼职教师。 开展学生奶工作:指在上学日,由符合标准的学生奶企业向在校学生提供豆奶或牛奶。 开展学生营养午餐工作:指在上学日,由学校食堂或饮食供应中心等为在校学生提供符合营养要求的午餐。3、疾病情况 31 学生总人数:调查学校的注册学生总人数 32 因病休/退学人数:因患以下某种疾病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数。 疾病以病例为单位,一次疾病过程为一个单位,另一种疾病或同一种疾病另一次发生,则为又一病例。 精神疾病:指诊断明确的各种精神疾病。 传染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甲、乙、丙三类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意外伤害:指交通事故、溺水、坠落、自然灾害等导致学生意外死亡或致残。 其他:除精神疾病、传染病、意外伤害以外的疾病,请注明。33 因病缺课人天数: 因病缺课人天数=每例因病缺课病天数 缺课以“人天”为单位计算。6个课时为一天,缺课者请假不足一天时,以“13”学时计为半天,“4学时及以上”计为一天。 34 因病死亡人数:因患某种疾病或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学生数 4、学生常见病监测情况 1、参加学生常见病监测学校的学生人数: 市级中、小学学生数量各不少于1000人/所。 2、学生常见病监测学校数: 各省按经济水平分好、中、差、三层,每层监测市级、县级、乡级中、小学校各不低于10%。 3、体检单位名称:对学生进行体检的医疗、卫生、保健单位。 4、 体检日期:按学校在本学年内进行体检的实际日期填报。学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说明 调查目的 为及时准确的了解发生在学校内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填报单位、报送方式 本报告卡由发生突发事件的乡中心以上学校填写,报辖区内县级疾病控制 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送日期 有法规的依据法规报告,无法规规定的按本规定报。 传染病、中毒事件:发生事件的学校和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法定报告人得知事件发生后,应在12小时内报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最先接到报告的疾病控制机构在勘验确认后,应立即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应于24小时内电话径报卫生部。并在处理工作结束5日内,将专题报告至卫生部,并纳入正常的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中。 其他事件: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报告。填表要求 报时一律使用钢笔。要求书面整洁,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必要时涂改须有填报人的签字或公章。 学校名称一栏须加盖单位公章。 在相应的“”中划“”,卡中各栏目前的数字不得出现逻辑错误。卡中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汉字采用楷书形式,所有栏目不留空格,无阳性结果时均填写“0”,缺乏该项数据时均画一横线“”,其它特别情况所采用的其它符号,需加文字说明。指标解释 学校类别(与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说明相同) 发生地点 21 按市县的划分填写事件发生地点的归属。 22 按行政区域划分城市、农村学校。城市学校指市中学和市小学;农村学校指县中学、县小学、乡中学和乡小学。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县级市的学校仍归县级类。学生以所在学校为准,不追究学生来源和户籍。 23 普通高校和中专技工学校不分城市、农村。3、事件原因 31 传染病:指某种传染疾病在学生中爆发流行。 32 中毒: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饮用水污染等中毒事件。 33 意外事故:指交通事故、溺水、坠落、自然灾害等导致学生意外死亡或致残事故。 34 自杀:以医疗部门或公安部门的判断为准。 35 他杀:以公安部门的判断为准。 36 其他:除上述原因之外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4、事件情况 接触人数:事件发生过程中曾接触危害因素的学生人数。 发病人数: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接触危害因素并出现不良反应或其它严重后果的学生人数。 确诊人数:以医疗部门检查,明确诊断人数。 死亡人数:发病学生中导致死亡的学生人数。 致残人数:发病学生中导致伤残的学生人数。 事件经过:报告事件的原因、过程及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初步急救和患者救治及事件处理结果。三、表格填写中的质量控制: 1、制定方案: 2、检测现场的检查: 2、1检查从技术培训开始,包括一次性现场调查和体检,学生因病缺课和学生因病休、退学及死亡情况登记报告工作。 2、2现场检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复测方法,复测卡片占样本数的5%。3、误差发生率的计算 P = n/AN 100% P误差发生率。 n_ 所有复查卡片中,检测误差超过允许范围的项次数之总和。 A复查指标总和。N复查卡片数。 要求在检测过程中,误差发生率不超过5%,若概率5%P10%时,应查明原因,对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指标进行复测加以改正,当误差发生率10%P20%时,凡单项指标超过允许误差在3次以上 者,该指标全天监测数据无效,必须重测。4、及时向上级反映问题 5、报表的书写应规范,数字准确无误 6、原始数据存档 7、统计分析4、学校卫生室应建立的档案资料 学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的本校的卫生工作规划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的构架(机构设施,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等) 学校卫生工作档案 学生健康查体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传染病的管理 1、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乙类、丙类等) 2、传染病流行过程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即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及终止的过程,该过程的形成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等三个基本条件,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及影响。这就是常说的“三环节、两因素”。“三环节”为传染病流行提供了可能性,而“两因素”则是决定传染病流行能否形成的动因。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源 即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人又可分为病人及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那些感染人畜共患疾病,并能将该种疾病传给人类的家畜或野生动物。 (二)传播途径即病原体离开传染源以后,到达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传播途径由环境中各种因素构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因素的。常见环境传播因素可分为以下:(二)传播途径 1、空气、尘埃、飞沫等。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白喉等,均可经此传播。2、水、食物等。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痢疾、甲型及戊型肝炎等主要经此传播。 3、手、用具等。即生活接触传播,很多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及皮肤传染病均可经此传播。4、吸血节肢动物。即虫媒传播,疟疾、乙脑、斑诊伤寒、登革热等均可经此传播。5、土壤。钩虫病、蛔虫病、破伤风、炭疽等主要经此传播。 6、其他:血液、垂直,性传播等(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那些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的人群,易感人群的多少,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往往有很大影响。 二、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地理、气象、生态条件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条、文化水平、风俗习惯等。而在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中,又以社会因素为主导因素。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爆发的应急措施 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向区教育局,区卫生防疫站汇报疫情发展情况,配合上级做好防疫工作。积极查找传染源,控制传染源,阻止疫情蔓延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隔离患者和疫情点,消毒工作预防保护易感染人群,做好学生预防工作,采用口服药物或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对呼吸道传染病爆发要经常开窗,下课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 二、防疫措施 (一)管好传染源 1、传染病的报告(1)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是法定报告人,其它行业的职工、干部、居民等各类人员也都有报告的义务。(2)报告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病种分甲、乙、丙三类。(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以内报告;发现传染病爆发时,应以最快方式报告。2、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措施 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传染源,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应采取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措施,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 3、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家禽),应尽可能加以治疗。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如鼠类),则应杀灭,并处理好尸体。(二)切断传染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健全环境卫生制度保持环境整洁,消灭蚊蝇畜生地和灭鼠,教室经常开窗通风,为学生提供足量饮水和确保食品卫生某些传染病,由于传播因素复杂,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切断其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主要有预防接种,以及给予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两大类, 提高易感者的特异性免疫力,做好学生的免疫接种工作,新生入学后建立免疫接种卡,健全登记制度,记载学生既往免疫及传染病史,按要求做好学生的疫苗的接种接种前做好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知晓此疫苗的重要性,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症 提高机体的一般性抗病能力,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制度,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其他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增强卫生意识,预防各种传染病,定期,定时,定人开设广播,黑板报调查卷的宣传 6、学校要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根据卫生防疫部门的意见,制订好针对各类程度疾病流行时的防范预案。各区县教育局要将预案设置与准备工作作为对学校考核、评估的主要内容。7、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体系的保障制度8、加强学生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应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卫生防病、自我保健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预防意识和习惯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突发的意外事故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1.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1)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的疾病以及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2)学校实验室保存的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3)发生在学校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或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用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实验室(或工厂)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8)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学校;(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用药造成人员死亡;(7)因学校实验室(或工厂)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8)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及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县(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县(市)域内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实验室(或工厂)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但死亡人员在5人以下; (7)发生在学校的,经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99人,无死亡病例;(2)学校发生腺鼠疫、霍乱病例或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3)因学校实验室(或工厂)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广播电视天线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仿古建筑修复工程施工合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广播电视天线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热处理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管技师-心电学技术(中级)代码:387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图书资料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烯烃分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铁路钢轨探伤工)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粮食仓储(粮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汇编(2019-2020新标准实施模板)
- 喜茶运营管理手册和员工操作管理手册
- 比亚迪汉DM-i说明书
- 心肾综合征及其临床处理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2022年山东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GB/T 38936-2020高温渗碳轴承钢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课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 互通立交设计课件
- 生物竞赛辅导 动物行为学第七章 行为发育(38)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