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翁海洪(福州市民用建筑统建办公室 350005)【提要】阐述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层多层建筑中应用可行性。【关键词】 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软土The Research of the Appliance of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 In Multi-storey Building【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s and attests to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s in soft stratum.【Keyword】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oft stratum1引言福建沿海地区深厚软土地基的淤泥层厚度达1030m,地层复杂,基础选型成为多、高层建筑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与经济效益。过去68层的商住建筑最常用的基础型式是沉管灌注桩基础,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在典型海相沉积的深厚软土中常有厚度较簿的硬夹层或与淤泥互层,不宜作为桩基持力层,不得不将桩端落在很深的较好的土层上,因此,桩长很长,基础造价常达到总造价的20%以上,而且施工难度增大,成桩质量得不到保证。针对沿海地区深厚软土地基特点,为充分利用软土层中有限厚度的硬夹层,我们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合作,开展了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经过多年的监测,认为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技术在深厚软土地基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技术可行,基础造价省,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介绍。2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性状(1)复合地基是由桩基和浅基组成的复合体,通过垫层将桩基和浅基有机连接在一起,其中浅基主要作用是使上部和基础连成一体,提高上部结构刚度,将上部荷载向桩土传递;桩基主要起力的传递作用,它在复合中起到力的集中和扩散作用,把力传向桩周土和桩端下土层。复合地基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桩身抗压强度来进行划分的,强度低于2MPa的称为柔性桩复合地基。因柔性桩桩身强度很低,荷载作用下,很容易产生侧向变形,且土所能提供的约束作用较小,它是导致柔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和沉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桩身强度低,不能有效地将上部荷载传递到深层土中,所以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上述情况是柔性桩复合地基存在的致命缺点,所以其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2)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是以沉管灌注桩为竖向增强体,通过褥垫层将沉管灌注桩和浅基有机连接在一起。由于沉管灌注桩桩身有较强的胶结性和强度,可以防止桩体产生侧向变形(蠕变),与柔性桩(碎石桩、灰土桩)相比,有效地减少了桩体自身的沉降量。同时,桩身强度高,可在深厚软土中向深层传递荷载,传力性能明显优与柔性桩,承载力显著提高,变形特性明显改善。复合桩基础存在桩顶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而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桩与浅基之间设一级配砂石垫层(即褥垫层),通过砂石垫层的可调节桩土应力比,使浅层土起作用,待垫层压密后桩才逐步发挥作用,开始承受上部荷载,从而避免桩顶应力过于集中之弊病。根据有关实验资料表明,从桩土应力比n及地基土分担荷载特征来看,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与低承台群桩基础相比,因有垫层,使地基土一开始就分担荷载,n值比低承台桩基础低。同时,由于低强度混凝土桩桩体材料具有一定强度,桩承受的荷载可有效地沿桩长传递到深处,使桩的承载能力提高。因此,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n值又比柔性桩复合地基高。从抗震性能来看,因基桩和浅基间设有垫层,当基础承受水平荷载时,基底与垫层间产生较大的水平摩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抗水平荷载能力,即使基桩和浅基间有一定的位移,也不会影响建筑物安全。而群桩基础抗水平能力主要取决于桩体自身强度,一旦上部结构位移量超过桩的弹性限度位移量,那桩可能被切断,基础就会失稳,因此,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抗震能力大大优于桩基基础和浅基础。3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实例3.1 莲园12#楼上部结构概况七层半异型框架结构,现浇楼板,建筑物平面为条状(10.5m39.6m),柱网3.3m4.2m,底层杂物间层高2.2m,其余2.8m高。3.2 根据勘察资料提供的地层性状如下 (1)杂填土,呈可塑,层厚02.1m; (2)粘土,呈可塑,层厚01.4m,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00kPa,压缩模量ES4.5MPa; (3.1)淤泥饱和,呈流塑,层厚3.44.6m,地基容许承载力为45kPa,ES1.4MPa; (3.2)淤泥质土,呈软塑,层厚3.34.6m,地基容许承载力为80kPa,ES4.2MPa; (4)中细砂,饱和稍密,局部夹薄层淤泥,以细砂为主,地基容许承载力为200kPa; (5)中砂,饱和、中密,地基容许承载力为250kPa;(4)、(5)层中细砂共厚1015m,N63.5422;(6)淤泥质土,呈软塑,层厚04.2m,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00kPa,ES8.0MPa;(7)粘性土,呈可塑,层厚04.4m,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40kPa,ES8.0MPa;(8)中粗砂,饱和,中密至密实,未穿透,地基容许承载力为400kPa,N63.518。3.3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设计概况低强度桩采用桩径为400的沉管灌注桩,桩端设置在中细砂与淤泥互层的第(4)层土层上,桩端进入该土层3d。桩身采用素砼,不配钢筋,单桩承载力取值250300kN。浅基础采用肋板式筏基础,桩布置在肋板上,筏板与桩顶间设置300mm厚的级配砂卵石垫层(7:3)。布桩数以控制等代桩距Sa/d4左右为原则,即置换率m=d2/4S2a0.05。根据公式:Rsp1Rpm2Rs(1m)及(1mnm)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及沉降估算。其中:Rsp、Rp、Rs分别为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单桩及柱间土的容许承载力,1、2分别为单桩承载力及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式中,取11.0,20.8、Rp1990kPa、Rs45kPa、n40,则可得表1结果。 图1为莲园12楼基础平面图(对称图的一半),图2为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剖面图。表1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沉降估算结果布桩数置挽率(m)基础面积()复合地基承载力Rsp(kPa)沉降估算值(mm)1670.05416133.730.0 图1 莲园12复合基础 图2 剖面图3.4 施工 素砼桩施工采用锤击沉管灌注桩工艺,垫层施工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反复夯密,保证密实度在93以上。然后浇筑100mm厚C8素砼垫层、整体浇筑肋板筏基。3.5 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图3为在建筑场地进行的单桩、载荷板(1.0m1.0m)垂直承载力试验QS曲线;由图可见,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或等于500kN,但离散性较大。图3 QS曲线3.6 原位观测及实测分析(1)桩土分担荷载变化特征土压力盒埋设位置见图1。图4为实测筏板下平均地基土反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平均土反力最大值为12kPa,基本上出现在上部主体结构完工时,而稳定值为8kPa,出现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可见,地基土平均反力随着时间(施工顺序)逐渐增大趋于峰值(主要在荷载施加期间),然后随时间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由土反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得出结果:当基础承受荷载后,通过垫层传到桩间土和桩上。在初期,主要由桩间土承受荷载,随着荷载增加,桩顶向垫层刺入,桩分担荷载增加,显示出荷载向桩顶和桩周土集中,随后渐趋稳定。可见浅层应力向桩体集中,并通过桩向深层扩散。这说明复合地基中的桩,具有应力集中与扩散双重作用。根据地基土平均反力稳值s8KPa,基底荷重为120kPa,可反推平均桩顶反力Pp279kN,在单桩承载力取值250300kN范围内,可见复合地基桩土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图4 平均地基土反力时间变化曲线(2)建筑物沉降图5为建筑物平均沉降及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后期沉降变化趋势及沉降速率可见,建筑物沉降已趋稳定,能满足设计要求。图5 实测沉降(沉降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3.7 经济效益比较12楼建筑面积3320m2,桩基造价153888元,平均造价46.4元/m2,较类似情况下采用其他基础节约造价20以上。4结论通过对前述工程的现场测试、计算分析,对在福州地区应用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有以下几点认识:(1)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办法,兼有桩基和浅基的优点。它可以充分利用地层潜力,使场地下的上、中、下土层都发挥作用,共同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2)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基桩可有效地提高单桩承载力的作用。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总桩数,加大布桩间距,以减少打桩中“震动挤压”问题,有利于确保成桩质量。(3)低强度桩复合地基中桩和承台不是刚性连接,这样可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