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doc_第1页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doc_第2页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它可由直接暴力作用,使骨折部软组织破裂,肌肉挫伤所致,亦可由于间接暴力,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肌肉和皮肤引起。前者骨折所伴软组织损伤远比后者严重。 开放性骨折的最大危险是由于创口被污染,大量细菌侵入,并在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图6132)。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一)开放性骨折的分类:开放性骨折根据软组织染而致感染的危险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GustiloAnderson又将第三度分为三个亚型,即 A型,软组织严重挤压伤,但仍可覆盖骨质,B型,软组织严重缺损伴骨外露;c型,软组织严重缺损,合并重要血管损伤伴骨外露。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二)术前检查与准备 1询问病史,了解创伤的经过、受伤的性质和时间,急救处理的情况等。 2检查全身情况,是否有休克和其他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损伤。 3通过肢体的运动、感觉,动脉搏动和末梢血循环状况,确定是否有神经、肌腱和血管损伤。 4观察伤口,估计损伤的深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污染程度。 5拍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和移位。 (三)清创的时间: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治疗效果越好。早期细菌停留在创口表面,仅为污染,以后才繁殖并侵人组织内部发生感染,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因此,应争取在潜伏期内,感染发生之前进行清创。一般认为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创口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应尽可能争取在此段时间内进行。若受伤时气温较低,如在冬天,伤口污染较轻,周围组织损伤也较轻,其清创时间可适当延长。少数病例在伤后1224小时,甚至个别病例超过24小时还可进行清创。但绝不可有意拖延清创时间,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造成不良后果。 (四)清创的要点: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术包括清创、骨折复位和软组织修复以及伤口闭合。它的要求比单纯软组织损伤更为严格,一旦发生感染,将导致化脓性骨髓炎。 1清创:清刨即将污染的刨口,经过清洗、消毒,然后切除创缘、清除异物,切除坏死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使之变成清洁的刨口。手术可在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为了减少出血,特别是伴有血管损伤时,可在使用止血带下手术。由于止血带下不易确定组织的血液供应状况,初步清创止血后,放开止血带,应再一次清创切除无血液供应的组织。 (1)清洗:无菌敷料覆盖创口,用无菌刷及肥皂液刷洗患肢23次,范围包括创口上、下关节,刷洗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内部一般不刷洗,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可用O1活力碘(聚吡咯酮碘)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湿O1活力碘敷于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常规消毒铺巾后行清创术。 (2)切除创缘皮肤l2 mm,皮肤挫伤者异物,切除污染和失去活力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对于肌腱、神经和血管,应在尽量切除其污染部分的情况下,保留组织的完整性,以便予以修复。清创应彻底,避免遗漏死腔和死角。 (3)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应予切除。若仅污染,则应在彻底切除污染物的情况下,尽量予以保留,对关节的稳定和以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4)骨外膜应尽量保留,以保证骨愈合。若已污染,可仔细将其表面切除。 (5)骨折端的处理:既要彻底清理干净,又要尽量保持骨的完整性,以利骨折愈合。骨端的污染程度在密质骨一般不超过O510 mm,松质骨则可深达1 cm。密质骨的污染可用骨凿凿除或用咬骨钳咬除,污染的松质骨可以刮除,污染的骨髓腔应注意将其彻底清除干净。 粉碎性骨折的骨片应仔细加以处理。游离的小骨片可以去除,与周围组织尚有联系的小骨片应予保留,并应复位,有助于骨折愈合。大块的骨片,即使已完全游离也不能摘除,以免造成骨缺损,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不连接。应将其用01活力碘浸泡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重新放回原骨折处,以保持骨的连续性。 (6)再次清洗:彻底清创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创口及其周围23次。然后用O1括力碘浸泡或湿敷创口35分钟,该溶液对组织无不良反应。若刨口污染较重,且距伤后时间较长,可加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少厌氧菌感染的机会。再清洗后应更换手套、敷单及手术器械,继续进行组织修复手术。 2组织修复 (1)骨折固定:清创后,应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固定方法应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必要时术后可适当加用外固定。若骨折稳定,复位后不易再移位者,亦可不作内固定,而单纯选用外固定。 第三度开放性骨折及第二度开放性骨折清创时间超过伤后68小时者,不宜应用内固定,可选用外固定器固定(图61-29)。因为超过68小时,创口处污染的细菌已渡过潜伏期,进入按对数增殖的时期,内固定物作为无生命的异物,机体局部抵抗力低下,且抗菌药物难以发挥作用,容易导致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则内固定物必须取出,否则感染不止,创口不愈。 (2)重要软组织修复: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应争取在清刨时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修复,以便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参阅第六十三章)。 (3)创口引流:用硅胶管,置于创口内最深处,从正常皮肤处穿出体外,并接以负压引流瓶,于2448小时后拔除。必要时,在创口闭合前可将抗生素或抗生素缓释剂置人创口内。 3闭合创口 完全闭合创口,争取一期愈合。是达到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的关键,也是清创术争取达到的主要目的。对于第一、二度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大多数创口能一期闭合。第三度开放性骨折,亦应争取在彻底清刨后,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一期闭合刨口。显微外科的发展,为这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更多的机会。 (1)直接缝合:皮肤无明显缺损者,多能直接缝合。垂直越过关节的创口,虽然没有皮肤缺损,也不宜直接缝合,以免创口瘢痕挛缩,影响关节的活动。应采用z字成形术予以闭合。 (2)减张缝合和植皮术:皮肤缺损,创口张力较大,不能直接缝合,如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损伤较轻,可在创口一侧或两侧作与创口平行的减张切口。缝合创口后,如减张切口可以缝合者则直接缝合,否则于减张切口处植皮(图6l-33)。如创口处皮肤缺损,而局部软组织床良好,无骨和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外露,亦可在创口处直接植皮。 (3)延迟闭合:第三度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一时无法完全确定组织坏死情况,感染的机会较大。清创后,可将周围软组织覆盖骨折处,敞开创口,用无菌敷料湿敷,观察35天,可再次清创,彻底切除失活组织,进行游离植皮。如植皮困难,可用皮瓣移植覆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