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doc_第1页
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doc_第2页
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doc_第3页
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 摘要: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本文介绍了含氮氧化物废气的主要控制方法,包括电子束照射法,光催化氧化法,生化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液膜法。关键词:氮氧化物;处理技术;1、 前言氮氧化物是指一系列由氮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包括有 N2O、NO、N2O3 、NO2、N2O4、N2O5,通常用分子式NOx 来统一表示。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NOx的危害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到 ,主要体现在:(1)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直接导致人体的呼吸道损伤,而且是一种致癌物。(2)氮氧化物会使植物受损伤甚至死亡 。(3)在阳光的催化作用下,氮氧化物易与碳氢化物发生复杂的光化反应 ,产生光化学烟雾,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4)氮氧化物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 。(5)氮氧化物也易与水气结合成为含有硝酸成分的酸雨川 。以上光化学烟雾、酸雨及臭氧问题,近年来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政府及社会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氮氧化物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自然界本身和人类活动。据统计,由自然界本身变化规律产生的NOx每年约500106t,人类活动产生的NOx每年约50106t。从数据来看,虽然人类活动产生的NOx较自然界本身产生的NOx少得多,但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NOx往往比较集中,浓度较高,且大多在人类活动环境区域内,因而其危害性更大。 人类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含氮化合物的燃烧; (2)亚硝酸、硝酸及其盐类的工业生产及使用。据美国环保局估计,99%的NOx产生于含氮化合物的燃烧,如火力电厂煤燃烧产生的烟气、汽车尾气等。在亚硝酸、硝酸及其盐类的工业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由于它们的还原分解,会放出大量的NOx,其局部浓度很高,处理困难,危害大。在含NOx废气中,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危害最大的主要是NO和NO2。NO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硝酸,在空气中可缓慢氧化为NO2,与氧化剂反应生成NO2,与还原剂反应生成N2。NO2溶于水和硝酸,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和碱及强碱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还原剂反应还原为N2。2.我国氮氧化物的处理技术 目前,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处理氮氧化物废气的方法主要有电子束照射法,光催化氧化法,生化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液膜法。 2.1电子束照射法 电子束照射法的原理是在烟气中加入少量氨气、水蒸气或甲烷气 ,再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流 ,直接照射待处理的气体 ,通过高能电子与气体中的氧分子及水分子碰撞 ,使之离解、电离 ,形成非平衡等离子体 ,其中所产生的大量活性粒子 (如 OH、O和 HO2等 )与污染物进行反应 ,使之氧化去除。高能电子产生等离子体工艺是工业烟气中去除 NOx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不产生废水,回收副产物 NH4NO3 可作氮肥加以利用 ,能同时脱除 SO2和 NOx ,且具有较高的脱除率。结合化学方法和等离子体方法的优点 ,有研究采用了一种在等离子体发射场中加催化剂的方法 ,来研究催化剂、 等离子体共同作用下烟气中NOx的脱除情况。该领域已开发了一批适用于脱氮过程的催化剂 ,如 Ti O2、 Al 2O3颗粒催化剂、Al 2O3负载贵金属型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等。近年来有人提出了用高压脉冲电源代替电子加速器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陈伟华等研究了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装置 ,在添加丙烯作催化剂下的脱硫脱硝效果。2.2光催化氧化法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近 3 O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绿色环保技术, 目前研究过的光催化剂有 TiO2、ZnO、CdS、CuO、 WO3、SnO2 等,在众多的光催化剂中,二氧化钛以其化学性能稳定、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性能优良、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自从 I b u s u k i 首次报道了将二氧化钛应用于N O 的催化净化,这方面的研究很多, 邱星林等研制的含纳米级Ti O2的光催化环保涂料,在太阳光作用下,NO几乎全部被降解。 关于 TiO2 的光催化机理一般认为:在波长小于380 n m光的照射下,TiO2的价带电子会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电子一空穴对 ,电子一空穴对迁移到半导体颗粒表面,被表面物种捕获光激导带电子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O2结合形成O2- HO2 O-等活性自由基;空穴与吸附在 表面的水或覆盖在催化剂颗粒表层的羟基反应也能形成O H自由基。NO的起始浓度、气体停留时间、 反应温度、 紫外光强度等因素对 NO的分解率有影响。OH和 HO 等自由基对NOx 的氧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O2是半导体导带光致电子的俘获剂,可有效地阻止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O2通过俘获电产生的各种活性自由基, 在光催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英国千禧化学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能协助清除NO的生态漆,其主要成分为Ti O2和CaCO微粒。Ti O2 微粒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将 NO 气体转化成硝酸,再利用 CaCO 于以中和。释放出的CO2、水和硝酸钙等副产物将被雨水等冲刷掉,NO去除率可达60 。 针对纳米催化剂存在易失活、 易团聚等问题。 采用将纳米二氧化钛固定在分子筛上的办法。既能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也可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并且分子筛对NO 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提高催化效率,通过对分子筛进行改性,可以提高其选择性,使NO 最大限度地分解为N2和O2 。2.3 生化法 生化法是近10多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方法,因它是模仿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过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处理方法,具有流程短,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特点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含NOx废气生化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气相中的NOx如NO和NO2首先通过溶解或吸附等传质过程转移至液相,如NO2通过形成NO3或NO2而溶于水中,NO被吸附在液相中的微生物或固体物表面而进入液相;然后在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借助于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通过微生物对分布于液相中的含N化合物的吸收和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等生物谢作用,把部分吸收的含N化合物转化为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组成新的细胞,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部分含N化合物则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而无害的氮气或容易处理的NO3或NO2,同时释放出微生物生长和活动所需的能量。在废气的生物处理中 , 微生物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两种。悬浮生长系统即微生物及其营养物配料存在与液相中 , 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与悬浮物接触后转移到液相中而被微生物所净化, 其形式有喷淋塔、鼓泡塔等生物洗涤器。废气在增湿后进入生物滤床,通过滤层时, 污染物从气相中转移到生物膜表面并被微生物净化。悬浮生长系统及附着生长系统在净化NOx 方面各具有其优势; 前者相对后者来说 , 微生物的环境条件及操作条件易于控制 , 但因NOx中的 NO 占有较大的比例 , 而 NO又不易溶于水 , 使得NO的净化率不高。2.4低温等离子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的治理在近几年来备受瞩目。等离子体是一种导电流体,在宏观上呈现电中性 对外加电磁场十分敏感,等离子体中富含大量内能较大的各种微观粒子, 其理化性质相当活泼,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低温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可达 104K以上,而离子和中性粒子的温度只有 3 0 0 5 0 0 K,体系的表观温度较低。常用的气体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方法为放电法,即在电场作用下气体被击穿而导电, 由此产生电离气体。其放电方式有辉光放电、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射频放电和微波放电。由于对气态污染物的治理,一般要求在常压下进行,而能在常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只有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两种形式, 目前的研究以这两种放电方式为主 其中电晕放电利用非对称电极放电产生等离于体但难以获得大体积的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可以在很宽的气压、电压及频率范围内使用 ,另外由于它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等离子体区,所以允许有较大的气体流量。低温等离予体净化NO的作用机理是粒子非弹性碰撞的结果。利用外电场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撞击尾气中的气体分子(NOx、N2、O 2和 H 2O等) ,使之获得能量。并得以激活 、 分解、电离,产生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基原子氧( O ) 、原子氮( N ) 、 臭氧( O3 ) 等 这些强氧化物质可迅速与尾气中的NOx作用,又会产生其它种类的活性物质,导致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发生。 氧气对 N O的脱除存在抑制作用。放电增强了物种的活性,一些常温常压没有催化剂很难或根本就不能发生的化学过程得以实现。在反应过程中, 高能电子起着决定性作用。 而这主要取决于电子的平均能、电子密度、气体温度等条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不仅节约能源和设备、易于实现。且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范围广、能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净化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在废气治理领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广阔的发展前景。2.5液膜法液膜法净化烟气是美国能源部 Pittsburgh 能源技术中心 (PETC) 开发的。国外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对液膜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液膜为含水液体 , 原则上对 NOX 有吸附作用的液体均可作为液膜 , 但须经试验证明气体在其中渗透性良好才能使用。液膜与固体膜(电渗析、反渗透等)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液膜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膜面上不生针孔;具有极大的表面积;膜的厚度极薄;膜本身可以多次再生利用;乳化型液膜无需支撑体;无清洗、维修和使用期限问题;节省能源;液膜渗透速度快、选择性高、灵活性大,可以根据不同要求设计出各种分离过程。3.结语中国已经进入节能减排的新时期,为了减少烟气中 NOx对大气的污染 ,一方面要改进燃烧技术抑制其生成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排烟中 NOx的净化治理。我国的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的大部分技术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需要对现有工艺进行改善 ,确定最佳的应用条件 ,并加强新型工艺的研究。针对我国国情 ,特别是经济承受能力 ,选用何种控制技术 ,应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做到经济上可行 ,技术上成熟 ,运行可靠。相信随着 NOx的排放收费以及一些烟气脱硝工艺技术的成熟 ,我国烟气脱硝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参考文献:1 易红宏.宁平.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技术J.昆明理工大学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