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中学英语教材比较和 教法和考发改革初探.doc_第1页
新旧中学英语教材比较和 教法和考发改革初探.doc_第2页
新旧中学英语教材比较和 教法和考发改革初探.doc_第3页
新旧中学英语教材比较和 教法和考发改革初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旧中学英语教材比较和 教法和考发改革初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吴丕绩)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自91年起在上海市部分课程教材改革试点中学 开始使用,至今已有四年。本文拟将这新教材与人教社根据78年大纲编写、而后又根据81年大纲修订的全国通 用初高中英语教材作一比较,以揭示新教材的特点,供使用新教材的同行们参考。 一、两套教材的比较 1.理论基础不同 每一套教材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教育科研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 学基本上沿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它本质上是把语言看作一门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 。教材以语法为纲,思想教育渗透于教材之中。初中低年级以句型教学为主,中、高年级以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为主。 新教材以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吸收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听说法和功 能法的实践经验,博采同类中外教材包括通用教材的长处,采用结构功能体系编写,既注意结构循序渐进安排 ,又按功能体系,密切结合社会交际活动,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通用教材以语法为纲,十分注意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法知识讲述详尽。新教材则将语法删繁就 简,降低难度和坡度,而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2.编写体例不同 通用教材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教学内容围绕语法展开。每一课大多包括课文(Text),语法(Crammar)和 练习(Exercises)三个组成部分。初中教材每篇课文前大多还有操练(Drills)部分。操练部分围绕该课所要教授 的语法项目;课文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尽可能体现该课的语法项目。练习紧密联系该课的语法 和词汇,用以巩固学生在该课中所学的新语法结构和词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语法 知识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通用教材功不可抹,不失为是一套较好的教材。但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 际的能力方面,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初中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发展,注 意语法归纳。每一课包括课文(Text)、操练(Drills)和课外作业(Homework)。涉及的范围不仅限于语法结构操 练,而且包括会话、听能、阅读及语音等操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听说写的操练均围绕作为该课教学重点 的结构、功能和词汇。语法项目以句型形式出现,每2-3课归纳一项。高中新教材在继续重视听说能力的同时, 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增加阅读量,适当深化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每个单元安排 一篇课文。每两个单元中,间隔安排引出语法结构的对话和介绍语言功能的对话以及写作指导和听力理解,并 配有适量的练习。每册书末附有补充阅读材料若干篇,供教师选择使用。 3.语言输入量、课文内容不同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特别重视语言输入,认为向学生提供的语言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他们日后形成输出能 力(即复用、表达的能力)。由此,新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量大大增加。以初二、高二年级的教材为例,通 用教材分别是19.2万字与22万字,而新教材是34万字和37万字,平均增加了80%的以理解内容和寻求信息为目的 的语言材料。 新教材增多课文数量,降低长度。再以初二、高二年级的教材为例,通用教材课文数量分别是29和14,每 篇课文平均长度分别约250词和550词。新教材里篇数分别是32和28,课文长度平均175词和260词,从而增加了 信息总量。 课文内容贴近现代生活,题材广泛,诸如中外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卫生与体育、饮食与健康、行为规范 、人际关系、环境保护、名人传记、娱乐与嗜好、科学常识、超市购物等。 二、使用新教材后的教法与考法改革初探 我校在使用新教材的三年试点工作中,在教学方法和测试方面作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贯彻交际性原则,运用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以传统教材为依据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课堂组织的练习活动大致有:句型转换或替换练 习,跟读模仿,用所给句型、词组完成句子,句子翻译,朗读和根据课本上的语言材料进行严格控制的问答练 习。这些练习大多从语言的结构形式出发。新教材教This is这个结构时,改变仅让学生学会说This is a pen.This is abook.等,而用This is来介绍人,例如This is my friend,John.This is Mary. 老师在组织学生操练这一结构时,就可创设很多模拟的情景,让学生互相介绍,把单纯的形式操练与表达实际 意义的练习和交际功能结合起来。又如通用教材在介绍被动语态时,采用机械的句型转换练习形式出现,完全 脱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高一新教材则用So many cars are being held up.Another bridge is beingb uilt.自然地出现在一段议论交通拥挤的对话中。句型转换练习,我们不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这结构的构成 形式,而是紧密联系目前到处可见的城市改造、旧房拆除、道路拓宽、高楼兴建等,让学生展开交际性议论和 会话练习。学生用了Some roads and streets are beingwidened.A lot of old houses are being pulle d down.Newbuildings are being put up everywhere.等类似的句子。学生在这种有实际意义的操练中,就 不知不觉掌握了一个新的语言结构。 2.加大学生的参与率与实践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用新教材,再沿用过去的授课方式,就无法达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 际的能力的目标。在实践中,大家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操练方法,例如双人活动(pairwork),小 小组活动(group work),横行活动(row work),纵行活动(teamwork)等,增加了课堂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课堂上应该以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性活动为主。例如在教初一第九册第八课时,我们 就可以围绕Holidays(假日)这个话题,让学生就各自如何度过假日,畅所欲言。又如在教高一第二册第十一 单元时,我们完全可以围绕Music这个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议论,就音乐的作用和音乐对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事物 的影响各抒己见。只要在上下文中没有影响表达意思,即使有些错误,我们也不要打断学生加以纠正,以保护 和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改革以往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1)调整笔试的内容和重点,删除传统笔试中的语音知识题,将其纳入听力测试中,减少笔试中单纯考查语 法知识试题的比例,将笔试的重点转移到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上来,将考查语法结构的试题与生活中的实 际运用联系起来。另外,以往的以考查语法结构为主的选择填空题,题干大多是没有上下文的一个句子。现在 我们尽可能将这类试题以对话形式出现,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例如: 1.Would you like to play tennis tomorrow? Yes,if the weather_good. A.will be B.were C.woule be D.is (D) 2.What can we do to help Harry? All we can do is try_that he ought to studymore. A.making him to realize B.making him realizing C.to make him realize D.to make him to realize (C) 3.I thought you were going to get a haircut before thedance. I would have if_enough time. A.I would have had B.Id had C.I had D.Id have(B) 4.Did Tom tell you to water the flowers? He did.And_. A.so I did B.so did I C.so I do D.so do I(A) 2)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听力,比例为8:2或7:3。 增加单独的口语能力测试,可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至二周随堂进行,平均每个学生的测试时间3-5分钟。 口试一般可包括:1.朗读。要求学生朗读一篇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