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doc_第1页
调查与决策——《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doc_第2页
调查与决策——《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doc_第3页
调查与决策——《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doc_第4页
调查与决策——《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与决策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调查与决策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总第373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期 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的成功实践 -对南充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调查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南充是革命老区和人口大市,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近年来,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南充市委按照省委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和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奋斗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把项目推动战略作为工作抓手不动摇,始终坚持快和实的工作要求不动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投入的高增长换来发展的加速度,以增量的高水平带动结构的大调整和效益的大提高。去年,全市GDP达到686亿元,同比增长14.9%,总量在全省上升1位,增幅由2007年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7位;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由2007年第12位上升到第9位;三次产业占比由2007年的30.039.930.1调整为去年的25.245.829.0。南充以抓项目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把项目推动置于全市工作的首要位置,推进经济发展新跨越 南充经济不大不强主要在于投资乏力,尤其是大项目很少。近年来,他们将项目推动战略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以赴谋项目、争项目、建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7亿元,同比增长68.8%,增幅由2007年的全省第19位跃升到第5位。 谋项目的深度前所未有。他们大胆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打破惯性思维,敢想敢试,甚至无中生有,从各类规划中对接项目、从国家宏观政策中挖掘项目、从优势资源开发中派生项目、从群众需求中编制项目、从发展差距中策划项目。2008年全市规划编制重大项目50个,投资额度达1447亿元;去年规划编制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2108亿元;今年又规划了110个、总投资3721亿元的重大项目。 争项目的力度前所未有。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争、抢、夺意识,瞄准日韩、港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区域,锁定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走向,捕捉大老板大财团的投资冲动,采取专业招商团队蹲点揽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敲门的办法招商引资。两年间全市到位招商资金325.4亿元,年均递增50%以上,成功引进燕京啤酒、南京雨润、潮洲三环、中盐银港、北京汇源、广州香雪等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45个。 建项目的速度前所未有。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争取开工一批、前期准备一批的要求,他们突出一个快、落脚于一个实,每个项目都排出时间表,明确节点要求,严把项目建设程序、质量、进度和安全等关口,实现了快中求好。两年时间,全市新开工重大项目68个,燕京啤酒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被省委奇葆书记誉为燕京啤酒的四川速度。 二、把项目推动作为建设区域中心的重要途径,实现城市发展新突破 目前,南充市建成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人口86万。在项目推进战略的带动下,该市城区每年正以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人口新增10万、城市化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的速度迅猛扩张,向着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大步迈进。 把次级交通枢纽建设的各项任务细化到项目上。两年共计投入资金60余亿元,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建设。成南、南广(安)、南渝和绕城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广(元)南、南巴(中)、南梁(平)和成(都)德(阳)南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南充综合港口群、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坪机场改扩建快速推进,达成铁路复线投入使用,市内1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南充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雏形已现。 把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发展的各项目标分解到项目上。他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之路,着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去年,投入41亿元,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启动了农贸市场三化一改、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城市形象明显改善。 把城市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项目上。两年共向57个重大产业项目投资17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529个,新增144个。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分别同比增长40%、104.5%。家乐福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使南充的商贸物流业辐射人口扩大到3000多万,南充人气旺、商机浓、市场广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三、把项目推动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打造产业承载新平台 园区是承接项目的载体。南充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全力打造9+2产业园区,短短两年多时间,工业园区从不足20平方公里扩展到60平方公里。 着力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成的原则,坚持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较高产业聚合度的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了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加快建设,年内可初具首批入园企业进场安装条件。南充经济开发区和蓬安工业园区被列为100亿产业园区,纳入全省1525工程重点培育。 着力破解园区制约瓶颈。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园区建设机制,组建总资产近80亿元的南充发展投资公司,做强16个融资担保机构,采取BT、BOT等融资开发模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园区开发模式。通过向政策要地以及集约节约、盘活存量、收储置换、闲置清理和荒地整理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区用地需求。2008年,全市征用土地6.5万余亩,其中工业用地达到3.2万亩,有效化解了工业发展中的用地制约。 着力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机制。把过去由市区两级掌管的城南、航空港、潆华工业园建管权下放给区,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同时,出台税费减免、搬迁补助、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退城入园。截至目前,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6亿元,园区企业数量、园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6%和51.1%,这既提升了园区的吸纳承载功能,又实现了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 四、把项目推动作为心存百姓的重要标准,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南充把关注民生作为项目推动战略的最终目的,两年来共投入资金65.3亿元,全力抓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以为民服务的真心赢得了民心。 紧扣民生定项目。他们针对民生热点,结合薄弱环节,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变成一个个民生项目,通过项目实施逐一解决。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嘉陵江餐饮游船污染问题,该市投入500多万元建设旅游码头,打造出了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形象最美、管理最规范的专用码头。对群众关注的城市内涝、西河污染、升钟水库网箱养鱼等民生问题,他们迅速启动实施了城市内涝整治、西河治污、升钟湖综合开发等民生项目。同时,大力实施惠民饮水工程,解决了城乡140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实施升钟库区扶贫项目,近10万库区群众全部实现脱贫;快速推进营山县南北两河治理,县城受惠群众达20多万人,受到省委奇葆书记的充分肯定。 多元投入建项目。南充每年新增2亿元的财政投入改善民生,通过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使大量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涌入项目领域。为解决市辖区水电气遗留问题,他们采取市、区、开发商或企业、个人四个一点的办法,以4000余万元的政府投资,撬动了1.3亿元企业和民间资金,解决了180个小区、7万户近30万居民的水电气问题,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近500人次先后自发到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由衷表达感激之情。 五、把项目推动作为历练队伍的重要舞台,催生思想观念新转变 南充坚持以项目检验工作绩效、考核选拔干部、推动工作落实,严明责任、加压驱动,构建了低成本、高服务、高回报的投资洼地。 形成了大抓项目的思想共识。他们大力倡导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等八种意识,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新理念,领导向项目集中、政策向项目倾斜、目标向项目分解、资金向项目集聚,把无形的机遇变成有形的项目,以抓项目的力度提升发展的速度;牢固树立资源择优配置、项目招大引强的新理念,始终把最优的资源配置给好企业、好项目,让最好的企业和项目得到最好的发展,绝不让扶不起来的阿斗占用资源,绝不让关停并转的企业进入园区。 形成了推进项目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项目工作责任体系,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建立了严密的督查考核体系,将项目目标管理与领导班子考核、干部年度考评捆绑进行。坚持以项目论实绩,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尽量给荣誉、给地位、给舞台、给实惠,对服务不到位、项目进度缓慢的,坚决问责,绝不姑息。两年来,该市先后有60余名在一线从事项目工作的科处级干部得到提拔重用,9名干部因工作不力受到查处。 形成了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市县政府积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两年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71项,所有行政审批部门和项目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结率90%以上,按时办结率达100%。着力强化对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的统筹协调,促成了各类优势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做得大。 四川是西部大省,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我省最大的现实。在今后几年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形势下,我省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能否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继续组织好一批足以支撑西部经济高地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直接关系到省委既定方针的落实和主要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