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法重力加速度的测定.doc_第1页
单摆法重力加速度的测定.doc_第2页
单摆法重力加速度的测定.doc_第3页
单摆法重力加速度的测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单摆法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秒表、米尺。2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教学要求1. 理解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2. 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3. 学习在实验中减小不确定度的方法。实验器材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秒表,钢卷尺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球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f =P sinf T=P cosP = mgL图2-1 单摆原理图摆球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 f=psin=-mg =-mx (2-1)由f=ma,可知a=-x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2x可得=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2 (2-2) T2=L (2-3)或 g=42 (2-4)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误差分析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5时两次不同摆角1、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T=T01+()2sin2+()2sin2+ 式中T0为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球的质量m,摆球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空气是空气的密度,摆球 是摆球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球材料无关,当摆球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上述四种因素带来的误差都是系统误差,均来自理论公式所要求的条件在实验中未能很好地满足,因此属于理论方法误差。此外,使用的仪器如停表、米尺也会带来仪器误差。操作步骤 1仪器调整: 本实验是在自由落体测定仪上进行,故需要把自由落体测定仪的支柱调成铅直。调整方法是:安装好摆锤后,调节底座上的水平调节螺丝,使摆线与立柱平行。 2测量摆长L 测量摆线支点与摆球质心之间的距离L。由于摆球质心位置难找,可用米尺测悬点到摆球最低点的距离L1,(测三次),用千分尺测球的直径d,(测三次),则摆长: L=L1-d/2 3测量摆动周期T 使摆球摆动幅度在允许范围内,测量摆球往返摆动50次所需时间t50,重复测量3次,求出T=。测量时,选择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最后计算时单位统一为秒。 4. 将所测数据列于下表中,并计算出摆长、周期及重力加速度。次数L1(cm)摆 球直径d(cm)摆长L=L1-d/2(cm)50个周期t50(s)周期T(s)重力加速度g(cm/s2)123平均5实验不确定度 对g=42 根据不确定度的相对式有: 其中: = 注意事项: 1摆长的测定中,摆长约为1米,钢卷尺与悬线尽量平行,尽量接近,眼睛与摆球最低点平行,视线与尺垂直,以避免误差。 2测定周期T时,要从摆球摆至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从最低点停止计时。这样可以把反应延迟时间前后抵消,并减少人为的判断位置产生的误差。 3钢卷尺使用时要小心收放 4秒表轻拿轻放,切勿摔碰。 5实验完毕,松开秒表发条。问题讨论 1从误差分析角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