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东野序》翻译及试题阅读答案解析.doc_第1页
《送孟东野序》翻译及试题阅读答案解析.doc_第2页
《送孟东野序》翻译及试题阅读答案解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孟东野序翻译及试题阅读答案解析大凡各种事物在无法平静时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它而发出声响;水没有声音,风震荡它而发出声响。水浪腾涌,或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湍急,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腾,或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敲击它就发出音响。人的语言也如此,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说话。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恋,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音乐,是人们郁闷在心而宣泄在外的声音,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借助它来表达心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物质,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因此春天让百鸟啁啾,夏天让雷霆轰鸣,秋天让虫声鸣叫,冬天让寒风呼啸。一年四季互相推移变化,也一定有它们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又是语言的精华,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在唐尧、虞舜时,咎陶、禹是最善于表达的,因而借助他俩来表达。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他就借演奏韶乐来表达。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歌声来表达。殷朝善于表达的是伊尹,周朝善于表达的是周公。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家六种经典上的诗文,都是表达得很高明的。周朝衰落时,孔子和他的弟子表达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论语上说:“上天将使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荒诞不经的文辞来表达。楚国是大国,它灭亡的情景通过屈原的创作来表达。臧孙辰、孟轲、荀卿等人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通过各自的主张来表达。秦朝的兴起,李斯是表达者。汉朝,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表达的人。此后的魏朝、晋朝,能表达的人比不上古代,可是也并未绝迹。就其表达较好的人来说,他们作品的声音清轻而虚浮,节奏短促而急迫,辞藻艳丽而伤感,志趣颓废而放旷;他们的文辞,杂乱而没有章法。难道是上天厌弃那个时代的丑恶德行而不愿照顾他们吗?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完美地表达呢? 唐朝建立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凭他们的出众才华来表达心声。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有些作品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同我交往的人中间,李翱、张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三位的文辞表达确实是很好的。但不知道上天将应和他们的声音,使他们作品表达国家的强盛呢,还是将让他们贫穷饥饿,愁肠百结,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呢?他们三位的命运,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身居高位有什么可喜的,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东野将到江南地区去就任县尉,心里好象有想不开的地方,所以我讲这番命由天定的话来解开他心中的纠结。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趋也,或梗之 梗:阻塞B.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假:借助C.其弗信矣以乎 信:信服D.东野之役于江南也 役:上任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人因为心中不平而鸣的一组是( )其沸也,或炙之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人声之精者为言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A. B. C. D.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从草木、水、金石等物质的不平则鸣,写到人类的不平则鸣。对物来说,鸣是发出声音之意,对人来说则是用语言表达忧思怨愤。B.上至唐、虞时期的咎陶、禹,下至当今的孟郊等,历朝历代不平则鸣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的事迹有力地证明:不平则鸣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C.全序仅篇末用少量笔墨直接写到孟郊,但不论写自然之物还是写历史人物,都紧扣孟郊其人其事,言在彼而意在此,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D.孟郊、李翱、张籍的文辞表达确实很好,但他们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握,所以不必为地位的高低而喜悲。这是对孟郊的宽慰之辞,也是作者的自勉之语。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它浸淫乎汉氏矣。【答案及解析】1. C【解析信:真实、确实。其弗信矣以乎!意思是:这难道不是真实的吗?2.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紧扣“人因心中不平而鸣”,逐一排查:是水不平而鸣,说的是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说的是上天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完美地表达。这三项与不平而鸣无关,将其排除。3.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A对文章内容片面理解,信息归纳不全。对人来说,鸣不仅仅是“用诗文”表达忧思怨愤,还可以用说话、唱歌、哭泣等来表达。第一段最后一句:“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能平静的原因吧!)这句话是解答此题的依据。4.(1)音乐,是人们郁闷在心而宣泄在外的声音,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借助它们表达自己的心声。 (2)孟郊的诗歌超过了魏晋,他不懈的努力使一些作品达到了上古的水平。其他作品也接近了汉朝的水准。【解析】(1)前两个分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