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防护.ppt_第1页
职业安全防护.ppt_第2页
职业安全防护.ppt_第3页
职业安全防护.ppt_第4页
职业安全防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士职业防护康复医学科康春霞2015 2016年 学习内容职业暴露的现状职业暴露的分类职业防护的原则职业防护的措施 预防是关键 护士职业暴露 概念 护士在从事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 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 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分类 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 感染性职业暴露 病毒 乙肝 丙肝 艾滋病毒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大肠杆菌等途径 呼吸道血液 常见针刺伤 皮肤接触 感染性职业暴露 针刺伤 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 缝针 各种穿刺针 手术刀 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造成皮肤深处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 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 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性职业暴露 针刺伤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针刺伤后的研究发现 被HBV污染的针刺伤1次后的感染概率为6 30 针刺伤后 只需0 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被带有HCV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后 感染的概率为3 10 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 感染的概率为0 3 0 5 至少需要0 1mL的血液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操作前 非感染的危险因素 拔下针头帽时抽吸药液时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头帽时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操作中损伤 感染的危险因素 各种注射时 经静脉输液时 传递中受伤 拔针时为不合作病人治疗时缺少必要的协助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被放在床旁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刺伤 化学性职业暴露 各种化学消毒剂其挥发性 腐蚀性 刺激性 刺激皮肤 眼 鼻 咽 喉及肺 引起变态反应 哮喘 癌变等抗肿瘤药物在抽取瓶装液或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 均有肉眼看不到的药液或粉沫溢出 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引起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月经紊乱 脱发 自然流产等毒性反应 严重者诱发基因变性 使染色体畸变 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物理性职业暴露 各种放射线 具有蓄积性 长期过量的辐射 使人产生乏力 头晕 失眠 食欲缺乏症状 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和造血系统损害紫外线 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有强氧化作用 对眼黏膜和肺组织有很强的刺激性 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和呼吸抑制 另外 机体直接接触紫外线 组织细胞亦会受到损害 甚至引发癌症 职业防护中遵循的原则 标准预防将患者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 在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即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根据传播途径应采取接触 飞沫 空气隔离措施 职业防护中遵循的原则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到面部时 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 防护眼镜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 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保证充足的光线 注意防止被针头 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伤 划伤 职业防护中遵循的原则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 手部皮肤有破损 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刀片等锐器 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职业防护中遵循的原则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职业防护中遵循的原则 手消毒的四个时刻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 无菌技术或接触无菌物品前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职业暴露的防护 针刺伤的防护 规范护理行为 纠正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输液穿刺失败后 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式滴管上 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时需他人协助不要将裸露的针头器具直接传递禁止回套针帽 必须回套时 则用单手操作 针刺伤的防护 拔下的针头禁手持针 随意走动或随意放置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 确定利器盒未装满或无针头突出 针头严禁混入其他垃圾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场地 不要留给他人清理手术时 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不要直接传递 不直接用手安装锐利器械 应借助其他工具 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局部紧急处理报告 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用消毒液 如 75 酒精或者0 5 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 并包扎伤口 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被暴露的粘膜 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划伤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 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必要时进一步进行伤口处理 24小时内到保健科抽血查乙肝 丙肝病毒抗体或梅毒 HIV抗体 必要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对比 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或其他相应措施 受伤后1个月 3个月 6个月定期复查 报告护士长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上报护理部 医教部 感染科 针刺伤的防护 手套的合理使用 研究表明 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 其相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裸手操作可能接触到的血量低50 以上 针刺入手套 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手套 再刺入皮肤 其感染率仅为0 20 0 25 这一数据表明 在处理针头 被污染的器械 抽血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针刺伤的防护 手套使用的原则 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 脱去手套后必须洗手 在可能接触到血液 体液等具有潜在性传染危险物质时须使用手套 手部有破损时须使用手套 在护理不同患者时 应更换手套 手套不能反复使用 接触污染部位后再接触清洁部位时 需更换手套 抗肿瘤药物配制的防护 护士应严格操作规程 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配置化疗药物时戴帽子 口罩 乳胶手套 必要时穿防护衣 在没有通风设备的病区 操作台应设在靠近排气扇的窗口 使污染的空气向外分流 若使用层流净化操作安全柜 要定期对空气中药物浓度进行监测 操作过程中手套一旦破损应立即更换 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护垫 减少药液污染 操作结束后脱去一次性口罩 帽子 手套 并洗手 应改进输液设备 以减少药物通过排气管污染空气 配制化疗药物的注射器 碎安瓿应置于密闭的容器内 防止化疗药物蒸发而污染空气 并及时焚烧 消毒剂危害的防护 刺激性强 有挥发性的消毒剂应放在阴凉通风处 以防局部区域的浓度过高 含氯消毒剂应现用现配 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加盖保存 准确配制消毒剂浓度 防止浓度过高时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而影响杀菌效果 喷洒消毒剂消毒时应戴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