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共电话亭遭冷落公共电话亭,曾是北京街头常见的风景,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它几乎是城市特有的符号。不过在小学生都拥有手机的当下,“落寞”、“闲置”的标签更适合它们。记者两年内多次探访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专家认为,这是移动电话普及率高、公话亭功能有限所致。公话亭到了该转型的时候。目前,北京市政市容委已经制定了三年更新治理计划,提升公共电话服务水平。运营商们也已启动新型公话终端和公话亭的研发,以改变公话亭“门前冷落”的局面。调查十个电话亭两年五次探访都很“寂寞”为了调查公共电话亭的“生存状态”,记者在去年和今年多次探访本市100余个电话亭,并选定其中10余个电话亭,每次连续观察2-3小时,结果发现,这些电话亭每次都最多只有一人使用。时间:2012年10月20日、2013年3月17日、2013年8月4日、2013年11月3日、2013年11月4日。地点:海淀区学院路、北土城西路、中关村地区、西城区西单北大街、东城区王府井步行街、丰台区蒲方路。镜头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此外,部分电话亭不能使用一卡通、电话卡不好买也是难题。电话亭伤残“黄帽子”仍坚持服役1992年,我国从巴西引进了外形像黄帽子一样的公共电话亭,当时除了首都,其他城市都难以看到。然而20年过去了,黄帽子风光不再。在南三环外顺八条,这样的“黄帽子”有五个,记者尝试拨打后发现,其中两部电话机失灵,无法拨打电话。另外三个尚能工作的“黄帽子”上张贴着几张寻租的广告。甚至有路人认为,这些黄帽子早已经下岗,“可能还没来得及卸走吧”。海淀区北土城西路从学知桥到花园路路口900余米,共有24个这样的“黄帽子”,能使用市政一卡通打电话的有14部,其余只能用IC和201电话卡。24个“黄帽子”内外都贴有小广告,个别电话的机身和听筒还有灰尘,看样子已经很久没人使用过了。时尚“小屋子”也少有人用海淀区中关村彩和坊路、海淀大街、海淀中街、善缘街的16个电话亭与“黄帽子”相比,样子“进化”了不少。玻璃和钢板混合的“小屋子”里不仅留出了小桌板,甚至还有供人休息的凳子。但直到昨天,所有电话亭里面都没有安装电话。据在中关村附近上班的白领介绍,这些电话亭陆陆续续更换了半年,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安装电话。不过他们表示无所谓,因为“以前的电话也很少见人用过”。方庄蒲方路、王府井书店北侧、西单北大街上的电话亭都算是样式简洁时尚的电话亭。但多次探访时,即使是车水马龙的周末,三个小时内,这些电话亭最多只有一人前来使用。电话卡IC卡201卡报刊亭难寻2007年,北京市推出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共电话,2012年11月1日开通“公话账号”功能。但探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地段的电话亭仍不能兼容市政一卡通。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面值30元、50元的电话卡逐渐退出了市民的视野,想买可是件难事。昨天,记者走访海淀区西翠路、阜石路、丰台区蒲方路的多个报刊亭发现,大部分报刊亭甚至已经没有电话卡可以卖,只有在医院、车站门口的报刊亭容易买到。记者好不容易在蒲方路一家电话亭买到一张30元的电话卡,老板坦言,“是去年的囤货”,电话卡一般一个月也就卖出一两张。使用者手机没电或想省钱才会想起它此前,记者在中关村探访时,一位使用公共电话的小伙子介绍,使用公共电话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向前女友隐瞒新手机号。方庄蒲方路一车站旁边的电话亭里,一位正拨打老家电话的广东小伙子称,若不是手机没电,他也不会想起来用公共电话,这次用只是“偶然”。记者在王府井随机询问20多位游客会不会使用公共电话亭,多数游客称,如果手机没电才会想起打公共电话,“不好找又得买卡,麻烦”。只有一位辽宁游客称,因为自己经常来北京出差,所以会买30块钱能打300多分钟的电话卡,“算起来一毛钱一分钟,省钱”。统计设备大多数都老化使用人群有限对于电话亭的使用情况,运营方中国联通公司表示“用的人很少”,但具体数字对方表示不便透露。中国联通表示,如今人们更加趋向于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的通信方式,以语音为主要服务方式的IC卡公共电话业务量逐年衰减,公共电话话机终端和话亭设施也逐年老化,截至目前,公话亭和公话终端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已占大多数。但公共电话亭之所以没有退出历史,是因为它还承担着城市安全应急功能。北京联通统计,每年仅向市民免费提供110、119、120、122、999五个紧急救助号码的拨叫就高达60万次、130万分钟。市政市容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电话亭的人群主要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现役军人、大学生、城市低收入群体和部分老年群体。探因过时反而不便民应研发多功能终端北京联合大学城市科学系的叶盛东教授认为,公共电话使用率低有三个原因:移动电话普及率高,目前公共电话并不属于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在城市生活中的受众较少,使用频率不高;功能有限,只能拨打电话,而且需要使用公交卡甚至是专门的电话卡,反而造成不便;布局规划落后,电话亭周边人口的通信习惯发生变化,就应该重新考虑布设的覆盖范围,提高其使用效率。叶教授认为,就目前来看,机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仍应保留相应数量的公共电话,以实现其应急功能,但长远来看,应开发多功能合一的电话亭,使其回归便民功能。应对已制定更新方案研发工作已启动记者从北京市政市容委得知,为改善全市公共电话设施形象,提升公共电话服务水平,北京市政市容委已联合北京联通公司制定电话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全市500条大街两侧公共电话亭进行规范治理。截至2012年底,北京联通公司共完成城区300条主要大街3000组新式公共电话亭和配套一卡通话机的更新,以及170余条道路原有公共电话亭进行点位调整和样式统一规范。尽快将统一采用新式红帽亭对全市292条主要大街的2787组电话亭进行更新规范。同时,新型公话终端和公话亭研发工作已经启动,未来的公共电话亭既有通话功能,还有查询、缴费、WiFi热点接入、餐饮优惠券打印、银行转账、水电气热缴费等功能。借鉴其实除了北京,国内外不少城市的公共电话亭也都曾遇到如此尴尬的处境,美国和巴西的公话亭多走向被拆除的末路,但也有一些城市和国家的公话亭还在努力追求一次“华丽转身”。公话亭历史1951年北京在全国首创了传呼公共电话,安装在派出所、居委会和服务热心的市民家中1980年北京市内公共电话达到1598部,覆盖了三千多条胡同1982年在西单北大街安装第一个投币公共电话亭1989年从日本引进磁卡式公共电话,在1990年亚运会的通信保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从英国引进50部IC卡公共电话,1996年开始普及1999年首都机场开通具有上网功能的多媒体公话,公共电话开始进入数字时代2005年第一批“缴费通”公共电话投入使用2007年推出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共电话2012年11月1日开通“公话账号”功能公共电话亭,曾是北京街头常见的风景,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它几乎是城市特有的符号。不过在小学生都拥有手机的当下,“落寞”、“闲置”的标签更适合它们。记者两年内多次探访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专家认为,这是移动电话普及率高、公话亭功能有限所致。公话亭到了该转型的时候。目前,北京市政市容委已经制定了三年更新治理计划,提升公共电话服务水平。运营商们也已启动新型公话终端和公话亭的研发,以改变公话亭“门前冷落”的局面。调查十个电话亭两年五次探访都很“寂寞”为了调查公共电话亭的“生存状态”,记者在去年和今年多次探访本市100余个电话亭,并选定其中10余个电话亭,每次连续观察2-3小时,结果发现,这些电话亭每次都最多只有一人使用。时间:2012年10月20日、2013年3月17日、2013年8月4日、2013年11月3日、2013年11月4日。地点:海淀区学院路、北土城西路、中关村地区、西城区西单北大街、东城区王府井步行街、丰台区蒲方路。镜头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此外,部分电话亭不能使用一卡通、电话卡不好买也是难题。电话亭伤残“黄帽子”仍坚持服役1992年,我国从巴西引进了外形像黄帽子一样的公共电话亭,当时除了首都,其他城市都难以看到。然而20年过去了,黄帽子风光不再。在南三环外顺八条,这样的“黄帽子”有五个,记者尝试拨打后发现,其中两部电话机失灵,无法拨打电话。另外三个尚能工作的“黄帽子”上张贴着几张寻租的广告。甚至有路人认为,这些黄帽子早已经下岗,“可能还没来得及卸走吧”。海淀区北土城西路从学知桥到花园路路口900余米,共有24个这样的“黄帽子”,能使用市政一卡通打电话的有14部,其余只能用IC和201电话卡。24个“黄帽子”内外都贴有小广告,个别电话的机身和听筒还有灰尘,看样子已经很久没人使用过了。时尚“小屋子”也少有人用海淀区中关村彩和坊路、海淀大街、海淀中街、善缘街的16个电话亭与“黄帽子”相比,样子“进化”了不少。玻璃和钢板混合的“小屋子”里不仅留出了小桌板,甚至还有供人休息的凳子。但直到昨天,所有电话亭里面都没有安装电话。据在中关村附近上班的白领介绍,这些电话亭陆陆续续更换了半年,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安装电话。不过他们表示无所谓,因为“以前的电话也很少见人用过”。方庄蒲方路、王府井书店北侧、西单北大街上的电话亭都算是样式简洁时尚的电话亭。但多次探访时,即使是车水马龙的周末,三个小时内,这些电话亭最多只有一人前来使用。电话卡IC卡201卡报刊亭难寻2007年,北京市推出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共电话,2012年11月1日开通“公话账号”功能。但探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地段的电话亭仍不能兼容市政一卡通。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面值30元、50元的电话卡逐渐退出了市民的视野,想买可是件难事。昨天,记者走访海淀区西翠路、阜石路、丰台区蒲方路的多个报刊亭发现,大部分报刊亭甚至已经没有电话卡可以卖,只有在医院、车站门口的报刊亭容易买到。记者好不容易在蒲方路一家电话亭买到一张30元的电话卡,老板坦言,“是去年的囤货”,电话卡一般一个月也就卖出一两张。使用者手机没电或想省钱才会想起它此前,记者在中关村探访时,一位使用公共电话的小伙子介绍,使用公共电话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向前女友隐瞒新手机号。方庄蒲方路一车站旁边的电话亭里,一位正拨打老家电话的广东小伙子称,若不是手机没电,他也不会想起来用公共电话,这次用只是“偶然”。记者在王府井随机询问20多位游客会不会使用公共电话亭,多数游客称,如果手机没电才会想起打公共电话,“不好找又得买卡,麻烦”。只有一位辽宁游客称,因为自己经常来北京出差,所以会买30块钱能打300多分钟的电话卡,“算起来一毛钱一分钟,省钱”。统计设备大多数都老化使用人群有限对于电话亭的使用情况,运营方中国联通公司表示“用的人很少”,但具体数字对方表示不便透露。中国联通表示,如今人们更加趋向于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的通信方式,以语音为主要服务方式的IC卡公共电话业务量逐年衰减,公共电话话机终端和话亭设施也逐年老化,截至目前,公话亭和公话终端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已占大多数。但公共电话亭之所以没有退出历史,是因为它还承担着城市安全应急功能。北京联通统计,每年仅向市民免费提供110、119、120、122、999五个紧急救助号码的拨叫就高达60万次、130万分钟。市政市容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电话亭的人群主要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现役军人、大学生、城市低收入群体和部分老年群体。探因过时反而不便民应研发多功能终端北京联合大学城市科学系的叶盛东教授认为,公共电话使用率低有三个原因:移动电话普及率高,目前公共电话并不属于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在城市生活中的受众较少,使用频率不高;功能有限,只能拨打电话,而且需要使用公交卡甚至是专门的电话卡,反而造成不便;布局规划落后,电话亭周边人口的通信习惯发生变化,就应该重新考虑布设的覆盖范围,提高其使用效率。叶教授认为,就目前来看,机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仍应保留相应数量的公共电话,以实现其应急功能,但长远来看,应开发多功能合一的电话亭,使其回归便民功能。应对已制定更新方案研发工作已启动记者从北京市政市容委得知,为改善全市公共电话设施形象,提升公共电话服务水平,北京市政市容委已联合北京联通公司制定电话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全市500条大街两侧公共电话亭进行规范治理。截至2012年底,北京联通公司共完成城区300条主要大街3000组新式公共电话亭和配套一卡通话机的更新,以及170余条道路原有公共电话亭进行点位调整和样式统一规范。尽快将统一采用新式红帽亭对全市292条主要大街的2787组电话亭进行更新规范。同时,新型公话终端和公话亭研发工作已经启动,未来的公共电话亭既有通话功能,还有查询、缴费、WiFi热点接入、餐饮优惠券打印、银行转账、水电气热缴费等功能。借鉴其实除了北京,国内外不少城市的公共电话亭也都曾遇到如此尴尬的处境,美国和巴西的公话亭多走向被拆除的末路,但也有一些城市和国家的公话亭还在努力追求一次“华丽转身”。公话亭历史1951年北京在全国首创了传呼公共电话,安装在派出所、居委会和服务热心的市民家中1980年北京市内公共电话达到1598部,覆盖了三千多条胡同1982年在西单北大街安装第一个投币公共电话亭1989年从日本引进磁卡式公共电话,在1990年亚运会的通信保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从英国引进50部IC卡公共电话,1996年开始普及1999年首都机场开通具有上网功能的多媒体公话,公共电话开始进入数字时代2005年第一批“缴费通”公共电话投入使用2007年推出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共电话2012年11月1日开通“公话账号”功能公共电话亭,曾是北京街头常见的风景,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它几乎是城市特有的符号。不过在小学生都拥有手机的当下,“落寞”、“闲置”的标签更适合它们。记者两年内多次探访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专家认为,这是移动电话普及率高、公话亭功能有限所致。公话亭到了该转型的时候。目前,北京市政市容委已经制定了三年更新治理计划,提升公共电话服务水平。运营商们也已启动新型公话终端和公话亭的研发,以改变公话亭“门前冷落”的局面。调查十个电话亭两年五次探访都很“寂寞”为了调查公共电话亭的“生存状态”,记者在去年和今年多次探访本市100余个电话亭,并选定其中10余个电话亭,每次连续观察2-3小时,结果发现,这些电话亭每次都最多只有一人使用。时间:2012年10月20日、2013年3月17日、2013年8月4日、2013年11月3日、2013年11月4日。地点:海淀区学院路、北土城西路、中关村地区、西城区西单北大街、东城区王府井步行街、丰台区蒲方路。镜头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此外,部分电话亭不能使用一卡通、电话卡不好买也是难题。电话亭伤残“黄帽子”仍坚持服役1992年,我国从巴西引进了外形像黄帽子一样的公共电话亭,当时除了首都,其他城市都难以看到。然而20年过去了,黄帽子风光不再。在南三环外顺八条,这样的“黄帽子”有五个,记者尝试拨打后发现,其中两部电话机失灵,无法拨打电话。另外三个尚能工作的“黄帽子”上张贴着几张寻租的广告。甚至有路人认为,这些黄帽子早已经下岗,“可能还没来得及卸走吧”。海淀区北土城西路从学知桥到花园路路口900余米,共有24个这样的“黄帽子”,能使用市政一卡通打电话的有14部,其余只能用IC和201电话卡。24个“黄帽子”内外都贴有小广告,个别电话的机身和听筒还有灰尘,看样子已经很久没人使用过了。时尚“小屋子”也少有人用海淀区中关村彩和坊路、海淀大街、海淀中街、善缘街的16个电话亭与“黄帽子”相比,样子“进化”了不少。玻璃和钢板混合的“小屋子”里不仅留出了小桌板,甚至还有供人休息的凳子。但直到昨天,所有电话亭里面都没有安装电话。据在中关村附近上班的白领介绍,这些电话亭陆陆续续更换了半年,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安装电话。不过他们表示无所谓,因为“以前的电话也很少见人用过”。方庄蒲方路、王府井书店北侧、西单北大街上的电话亭都算是样式简洁时尚的电话亭。但多次探访时,即使是车水马龙的周末,三个小时内,这些电话亭最多只有一人前来使用。电话卡IC卡201卡报刊亭难寻2007年,北京市推出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共电话,2012年11月1日开通“公话账号”功能。但探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地段的电话亭仍不能兼容市政一卡通。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面值30元、50元的电话卡逐渐退出了市民的视野,想买可是件难事。昨天,记者走访海淀区西翠路、阜石路、丰台区蒲方路的多个报刊亭发现,大部分报刊亭甚至已经没有电话卡可以卖,只有在医院、车站门口的报刊亭容易买到。记者好不容易在蒲方路一家电话亭买到一张30元的电话卡,老板坦言,“是去年的囤货”,电话卡一般一个月也就卖出一两张。使用者手机没电或想省钱才会想起它此前,记者在中关村探访时,一位使用公共电话的小伙子介绍,使用公共电话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向前女友隐瞒新手机号。方庄蒲方路一车站旁边的电话亭里,一位正拨打老家电话的广东小伙子称,若不是手机没电,他也不会想起来用公共电话,这次用只是“偶然”。记者在王府井随机询问20多位游客会不会使用公共电话亭,多数游客称,如果手机没电才会想起打公共电话,“不好找又得买卡,麻烦”。只有一位辽宁游客称,因为自己经常来北京出差,所以会买30块钱能打300多分钟的电话卡,“算起来一毛钱一分钟,省钱”。统计设备大多数都老化使用人群有限对于电话亭的使用情况,运营方中国联通公司表示“用的人很少”,但具体数字对方表示不便透露。中国联通表示,如今人们更加趋向于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的通信方式,以语音为主要服务方式的IC卡公共电话业务量逐年衰减,公共电话话机终端和话亭设施也逐年老化,截至目前,公话亭和公话终端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已占大多数。但公共电话亭之所以没有退出历史,是因为它还承担着城市安全应急功能。北京联通统计,每年仅向市民免费提供110、119、120、122、999五个紧急救助号码的拨叫就高达60万次、130万分钟。市政市容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电话亭的人群主要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现役军人、大学生、城市低收入群体和部分老年群体。探因过时反而不便民应研发多功能终端北京联合大学城市科学系的叶盛东教授认为,公共电话使用率低有三个原因:移动电话普及率高,目前公共电话并不属于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在城市生活中的受众较少,使用频率不高;功能有限,只能拨打电话,而且需要使用公交卡甚至是专门的电话卡,反而造成不便;布局规划落后,电话亭周边人口的通信习惯发生变化,就应该重新考虑布设的覆盖范围,提高其使用效率。叶教授认为,就目前来看,机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仍应保留相应数量的公共电话,以实现其应急功能,但长远来看,应开发多功能合一的电话亭,使其回归便民功能。应对已制定更新方案研发工作已启动记者从北京市政市容委得知,为改善全市公共电话设施形象,提升公共电话服务水平,北京市政市容委已联合北京联通公司制定电话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全市500条大街两侧公共电话亭进行规范治理。截至2012年底,北京联通公司共完成城区300条主要大街3000组新式公共电话亭和配套一卡通话机的更新,以及170余条道路原有公共电话亭进行点位调整和样式统一规范。尽快将统一采用新式红帽亭对全市292条主要大街的2787组电话亭进行更新规范。同时,新型公话终端和公话亭研发工作已经启动,未来的公共电话亭既有通话功能,还有查询、缴费、WiFi热点接入、餐饮优惠券打印、银行转账、水电气热缴费等功能。借鉴其实除了北京,国内外不少城市的公共电话亭也都曾遇到如此尴尬的处境,美国和巴西的公话亭多走向被拆除的末路,但也有一些城市和国家的公话亭还在努力追求一次“华丽转身”。公话亭历史1951年北京在全国首创了传呼公共电话,安装在派出所、居委会和服务热心的市民家中1980年北京市内公共电话达到1598部,覆盖了三千多条胡同1982年在西单北大街安装第一个投币公共电话亭1989年从日本引进磁卡式公共电话,在1990年亚运会的通信保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从英国引进50部IC卡公共电话,1996年开始普及1999年首都机场开通具有上网功能的多媒体公话,公共电话开始进入数字时代2005年第一批“缴费通”公共电话投入使用2007年推出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共电话2012年11月1日开通“公话账号”功能公共电话亭,曾是北京街头常见的风景,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它几乎是城市特有的符号。不过在小学生都拥有手机的当下,“落寞”、“闲置”的标签更适合它们。记者两年内多次探访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专家认为,这是移动电话普及率高、公话亭功能有限所致。公话亭到了该转型的时候。目前,北京市政市容委已经制定了三年更新治理计划,提升公共电话服务水平。运营商们也已启动新型公话终端和公话亭的研发,以改变公话亭“门前冷落”的局面。调查十个电话亭两年五次探访都很“寂寞”为了调查公共电话亭的“生存状态”,记者在去年和今年多次探访本市100余个电话亭,并选定其中10余个电话亭,每次连续观察2-3小时,结果发现,这些电话亭每次都最多只有一人使用。时间:2012年10月20日、2013年3月17日、2013年8月4日、2013年11月3日、2013年11月4日。地点:海淀区学院路、北土城西路、中关村地区、西城区西单北大街、东城区王府井步行街、丰台区蒲方路。镜头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无论是旧式的“黄帽子”,还是新型的“小屋子”,街头的公话亭都少有人问津,此外,部分电话亭不能使用一卡通、电话卡不好买也是难题。电话亭伤残“黄帽子”仍坚持服役1992年,我国从巴西引进了外形像黄帽子一样的公共电话亭,当时除了首都,其他城市都难以看到。然而20年过去了,黄帽子风光不再。在南三环外顺八条,这样的“黄帽子”有五个,记者尝试拨打后发现,其中两部电话机失灵,无法拨打电话。另外三个尚能工作的“黄帽子”上张贴着几张寻租的广告。甚至有路人认为,这些黄帽子早已经下岗,“可能还没来得及卸走吧”。海淀区北土城西路从学知桥到花园路路口900余米,共有24个这样的“黄帽子”,能使用市政一卡通打电话的有14部,其余只能用IC和201电话卡。24个“黄帽子”内外都贴有小广告,个别电话的机身和听筒还有灰尘,看样子已经很久没人使用过了。时尚“小屋子”也少有人用海淀区中关村彩和坊路、海淀大街、海淀中街、善缘街的16个电话亭与“黄帽子”相比,样子“进化”了不少。玻璃和钢板混合的“小屋子”里不仅留出了小桌板,甚至还有供人休息的凳子。但直到昨天,所有电话亭里面都没有安装电话。据在中关村附近上班的白领介绍,这些电话亭陆陆续续更换了半年,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安装电话。不过他们表示无所谓,因为“以前的电话也很少见人用过”。方庄蒲方路、王府井书店北侧、西单北大街上的电话亭都算是样式简洁时尚的电话亭。但多次探访时,即使是车水马龙的周末,三个小时内,这些电话亭最多只有一人前来使用。电话卡IC卡201卡报刊亭难寻2007年,北京市推出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共电话,2012年11月1日开通“公话账号”功能。但探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地段的电话亭仍不能兼容市政一卡通。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面值30元、50元的电话卡逐渐退出了市民的视野,想买可是件难事。昨天,记者走访海淀区西翠路、阜石路、丰台区蒲方路的多个报刊亭发现,大部分报刊亭甚至已经没有电话卡可以卖,只有在医院、车站门口的报刊亭容易买到。记者好不容易在蒲方路一家电话亭买到一张30元的电话卡,老板坦言,“是去年的囤货”,电话卡一般一个月也就卖出一两张。使用者手机没电或想省钱才会想起它此前,记者在中关村探访时,一位使用公共电话的小伙子介绍,使用公共电话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向前女友隐瞒新手机号。方庄蒲方路一车站旁边的电话亭里,一位正拨打老家电话的广东小伙子称,若不是手机没电,他也不会想起来用公共电话,这次用只是“偶然”。记者在王府井随机询问20多位游客会不会使用公共电话亭,多数游客称,如果手机没电才会想起打公共电话,“不好找又得买卡,麻烦”。只有一位辽宁游客称,因为自己经常来北京出差,所以会买30块钱能打300多分钟的电话卡,“算起来一毛钱一分钟,省钱”。统计设备大多数都老化使用人群有限对于电话亭的使用情况,运营方中国联通公司表示“用的人很少”,但具体数字对方表示不便透露。中国联通表示,如今人们更加趋向于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的通信方式,以语音为主要服务方式的IC卡公共电话业务量逐年衰减,公共电话话机终端和话亭设施也逐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6 War and Peace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选修六-外研版2004
- 新能源行业品牌忠诚度与消费者信任研究报告
- 工程护栏销售方案模板(3篇)
- Module 1 Unit 1说课稿-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老年主持培训课件
- 餐饮外卖市场2025年配送效率提升与增长瓶颈突破研究报告
- 2025年老年康养服务项目市场拓展与可行性分析报告
- 安全生产虚拟教育培训课件
-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校园一卡通中的应用报告2025深度
- 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研究报告
- 风险管理2025年风险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动车电子刹车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级月嫂培训课件
- 酒吧店长聘用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钽电解电容器市场营运格局分析与全景深度解析报告
- 晋副主任护师的述职报告
- 广西田林八渡金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消化性溃疡诊疗》课件
- 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备考试题库(600题)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一整套
-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