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四)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乐。梁建文帝在劝医论中,首次把音乐的“韵”引入了诗歌美学,他敏锐地发现了诗歌中超迈悠远、耐人寻味的那种艺术趣味,与音乐的“余响”不绝、让人回味的“韵”在感官上相通。从此,“韵”与诗,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诗人之韵,是诗人个人的音乐修养、风貌,以及这种修养、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古人以“琴棋书画”来评价艺术的修养,“乐”是第一要求。他们认为,诗人对音乐的修炼,既可以使诗人形成与众不同的气质面貌,也能使他在创作时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是一个人成为诗人的前提,又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清人袁枚在再答李少鹤中视神韵为先天真性情,作品中的神韵,是作家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作家的神韵,决定作品的神韵。韵既是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也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中的体现。诗歌之韵,既体现为外在的音乐形式即声律,又体现为内在的审美特质。诗歌的外在之韵指向明确,内在之韵内涵更丰富。在古典诗论中,韵是作为作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存在的。宋代李膺把“韵”比作朱弦遗音,大羹遗味,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令人回味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作品必要的组成部分,否则作品便是“庸俗鄙”一样的作品。明人胡应麟把“筋骨”、“肌肉”和“神韵”作为作品的三大要素,“筋骨”相当于作品的立意,“肌肉”相当于语言的运用,“神韵”则是精神气质。在他们看来,诗歌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含,这是诗歌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宋人范温那里,韵也同样是作为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而存在的。他认为韵与一些具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相区别,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美,如巧丽、雄伟、奇、巧、典、富、深、稳、清、古之类,而是对各种具体美的总的要求,是各种美达到最高峰的产物。如果没有韵,那么空有美的形式的作品是不会令人信服的;如果作品不能在韵上胜出,那么它的美也就随之失去。对于接受美学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它产生以后,就已经不属于作者本人,而是属于读者,因而面临着被无限阐释的丰富可能性。这种丰富的可能性,是由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跟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等分不开的。而如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韵又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姚鼐在与王铁夫书中说王铁夫的诗“咀诵之余,别有余韵”,其实就是说诗歌中的话语含蕴在经过了他的咀诵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感受,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感受到的诗歌魅力。“韵”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它指向文学生产的整个过程,关乎作家、作品和读者,含义丰富多彩而具有广阔内涵。在多元化的当代诗歌写作中,如果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眼光,赋予古老的“韵”新的时代精神,从中寻找和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的美学体系,将会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摘编自文艺报徐峙“韵”的三种形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建文帝在艺术上敏锐的嗅觉让他发现了“韵”与诗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韵”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B诗歌美学中的“韵”有三种形态,包括诗人之韵、诗歌之韵和读者之韵,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C“诗歌之韵”有内外之分,外在之韵表现为一种音乐形式,内在之韵表现为一种审美特质,这些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因素。D“读者之韵”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既与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有关,也与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分不开。AA项,强加因果,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据文章第二段所引袁枚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缺乏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很难写出艺术性很高、富有神韵的作品。B文章第三段列举了李膺与胡应麟的观点,证明了欲使作品摆脱庸俗、粗鄙的格调,须在作品的内涵、意蕴上下功夫,而不必去追求作品的形式。C第五段,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了读者之韵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是读者的一种审美感受。D文章论证上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接着分析“韵”的三种形态,最后总结并提出希望。B原文表述为“诗歌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含”,所以选项的表述“不必去追求作品的形式”过于绝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非常重视音乐修养,因为这种修养可以让诗人形成独特的气质面貌,同时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B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依据原文,说的应是读者之韵。C李膺、胡应麟和范温对“韵”都有各自的解读,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他们都认为“韵是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D作者认为,“韵”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当代的学人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韵”新的时代精神。B评论的是“诗歌之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7分)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舍,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节选自史记)【注】无害:无比,无人能胜。厄塞:险要之地。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B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C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D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C“数”是“多次”的意思,修饰第一个“使”(派遣),句子主语承前省,“数”前断句,排除A、B两项;“能胜兵者”为定语后置,修饰“子孙昆弟”,其前不可断,排除D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庙号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为“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谥号简称为“汉高帝”。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农,因以布衣借指平民。C汉代的爵位共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常见的是王、公、侯这三等。封爵一般是需要有贡献的,比如扶保刘邦的酂侯萧何。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D“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错,应该是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B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为了犒劳将领,任他们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C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汉高祖封萧何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不服。高祖以猎人与猎狗比喻,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B“唯独命萧何”错,并不是高帝的命令,而是,萧何自己主动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8分)(1)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4分)译文:_(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4分)译文:_答案(1)汉王之所以能全面(或“详细”)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2)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参考译文】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擅长文书,没有别人能比得上,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汉王之所以能全面(或“详细”)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汉王二年,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汉王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太史公说:萧相国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文牍小吏,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等到大汉兴起,他的功勋才光辉灿烂。(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老作龙鳞。8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者引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B“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作者虽有访友人不遇的懊恼,但并不介怀的旷达。C颈联写吕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嚣、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D“种松皆老作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逸人的隐逸之志。BB项,“旷达”不当,应该表达他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9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_解析题干要求是“最后两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以最后两联为根本点,然后加以理解。颈联表达诗人对山水及隐逸生活的热爱,而最后一联“闭户著书”则写出他与世人隔绝、闭户著书的生活,所以不难理解出诗人对吕逸人的景仰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吕逸人居住环境的清幽表达作者的归隐之思;通过写吕逸人与世隔绝、闭户著书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011题。(8分)孤雁儿【注】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鹧鸪天暮春黄昇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10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雁儿中“梅心惊破”句,运用的是拟人手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C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地传给了读者。D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BB项,“伤春的基调”错,开篇奠定的是“忧愁的基调”。11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5分)_答案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鹧鸪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词的上阕,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阕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13题。(8分)【双调】大德歌秋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注】陈抟:唐五代时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能一睡百日不醒。蛩:蟋蟀。1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描写了给脆弱的抒情女主人公带来很大压力的风雨咄咄逼人的声势。B第三、四句,描写了抒情女主人公难以入睡的状态和她被抛弃之后的哀思愁绪。C第六句,由人及物,通过对秋蝉、寒蛩的描写来表现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D最后一句,通过描写连绵不断的雨打芭蕉声来表现抒情女主人公孤枕难眠的情态。BB项,“被抛弃之后的哀思愁绪”理解错误,这首曲子,表达的是抒情女主人公对离人的思念之情。13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举两种作简要分析。(5分)_答案直抒胸臆。“睡不着”“懊恼伤怀抱”等内容直接抒发了女主人公的懊恼伤心之情。使用典故。运用陈抟的典故,抒发了风雨交加中女主人公孤枕难眠的愁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风飘飘,雨潇潇,秋蝉聒噪,寒蛩鸣叫,雨打芭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反映出女主人公盼人归而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二、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诗”,另一端就是发展为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_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法律法规汇编六法全书很美。当儒家成为正统的文化主流时,语言必然会走向诗,而不是走向法律条文。因此,嵇康四十岁被拖上刑场,理由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其罪状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像这样的罪状在中国历史上_。其实,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因为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_使语言愈来愈准确,当语言愈来愈准确,几乎是没有第二种_的含义时,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受到很大的局限。再者,写小说等文学作品,本来就在颠覆语言的各种可能性,你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偏不是“那个样子”。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丝不紊屡见不鲜搜索枯肠模棱两可B一丝不苟屡见不鲜挖空心思似是而非C一丝不紊司空见惯挖空心思模棱两可D一丝不苟司空见惯搜索枯肠似是而非A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足为奇。搜索枯肠:形容动脑筋极力思索(多指写诗文),“枯肠”比喻脑子里很空。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模棱两可: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B与“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衔接得最好的是“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与“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法律法规汇编六法全书很美”前后顺序相对应的是“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在潜意识里得到了一种颠覆准确语言的快乐,所以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B我在潜意识里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所以我感觉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C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一种颠覆准确语言的快乐,因为我感觉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D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因为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C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两种语病。“一种”作为数量性定语,其位置应在动词性短语之前;后一句“发现”不能带补语“到”。A项和B项将后一句中的“因为”修改为“所以”,也不符合逻辑。17下面是某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_答案“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殷切期望”改为“希望”;“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1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赤壁周郎,对英雄人物的铭记,可以让我们从辉煌的历史中得到启发。材料受到陶冶学会处事领悟哲理豁达的心态优美的意境不同的视角横岭侧峰落霞秋水塞翁失马万物百态的观照曲折人生的思考自然风物的描写_答案落霞秋水,对自然风物的描写,可以让我们从优美的意境中受到陶冶。塞翁失马,对曲折人生的思考,可以让我们从豁达的心态中学会处事。横岭侧峰,对万物百态的观照,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中领悟哲理。三、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圣诞节前夕,某县高级中学发出了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通知指出,平安夜、圣诞节等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近年来这些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类洋节庆祝活动”。对该校的禁令,你怎么看?请你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写出对“该校禁令”的认识、理解和感悟。“含意”则暗示要挖掘出“禁令”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怎么看”明确文体须是说理文,且题目限定“书信”文体。“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是命题人立意上的指令,不是绝对不能过洋节,但不可推崇过洋节,不可否定传统节日。角度、立意、取材多样化;联想、思考自由化;除了字数、文体(书信)外,没有太多限制。【佳作展示】尊敬的校长:您好!近日咱们学校发布了一则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认真学习,用心领悟后,我的心海激荡起了圈圈涟漪。是啊,眼下的社会的的确确,让人感到十分不解,万分迷茫。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迷恋,甚至膜拜西方文化,却漠然对待本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作为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不景仰原本属于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忘情于纯西式的平安夜、圣诞节呢?世间难道真的有不爱自己母亲,而投怀送抱于他人妈妈的人?我想,一个失去了爱的根基的人,最终恐怕会沦落为一条鲁迅先生笔下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吧。当下,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国人的物质文明建设日益向好,特别是“十九大”后,党中央更加明确了带着“政策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朝着“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方向,阔步前进的宏伟愿景。精神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大力推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校发布的这则通知,恰如一场及时雨,涤身垢而润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平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 中国邮政集团2025江门市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林芝市秋招个人客户经理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邮政2025临沂市秋招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银行招聘通关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黑龙江工商学院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武汉某央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托育园安全教师培训内容课件
- 托管班安全红线培训总结课件
- 黑白灰服装搭配课件
- 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第一单元》新版真题卷(含答案)
- 大头儿子测试题及答案
- 雅砻江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日本所有番号分类
- 湖北省2025届高三数学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含答案
- (高清版)DG∕TJ 08-7-202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 《优化教学策略:打造卓越课件的秘诀》课件
- 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猪蹄供货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5年版)》解读
- 网络分析仪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