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瓷器的鉴定技巧和口诀.doc_第1页
越窑瓷器的鉴定技巧和口诀.doc_第2页
越窑瓷器的鉴定技巧和口诀.doc_第3页
越窑瓷器的鉴定技巧和口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越窑瓷器的鉴定技巧和口诀20.越窑 越窑古老到东汉,甚至更老不奇怪。代代有诗赞美好,千峰翠色是美在。浙江余姚上林产,秘色神秘有年代。 越窑是一个古老的窑场,早在东汉时就有了。依照考古发现,可以最早到商晚期生产的窑址,在浙江余姚上林湖,考察发现窑十分密集,是用含3%以下铁烧制的,在古代对青瓷的釉色形容其釉为“千峰翠色”有流沙的深浅度可见釉面不太匀。还有一种一直被赞美的是秘色瓷,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五代塔基中发现瓶、碗、碟14件之多。并有记载,其色为黄青色。这使神秘的秘色瓷大白于天下。其实社会上现存的越窑瓷有一些就是秘色瓷。21.东汉、三国、晋越窑青色辨东汉越窑有青绿,三国越窑豆青好。灰黄微绿晋越烧,越窑用铁青瓷早。 中国青釉发明于商代,但青瓷的大量生产始于东汉越窑。青釉是用低于3的铁在800以上的温度烧成的。为了改变青色的不同色度,用不同的还原温度烧成了不同感观青色的瓷器。它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是0.40.9,只有青绿色含铁比例是4.2,是用强还原温度烧制。三国时期烧出不太好的豆青色釉,晋代烧成灰黄色和微绿色,但都是用铁做呈色料的。 瓷釉中铁的氧化态22、陶器特点普通粘土制为陶,温度九百烧陶窑。百分之三陶中铁,胎粗釉粗质不牢。不施釉或低温釉,吸水性好音低陶。 陶是用普通粘土经900高温烧制成的,元代瓷是用麻仓土和高岭土,是一种瓷、土共成的瓷用好土,元代以前瓷大部分是由瓷土烧成的,陶含铁超过3,胎粗,质地不坚固,常常有吸水性,扣之有声音低,没有瓷的声音清脆,明瓷早期五千年前就为了防裂在粘土中加入沙子和稻壳,稻壳烧后成为炭,有20成为硅。在早期的陶器中就烧制成篦子、蒸屉等用具。23.陶器陶器挂釉不是瓷,制胎瓷土才是瓷。鉴别要看足底胎,吸水若高不是瓷。扣之声音有不同,足粗松散爱掉渣。 在陶器上挂釉,画纹饰,看起来像瓷器,其实不是瓷器,它还是陶器。因为区别在于用什么料制胎。陶器所用陶土的含铁量在3以上,陶坯要比瓷坯粗,质地不如瓷,不施釉或施低温釉,有的施釉不满,由于质地疏松,吸水性比瓷胎高得多。陶器是用低于900烧成的。24.瓷器高岭瓷土制瓷坯,瓷中含铁比陶低。温度高烧一千二,瓷用瓷土制成坯。瓷器基本不吸水,扣之声脆是瓷坯。 瓷器是高岭土制坯,含铁量在3以下,烧成温度达1200以上。施高温釉,细釉,有的施几次釉,瓷胎的吸水性很低,施釉的部位几乎不吸水,质地密,坚固。扣之声如钟,如铁。从元代起瓷土采用二元配方,即用高岭土和瓷石按一定比例制为瓷土,使瓷工艺向前发展了一大步。25.五大名窑哥汝官钧胎色灰,官胎质密釉下垂。汝窑薄胎又裹足,钧胎重厚超汝官。胎薄体轻认定窑,竹刷芒口泪淌垂。宋代有五大名瓷,即哥、汝、官、钧窑。胎是灰色,但官胎质密釉下垂,汝窑胎薄裹足,钧窑胎重、厚的超过汝窑和官窑、哥窑器。胎薄体轻是定窑特点:胎白、口没釉,定窑有足刷纹,釉有泪滴下垂的痕迹。26.看四大名窑的足哥足灰胎火红连,紫金土色官足联。汝窑裹足有支钉,钧窑露足如铁环。哥窑足灰色,足圆润,官窑胎因用紫金土,足表层是铁褐色,给人以和釉子连在一起之感觉,但胎里也是灰的。汝窑釉裹足是特点,钧窑露足表层如铁,足如泥为宋,足有砂粒为元钧。就是说:细为宋代粗为元代。按时间定窑五大名窑之首,是在邢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