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的研讨.doc_第1页
中考命题的研讨.doc_第2页
中考命题的研讨.doc_第3页
中考命题的研讨.doc_第4页
中考命题的研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中的学习目标一、认知性学习目标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24个)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5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6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7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8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9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10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11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13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1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15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16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7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18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19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0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2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22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23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4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47个)1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3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4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5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6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7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8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9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10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11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1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13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14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15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16认识质量守恒定律;17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18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9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20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2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23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24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5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26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7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8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9认识酸碱的腐蚀性;30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31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32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33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34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35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6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37认识水的组成;38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9认识溶解现象;40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41了解结晶现象;4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43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4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46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47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8个)1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4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5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7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8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二、技能性学习目标(9个)A: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1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2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氧气和二氧化碳;B: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1观察记录、简单计算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5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6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7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三、体验性学习目标(5个)A:体验、感受B: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1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2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C: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1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2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 的观点;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中考命题编制的研讨一 根据题型编制试题选择题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若干备选答案(项)组成,要求学生在试卷或答题卡中填写正确的备选项。在一份试卷中安排一定数量的选择题,有利于对课程标准内容的覆盖,且评分标准客观。但选择题难以反映学生解题时的思维过程,且由于提供了备选答案,使学生在解答时有了一定的猜测机会。 单一性选择题: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果汁 B酱油 C白酒 D水例2:表示两个氧原子的符号是 ( ) A2O BO2 C2O2 DO例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B回收废旧电池C随意焚烧垃圾 D限制使用燃煤锅炉例4: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造成所配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因素可能是(各选项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 ( ) A所用氢氧化钠固体已经潮解 B氢氧化钠已经部分变质C.用量筒量取水时,加水未到所需刻度 D有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中组合性选择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一定是碱 B.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与熟石灰共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一定是硫酸钠例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颜色判断塑料制品的毒性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味精和食盐例3: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火碱、纯碱都属于重要的碱类物质 B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C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策略性(方案性)选择题:例1:欲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所选试剂(适量)正确的是 ( )序号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试剂A氧化铜木炭粉稀硫酸B氧气一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C盐酸稀硫酸氯化钡溶液D氧化钙碳酸钙稀盐酸例2:某兴趣小组进入实验室后,设计了探究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组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再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D向盛有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2)填空题填空题一般是在文字陈述、图形或表格中留出适当的空缺,要求学生补充完整。填空题评分比较容易做到客观,能够避免学生凭猜测作答。但若设计得不好,填空题容易导向学生死背课本(概念、原理、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编制填空题时应注意一道题中空格不宜过多也不宜出现在句首,以便于学生了解题意,空格处应是那些带关键性的词,同时要注意避免一空多答,例如下面的几道试题:例1:用 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例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稳定的 物叫溶液。例3:由石油炼制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石油是由 组成的混合物。分析:这种从课本中选择一名话,留出一个或几个关键词编成填空题的做法,很容易引导学生去背课文。(3)简答题简答题是提出来问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作答的试题。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比较深入地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但简答题评分不容易做到客观。此外,那些完全照搬课本问题的简答题也容易导致学生不求理解而死记硬背。 例1:写出下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人的胃液中含少量盐酸,服用含少量细铁粉的补血药品,能缺铁性贫血(3)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有防潮的作用)(4)生成物有两种沉淀的复分解反应例2: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煤气公司在输送煤气前,向煤气中加入了一定量有强烈恶臭气味的气体(硫醇)。请你用的学过的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解释这种做法的原因。例3:如右图所示,小明将两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 ,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明认为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1)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什么? (2)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例4:对知识的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H2CO3 H2O + CO2 CaCO3 CCaO + CO2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通过比较发现:(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两条: ; 。(2)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 (答一条即可)。例5:回答下列问题: (1)蔗糖放到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水变甜了; (2)为什么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洗洁精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渍。例6: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三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它们的正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 (1)必须选择含氧元索的物质作原料 (2)必须加热 (3)必须使用催化剂 例7:(1)我省鞍山市和本溪市都有大型的炼铁厂,请写出高炉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钢铁制品应进行适当的防锈,你细心观察周围金属的防锈方法了吗? 学校操场铁制篮球架的防锈方法通常是 ; 自行车链条的防锈方法一般是 。(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不需考虑其它多种因素。请回答:金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且色泽美观,但为什么一般不将它镀在铁制品的表面?(要求回答两点)例8:课外小组的同学从某工厂收集到一些混有少量小铁片的细小铜片。 (1)为了除去混合物中的铁,同学们预想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用磁铁。该方法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方法。 方法二:用稀硫酸。该方法还可以制得的气体是 。 方法三:用硫酸铜溶液。请写出该方法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 (2)上述第 种方法操作最简便。 (3)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发现“方法三”不能在短时间内将铁除净,请回答其中的原因。分析:以上例题均是我省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简答题。由此可以看出,简答题所考查的内容及试题的形式都比较宽泛,而且分数的确定也有比较大的弹性空间。(4)计算题计算题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要求展现完整的解题过程。考虑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理科各科课程标准中没有对计算提出过高要求。因此,计算题的编制要在基础性上把好关,难度应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试题应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相联系。 编制计算题时,要注意:要具有“化学味”,试题要体现化学计算的真实性和实际意义,防止人为编制痕迹明显和纯化学学科技巧的计算题。要立足基础,计算所涉及的化学式、化学反应以及有关数量关系要简明,杜绝含复杂反应、繁琐计算的试题为难学生。每一道大题下的各个小题,应保持相对独立,要尽可能地避免编制用前一小题计算结果作为后一小题解答条件的计算题。(5)综合型试题在同一道试题中兼有选择、填空、简答、计算或其中两、三种形式的,可归为综合型试题。命制这类试题的意图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对知识记忆、理解和运用的水平,以及分析、推理、计算和科学语言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这类试题命题方式灵活,形式多样,试题本身还包含不同的难度层次,往往有较好的区分作用,能较方便地实现不同的考查目标,但评分过程却容易受评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这类试题的解答往往包括多个步骤,若试题设计得不好,学生在前面理解题意的程度会对后续的解答产生过大的影响,从而出现被重复扣分的情况。(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理科科目学业考试命题指导)。 “综合运用”题的编制比较复杂。综合运用题常常综合了几个知识技能要目,有时还隐蔽了某些条件,需要对有关信息作变换处理。所谓“综合”既可能是知识的综合、技能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也可能是学科间的综合。在新的问题情景下,当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干扰,从新的角度、灵活地用新方法解决了跟平时训练模式不同的问题时,也就达到了“创新”的水平。编制“综合运用”层次的题目时,应先确定综合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综合的方式。综合运用题也可能要求解释、辨别、判断、比较和应用,但解答时要涉及多个知识技能要目,比“领会或体会”以及“初步应用和学会”层次复杂。一道高质量的综合运用题常常需要经过反复加工和修改。实践证明,从生产、生活、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活动中提取题材和问题,是编制高质量的综合运用题的有效途径。例1:有A、B、C、D、E五种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对其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1)B气体的化学式是 。(2)D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固态A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4)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6)实验与探究题实验与探究题包括:常规性的实验试题和探究性试题。常规性的实验试题主要是指:单纯性考查实验知识、实验技能的试题。例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例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点燃氢气前,检验氢气纯度C稀释浓硫酸时,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D.将实验时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例3: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迅速揉揉眼睛缓解一下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找不到灯帽,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分析:以上三个试题分别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中常见事故的处理的问题。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可以以选择、填空、简答及综合性实验题等形式出现。例4: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底部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原因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 ; 。分析:该题属于实验原因分析的问题。与此类似,还有故障的判断、原因分析以及排队故障的方法与手段等问题。例5: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右图):(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 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探究目的探究步骤预计现象除尽溶液中的CO3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试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向实验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 保存。 例6:N2、水蒸气、H2、C02、CO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有一混合气体可能含有它们当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气体的组成,某校化学活动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图中装置后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 A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C装置中有红色物质生成;D装置中的白色粉末变蓝;E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已知无水CuSO4为白色,遇水变成蓝色;以上各步均完全反应)。根据上述现象判断:(1)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2)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3)在上述实验中,当混合气体通过A装置未完全反应(B、C、D、E仍完全反应,且实验现象不变)时,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是 。分析:该题属于实验分析型。如给学生一份不完整的实验报告或填空等,真实地再现实验过程,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仪器的使用、分析故障和误差的能力,是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试题。例7: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酸性物质使蓝色的石蕊纸变红,碱性物质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请回答:(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2)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用语言叙述或图示均可)答案:(1)不能 (2)还需进行下列实验:向一只洁净,干燥的试管中放入一条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向该试管中通入干燥的CO2气体,干燥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或画出右图。分析:水里溶入CO2气体后,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课本一般都有这个实验,并解释是CO2气体溶解在水里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纸变色。实际上,单凭这个实验就得出这个结论是不严格的。要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做两个实验。分别单独用水和干燥的CO2气体来做实验看是否也能使石蕊试纸变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就得注意从这些细节抓起。探究题:多数是通过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进行考查。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同学们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针对科学性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如实验方案或方法的设计、实验原理的设计、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等)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设计和实施了科学实验,自然想获得实验结论。但实验的结论并不是只要做了实验就会自动获得。从实验的原始数据到实验结论之间,要正确地进行实验记录和整理,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表达、解释,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因此,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就很有必要。例1: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体。某学生小组为确定这种固体产物是什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2O), 也可能是 。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实验: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 右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推测结论: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推测的依据是验证结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种推断是正确的。(填写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答案:氧化铜;铜(写化学式也可) 质量守恒定律;铜与氧化亚铜固体不是黑色(或氧化铜是黑色粉末)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色二根据化学素材编制试题素材与情境对于学习知识而言,就象菜中的调料,没有它味道不浓。教学是这样,考试也是这样。命题时能找到一个好的素材,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命题者应该在生活实践积累发现各种与化学相关的素材,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和探究者。化学是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基础,化学素材自然也来源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媒体报导、实际问题发现、挖掘素材。例如:火箭燃料、超导材料、绿色食品、高效化肥、低毒农药、防“非典”的过氧乙酸消毒液、自净玻璃、土壤改良、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美国的“9.11”事件、磁悬浮列车、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航天事业、交通管理、城市热岛效应、禽流感、“神舟系列”飞船、飓风、禽流感、煤矿安全事故、能源、环境污染、世界环境日、土地日、海洋日、森林日、水日、无烟日、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等的主题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情境素材。在利用情境与素材编制试题时,一定要渗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例1:近几年,我国一些水域多次发生“赤潮”、“水华”现象。“赤潮”、“水华” ,指水中某些生物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狂生产、繁殖,水质恶化,发出腥臭味,造成鱼类死亡。(1)已知某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 (填元素名称) 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该藻类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由藻类的化学式可以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3)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污染防治应实行 “污染源头”控制,下列措施能防止“赤潮”、“水华”现象发生的是(填序号) 。水域沿岸在新建住宅小区、宾馆、饭店、医院等要采用生活污水净化装置,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水排入水域问题;沿岸城市居民禁止使用含磷酸钠(Na3PO4)的洗衣粉;禁止用该水域的水进行农田灌溉和用作生活用水;向该水域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以提高水的水质。(4)为什么 “水华” 现象多发生在枯水期,而不发生在汛期?分析:本题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为情景,既考查了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分子量、元素质量分数等化学基本概念,又考查了环境保护的有关措施,内容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洗衣粉的使用、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选择、水质净化等。同时,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治理环境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环保建设中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运用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成为环保的参与者,体验创造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创新精神。 例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纸张粉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分析:本题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中存在的变化,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去分析判断这些变化的能力。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用化学知识去分析的话,解答这类试题,还不是“小菜一碟”?例3: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 。下列有关重铬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B它是一种氧化物 C它是一种盐 D它由橙红色变为绿色是物理变化 分析:本题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化学知识,增强学习动机。本题考查了化合价、物质的分类和变化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信息处理和知识迁移能力。 例4: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分析:此题强调水资源的保护,考查学生对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中的四种做法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5: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此题结合“绿色奥运”的理念,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特别是大气污染物的了解,提醒学生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 例6:要洗净沾附油脂的试管或烧杯,可以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用汽油、洗洁精来洗涤。动手试一试,看看洗涤时发生的现象。你知道所用的这些洗涤用品,在洗涤中各起什么作用?所用的各种洗涤用品,在洗涤时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例7:蒸馒头时使用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钠受热时生成纯碱、水和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蒸馒头时使用碳酸氢钠除可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外,还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分析:以上两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明白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心理学关于内部动机的研究表明,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使很有意义的时,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加强练习的实践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8:健康报报道,1999年2月,河南正阳有位50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取红薯时,不幸中毒身亡。经分析确认地窖气中含二氧化碳较多,使农妇其缺氧窒息身亡。一位的同学欲测定地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请你帮助解决以下问题:(1)若用250 ml 有刻度的集气瓶去采集地窖中的气体样品,应如何操作?(2)如何测定该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3)如何向农民说明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较多。(4)进地窖前,用什么方法可以简易地确定进入地窖是否会有生命危险。分析:本题以社会生活情景为背景,考查气体样品的采集、气体体积分数的测定、缓慢氧化、二氧化碳气体的验证等。不是孤立的考查化学知识,而是置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际的探究经验,突出了对探究过程的考查。这样的习题,对没有实际探究经验的学生来说,将会感到无从下手。例9: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吃海带等海产品,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丰富( )A.氟元素 B.碘元素 C.锌元素 D.钙元素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微量化学元素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作用。 例10:2007年1月,亚洲等国家再次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1)次氯酸钠(NaClO)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2)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禽舍,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以下对受污染工具的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A.用NaOH溶液浸泡 B.用水冲洗即可 C.用NaClO溶液浸泡(4)配制消毒用的1000g2%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小于2的 可能原因是 (选填下列序号);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在天平的右盘称氢氧化钠,然后移动了游码到天平平衡后再读数 盛装溶液的容器用水润洗 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例11:“非典”肆虐时期,过氧乙酸(C2H4O3)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它无色且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强氧化性,温度稍高即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醋酸(CH3COOH),请写出过氧乙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以上两道题都是以社会事件为情境考查相关化学知识的信息迁移的问题。例12:自从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消毒剂 化学式 性质和用途 备注 过氧乙酸 CH3COOOH 过氧乙酸易挥发、易分解,其分解产物是醋酸和氧气。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等。 醋酸对皮肤有腐蚀性。 双氧水 H2O2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容易分解,其分解产物是水和氧气。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1)“非典”患者的用品、住过的房间用哪种消毒剂消毒?(2)外伤患者的伤口消毒,选用哪种消毒剂更合适,为什么?素材1: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组22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称,我国部分海浪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近海海域污染范围过去产10年间扩大了近一倍,已超过16万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中国有关部门将实施渤海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总投资估算400亿元人民币。素材2:用铝制炊具(铝锅、铝铲、铝勺)烹调时,会有一定量的铝进入菜肴中,铝制容器贮存像柠檬汁、咖啡、桔子汁等酸性饮料或食物时,都会使食物和饮料中的铝含量明显增加。三改编试题对现有的化学习题和试题进行改编加工,根据化学事实进行演绎、逆推、衍变、提高或降低要求、隐蔽或变换某些条件等等,来增加或减少题目复杂程度和难度,是编制符合实际需要的化学习题和试题的有效途径。(1)变换题材 例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金属单质参加的置换反应 ; (2)有三种物质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3)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其它化学反应 。 改编为例2:按要求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置换反应 ; (2)有三种物质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3)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其它化学反应 。例3:燃烧的条件给我们提供了灭火的依据。请你举出三个应用不同原理进行灭火的实例。改编为例4: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在使用一定要避免浪费。请你说出两种能使煤燃料得更充分的方法。例5:“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分析:(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原因是 ;(3)CO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 。(答一点即可)改编为例6:“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分析:(1)白磷可以自燃而红磷燃烧需要加热,原因是 ;(2)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 ;(3)H2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H2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 。(2)变换题型例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A4:5:2 B31:24:47 C.31:32:142 D124:160:284改编为例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例3: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颜色判断塑料制品的毒性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味精和食盐改编为例4:请用实验的方法区分下列物质。(1)软水和硬水 ;(2)羊毛和涤纶 ;(3)味精和食盐 ;(4)有毒的塑料和无毒的塑料 ;例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碱中都有氢、氧元素,所以含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碱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D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种元素不是氧元素改编为例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请你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用一实例加以说明。(1)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2) 碱中都有氢、氧元素,所以含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碱 (3)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4)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种元素不是氧元素 (3)变换解答要求 例1: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 A汽油和酒精 B碳酸钙和碳酸钠 C烧碱和食盐 D二氧化锰和氧化铜改编为例2:用物理方法即区分开的是 或:选择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