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资料.docx_第1页
峨眉山资料.docx_第2页
峨眉山资料.docx_第3页
峨眉山资料.docx_第4页
峨眉山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眉山动物峨眉山有着完美的生态环境,为珍禽异兽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园。峨眉山拥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国家首批列级保护的动物有29种。峨眉山的野生动物种类丰富,类型齐全,区系复杂,垂直分布明显,既有东亚类群,也有南亚类群,并有高原类群。是我国少见的集中分布区,而且是现存较好的动物种质基因库,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素有“树大阴翳,禽鸟和鸣”的胜地之称,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有名的保护动物有:峨眉藏酋猴、枯叶蝶、峨眉髭蟾、黑鹳、弹琴蛙、小熊猫、峨眉山白鹇、蓝喉太阳鸟、红腹角雉等。资源简介峨眉山终年常绿,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称。峨眉山植被茂盛,植被随着地势高度而变化,据统计,植物多达3700余种。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的繁衍、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人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这些植物为峨眉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峨眉山猴群见人不惊且与人同乐,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峨眉山灵猴学名藏猕猴,也叫藏酋猴,因为它们尾巴只有610厘米,比一般猴子的尾巴要短很多,因此也叫“短尾猴”。许多野生猕猴不时出没于路旁,拦住游客索要食物,也为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态猴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现峨眉山有野生动物约2300余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256种,爬行类34种,鱼类60种,两栖类33种,昆虫类达1000多种动物资源概况峨眉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繁茂的植物资源,为种类众多的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在峨眉山如此狭窄的区域范围内就分布有野生动物2300余种。峨眉山有兽类7目26科71种,占全省总种数的32.9 % 。在71种兽类中,食虫目有3科11种,翼手目3科11种,灵长目1科2种,食肉目7科19种,偶蹄目4科6种,嚙齿目6科20种、兔形目2科2种。在现有已知的兽类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3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12种。峨眉山有鸟类269种(另6亚种),隶属于15目43科,占四川省鸟类种数的43.04 %。根据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1990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峨眉山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8种,占四川省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总种数的20.2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17种;另有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8种。峨眉山还有27种完全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产鸟类,占四川省的45.76 %,全国的27.55 %,其中画眉亚科种类16种,占四川省的76.19 %,全国的53.33 %。峨眉山的爬行类物种也十分丰富,有爬行纲动物2目10科40种,其中龟鳖目2科3种,有鳞目8科37种,其种数约占四川全省的38.1%之多,约占全国的10%。峨眉山爬行类动物中被列入2000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有39种之多。四川的两栖动物为全国之冠,而峨眉山的两栖类动物其比例就占到了四川全省的34.2 %,占全国种类的12.2 %。现已知峨眉山有两栖纲动物2目7科37种(亚种),其中有尾目2科3种,无尾目5科34种(亚种),其丰富繁多为全国罕见。在峨眉山已知的两栖动物中,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1种。峨眉山还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根据资料显示,在峨眉山确有分布的鱼类有20种,属于3目6科18属,根据初步统计,珍稀和特有鱼,约有9种,占总种数的45.0 %。峨眉山节肢动物中,以昆虫纲鳞翅目的蝶类最为著名、美丽,约有268种之多,尤以中华枯叶蝶和凤蝶最为名贵;环节动物中,峨眉山的蚯蚓种类众多,其中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蚯蚓种类就达十余种。动物名录鸟类峨眉白鹇、黑鹳、黑冠鹃隼、凤头鹃隼、鸢、蜂鹰、凤头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红腹角雉、白腹锦鸡、楔尾绿鸠、领角鸮、领鸺鹠、斑头鸺鸮、鹰、灰树鹊、白喉短翅鸫、棕颈钩嘴鹛、白喉噪鹛、褐胸噪鹛、纹喉凤鹛、暗色鸦雀、纯色啄花鸟、山麻雀、蓝鹀、蓝喉太阳鸟、白鹭、凤头鹃隼、松雀鹰、灰胸竹鸡、峨眉白鹇、雉鸡、山斑鸠、楔尾绿鸠、点斑林鸽、鹰鸮、领雀嘴鹎、白头鹎、丝光椋鸟、红嘴蓝鹊、大拟啄木鸟、白颈乌鸦、白眉林鸲、鹊鸲、矛纹草鹛、灰翅噪鹛、棕噪鹛、画眉、白颊噪鹛、眼纹噪鹛、黑脸噪鹛、丽色噪鹛、红嘴相思鸟、白领凤鹛、灰胸薮鹛、棕头鸦雀、棕腹仙鸽翕鸟、铜蓝翕鸟、大山雀、黄腹山雀、叉尾太阳鸟、暗绿绣眼鸟、山麻雀、金翅雀、酒红朱雀、灰头灰雀、黑尾蜡嘴雀、黑冠、鹃隼、凤头鹃、隼鸢、蜂鹰、凤头鹰、赤腹鹰、松雀、鹰雀、鹰鵟等。兽类 小熊猫、鬣羚、斑羚、金猫、大灵猫、斑林狸、黑熊、藏酋猴、猕猴、毛冠鹿、峨眉背纹老鼩鼱、峨眉鼩鼹,以及大熊猫、黑熊、赤狐、豺、黄喉貂、香鼬、黄腹鼬、黄鼬、鼬獾、獾、猪獾、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狸、果子狸、豹猫、金猫、小麂、斑羚、鬣羚、毛冠鹿等。 爬行类峨眉地蜥、丽纹游蛇两栖类大鲵、山溪鲵、峨眉蟾蜍、峨眉髭蟾、峨眉角蟾、峨山掌突蟾、大齿蟾、无蹊齿蟾、金顶齿突蟾、峨山弹琴蛙、峰斑蛙、峨眉泛树蛙、经甫泛树蛙、峨眉树蛙。昆虫类中华枯叶蛱蝶、华丽凤蝶。寡毛类秉前环毛蚓、峨山杜拉蚓、三点环毛蚓、嗜竹环毛蚓、盘孔环毛蚓、曲管环毛蚓、长茎环毛蚓、高尚环毛蚓、三星环毛蚓、多果环毛蚓、壁缘环毛蚓、小囊环毛蚓、连突环毛蚓、双瓣环毛蚓、峨眉环毛蚓。动物种类峨眉山灵猴:峨眉山猴种名藏酋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色泽棕青,短尾,个大,又称大青猴、短尾猴,因长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妙号“猴居士”,野生状态中的猴以采集植物的叶、花、果为食。近年来,游人以喂猴、戏猴为乐趣,而形成了峨眉山猴见人不惊,与人相亲,与人同乐的友好氛围,成为了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目前,峨眉山猴约400余只,分为三群。大坪和洪椿坪的猴群,野性未改,颇具“绿林”霸气,常于扁担岩、九十九道拐等险要之处向游人干些“剪径”的勾当;华严寺和遇仙寺的猴群,如“大家闺秀”,深居简出,待人彬彬有礼;仙峰寺和九老洞的猴群,则是“山林隐士”,常嬉戏玩乐于林中泉边,与游人互不干扰;唯有洗象池一带的猴群,常自由出入殿堂,见人不惊,与人同乐,只是慑于“佛法”,不敢偷食供果,但受居士和游人的赏赐不少,享尽了口福。峨眉山猴过着长期的群居生活,每群数量有15只到60只不等,一般由一只猴王、15只成年雄猴、数只雌猴和小猴组成。猴王统一指挥社群所有活动,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护,内部不准以强凌弱,不准擅自离群活动,绝对服从猴王的号令等,猴群一般都在固定的地盘上活动,不准其他猴入侵,并用武力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猴王享有“一夫多妻”制的特权,所有雌猴都是猴王的“妻妾”,它不但威猛雄壮,并且多吃多占,不可一世。但猴王通常四、五年换届一次,当其年老体衰、不能胜任繁衍后代和管理猴群的任务时,便会被淘汰下来,由其它强壮的雄猴所取代。峨眉山大蚯蚓:环毛大蚯蚓是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学名为秉前环毛蚓,当地俗称“透山龙”,以体大、粗壮、特长著称,一般体长30厘米,有的达80厘米,体宽12厘米,全身由160个环节组成,肌肉发达,伸缩力大,整体外形象一光泽发亮的软管。这种少见的大蚯蚓,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万年寺、清音阁和洪椿坪一带。它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的功能,入药有清热、定惊、利尿等功效。在教学、科研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枯叶蝶:枯叶蝶学名中华枯叶蛱蝶,身长3厘米,宽8厘米,飞舞时,翅膀的表面如同其它蝴蝶一样华丽。停息时,两翅收拢竖立,展示出翅膀的腹面,全身呈古铜色,色泽与形态均酷似一片枯叶,这种拟态使其天敌一时难辨真伪,分不清究竟是蝴蝶还是枯叶,从而保护自己,故此在昆虫学上叫它“枯叶蝶”。它是著名的拟态昆虫,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目前多生活在低山区的伏虎寺、报国寺一带。凤蝶:凤蝶(fengdie)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蝶类的总称。全世界多达850余种,我国约有近百种。大型昆虫。翅2对,较大,密生各色鳞片,形成多种绚丽有光泽的花斑,后翅臀区外缘波状并具有尾突,善于飞行。体被鳞片和短毛。口器特化成虹吸式口器,平时呈螺旋状卷曲,吮吸花蜜时可伸直。在蝴蝶家族之中,凤蝶是当之无愧的最美丽的一个品种,人们不但欣赏它的多彩多姿,而且也很感兴趣它独特的生活习性。胡髭蛙:它是峨眉山颇为奇特的珍稀蛙类,因雄蛙的上唇缘常有象男子嘴上胡子般的锥状角质黑刺,故名髭蟾,山区习称“胡子蛙”。在动物学科中有一种近60年发现的新属,仅有4个品种,“髭蟾属”,就是以此蛙为模式种建立的。峨眉山髭蟾是我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刘承钊首次发现和命名的。经过长达七年的研究,认定“胡子蛙”是峨眉山的特产,目前多生活在海拔7001800米的溪流附近,它白伏夜出,捕食昆虫、蜗牛等。世界上现在只发现大部分颁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一带的极少数高山地区。而尤以峨眉山的最为珍贵,峨眉山的“峨眉髭蟾”共有胡髭1016根,生长在上颌一周,具有明显的“胡髭”特征。其它三种只4根“胡髭”。蓝喉太阳鸟:峨眉山特小的珍禽,身体仅大于拇指,长约6厘米。体态纤巧,掌上可舞,羽毛艳丽,光辉夺目,鸣唱清脆,嗓音甜润,十分惹人喜爱。峨眉山有两个名贵品种,即“蓝喉太阳鸟”和“叉尾太阳鸟”。无论是羽毛色彩的艳丽,鸣唱声音的清脆婉转,都比非洲的“灿烂太阳鸟”美妙得多。大鲵: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峨眉山珍贵的两栖动物,也是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已划为国家二级保护对象。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一般体长6070厘米。背面棕褐色,带有无数大黑斑,腹面色泽较淡,周身皮肤润湿光滑。头宽而扁,口大而鼻孔和眼极小,无眼睑(眼皮)。身躯粗壮而扁平。尾长侧扁。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微蹼,犹如婴儿的手掌,叫声好似小儿啼叫,本地习称“娃娃鱼”。本草纲目鳞部四引陈藏器语:“鲵生山溪中,似鲇,有四足,长尾,能上树声如小儿啼”。生长缓慢,生活在海拔500米左右的龙门洞一带的峨眉河中。白天潜居于岩穴内,傍晚或夜间出洞漫游,捕食鱼、虾、蛇、蛙。每次产卵约300枚,卵带呈串珠状。大鲵肉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白嫩鲜美,味香可口。肉和胆又是良药,据中华药典载,可治贫血、胃病、霍乱、痢疾、癫痫、痔疮、血经和小儿嗝食诸症。由于峨眉河泥沙逐年淤积,水涸滩浅,大鲵将濒于绝灭。应加强环保工作和禁止捕杀。大熊猫: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著名的,中国特产的动物,也是峨眉山最名贵的珍稀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别名较多,又名白熊、花熊、竹熊、银狗、大浣熊、貔、貊、貘等。属食肉目,大熊猫科,自成一科。它性情温顺,憨态可掬,举止天真,人见人喜。体长1.5米左右,形态和行走似熊,头圆尾短,体态肥胖,前后肢几等长。毛丰粗厚,带有光泽,头、胸、腹和背部白色,眼圈、两耳、四肢和肩部黑褐色,黑白相映,秀美可爱。从大乘寺至山顶,在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中,生长着丰茂的箭竹等竹类,是大熊猫最喜爱的主食,尤其是竹笋,有时它也食其它一些植物。大熊猫通常过着孤独生活,繁殖能力低,发情期为每年的36月,分娩期多在910月,每胎产1仔。它的产量极为稀少,极难发现它的踪迹。藏猴:峨眉山猴是游人喜爱的珍兽之一。种名藏猴或西藏猴,别名四川短尾猴、大青猴,因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又雅号“猴居士”、“猿居士”,俗呼“山儿”。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藏猴在十几种猕猴属动物中体重最大,这与它的叶食和地栖倾向有关。成年雄猴平均18.3公斤,最大21.5公斤;雌猴平均12.8公斤,最大15公斤。四肢等长,尾短于后脚,长约9厘米;耳交小,有颊囊,成年猴两颊和颏下有一圈须状髭毛;颜面初生时肉色,幼年时白色,成年时鲜红,尤以眼圈最红;头部毛色深棕,背毛棕褐色或黑褐色,腹毛淡黄色,雌猴的毛色浅于雄猴。黑熊: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长,呈淡棕色,下巴则呈白色。黑熊的毛虽不太长,头部两侧却长有长长的鬃毛,让它们的大脸更加宽大。黑熊以4只脚掌着地行走,属跖行类动物。它们的四肢粗壮有力,脚掌硕大,尤其是前掌。脚掌上生有五个长着尖利爪钩的脚趾,但它们的爪钩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的尾巴也很短。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中。小熊猫:小熊猫(Ailurus fulgens ),是峨眉山一种聪敏可爱的动物,毛丰色艳,比大熊猫更优美。小熊猫,亦称小猫熊,美名“红色熊猫”,别名山车娃、山门蹲、金狗等。属食肉目,浣熊科。体态象家猫而略肥,头圆尾粗,四肢短壮,身长4045厘米,毛色上部棕红,下部黑褐。嘴的四周和耳边白色,脸部深红,带有几点白斑。象熊科动物,每只脚上有5只脚趾,连路时整个脚掌着地,可是它后面拖有一条极其漂亮的长尾,超过体长之半,长着蓬松的密毛,上有9个赤、黄、白三色相间的环纹,故又叫“九节狼”。小熊猫这一物种已生存了900多万年,它的祖先被称为古小熊猫。对于小熊猫的第六趾,曾有人认为用处相对不大。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1日发布公报说,该研究中心的人类考古及地理生物学实验室专家与西班牙同行合作研究后认为,通过研究古小熊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它们是食肉动物,这与现在小熊猫主要吃植物的食性不同,因此古小熊猫第六趾的功能,不会像现在一样仅用来辅助脚爪抓住竹子等食物。 竹节虫:竹节虫,学名 Gongy10pus adyposus Brunner,无脊椎动物,属有翅亚纲,因身体修长而得名,有翅或无翅。体长而大,为中型或大型昆虫,一般在1030毫米,最大的260毫米。前胸节短,中胸节和后胸节长,无翅种类尤其如此。当竹节虫6足紧靠身体时,更像竹节,喜爱灌木和乔木的叶片。有翅种类的翅多为两对,前翅革质,狭长,横脉众多,脉序成细密的网状。多数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蜥蜴: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和它出现在三叠纪时期的早期爬虫类祖先很相似。大部分是靠产卵繁衍,但有些种类已进化成可直接生出幼小的蜥蜴。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些被称为蛇蜥的种类脚已经退化,只留下一些脚的痕迹构造。它们因为有眼睑和耳朵,所以能与蛇区分。许多蜥蜴能变换它们的颜色以因应环境的变化或压力,例如变色龙。黑鹳: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m,体重23kg;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这种鸟类虽然分布很广,但数量却十分稀少,是保护动物。白鹇鸡:白鹇鸡又叫银鸡,分布在我国南部各省。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它们属于大型鸡类。如今人类的发展已威胁到白鹇的的生存环境。昆虫标本名目峨眉山武术起源及历代武术名人事迹录武术起源:峨眉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术的三大宗派。峨眉山武术,讲究后发先至,以柔克刚。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广为人知的是“郭襄开创峨眉派”或“道姑开创峨眉派”。而知名武术文化学者于铁成撰文揭开峨眉武术神秘面纱则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成型于南宋建炎年间,鼎盛于明清时期,创始人为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峨眉武术有“五花八叶”之说,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重庆等地,在峨眉武术发源地,四川乐山、峨眉山,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峨眉派武术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为中国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汪键。战国时期司徒玄空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司徒玄空的人在峨眉隐修,他参考峨眉山猴的灵活动作,创编了一套“峨眉通臂拳”,当时在峨眉山跟从他学习的徒众甚多。后人尊称司徒玄空为“白猿祖师”,至今这套攻守灵活的拳术仍流传于成都、重庆、攀枝花市等地。这可算是峨眉武术的肇始。东魏孝静帝廷下武将林淡然来山出家为僧,并将其所精通的攻防竞技传入峨眉山僧道之中。-中国武术史记作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东汉末年方士左慈北朝东魏孝静帝年间(534-549年),武将林时茂(491-618)来到峨眉山中峰岭修练。这位战功显赫的“镇南将军”,因受权贵迫害,避祸于泽州(今山西晋城)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号淡然,以号行。后任南京妙相寺副寺,再后来上了峨眉山,留下了斩虎救妇的美谈。他在经课之余,将自己的精湛武功传授与年轻僧人,一时山上武风盛行。-明人方汝浩辑禅真逸史淡然大师,俗姓林,名时茂,原为东魏孝静帝时渤海王高欢部将,封镇南将军,因与高欢之子高澄不睦,避祸到泽州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号淡然。后到南朝,梁武帝封为妙相寺副主持,普真卫法禅师,因与住持钟守净不和,晚年辗转到峨眉山中峰寺修住,并扩建中峰寺。据明清溪道人撰禅真逸史:淡然大师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卒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世寿127岁。圆寂前作有“辞世颂子”云:杀人如麻,立身以砥。宠辱不惊,恬淡是非。酒吸百川,肉吞千豕。醉卧中峰,羲皇自拟。皓月清风,高山流水。长啸狂歌,何分角徵。心证菩提,法舟相舣。生彼莲花,逍遥无已。隋朝孙思邈隋朝末年少林僧人云昙隋朝末年,云游到峨眉山的少林僧人云昙,将少林拳传给峨眉僧人,峨眉武术也吸收融汇了少林武术的不少精华。峨眉武术,深得益于佛教禅宗,历代习武之人,都注重修心养性和静定内功基础。唐昭宗光化十三年 净空大法师创立峨嵋派,乃峨嵋武术宗祖。唐代,峨嵋山有位绿鸭道人,善拳法,曾创编鸭形拳十路,其中一路至今仍在四川各地流传。五代时道士杨仙公五代时道士杨仙公,曾于后唐长兴(公元930933年)期间隐居峨眉山修道。他精于气功,当时有人亲见他从铁铺借来铁槌自击其头,锵然有声,但头丝毫无损,令旁人劲击亦无损伤。他在峨眉山中曾与虎豹为戏,用手一击,虎豹即刻仰面扑地。南宋临济宗白云禅师南宋时驻锡峨眉山金顶的临济宗白云禅师,创立了“峨眉临济气功”,并将禅定功夫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融合,创编了“峨眉十二桩功”,一直在佛门内秘传。南宋时,峨眉武术已自成体系,有较为完善的套路和理论著述。峨眉武僧德源长老集峨眉山中众僧武技之长,编撰了峨眉拳术一书,构建了峨眉武术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他师峨眉灵猴创编的白眉拳极具特色。 南宋武僧德源长老武僧德源长老,眉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他武艺高强,曾编著峨眉武术一书,这是现存最早较系统地记载峨眉武术的文字资料。德源长老观峨眉山猿猴跳跃、倒挂、翻滚、腾挪等灵敏的动作有悟,编创了一套十分敏捷灵活的猴拳,武术界称之为“白眉拳”。南宋大诗人陆游明末清初的手臂录中详细介绍了“峨眉枪法”,并提炼出:“治心篇、活身篇、宜静篇、宜动篇、攻守篇、审挚篇、形成篇、戒谨篇、倒手篇、扎法篇、破诸器篇、身手篇等”。在同期,佛、道两家武艺的交流,使峨眉武术得以进一步发展。此间的代表人物有太空大师和清虚道长,他们学习各大门派精华,创编“峨眉子午门”、“八卦拳”等峨眉武术拳种。明末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又据明末清初武术家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彻悟,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程真如亲得于峨嵋,确有可据,而枪法与敬岩悉同,则敬岩其亦峨嵋枪矣。”明崇祯年间峨眉山永庆寺武僧月朗明崇祯年间,峨眉山永庆寺武僧月朗,武艺超群,尤精硬气功,人称“铁头和尚”。有一次他从林中负薪归寺,路遇一虎挡道,挥之不去。他一怒之下抓住虎颈,如牵羊一般带回寺中并以铁链系之于柱,后因方丈训斥才放虎归山。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1507-1560年,江苏武进人)在荆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其中两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明代高道张三丰明代高道张三丰,曾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来峨眉山修道,他将武当拳法与峨眉武术揉杂在一起,创编了“武当内家拳”。清代末年,峨眉山猪肝洞清虚道长和仙峰寺神灯长老,为博采各派武术之长,发扬光大峨眉武术,云游四方,寻师访道,向少林和武当等各派高手求教。回到峨眉山后苦心磨练成“峨眉子午门武术”,名噪武坛。清初峨眉山白龙洞湛然法师清初峨眉山白龙洞湛然法师,精娴武艺,以自身所学结合前辈经验,写了峨眉拳谱一书,使峨眉武术理论更趋完善。湛然大师真名叫何崇政,是四川省名山县(今属雅安市)人,年轻时曾投身太平天国,因精于峨眉枪术和棍法,又懂文墨,被选拔为石达开的“记室”(相当于秘书)。清同治二年,即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公元1863年)夏,石达开及部下在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遭大批清军围困随后屠杀。何崇政也遭到清军追杀,于是逃往峨眉山避难,以图再起。此后,何崇政多次来往于川西、川东等地,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结交八方豪杰志士试图反清。但太平天国此时已经分崩离析,何崇政绝望之余,在峨眉山落发为僧,法号湛然。在峨眉山修行期间撰有峨眉拳谱一书。峨嵋拳谱亦称拳乘(残本)一书开篇诗句,诗中写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从此,五花八叶成了峨眉武术门派分类的依据。清嘉庆年间,峨眉山龙神堂极善法师,睹峨眉山中的黑龙江水,宛如乌龙旋绕飞进,悟出练拳之道也应柔中带刚,盘旋中寓猛进之势的道理,于是将自己原来所学的形小而弱的蛇行拳,改为形大势长,拳刚掌巧、腿法多变的乌龙拳,苦练十载乃成。民国年间的金顶僧人永庆,武艺惊人。1935年冬的一个深夜,月光如水,清辉朗彻。当时与他一同在成都文殊院挂单的比丘曾亲眼看见他绕寺内一株大树三匝,腾起一腿往树身踢去,顿时黄叶纷飞,宿鸟惊起,树影晃动不已,此树颇粗壮,非具千钧之力实难动摇其本。其同寺比丘又曾亲眼见永庆于1938年夏天,手持短锄,身负草荐、食物、水瓶,从三千多米高的舍身岩腾空而下,像蜻蜓点水般轻飏谷底,掩埋一具尼尸。其勇武慈悲的菩萨心怀令人钦敬。等等。民国时期清音阁有“峨眉剑仙”美誉的李真民国时期清音阁有“峨眉剑仙”美誉的李真,内功深厚,精娴剑术,年逾古稀仍威猛不减。他舞剑时,但见寒光闪闪,飞龙绕身,令人心惊胆寒。舞剑毕气定神闲,静若处子。其徒众遍及甘陕,享誉武林的海灯法师和李瑛大师即其中的皎皎者。峨眉山的奇山秀水赋予在此修练武术的道人们许多的感悟和灵动,民国年间,蒋介石为其政治需要,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派遣了大批教官、专家、学者到峨眉山研究开发峨眉武术,还成立了“特训队”进行演练。峨眉山历史名人历史上峨眉籍的名人据初步收集有二百多人,此次预展是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寻访了众多的知情人的基础上,选展了68位人物的资料。他们都是喝家乡水长大的峨眉儿女。他们的人生起步于峨眉,他们的事业辉煌于中华大地。他们中有唐代著名儒学家和文学家仲子陵;有宋代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