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在北宋词坛上,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与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上,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苏轼是一位全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苏轼21岁中进士,满怀报国热情,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至此42岁的他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虽累遭贬谪,仍然乐观、豁达,以闲人自居,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是真正得意。折叠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折叠译文及注释折叠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照入门里,(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我高兴地起身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同积水洒满院落般清明澄澈,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1. 户:门。2. 起:起身。3.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4. 行:出行。5.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6. 遂:于是,就。7. 至:到。8. 寻:寻找。9.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寓居承天寺。10. 亦:也。11. 寝:睡,卧。12.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13.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好像沐浴在清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光中)14.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5. 藻、荇(xng):泛称水草。藻,水草的总称。16. 交横(hng):交错纵横。17. 盖:原来是。(没有实在意义,表示承上说明或谈论,在这可以译为大概、原来、这都是.)18.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19. 为:动词。20.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21. 闲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22.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且”罢了。23.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乐者。(和,连词。)24. 如:像。折叠出处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一。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折叠节奏划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折叠写作背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折叠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折叠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折叠文章赏析折叠整体赏析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文,是充满勃郁于内而不得不表现于外的东西。胸有万斛泉源,才能不择地皆可出;胸中空无所有,光凭技巧,就写不出好文章。苏轼的确是胸有万斛泉源的大作家。就其散文创作而言,那万斛泉源溢为政论和史论,涛翻浪涌,汪洋浩瀚;溢为游记、书札、序跋等杂文,回旋激荡,烟波生色。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折叠分层赏析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寻友夜游)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清。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折叠细化赏析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与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竹柏的影子比喻交错相生的水草,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折叠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折叠文章写作特点1.信笔疏意,随物赋形。2.描写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铺临期转让合同范本
- 长期服装销售合同范本
- 围棋教师兼职合同范本
- 承包果园违约合同范本
- 供暖设备改造合同范本
- 网络合作合同范本
- 个人代购合同范本
- 门店面转让合同范本
- 沥青购销合同范本
- 仓库租赁公司合同范本
- 深圳实验学校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
- 2024年T电梯修理证解析及电梯修理-T证模拟考试题库
- 青灵与量子物理学的关联研究
- 《育婴师培训》-课件:婴幼儿体温测量
- 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动量(含答案)
- 膀胱阴道瘘病人的护理
- 肩关节镜的护理查房课件
- 智能控制 第3版 PPT课件第1章
- JGJ114-20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Excel模板:血压记录监测表(自动图表分析)
- 智能交通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