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 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 统计学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学 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 统计方法 统计工作3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社会性4信息职能 咨询职能 监督职能 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 统计数据采集 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 统计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采集 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 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 大量性 差异性 同质性7总体单位 名称 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范畴 具体数值 数量性 综合性 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7对 8对 9对 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转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指标可能变成标志,标志也可能变成指标,这由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变化来决定。3答:数学是抽象的纯数字研究,其中的数字只是数学符号,没有实际经济意义,数字之间可以人为的建立计算关系。而统计研究的是经济现象表现的具体的、有实际经济内容的数量,具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即是现象在质的规定下所表现出来的数量,数据之间的计算关系必定来源于经济现象之间的符合经济规律的数量关系,而不是人为杜撰出来的。每个数据都有一定的经济含义,能说明经济现象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4答: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本质和规律,而现象总体是由大量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别单位组成的整体,个别单位由于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其品质属性和数量特征会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对现象总体进行大量观察,研究全部或足够多的个别单位,才能使个别单位之间因偶然性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差异相互抵消,呈现出由主要的、起共同作用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总体综合特征和规律性。统计研究的许多方法都是通过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研究,来掌握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因此,大量观察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5答:统计作为国家管理系统启动、运行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兼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信息职能统计的基本职能。统计资料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信息,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源,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统计信息提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反映了国家、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各个基本的组成部分的总体情况。咨询职能是信息职能的延续,它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掌握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专题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指定宏观经济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咨询建议,为各种经济管理部门指导工作、决定政策、把握市场脉搏、制定长远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监督职能是信息职能的拓展,是根据统计信息来对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各方面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和监督,适当提出预警,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统计信息分析原因,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的向前发展,保证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六应用能力训练答:例如,以“研究本校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为目的,开展统计调查研究。统计总体:本校所有学生总体单位:本校每一位学生数量标志:年龄 身高 体重 月消费额 禽蛋类消费比重 年学费 家庭成员人数 开设课程数 某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周听课课时数品质标志:姓名 性别 专业 国籍 民族 所在院校 业余爱好 籍贯 身份不变标志:所在院校 身份可变标志:以上标志除了“院校、身份”外,都是可变标志标志值:(年龄)19岁 (身高)1.76米 (年学费)4800元 (家庭成员)3人变量:年龄 身高 月消费额 家庭成员人数变量值:19岁 1.76米 320元 3人连续型变量:身高 体重 月消费额 年学费 某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离散型变量:年龄 家庭成员人数 开设课程数 一周实际听课时数数量指标:学生总人数 年学费总额 开设课程总数质量指标:平均身高 平均月消费额 禽蛋类消费比重 性别比例指标体系:关于生活情况的体系:平均身高 平均体重 月平均消费额 禽蛋类消费比重 日均体育活动时间 日均睡眠时间关于学习情况的体系:开设课程数 一周平均听课时数 业余平均学习时间 月均学习用消费额 某课程平均成绩第二章 统计数据采集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整理 统计数据分析 搜集资料2准确性 全面性 及时性3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4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5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6标志7直接观察 询问调查 报告 实验调查8调查表 单一表 一览表9调查时间 调查期限10国家统计报表 部门统计报表 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11基层表 综合表12一次13随机14普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15普查 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 重点调查二、单项选择题:1B 2D 3A 4A 5D 6A 7. A 8B 9D 10E11B 12A 13D 14D 15E 16B 17C 18A三、多项选择题:1BDE 2ABDE 3BDE 4ACD 5BCE 6BDE 7BC 8BCF9ABCD 10ABE 11BC 12ABE 13CE四、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对 8对9错 10错 11错 12错五、应用能力训练:1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都是全面调查,两者有何区别?如果采用定期普查,能否代替全面统计报表?答: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的区别在于:组织方式不同,全面统计报表采用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采用专门调查方式。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全面统计报表采用报告法,普查采用直接观察法较多,也有的普查采用报告法或询问法。调查目的不同,全面统计报表主要为了搜集调查对象最基本的综合资料,普查是为了搜集调查对象的详细而全面的资料。登记资料的连续性不同,全面统计报表采用经常性调查,普查采用一次性调查。资料来源不同,全面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普查资料有的来源于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有的来源于对调查单位的直接登记。组织系统不同,全面统计报表一般直接使用各级统计组织系统和人员搜集资料,普查往往需要专门组织调查系统,抽调专门的人员搜集资料。鉴于以上区别可知,定期普查并不能代替全面统计报表。第三章 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一、填空题:1调查资料 条理 系统 综合数量特征2及时 完整 准确3选择分组标志 各组界限 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4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5平行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体系6品质分配数列 数量分配数列7(1)工业总产值 (2)组距 连续 (3)次数 频率 (4)开口 75 325(5)四 (6)下限 上限 2258全距9简单表 简单分组表 复合分组表10条形图(直方图) 折线图 曲线图11总标题 横行标题 纵栏标题 指标数值 主词 宾词13由小到大 由大到小14基线 粗线 双线15。16组中值17条形图18正态19连续20U形曲线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B 5C 6C 7B 8C 9C10C 11A 12C 13B 14C 15C 16C三、多项选择题:1ACD 2CDE 3BE 4BD 5ACDE 6BCD 7BD8ABCE 9ACD 10ACDF 11AD四、判断题: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9错 10错 11错 12错 13对五、应用能力训练:1解: 职工按工资分组的人数分布资料按月工资分组(元)职工人数(人)比 重(%)累计次数(人)累计频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向上累计向下累计500以下500600600700700800800以上 16 50 23 14 714.5545.4520.9112.736.36166689103110110944421714.5560.0080.9193.64100.00100.0085.4540.0019.096.36合 计110100.002解:(1)除了下面两个分组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组结果。工人按年龄分组的人数分布资料(一)按年龄分组(岁)工人数(人)比 重(%)25以下25353545455555以上616105315.0040.0025.0012.57.5合 计40100.00工人按年龄分组的人数分布资料(二)按年龄分组(岁)工人数(人)比 重(%)20以下2035355050以上2201355.0050.0032.5012.50合 计40100.00(2)比较这两个分配数列,第二个更能反映工人年龄分布的集中和分散特点。3解:(1)编制组距数列:对数据进行排序,排序结果见下表:职工按工资排序表640男820男820女970男970女1130男1220男700男820男820女970男970女1130男1220女700男820男820女970男980男1130男1280男700男820男820女970男1050男1130男1280女700男820男820女970男1050男1130男1310男700女820男890男970男1050男1130男1310男700女820男890女970男1050男1130男1310男700女820男960男970男1050男1130女1310男700女820男960女970男1050男1130女1310女760男820男960女970男1050男1130女1310女760男820男960女970男1050男1130女1500男820男820男970男970男1050男1130女1500男820男820男970男970男1050男1130女1500女820男820男970男970男1050女1130女1600男820男820女970男970女1130男1220男820男820女970男970女1130男1220男820男820女970男970女1130男1220男820男820女970男970女1130男1220男计算全距:全距=1600-640=960(岁)确定组数和组距:组数=1+3.322lgN=1+1.322lg122=3.76(组)根据数据分布特点的观察,的多数职工的工资分布比较均匀,适宜编制等距数列,所以,决定编制等距数列,组数为4组。则组距=9604=240(元)。但由于1200元以上的工资分布差异比较大,观察工资分布的特点,在800元至1000元之间分布的职工更集中,所以采用200元的组距为宜。确定组限:根据第三不的分析,确定各组的组限分别为:600800元、8001000元、1000元1200元、1200元以上。将各职工按其工资大小分配入各组中,并汇总形成如下的变量数列:工人按工资分组的人数分布资料按工资分组(元)工人数(人)比 重(%)由小到大累计频数(人)由小到大累计频率(%)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以上116429189.0252.4623.7714.7511751041229.0261.4885.25100.00合 计122100.00(2)计算各组的频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见上表。4解:(1)编制按经济类型、轻重工业分组的简单分组表: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分布资料按经济类型分组工业增加值(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股份制工业股份合作制工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其他类型工业1596287125416合 计390工业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组的分布资料按轻重工业分组工业增加值(亿元)重工业轻工业168222合 计390(2)编制复合分组表: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和轻重工业分组的分布资料按经济类型分组工业增加值(亿元)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集体工业重工业轻工业股份制工业重工业轻工业股份合作制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其他类型工业重工业轻工业159946562125087464112395411431621440.7759.1240.8815.9019.3580.6522.3152.8747.133.0825.0075.0013.8420.3779.634.1012.5087.50合 计390100.005解:工人按工资和性别分组的人数分布资料按工资(元)和性别分组工人数(人)比 重(%)600800男女8001000男女10001200 男女1200以上男女117464451929218181359.0263.6436.3652.4670.3129.6923.7772.4127.5914.7572.2227.78合 计122100.006解:(1)(2)职工工资分组资料直方图7解:1020304050607080人数(人)女性64男性182911工资(元)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职工工资分组资料折线图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020304050607080人数(人)工资(元)1020304050607080人数(人)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男性职工工资分布曲线图工资(元)女性职工工资分布曲线图10203040人数(人)工资(元)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8解: 工人的年龄资料茎叶图茎 叶 频数64 0 170 0 0 0 0 0 0 0 0 876 0 0 28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089 0 0 296 0 0 0 0 49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798 0 1105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11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122 0 0 0 0 0 0 6128 0 0 2131 0 0 0 0 0 0 6150 0 0 0 3160 0 1第四章 总量分析和相对分析一、填空题:1. 时间 总水平 工作总量2.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3.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4. 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 劳动量指标 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5. 水平法 累计法 水平法 累计法6. 等于或小于() 等于或大于()7. 比例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8. 正指标 逆指标 正指标 逆指标9. 动态 计划完成程度 结构 比例 强度 比较10动态相对数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D 5D 6D 7. D 8. C 9. D 10. D11. C 12. C 13. B 14. D 15. B 16. C 17. A 18. B 19. D 20.B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 3ABCDE 4BD 5ABCDE 6CE 7. BE 8. ADE9.ACE 10. ACE 11ABC 12AC 13BCE 14AD 15ABF 16ABCD17. ABDE 18BCDEF 19ABCDE三、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 9. 对10. 对四、应用能力训练:1解:根据资料可以计算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如:结构相对数=甲地区国有企业出口总值甲地区出口总值 =4310.564815.36=89.52%比例相对数=甲地区集体企业出口总值甲地区国有企业出口总值=60.584310.56=1.41%比较相对数=甲地区出口总值乙地区出口总值=4815.361658.49=2.9(倍)动态相对数=甲地区2001年出口总值甲地区2000年出口总值=4815.364801.27=100.29%2解:甲地区人均粮食产量=260万吨1200万人=216.67公斤/人甲地区人均棉花产量=3万吨1200万人=2.5公斤/人乙地区人均粮食产量=210万吨1400万人=150公斤/人乙地区人均棉花产量=16万吨1400万人=11.43公斤/人甲地区人均粮食产量是乙地区的倍数=216.67150=1.44(倍)乙地区人均棉花产量是甲地区的倍数=11.432.5=4.57(倍)以上计算可以看出,2003年乙地区人均粮食产量150公斤/人,甲地区人均粮食产量216.67公斤/人,是乙地区的1.44倍;同时,甲地区人均棉花产量2.5公斤/人,乙地区人均棉花产量11.43公斤/人,是甲地区的4.57倍。甲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高于乙地区,而乙地区的棉花生产能力比甲地区要好得多。3解: 某企业所属三个分厂2004年上半年的利润额资料全年利润(万元)第一季度利润(万元)第二季度第二季度为第一季度的%计划实际计划完成%利润(万元)比重(%)利润(万元)比重(%)甲(1)(2)(3)(4)(5)(6)(7)(8)A厂B厂C厂43006000366010821418915123417241085.7130.5242.6326.8513581637.8114032.8439.6027.56110.0595105125.51115.50124.59合计1396034154043.71100.004135.8100.00102.23121.11(1)第(1)、(2)、(3)、(5)栏都是总量指标(时期指标),第(4)、(6)栏都是结构相对数,第(7)是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第(8)栏是动态相对数。(2)如果未完成计划的B厂能完成计划,则该企业的利润将增加86.2万元,则该企业将超额完成计划4.41%。(3)若A、B两个分厂都能达到A厂的计划完成程度,则该企业将增加259.462万元利润,超额完成计划的程度是8.69%4解: 企业产品各种消耗数据分析单位本年实际与厂定额比较(%)与历史最好水平比较(%)与国内先进水平比较(%)与部颁标准比较(%)工时消耗钢材消耗成本工时/件千克/件元/件70.009.05180.00127.27102.26113.92143.59106.47116.13155.56113.13120.00140.00101.12112.50比较结果表明,本厂的各种消耗水平还是比较高。工时消耗比部颁标准高40%,比国内先进水平高55.56%,比本厂历史最好水平高43.59%,甚至比定额还高27.27%,这表明本厂需要在工人的工时利用率上做更深入细致的调查,制定适当的规定,避免消极怠工现象。本厂的钢材消耗量比部颁标准高1.12%,比国内先进水平高13.13%,比本厂历史最好水平高6.47%,比定额高2.26%,这表明本厂工人的操作技术急需提高,设备运行的技术含量急需改善,企业需要对工人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工人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意识,同时对设备进行改进或更换,使设备在运行中避免无谓的材料浪费。总的来说,本厂的成本比部颁标准高了12.5%,比国内先进水平高了20%,比本厂历史最好水平高了16.13%,比定额高了13.92%,本厂急需总结历史经验,进行横向对比,查找成本较高的原因,强化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以尽快降低产品成本。5解:2003年该产品产量计划数=1050台2003年该产品产量实际数=1060台2003年该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相对程度=100.95%6解:计划完成程度为105%,提前两个季度完成五年计划。7解:该企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完成程度为116%,提前两个季度完成五年计划。8解: 工业总产值数据资料年 份200220032003年为2002年的%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工业总产值其中:国有工业集体工业701672620126472100.0037.3437.73918953122033623100.0033.9736.59130.97119.16127.01该市各种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在2002年到2003年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全市工业总产值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30.97%,其中,国有工业增长19.16%,集体企业增长27.01%;从总体构成看,国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2年的37.34%下降到2003年的33.97%,下降了3.37个百分点,而集体工业的总产值比重由2002年的37.73%下降到2003年的36.59%,下降了1.14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比国有工业小,这说明除国有和集体工业之外的其他经济类型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了。2002年,国有工业总产值是集体工业的98.987%,到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92.85%。以上数据说明,集体工业的发展程度要好。第五章 总体分布分析一、填空题:1数量差异 集中2平均数 平均数 平均数3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4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数5各单位变量值 变量值 权数6中位数7众数8标志变异指标 离散9离散 集中10小 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B 5A 6C 7A 8B 9B10B 11C 12C 13D 14D 15D 16E 17B18C 19C 20C 21D三、多项选择题:1AB 2ABCF 3AB 4ABCD 5CD 6DE 7DE 8ABC9BC 10BC 11BDEF 12CDE 13AD 14ABCD四、判断题: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对 16错 17错18错五、应用能力训练:1.解:人均销售量=130.73(百件) 中位数=128百件 众数=128百件2.解: 职工按工资分组的资料工 资 额(元)组中值x人 数工资额(元)xfx(f/f)绝对数(人)f比重(%)f/f600以下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以上550650750850950105011506012031030018090405.4610.9128.1827.2716.368.183.643300078000232500255000171000945004600030.0070.91211.36231.82155.4585.9141.82合 计1100100.00910000827.27工人的平均工资为827.27元。3解:第四季度平均单位成本为20.15元/个,第四季度的总产量为5000个,十月份的产量为750个,十一月份的产量为2000个,十二月份的产量为2250个。4解:商品价格的算术平均数=142.26元/件,价格众数=136.52元/件,价格中位数=139.3元/件因为:众数=136.52元/件中位数=139.3元/件算术平均数=142.26元/件所以:商品价格分布呈右偏状态。5解:(1)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36次(2)若将上述资料中的“商品流转额”改变为“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算流动资金周转次数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结果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38次。(3)由于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商品流转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当缺少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时,采用调和平均数计算;当缺少商品流转额时,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6解:各道工序的平均成品率=85.82%,整个加工过程的总成品率=96.99%7解:单利情况下的平均年利率=9.9%,复利情况下的平均年利率=9.89%8解:出口甲国的该产品的平均价格=2.29元/吨出口乙两的该产品的平均价格=2.40元/吨两个价格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出口两国的出口量结构不同。在出口甲国的产品中,低价格的1#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60.41%,促使总平均价格下降;而出口乙国的产品中,高价格的3#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60.12%,促使总平均价格上升。从而导致了出口乙两的该产品的平均价格高于出口甲国的该产品的平均价格。9解:日交通事故的极差=4次,标准差=1.23次 标准差系数=52.08%10解:平均重量=100.3克 重量极差=4克 重量标准差=0.87克 标准差系数=0.87%不合格品率=10% 不合格品率的标准差=30%11解:1#流水生产线平均产量=24公斤/分,标准差=0.76公斤/分,标准差系数=3.17%2#流水生产线平均产量=23.41公斤/分,标准差=0.745公斤/分,标准差系数=3.18%好的流水线应该是单位时间产量高,而生产过程更稳定,即标志变异指标小。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流水线的单位时间产量24公斤大于2#流水线的23.41公斤,而1#流水线的标准差系数3.17%也比2#流水线的3.18%小。所以,在其他情况相同的前提下,应运行1#流水线。12解:甲企业单位成本=1.16元,乙企业单位成本=1.095元。虽然两个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都有1.0元、1.1元、1.2元三种,但甲企业的总平均单位成本1.16元高于乙企业的总平均单位成本1.095元。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两个企业不同成本产品的产量结构不同,甲企业高成本的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70%,而乙企业低成本的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40%,是比重最大的,对总平均单位成本的影响最大。第六节 抽样推断一、填空题:1全及总体 母体 总体 N2样本单位3样本总体 样本4样本容量 n n30 n305总体 总体平均数 总体成数 总体方差(标准差)67样本总体 样本平均数 样本成数 样本方差(标准差)8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9简单随机 分类 等距 整群 多阶段 简单随机10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 高 准确11120.5 0.2513抽样极限误差 可允许误差 14抽样平均误差 概率度 t t=1568.27% 2 1.96 316点估计 区间估计 点估计 区间突击17样本指标 抽样误差 可能范围18正 反 4 919提高 降低20反 3 1/4 1/9 9倍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AD 5A 6C 7C 8D 9B10B 11D 12C 13C 14C 15-4.9%P14.9%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C由部分推断总体 D可以事先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2ABCDF 3AD 4ACDE 5BC 6AD 7ADE 8CDEF9ABCE 10ABCDE 11ABD 12BDE 13ADE三、判断题: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9对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15错16对 17错 18对四、应用能力训练:1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0.03=3%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0.0298=2.98%2(1)抽样平均误差=0.087克 (2)以99.73%的把握程度推断这批茶叶的平均重量在150.039克到150.561克之间,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3应采用不重复抽样。平均耐用时数的抽样平均误差=5.17小时;不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1.697%。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平均耐用时数的估计区间在1045.16小时到1065.84小时之间,不合格率估计区间在6.4%以下。4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总公司最近一年的存货总量在1550.19亿元到1809.81亿元。5在99.73%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推断该鱼塘草鱼平均每条重量在1.796千克到2.204千克之间,草鱼所占比重在72.58%到91.42%之间。6需抽取223个电子元件做样本。7需抽取107包茶叶做样本。8需要抽取254条鱼做样本。9不能认为这批成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10(1)小麦亩产量的抽样平均误差=4.3474公斤(2)概率为0.9545条件下所有小麦平均亩产量的可能范围在446.31公斤到463.69公斤之间。(3)概率为0.95条件下所有小麦总产量的可能范围在669720公斤到695280公斤之间。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1、 填空题:1相关关系2线性相关 非线性相关3正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4单相关 复相关 单相关5相关表6简单相关表 分组相关表7相关系数 r r0.8 0.5r0.880 1 -190.5 显著10正 负11最小平方法12-1r113 14 回归系数15估计标准误差 估计标准差 16-3+3 -2+217小 低 大 高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D 4A 5B 6A 7A 8C 9C10B 11A 12C 13A 14B 15B 16线性相关程度越弱17B 18C三、多项选择题:1BDE 2ABCDE 3BCE 4BC 5AD 6AD 7ACD 8ACD9. AD 10. AD 11. AB 12. ABE 13. AC 14. BC 15. AB 16. AE17. ACD 18AC 19B 20DE 21ABE四、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错五、应用能力训练: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收入和耐用消费品销售额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2(1)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9091,相关密切程度为高度相关。(2)yc=77.36-1.82x,a=77.36表示回归直线的截距,是产量最低时的单位成本理论值,b=1.82是回归系数,表示产量每增加1000元,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2元。(3)66.44元(4)估计标准误差=1.16元(5)以95的概率保证预测产量为4600件时单位成本在66.72元到71.26元之间。3(1)yc=-17.91+0.0955x(2)Sy=0.76万人(3)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估计教育经费为500万元的在校生人数在28.32万人到31.36万人之间。(4)xc=193.253+10.165y,Sx=7.8382万元,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估计在校生为24万人时的教育经费在421.54万元到452.89万元之间。第八章 动态分析一、填空题:1不同时间 时间先后 时间序列2现象发展的时间顺序 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3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4(1)860 867 (2)10万吨 8.56万吨 1.17%(3)1998年 101.74% 15万吨(4)867万吨 1.17万吨(5)水平 5平均发展水平,动态平均数67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8环比发展速度 水平法 累计法 水平法9水平分析指标 速度分析指标10287.5%250%1112时距扩大法 移动平均法 最小平方法13季节变动 循环波动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C 5C 6C 7C 8C 9C 10C11环比发展速度 12C 13B 1414次方 15B 16B 17D18B 19B三、多项选择题:1CE 2ABCDE 3ABCDE 4ABCDE 5ACDE 6AEF 7BCDE 8ABF 9ABDF 10DE 11AC 12BDE 13ACDF 14ACD 15ABC四、判断题: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 9对10错 11对 12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方案设计图框模板
- 咨询方案范文
- 爱与关怀活动方案策划
- 联华购物中心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
- 中国云计算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 2024-2025学年度职称计算机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前冲刺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含答案详解(巩固)
- 业务流程持续改进方案框架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基础强化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前冲刺模拟题库提供答案解析带答案详解(新)
- 三叉神经鞘瘤护理查房
- 母婴护理服务方案
- 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 医学免疫学课程讲义
- JIT精益生产实务课件
- 原材料验收管理制度内容
- 《中国美术简史》课件
-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病因介绍
- 【MOOC】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学习六条禁令心得体会
- 京东方校园2024招聘胜任力测评题库
- 中建营盘山隧道2号斜井泄水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