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宋明理学.ppt_第1页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宋明理学.ppt_第2页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宋明理学.ppt_第3页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宋明理学.ppt_第4页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宋明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宋明理学 温故知新 必修三P 4 孔子儒学学说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怎样才能实现它 实现它是为了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 他建议统治者采用哪种方法治理国家实现这个社会 理学之原典 先圣孔子讲仁仁 礼 温故知新 必修三P 5 孟子认为道德规范有哪几种 在治国思想上 他提出了怎样的学说发展孔子的 德治 主张 理学之原典 亚圣孟子讲德道德 理学之原典 大儒董仲舒讲感应天人 温故知新上述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 春秋繁露 老子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德经 温故知新依据老子的理论 天人合于 理学之原典 孔子的老师老子讲道道理 2014全国课标I卷 25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 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材料一必修三P 13 资料卡片 材料二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宋 欧阳修 新五代史 材料三 冯 道之为相 历五朝 八姓 若逆旅之视过客 朝为仇敌 暮为君臣 易面变辞 曾无愧怍 当是之时 失臣节者非道一人 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请思考 材料二反映了五代时期对君权的认识产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说明当时士人的政治道德如何 材料四 唐宋以后直到明代 因为阅读的需求 宋人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 发明了活字印刷 制作纸张的技术也有很大突破 假如没有印刷术 没有大量的纸质供应 这些典籍就无法通过印刷传播 也无法以低廉的价格 满足读者的购买需要 许倬云 中西文明的对照 梳理朱熹理学的内容 你认为朱熹的主张中 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句话 存天理 灭人欲 为什么要存理灭欲 理是世界的本原 何为 理 三纲五常 如何区分 学习修养 怎样学 格物致知 学后何用 正君心 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为什么要存理灭欲 何为 理 如何区分 怎样学 学后何用 孔子儒学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Why Why Why 哲学化思辨化 儒学新的表现形式 北宋 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同时又吸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因而被称为 理学 什么是理学 陆九渊 1139 1193 王守仁 阳明先生 1472 1529 若天是理 人是欲 则是天人不同矣 人心为人欲 道心为天理 此说非是 心一也 人安有二心 南宋 陆九渊 象山集 鹅湖寺 鹅湖书院 鹅湖之辩 1175年4月 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 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 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 陆九渊认为应 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所谓 心即是理 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 双方赋诗论辩 陆指责朱 支离 朱讥讽陆 太简 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 阅读材料 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阅读材料 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 无物理矣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阅读材料 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 无物理矣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之良知者 致知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致良知 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 恢复良知本性 王阳明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王阳明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 贼大笑 问他 请告诉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大热天 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 还太热了 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 贼犹豫了 说 这 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 这就是你的良知 良知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阅读材料 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 无物理矣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之良知者 致知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材料四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 兄当弟者 却不能孝 不能弟 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上 知行合一 知 和 行 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 不能缺一 知了要去行 不行不能算做真知 王阳明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现在 世人都明知对父母应该孝顺 对兄长应该尊敬 但往往都做不到 这是为什么 王阳明回答说 我们讲某人懂得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和敬了 才能称他知道孝和敬 而不是他只说些孝顺 尊敬之类的话 就可以说他知道孝顺 尊敬了 2016课标全国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 却不在 五经 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 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15 全国新课标I卷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 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佛 道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认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 原道 中说 吾所谓道也 非向 先前 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 武 周公 文 武 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 新儒学 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 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014 全国I卷2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2013 全国I卷25 自汉至唐 儒学被奉为 周 公 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014 全国I卷25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 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01225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 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以 复兴 求发展 是儒学的宿命 在儒学的发展历程中 经历了三次复兴 第一次是汉代 第二次是宋代 第三次则是在二十世纪初 迄今尚未最终完成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己何与焉 所谓万物一体者 皆有此理 只为从那里来 生生之谓易 生则一时生 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天地之间 有理有气 理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