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器数值模拟 fluent.doc_第1页
分离器数值模拟 fluent.doc_第2页
分离器数值模拟 fluent.doc_第3页
分离器数值模拟 fluent.doc_第4页
分离器数值模拟 fluent.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7.1数值计算方法简介计算流体力学作为流体力学研究中的一门新兴分支,正在工业和科研领域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CFD工具运用到分离机械的研究中,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改进设计、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是CFD应用的前沿。一些成熟的算法,模型也以商业软件的形式出现在工程及科研领域。相比研究单位自行开发的计算程序,商业计算软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通用性广。由于商业软件面向的用户对象广泛,处理的实际问题多种多样,因此其覆盖的应用范围要尽可能广。2 计算稳定性好。多数软件经过不同研究领域内的算例测试,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3 使用方便,商业软件经过不同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的使用。4 一般商业软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算法相对陈旧,不能紧跟CFD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成果;与不同行业内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将各研究单位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到商业软件中。这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商业软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FLUENT是由美国FLUENT公司于1983推出的CFD软件。它是继PHOENICS软件之后的第二个投放市场的基于有限体积法的软件。FLUENT是目前功能最全面、适用性最广、国内使用最广泛的CFD软件之一。本文运用fluent软件对离心式分离器的内流场进行分析计算,fluent公司是享誉世界的最大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供应商,fluent软件能够精确地模拟无粘流、层流、湍流、化学反应、多相流等复杂的流动现象。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设计、生物医药、化学处理、石油天然气、发电系统电子半导体、涡轮设计、HVAC、玻璃加工等。FLUENT具有精度高,收敛快,稳定性好等特点。Gambit是前置处理器,能针对及其复杂的几何外形生成三维四面体,六面体的非结构化网格及混合网格。该模块还具有方便的网络检查功能,对网络单元体积、扭曲率、长细比等影响收敛和稳定的参数进行统计并生成报告。7.2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理论研究方法、数值计算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清晰、普遍地揭示出流动的内在规律,但该方法目前只局限于少数比较简单的理论模型,而且需要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数学功底。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就是结果可靠,但其局限性在于相似准则不能全部满足、尺寸限制、边界影响等,同时,实验研究需要场地、仪器设备和大量的经费,研究周期也比较长。数值计算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都较少,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目前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值计算方法要求对问题的物理特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建立较精确的描述方程组。计算流体力学的求解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下列若干步骤:(1)建立基本守恒方程组数值模拟的第一步是由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及热等离子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质量、动量、能量、组分、湍流特性的守恒方程组,如连续方程、动量方程、组分方程、湍能方程等。对湍流、多相流等,由不同的模拟理论出发,往往基本守恒方程组也不相同,因此,如何构造基本方程组,也是模拟理论的重要部分。FLUENT中所采用的都是比较成熟的模拟理论和数值模型。(2)建立或选择模型或封闭方法建立的基本方程往往是不封闭的,特别是湍流、甚至多相流、化学反应流更是如此。例如,动量方程中的脉动速度关联项(雷诺应力项),能量方程中的湍流导热项及辐射项,扩散方程中的扩散项及湍流反应项等都是未知的。解决这一问题,使方程组封闭,就是模拟理论的关键问题。FLUENT中已经预设了许多的物理模型,如湍流模型、两相流模型、湍流反应模型、辐射换热模型、污染物生成模型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模型,也可以自己通过实验事实或物理概念的基本假设来构造各个过程的模型。(3)确定初始与边界条件数值模拟的第三步是必须按给定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由问题的物理特征出发,确定计算域并给定计算域的进出口,轴线(或对称面)及各壁面或自由面处条件。对湍流和多相流动还需要分别给出各相的各变量的时均值及脉动值的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正确给定边界条件是十分重要的。边界条件是否合理往往也是数值模拟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初始条件是所研究对象在过程开始时候各个求解变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于瞬态的非定常问题必须给定初始条件。对于定常问题,不需要初始条件。(4)划分计算网格采用数值方法求解控制方程时,都是想办法将控制方程在空间区域上进行离散,然后求解得到离散方程组,其本质就是把连续的空间变量用离散的网格点上的变量来近似,连续的控制方程在离散后就成为所有网格点上变量非线性方程组。要想在空间区域上离散控制方程组,必须使用网格。现在已经发展出多种对各种区域进行离散以生成网格的方法,网格生成技术也成为CFD领域的一个独特分支。可以说,网格生成占据了整个CFD任务的70%以上的工作量。(5)建立离散化方程用数值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组,必须将该方程组离散化,即把计算域内有限数量位置(网格节点或网格控制体中心点)上的因变量作为基本未知量来处理,从而建立一系列关于这组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然后通过求解代数方程组来得到这些节点上的值。对于所引入的因变量在节点之间的分布,假设及推导离散化方程的方法不同,形成了有限差分法,有限容积法,有限元法,或有限分析法等不同类型的离散化方法。FLUENT使用的是有限容积法。在同一种离散化方法中,例如有限体积法,对方程中对流项所采用的离散格式不同,也将导致不同形式的离散方程,这种离散格式通常称为空间差分格式,FLUENT提供了多种离散格式供选择,如中心差分、一阶迎风格式、二阶迎风格式、QUICK格式三阶MUCSL格式等,还有为可压缩流动中激波等间断捕捉设计的Roe格式,AUSM类格式等。对于非定常问题还有涉及时间上的差分,FLUENT提供了隐式、显式的一阶和二阶的时间差分格式。(6)制定求解方法对离散完成的差分方程组已经有各种不同的求解方法。例如涡量流函数算法、基于压力的压力速度修正算法(SIMPLE系列算法),基于密度的耦合隐式或显式时间推进求解算法,矢通量分裂方法和通量差分分裂方法等。针对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有三角矩阵法(追赶法)、逐线迭代、松弛高斯赛德尔迭代方法等。针对两相流和有反应的流动又有一些更专门的解法,如颗粒与流线的耦合PISC法,加速化学反应计算而设计的ISAT算法等。FLUENT已经在求解器内设计了目前多数已经成熟的求解方法供用户选择,对算法及相应参数意义的详细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的使用FLUENT来设置所需的各种松弛因子、算法参数,提高计算效率。(7)除了上述基本解法以外,还要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研究一些计算方法的细节或称计算技巧。例如对于合理而经济的网格划分与安排,有时要选择随机过程的空间或时间而变化的网格系,以便不抹掉物理特征而又经济。又如对不规则形状边界的处理,松弛系数的选择。对多相流动还要讨论两相间迭代以及反应和流动间迭代的最佳步骤,颗粒相的校正、轨道积分方法等。FLUENT中也涵盖了最新成熟的各种计算技巧。(8)编写和调试计算程序如果是自己开发CFD软件,这一步就是要从所选择的算法出发,编制主程序及各个子程序,使之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应用和作必要的改动。然后通过调试消除程序编制中的各种错误,使程序能正常运行,给出收敛而且初步合理的结果。最后发布程序。而且FLUENT还提供了用户接口UFD函数,方便用户调用,这样使软件更加灵活和通用。我们在编写UFD用户程序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调试,以获得正确的结果。(9)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的对比在对各种工况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后,如果判断解收敛,就可以得到一批可用的变量场预报结果。这里判断解的收敛性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问题。常用的判断方法就是判定残差小于我们设定的某个小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配合以总的质量流量、某点的物理量变化或某个截面通量物理量的变化、物体所受的力或者力矩的变化等来综合判断,而且有时是所监控的物理量不再变化,有时是所监控的物理量呈周期性变化时,就认为解收敛了。如果解不收敛甚至发散,就需要调整松弛因子,降低松弛因子,降低差分格式,选择更简单的模型,甚至重新回到GAMBIT中划分网格以提高网格质量,再重新开始计算。总之,必须获得收敛的数值模拟结果。必须将这些模拟预报结果和变量场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或者依据一些理论结果,定性且定量地评价模拟结果或模拟理论及方法的优缺点及可靠性,方便我们选择更合适的模拟理论及方法。例如,在FLUENT中选择更合适的湍流模型、燃烧模型或选择更精确的高阶格式等。FLUENT中提供了多种手段将预测的物理量场的结果显示出来,包括线值图、矢量图、等值线图、流线图等多种方式。 FLUENT 可以模拟各种涉及离散相的问题,诸如:颗粒分离与分级、喷雾干燥、气溶胶扩散过程、液体中气泡的搅浑、液体燃料的燃烧以及煤粉燃烧。7.3 选择模拟模型7.3.1 国内外模拟分离器的研究Boyson等首先用CFD技术手段采用将-模型和代数应力方程相结合的具有湍动各项异性的代数应力方程模型(Algebraic Stress Method,简称ASM)对旋流器进行了二维的模拟。Dya-kowski和Willianms(1993)用修正-模型以及Griffiths和Boysan用RNG-模型分别对旋流器进行的CFD模拟研究。Meier等提出了将-模型与标准Prandtl混合模型结合的各相异性模型,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简称FVM)将新的模型与各相同性的-模型比较发现,各相同性的模型在模拟旋流器内部流动时是失败的,而各相异性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J.Hoekstra等分别采用-模型、RNG-模型和雷诺盈利模型以及激光多普勒测计测量对旋流器进行了实验和CFD模拟研究,通过与测定速度对照评定了预测旋流器中强涡旋流动的3种湍流模型的表现,CFD预报数值与LDV实验数据对照显示,以涡旋黏度方法为基础的湍流模型在预测实验观察到的合成涡旋时是失败的,标准-模型、RNG-模型预测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分布是不真实的,不适用于旋流分离的流场,而雷诺应力输运模型RSTM的预测与所有3个涡旋量的测定轮廓趋势非常吻合,尽管正常湍流应力比预测的高,还有些差异需要进一步改进。F.M.Erdal采用商业CFX软件,分别用标准-模型和RSM模型对GLCC内部重相气液旋流场进行了CFD研究,并与LDV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对照,模拟显示在旋流器内最高的切向速度在进口处,且这一较高的切向速度隧轴向和径向衰减,轴向速度显示2个区域:中心附近向上流动的区域和壁面附近向下流动的区域,模拟结果与LDV实验测量的速度分布趋势非常相似,而且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发现:校准-模型模拟的切向速度结果比实际测量的高,它描述了一个较高的旋转流动,而RSM模型模拟的切向速度结果比测量的低,L.E.Gomez在颗粒轨迹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预测了GLCC中气泡夹带和操作性能情况。7.3.2 模型的选择本次所设计的旋风分离器是用来从气相中分离液相,而液相的体积分数只占到了1%,故此,离散相模型比较适合。在FLUENT 中的离散相模型假定第二相(分散相)非常稀薄,因而颗粒-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颗粒体积分数对连续相的影响均未加以考虑。这种假定意味着分散相的体积分数必然很低,一般说来要小于10-12%。但颗粒质量承载率可以大于10-12%,即用户可以模拟分散相质量流率等/大于连续相的流动。并且,随机轨道模型或颗粒群模型可考虑颗粒湍流扩散的影响。在随机轨道模型中,通过应用随机方法来考虑瞬时湍流速度对颗粒轨道的影响。而颗粒群模型则是跟踪由统计平均决定的一个“平均”轨道。颗粒群中的颗粒浓度分布假设服从高斯概率分布函数(PDF)。两种模型中,颗粒对连续相湍流的生成与耗散均没有直接影响。稳态拉氏离散相模型适用于具有确切定义的入口与出口边界条件问题,不适用于模拟在连续相中无限期悬浮的颗粒流问题,这类问题经常出现在处理封闭体系中的悬浮颗粒过程中,包括:搅拌釜、混合器、流化床。但是,非稳态颗粒离散相模型可以处理此类问题。7.3.3 离散相模型的求解过程概述在 FLUENT 模型中,你可以通过定义颗粒的初始位置、速度、尺寸以及每个(种)颗粒的温度来使用此模型。依据对颗粒物理属性的定义而确定的颗粒初始条件可以用初始化颗粒的轨道和传热质计算。当颗粒穿过流体运动时,颗粒的轨道以及传热量、传质量可通过当地流体作用于颗粒上的各种平衡作用力、对流辐射引起的热量质量传递来进行计算。可通过图形化界面或文本界面输出计算出的颗粒轨道以及相应的传热质量。既可以通过在一个固定的流场中(非耦合方法)来预测离散相的分布,也可以在考虑离散相对连续相有影响的流场(相间耦合方法)中考察颗粒的分布。相间耦合计算中,离散相的存在影响了连续相的流场,而连续相的流场反过来又影响了离散相的分布。可以交替计算连续相和离散相直到两相的计算结果都达到收敛标准。1.稳态问题的求解步骤稳态离散相问题的设定、求解的一般过程如下:1 求解连续相流场;2 创建离散相喷射源(射流源);3 求解耦合流动(如果希望计算的话);4 用 PLOT 或REPORT 图形界面来跟踪离散相。2.非稳态问题的求解步骤1 创建离散相喷射入口;2 初始化流场;3 设定求解的时间步长和时间步数。在每个时间步,颗粒的位置将得到更新。如果求解问题是非耦合流动,那么,颗粒的位置在每个时间步计算完成之后得到更新的;如果是耦合流动,那么,颗粒的位置在每个时间步内的相间耦合迭代计算过程中都会得到更新。7.4 控制方程对于所有的流动问题,FLUENT需要求解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对于热传导或可压缩流动,需要解能量守恒的附加方程。对于包括组分混合和反应的流动,需要解组分守恒方程或者使用PDF模型来解混合分数的守恒方程。当流动是湍流时,还要解附加的输运方程。7.4.1 基本方程1 流体相连续方程 2 流体相动量方程 7.4.2 颗粒相动量方程 计入气流脉动造成的颗粒湍流扩散,得到颗粒运动方程 其中: 当时,如果随机速度分布满足Gaussian PDF统计分布规律,气体脉动速度的随机取样为 7.4.3 雷诺应力模型基本的雷诺应力微分模型(RSM) 即线性的RSM模型,压力应变项的模拟采用线性代数式,耗散项用标量耗散率。本文采用的RSM 模型为Spezial-Sarka-Gatski 的SSG- 模型。SSG模型如下: 方程中分别为扩散相、产生相、压力应变项和耗散项,分别表示如下: 压力应变项包括了雷诺应力的各向异性张量的二次方项,式中: SSG模型中压力应变项的系数依赖于雷诺应力的变化和湍能的产生, 而雷诺应力的变化和湍能产生又与壁面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SSG模型体现了壁面效应对雷诺应力分布的影响。耗散过程主要发生在小尺度涡区。较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高雷诺数下, 小尺度涡团结构趋于各向同性,因而可以忽略各向异性的耗散,即认为湍流的切应力耗散趋于零, 而粘性作用只引起湍流正应力即湍能的耗散。这样耗散张量ij 就可以化为标量形式,即: 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模型为: 式中右端分别为扩散项、产生相、耗散项。式中的系数为: 与双方程k-模型比较,雷诺应力方程湍能的模拟不需要任何输运方程求解,而是通过雷诺应力得到: 7.5 Pro/E建模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新设计的气液分离器内部流场和分离效率,所以可以将模型简化。并且还将研究不同的分离器结构对分离器的影响,故此,需要建立三个模型。第一个是设计的模型,第二个是矩形切向入口的分离器模型,第三个是溢流管长度L=0.7m的分离器模型。用proe建立三维图,画出气液分离器流动的空间,气液分离器的流动空间三维图如下:图7-1 分离器三维图将三维图保存为stp格式输出,以便导入到Gambit中进行网格划分。7.6 Gambit划分网格7.6.1 导入stp格式7.6.2 划分网格依次点击Meshvolumes 打开Mesh Volumes控制面板。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和结构化的六面体网格相结合的混合网格Tgrid划分方式,以适应气液分离器的叶片、内腔等等部件的复杂形状,并设置interval size =30 ,(之所以选择30是因为通过多次尝试,这个尺寸得出的网格质量能满足模拟要求,并且得到的网格数量合适,计算速度较快)。7.6.3 网格质量检查点击右下角EXAMINE MESH,选择Display Type为Range,3D Element点选前三个类型,其他保持默认,点击Apply,设置如图3-7所示。检查结果:网格总数:647651 ,其中网格质量比较差的,也就是EquiAngle Skew0.9的有36个,占网格总数的0.02%,网格质量还比较好.7.6.4 边界条件类型设定(1)设置面的边界类型选择OperationZones打开Specify Boundary Types对话框,进行边界条件类型的设定。分别设置如下:设置气液分离器的混合相入口:Name:inlet Type:VELOCICITY_INLET设置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Name:oultet Type:OUTFLOW设置分离器的墙:Name:trapwall Type:wall7.6.5 输出网格依次点击FileExportMesh,打开输出对话框,使Export 2-D(X-Y)Mesh为非选中状态,如图3-10,点击Accept,输出mesh文件。7.7 FLUENT模拟计算操作步骤7.7.1 文件导入及网格操作打开FLUENT,在“FLUENT Version”选项中选择“3d”,点击Run。打开网格文件操作:FileReadCase,读入default_id160.msh文件。检查网格:点击GridCheck,FLUENT界面显示如下图12:显示网格最小体积不为负,说明网格没有问题,可以用于计算。设置计算区域尺寸:点击GridScale在Grid Was Created In选项后选中mm,点击Scale。并点击Change Length Units,改变默认尺寸为mm。光顺网格:点击GridSmooth/Swap Grid,出现下面控制面板。依次点击Smooth、Swap,直到Number Swapped下面对应的值为0,如图4-2所示。因为网格中有些单元的EquiAngle Skew0.9,通过光顺网格可以提高网格的质量。7.7.2 选择计算模型1 定义求解器:点击DefineModelsolver,以默认设置,Pressure Based求解器、Implicit算法、3D空间、Steady流动,如图4-4所示。点击OK。2 选择湍流模型:顺次点击DefineModelsViscous,打开Viscous Model对话框,点选Reynolds Stress,Linear Pressure-Strain模型。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Reynolds Stress有较好的适应性。其它的为默认,点击OK。3 选择离散相模型:顺次点击DefineModelsDiscrete Phase Model,设置Max,Number of Steps为50000,然后点击injections,进行设置,选择injections type:surface;release from surface:inlet;particles type:inert;Diameter distribution:uniform ;point properties:x-velocity=-5.07834,y-velocity=0,z-velocity=-8.616292;turbulent Dispersion:Discrete Random Walk Model。7.7.3 定义流体的物理性质顺次点击DefineMaterial 打开材料属性对话框,选择water-liquid,点击Copy,从数据库中调出水的物理参数,然后定义inert particles,从fluent Database中选取water-liquid,点击copy,返回上层对话框,点击复制。再点击Close关闭对话框。设置好了materials,然后将inert particles中的材料选成water-liquid。7.7.4 定义操作环境打开操作环境控制面板,Operating Pressure:101325,Reference Pressure Location:x=0,y=0,z=0;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x=0,y=-9.81,z=0。7.7.5 设置边界条件1 入口边界条件,设Velocity Magnitude =10;DPM中的 BoundaryCond.Type设为escape类型,其他的选项默认。2 出口边界条件默认3 Fluid选air材料4 Trapwall边界条件,设置DPM中的 BoundaryCond.Type设为trap类型的边界条件。7.7.6 求解方法的设置及其控制求解参数设置点击SolveControlsSolution,打开Solution Controls面板,如图所示。在以往多次计算过程中发现k和epsilon收敛状况不好,为了得到好的收敛结果,将松弛因子项Momentum设置为0.7,Turbulent Kinetic Energy设置为0.8,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设置为0.8,Turbulent Viscosity设置为0.6 ,body forces设置为1,Pressure设置为0.3,Reynolds Stresses设置为0.5,这样可以增加收敛速度,点击OK。求解初始化点击SolveInitializationInitialize,在Compute From下选择inlet,点击Init,点击Close,关闭面板7.7.7 监视器设置设置残差监视图依次点击SolveMonitorsResidual,打开Residual Monitors控制面板,点选Plot项,在计算时可以动态地显示残差变化情况。在残差收敛标准项continuity后设置为0.001,因为continuity项比较难收敛,此标准对于复杂的三维数值模拟已经足够高了。其他的保持默认设置,点击OK。7.7.8 迭代计算依次点击SolveIterate,打开如图所示对话框。在Number of Iterations设置为1000,其他保持默认,如图4-17。点击Iterate,开始迭代。在迭代过程中要不断关注残差收敛情况,以便及时对设置进行更改,特别是当残差曲线上升时要及时找出原因(如松弛因子、计算精度),控制残差曲线走向,得到好的收敛解。7.7.9 保存计算结果选择FileWriteData,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名字,单击OK按钮,完成结果的保存。7.8数值模拟结果在FLUENT模拟结束后,可以将结果很形象地显示出来,得到各种参数的分布图。本章将用模拟结果形象描述所设计的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并进行简要分析。7.8.1 创建等值面为显示3D模型的计算结果,需要创建一些面,并在这些面上显示计算结果。FLUENT自动定义边界面为面,比如inlet、outlet边界上均可显示计算结果。但这些面是不够的,还要定义一些其他的面来显示计算结果。操作步骤:Surfaceplane打开“plane surface”设置对话框如图所示。通过坐标确定三个点的位置,在points输入点的坐标,然后再通过这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如此建立5个平面,5个面的三个点点坐标为:(0.1366765,0.1,0)、(0.266765,0.2,0)、(0.366765,0.3,0);(0.2,-0.1,0)、(0.3,-0.1,0.1)、(0.4,-0.1,0.2);(0.2,-0.7,0)、(0.3,-0.7,0.1)、(0.4,-0.7,0.2);(0.2,-1.7,0)、(0.3,-1.7,0.1)、(0.4,-1.7,0.2);(0.2,-2.7,0)、(0.3,-2.7,0.1)、(0.4,-2.7,0.2)。7.8.2 绘制压力分布图(1)点击DisplayContours,出现下面控制面板。Options选项选上Global Range和Auto Range。在Contours of下拉选项选择Pressure、Static Pressure,为了使结果显示的梯度不太大Level项填入100,Surfaces项下分别选择default-interior、plane-5、plane-6、plane-7、plane-8、plane-9。设置如图,点击Display,压力云图分别如图所示。图7-2 plane-5面上的静压力分布图7-3 plane-6面上的静压力分布图图7-4 plane-7面上的静压力分布图图7-5 plane-8面上的静压力分布图图7-6 plane-9面上的静压力分布图(2)以下图为矩形切向入口分离器的压力分布图图7-7 plane-5面上的压力分布图图7-8 plane-6面上的压力分布图图7-9 plane-7面上的压力分布图图7-10 plane-8面上的压力分布图图7-11 plane-9面上的压力分布图(3)以下为溢流管伸入长度L=0.7m的分离器压力分布图图7-12 plane-5面上的静压力分布图7-13 plane-6面上的静压力分布图图7-14 plane-7面上的压力分布图图7-15 plane-8面上的压力分布图图7-16 plane-9面上的压力分布图7.8.3 绘制速度云图(1)点击DisplayContours,出现下面控制面板。Options选项选上Global Range和Auto Range。在Contours of下拉选项选择velocity、velocity magnitude,为了使结果显示的梯度不太大Level项填入40,Surfaces项下分别选择plane-5、plane-6、plane-7、plane-8、plane-9。设置如图,点击Display,速度云图分别如图所示。图7-17 plane-5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18 plane-6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19 plane-7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0 plane-8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1 plane-9面上的速度分布图(2)以下是切向入口分离器的速度分布图图7-22 plane-5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3 plane-6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4 plane-7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5 plane-8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6 plane-9面上的速度分布图(3)溢流管伸入长度L=0.7m的分离器速度分布图图7-27 plane-5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8 plane-6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29 plane-7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0 plane-8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1 plane-9面上的速度分布图7.8.4 绘制速度矢量图(1)点击DisplayVectors,打开如下控制面板。Vectors of下选择Velocity,Options项选上Global Range。Surface分别选上plane-5、plane-6、plane-7、plane-8、plane-9,点击Display。 矢量图如所示,利用鼠标中键对图像进行局部放大,以更清晰地看到分离器速度分布。图7-32 plane-5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3 plane-6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4 plane-7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5 plane-8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6 plane-9面上的速度分布图(2)以下矩形切向入口分离器速度分布图图7-37 plane-5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8 plane-6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图7-39 plane-7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图7-40 plane-8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图7-41 plane-9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3)溢流管伸入长度L=0.7m的分离器矢量速度分布图图7-42 plane-5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图7-43 plane-6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图7-44 plane-7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图7-45 plane-8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图7-46 plane-9面上的矢量速度分布图7.8.5 截面压力分布(1) 所设计的分离器在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图 7-47 Plane-7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48 Plane-8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49 Plane-9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2) 矩形切向入口分离器的截面压力分布图 7-50 Plane-7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51 Plane-8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51 Plane-9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3) 溢流管伸入长度的分离器截面压力分布图 7-52 Plane-7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53 Plane-8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54 Plane-9面上压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7.8.6 截面上速度分布(1) 所设计的分离器的截面速度大小分布图 7-55 Plane-7面上速度大小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56 Plane-8面上速度大小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57 Plane-9面上速度大小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2) 矩形切向入口分离器截面速度分布图 7-58 Plane-7面上速度大小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59 Plane-8面上速度大小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60 Plane-9面上速度大小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7.8.7截面上切向速度分布(1) 所设计的分离器切向速度分布图 7-61 Plane-7面上切向速度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62 Plane-8面上切向速度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图 7-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