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发展.doc_第1页
抗生素的发展.doc_第2页
抗生素的发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生素的发展 前几个世纪。连年战争伴随着瘟疫,欧洲有大量的的人口死于黑死病暴发;墨西哥也是天花重灾区。原有2000万印第安人的美洲,白人登陆后由于外来疾病的传入使人口锐减。也许这就是世界,它在给人类带来困苦和灾难的同时,也使人类的精神和智力得到了升华。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疾病的病因得到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许多病原菌开始被发现。但要杀灭它们却十分困难。因为人类研制的药物不仅要杀灭病原菌,而且应对人体本身不造成伤害。德国科学家首先进行了用化学合成物治疗病原菌的开拓性动物实验,终于发现了能杀死锥虫、对梅毒螺旋体有效、但对人体无害的“百浪多息”,即磺胺的前身。磺胺具有强大的抑菌作用,它的研制成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可以对抗病原菌的药物,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此,它的发明者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但不久,它的许多缺点就暴露了:比如,对链球菌虽然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其他细菌却无能为力。几乎就在同时,英国的科学家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中,发现了一些灰绿色的霉点,其周围却无葡萄球菌生长。把这种灰绿色的霉点接种到肉汤培养液中,在生长繁殖期时,将含大量霉菌的培养液滤到有葡萄球菌和其他致病细菌的培养基上。这时人们惊讶地看到,细菌不再生长。科学家们一鼓作气,将这种液体稀释100倍、200倍甚至800倍,它们依旧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这种溶液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霉素。但因当时条件限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才重新被重视和开发。它的出现成为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克星”。如果将“百浪多息”的发明认为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可以对抗病原菌的药物,那么青霉素的问世则扭转了人和细菌大战的局势。因此,青霉素被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被誉为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20世纪30年代,另一个开创抗生素新纪元的药物链霉素也问世了。美国科学家发现,土壤中的结核杆菌,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这一发现使他们意识到,能否从土壤中分离出抑制结核杆菌的微生物呢?研究人员经过努力,在一万多份土壤的标本中,终于筛选出一株能消灭结核杆菌的霉菌,并研制出一种新药链霉素。链霉素成为第一个被用来治疗结核的有效药物。青霉素和链霉素成为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的先锋,它们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结核等。有人把青霉素、原子弹及雷达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明。在许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是神奇的,起到了“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作用,拯救了无数生灵。因此,抗生素不仅成为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而且也是家庭中的必备药物。新的抗生素的不断发现和使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由于它们出现,许多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不治的绝症。20世纪70年代医学科学家甚至预言:人类将完全消灭对其有害的病原菌,它们将从人类居住的地球上消失。面对超级病菌,人类对它们并没有完全束手无策。医生们可以用更昂贵、作用更强的药物来制服它们;制药厂也在不断研制新的抗生素看来,人类与微生物的这场“硬仗”还要继续打下去。但人们又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人们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更令人担心的是,人类目前所知的有关病菌的一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然而,抗生素本身也会害人,特别是在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在我国近2000万听力残疾者中,有近80的致聋原因属抗生素使用不当;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喹喏酮类如环丙沙星有轻度的胃肠道副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老年人更常见;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黏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皮疹。应该特别警惕的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因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专家们的研究证实,我们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咽部、阴道和结肠等部位存在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这些细菌在宿主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它们具有参与物质代谢、激素转化和合成、胆汁代谢、胆固醇代谢和激素转化等作用;还可作为一种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体,增强其免疫能力;并可在体内产生一系列代谢物,对抗外来细菌入侵,构成防止外来细菌侵入的生物屏障;同时可使某些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可见,这些细菌的存在对于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菌被称为人体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庞大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它们对人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然而,当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根据抗菌谱的不同,抗生素分为广谱和窄谱抗生素。仅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G,它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而广谱抗生素就不同了,它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有活性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可对多种肠杆菌科细菌有效;超广谱抗生素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如泰能,不但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且对厌氧菌也有作用。可见,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面越大,受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因此,治疗感染性疾病应根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选用窄谱、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这样,既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这种感染亦称“菌群失调症”。也就是说,原本想用抗生素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受更厉害的细菌感染。其中,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源。二重感染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和口腔霉菌感染。这些耐药菌和特殊细菌的感染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抗生素应用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国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一份来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表中显示,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占了全部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一半。另外,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肠道内很多细菌受到抑制,这些细菌有些具有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的能力,因此,菌群失调后就可能导致维生素B复合物缺乏,病人可出现恶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