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QE3外币流动性洪水涌入的对策.doc_第1页
抵御QE3外币流动性洪水涌入的对策.doc_第2页
抵御QE3外币流动性洪水涌入的对策.doc_第3页
抵御QE3外币流动性洪水涌入的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抵御QE3外币流动性洪水涌入的对策中新社纽约2012年9月13日电(记者李洋):美联储13日推出市场期待已久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意图刺激经济复苏。当天的金融市场受到很大提振,美股暴涨。美联储决策机构当天以11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美联储在表决后发表的声明强调,由于当前美国经济仍然低迷,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因而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声明说,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债券,借以增加宽松程度,没有说明总规模和期限。美联储还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声明还说,美联储将把联储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设在零到0.25%之间不变,并同时预期该超低利率的水平将会确保被至少维持到2015年年中。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投票支持上述声明。他在当天还召开记者会,对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说,QE3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促进就业,而不是政治决策。伯南克声称,如果经济形势不见好转,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债券购买计划。他认为,美联储推动的新措施能够对促进经济复苏有利。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的超低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俗称间接增发钞票。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QE1)货币政策,于2008年11月25日开启,至2010年4月28日结束,在此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美联储于2010年11月4日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货币政策,美联储增发货币购买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到2011年第二季度,共计6000亿美元;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货币政策,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债券,借以增加宽松程度,还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 将把联储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设在零到0.25%之间不变等。美国央行-FED,主要以购买中长期债券净投放美元基础货币,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复苏、增长;中国央行-PBC,近年来,主要以吸纳对欧美净出口产生的贸易盈余所积累的美元、欧元等外币,净投放人民币基础货币,释放流动性。但是,货币当局在内外伪经济学家的紧缩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的谬论的误导下,紧缩货币导致实体经济和股市休克,并且屡错屡犯。在此,笔者再重复一次:投资提供供给;消费产生需求。供需平衡决定于投资与消费的均衡;平衡的结果是既不通胀也不通缩。中国总供给总进口+国内投资;中国总需求总出口+国内消费。总供给总需求,则中国国内将出现通缩紧缩;总需求总供给,则中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通货膨胀参考指标之一-CPI指数,与中国净出口增幅成正比。物价涨跌与供需失衡有关,基本与货币没有关系。基础货币(MB)是全体国民的公共产品或公共商品;派生货币(M2,即贷款创造存款机制结果)是实体经济供需平衡的工具;衍生货币(M3)是产业资本为了追逐更高利润回报而演变为金融资本后形成的赌博经济中的对赌金融杠杆货币。欧美消费透支中国出口输出的过剩,是造成中国2009-2012年初的通货膨胀主要因素。欧美进口中国过剩商品下滑,反映在中国CPI指数上为其同比下降。基础货币是公共产品;货币本质就是工具,而不是所谓财富,就是保障供需平衡顺畅的润滑油。欧美要想继续搞负债消费他国经济模式,标志就是输出货币、扩张债务、增加赤字等。同时,中国、日本等净出口国家必须通过使用贸易顺差结余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而使美元再回流美国国内,支持美国国内货币流动性复苏。当然,FED也可以直接增发美元基础货币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美国国债,富裕美国国内美元货币流动性。但是,FED受到美国国会关于国债赤字上限规定的法律制约而不得不常态“扭转操作”压低美国国内社会平均资金实际利率成本,为美国经济复苏创造条件。新兴外汇盈余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配置为美国国债,是FED宽松美国国内美元货币流动性的外部主要来源之一;美国股市也是增加美国国内美元货币流动性的主要常规工具之一等。当然,制造他国或地区动荡,策动战争等是美国强制驱赶资本回流美国的非常规手段。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充裕必然会压低资金社会平均实际成本,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货币当局屡次紧缩人民币货币流动性的做法,非主观制造了高利贷等“金融脱媒”现象发生,抬高中国实业制造等资金使用成本做法,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欧美鼓噪并要求中国紧缩货币或财政,就是企图误导中国当局通过货币当局的货币紧缩等自残行为而限制中国国民的消费力与规模,从而为它们预留出地球可利用资源空间。总之,紧缩货币或财政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十足的谬论。货币政策只能是被动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而不可能主动所谓调控经济周期。所以,紧缩货币干预经济周期,是相当错误的想法与操作。外汇占款被动释放的人民币货币流动性,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只要定向疏导到中国实体经济中就行;同时,严厉禁止外币进入中国形成本币流动性进入中国房地产等领域进行投机。此外,外币进入中国释放的流动性要被禁止收购或被限制进入中国实业、资源、股权或其他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领域。外币交换中国真实财富行径,必须得到纠正或限制,否则就是实质买办行为。美国国会对美联储直接购买财政发行的国债进行美元基础货币净投放的规模,在法律程序上有限制。这与美国立法审核与限制美国年度财政赤字余额和总规模上限有关。或者说,FED通过购买国债形成货币当局资产,从而投放流动性形成货币当局负债,放松银根,宽松国内货币流动性,在技术上受到法律技术限制。因此,FED被迫选择通过其他途径来进一步宽松国内货币流动性。比如:美国当局可以要求中国、日本等外汇储备盈余大国和地区使用外汇,购买其国内发行的企业债券、银行债券、两房抵押证券化债券等,回流资金,从而保持美国国内货币流动性充裕。抵御QE3释放的、涌入中国境内的可能外币流动性,对策如下:通过外资产业准入指引目录、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金融产业交易税等技术手段限制外资外币进入中国国内释放的流动性,并控制其流向;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致,与流动性无关;通胀与总进口成反比,与总出口成正比,或者说反击通货膨胀必须通过加大进口、限制出口等措施解决;流动性或资本过剩,是劳资货币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所致等。另外,“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一个不专业的说法。投资与消费能在短期内完成,而形成相应的有效供给和需求却需要一个周期。因此,不宜直接将投资与供给、消费与需求等同。闲花,其实印钱算个屁,真要应对,办法多的是,比如你可以升值人民币,你印再多,我一升值,不全白印了。 你的提议大方向是可以的。 美国QE3-N次QE都是在美元贬值。在降低美元的国际性购买力而已。 美联储的意图是刺激美国的出口经济复苏,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改善美国居高不下的国际性贸易逆差。这是货币贬值的好的一个方面而已。 而在现实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美元贬值意味着美元的国际性购买力与进口购买力同时正比例下降。 这样一来,美国基本最好的结果就是:零和游戏! 人民币升值是增加:人民币国际性购买力!有利于进口。 却不利于中国的出口,将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性竞争力,减少出口企业的订单与就业率。同时,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的生存状况就是举步维艰的。 关键性是在于:社会经济成本。如果能够有效性降低现实的居高不下的社会经济成本,减少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与政策性成本,扩大其利润空间,就有了价格竞争的强有力依靠与基础。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社会经济成本 是所有出口经济国家的货币不敢于:货币升值 的制约性、决定性因素。 而降低整体性、系统性社会经济成本的核心与关键要素是:社会必要生活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社会政策性成本。不有效性降低这些成本,出口竞争力就无从谈起,人民币升值就是有害无益的:零和游戏。 我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民生难题的社会化解决方案与具体实施办法就是在:有效性持久性根本性降低这个的社会经济成本。 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民币可靠性保障性的:升值。 最后达到与美元平起平坐的终极目标!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0-0.25%的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将从15日开始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QE3),每月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FOMC在会议声明中指出,8月会议以来的资讯表明,近来经济继续以缓慢步伐增长,就业增长一直缓慢,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企业固定投资的增长已开始放缓,较长期通胀预期依然稳定。美联储会议前,联储观察家几乎都不怀疑联储正准备推出所谓的QE3,即新一轮大规模资产采购计划。事实证明市场这种预期的正确。在前两轮QE中,美联储已采购了价值2.3万亿美元的国债和MBS。目前联储还在执行所谓的扭曲操作(OT),将总值6670亿美元的短期国债置换为较长期国债。 在和讯网原创栏目老钮说市中,嘉宾钮文新先生早在9月6号就提出了QE3必发的原因。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钮文新先生解读的QE3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来应对的办法。 那么今天我们的微博网友对QE3又有哪些精彩的观点,我们一起来博览。 经济学着郑磊说,QE3将再一次改变(如果不用“扭曲”这个词的话)全球流动性结构、证券、商品市场和投机市场的博弈局面。预期各国将为此争相推出“拼抢钱对策”。奥巴马赢得了选举的70%以上的胜算。 财新传媒主编王烁说,QE3来了。放水减债年代,通胀是主流,通缩是假象。社会承受不起通胀,政府就忍忍手,一忍手市场就叫苦,于是波动变频。有波动,无方向。另外,债务货币化反过来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