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江并流文化介绍.doc_第1页
云南三江并流文化介绍.doc_第2页
云南三江并流文化介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年7月2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云南大地。就在这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祖国边陲的“三江并流”景区缘何在全世界无数的风景名胜之地中脱颖而出呢?澜沧江第一湾金沙江第一湾怒江第一湾 (图片来自云南地质网)“三江并流”,顾名思义,是指云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并驾而流。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三条大江,走过壮丽的青藏高原后,穿越云南省境内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途经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范围达170万公顷。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遗产地,景区由8个独立片区组成,包含5个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塔海、哈巴雪山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景区(贡山、月亮山、片马、梅里雪山、聚龙湖、老窝山、老君山、千湖山、红山、哈吧雪山风景区)。(下图摘自人民网)4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大碰撞,引发横断山脉急剧挤压、隆升、切割,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有专家认为:“三江并流”是早更新世末以来受青藏高原隆升和昆黄运动影响、滇西北高原迅速隆起、河流溯源侵蚀及快速下切等所形成的。 “更新世”:是第四纪的第一个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期间冰川作用活跃。摘自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18 卷第4期2007 年6月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明庆忠,史正涛“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这里完整地保存了从元古宙到早古生代、从晚古生代到三叠纪、从晚三叠纪到早白垩纪以及新生代这些遥不可及的地质演化痕迹,区域内高山带的喀斯特地形、花岗岩巨型独石以及丹霞砂岩地貌展现着世界上最好的山脉类型。这里是世界上压缩得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有板块碰撞留下的地质遗迹,横断山脉巨型陆内造山带形成、青藏高原降升等地球演化历史重要阶段和重要事件的关键地域。北去南来汹涌奔腾的“三江”水落峰起,奋力切开高原红土奔腾而去,留下众多的雪山、峡谷、草甸、冰川、湖泊、森林、丹霞地貌及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等气象万千的自然美景,容纳了除沙漠和海洋外北半球的各类自然景观。神奇的“三江并流” 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受第四纪冰期大陆冰川的覆盖,加之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三江并流”地区成为了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成为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景区虽然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是亚洲大陆动物的分化中心和起源中心,是珍稀濒危动物和特有动物的品种宝库。这里,高山雪峰横亘,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6740米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汇集了高等植物210余种,1200余属,6000种以上,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这在中国乃至北半球和全世界都是唯一的。目前,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有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楞、红豆杉等3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每当春暖花开时,这里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可以观赏到20多种杜鹃、近百种龙胆、报春及绿绒马先蒿、杓兰、百合等花卉竞相开放,真不愧为“天然高山花园”。景区内还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静谧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其中,卡瓦格博峰上覆盖着万年冰川,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壮观且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千百年来,藏族人民把梅里雪山视为神山,恪守着登山者不得擅入的禁忌,世代保护着这片美丽神圣的净土。同时,作为科学家、探险家和旅行者共同向往的殿堂,“三江并流”地区藏族、傈傈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等16个民族同生同息,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金沙江上游的石鼓镇、澜沧江上游的叶枝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代表作,逐渐成为三江并流区域和茶马古道上耀眼的星辰。叶枝,拥有自己独特的音节文字,拥有傈僳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独树一帜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又融合了傈僳、藏、纳西等9个民族的聪明和智慧,自古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主要物资集散地,是雪封期由滇进藏的重要通道。 石鼓镇,作为著名的长江第一湾所在地,是茶马古道的要津和南下大理、北进藏区的交通枢纽。 1977年建立的红军渡江纪念碑、1999年配套修建的金沙水暖主题红军渡江雕塑,清晰地记录着共和国新生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流血牺牲。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世界游客纷至沓来。为“珍惜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当地居民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民居建筑、独特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云南坚持生态平衡原则、生态伦理原则和法制原则,把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进行了科学地规划,并以此作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基础,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的“龙头”。如今,“遗产地”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较低,所有的开发建设均严格按照规划的定性和定量要求,依法有序地进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立了被称为“怒江生态保护建设模式”的“山顶封和禁、半山移和退、河谷建和育”三大区;丽江老君山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