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复习+能力提升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复习+能力提升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复习+能力提升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复习+能力提升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复习+能力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章末复习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 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分)(1). 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 (1 分)A.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B.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C. 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2). 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的应该是( ) (1 分)A. 海南岛 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东北平原 2. 2019年我国卫星发射计划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星15号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二号;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风云4A卫星(若条件具备)。下图所示为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读图,完成问题。 (2 分)(1). 有关图中四个卫星发射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分)A. 自转线速度地大于地 B. 自转角速度地大于地 C. 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大于地 D. 地随地球自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24小时 (2). 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 (1 分)A. B. C. D. 3. 美国电影火星救援,讲述了“赫尔墨斯号”宇宙飞船,因遭受恶劣的风暴天气,意外地将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留在了火星上,并展开救援的故事。据此回答问题。 (2 分)(1). “赫尔墨斯号”宇宙飞船到达火星需要飞出( ) (1 分)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鉴于目前人类对火星的了解,地球相对于火星的特殊性在于( ) (1 分)A. 没有风暴天气 B. 有生命存在 C. 有昼夜现象 D. 绕太阳公转 4. 2019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位置,读图完成问题。 (2 分)(1). 本次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1 分)A. B. C. D. (2). 7月13日在里约热内卢市(约23S)争夺本届世界杯赛冠军,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1 分)A. 北半球;北移;较快 B. 南半球;北移;较快 C. 北半球;南移;较慢 D. 南半球;南移;较慢 5. 下图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问题。 (2 分)(1). 当阳光如图所示射入窗户时() (1 分)A. 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 北京正值昼长夜短 C.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D. 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2). 当阳光如所示射入窗户时,若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1 分)A. 150E B. 160E C. 105E D. 90E 6. 读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回答问题。 (2 分)(1). A、B、C三条太阳视运动轨迹所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 (1 分)A. A表示夏至 B. B表示冬至 C. C表示夏至 D. C表示冬至 (2). 关于该地正午太阳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分)A. A表示的节气,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 B. B表示的节气,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 C. C表示节气时,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北 D. 全年正午太阳均位于该地正南 7. 某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将发生在2019年3月20日17时36分前后(北京时间),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为2分50.1秒,太阳最大高度为18度。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是观测这次日全食的唯一陆地。但中国看不到这次日全食,仅可看到日偏食。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问题。 (2 分)(1). 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0.6 分)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在上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0.6 分)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此次日全食时到暑假结束这段时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 (0.8 分)A. 先变快后变慢 B. 先变慢后变快 C. 接近最快 D. 没有变化 8. 某人设计了一个24小时的全日时钟(如下图所示),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完成下列问题。 (2 分)(1). 如果此钟在上海得到推广,图中此刻上海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这一天可能为( ) (0.6 分)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冬至日 D. 元旦 (2). 如果此时上海为星期一,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 (0.6 分)A. 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 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 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 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3). 如果图中的时针刚好表示180经线,那要使全球处在同一天,需再经过( ) (0.8 分)A. 6小时 B. 12小时 C. 18小时 D. 14小时 9. 读“经纬线(全球范围)示意图”,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为8日和7日,据此完成问题。 (2 分)(1). 甲地时间为( ) (1 分)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 北京时间可能为( ) (1 分)A. 1月7日4时 B. 7月8日4时 C. 7月7日11时 D. 1月8日11时 10. 下图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分)(1). 推测升旗时的风向为() (1 分)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2). 此日过后2个月内() (1 分)A. 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长 B. 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短 C. 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慢 D. 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快 11.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问题。 (2 分)(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1 分)A. 台湾岛南部 B. 澳大利亚境内 C. 亚马孙平原 D. 非洲南端 (2). 在图中C处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1 分)A. 昼长最长 B. 正午时刻不见日影 C. 正值冬季 D. 早晨日出东北方 12. 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直立的标杆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为圭。用其测量正午表影长度,可确定节气、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等。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tan31.60.62;tan581.6)。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分)(1). 根据材料可知下列关于圭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分)A. “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夏至日正午“表”影长度 B. 圭表不宜安放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C. 上图中的房屋朝向正南方 D. 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东西方向 (2).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述的圭表,其位置可能接近( ) (1 分)A. 广东省广州市(2306N) B. 江西省南昌市(2840N) C. 河南省开封市(3435N) D. 辽宁省沈阳市(4148N) 13.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 分)(1). 若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则图中甲丁点即将看到一轮红日升起的是( ) (0.6 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若图中空白部分为白天,则甲和乙的时间分别为( ) (0.6 分)A. 8时;0时 B. 9时;24时 C. 15时;12时 D. 16时;10时 (3). 若图中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0.8 分)A. 15时 B. 9时 C. 8时 D. 12时 14. 读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 分)(1).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 分)A. 太阳直射点即将南移 B. 甲地阳光直射地面 C. 再过3小时,乙地进入夜半球 D.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2). 图示时刻( ) (1 分)A. 开罗(30N,30E)旭日东升 B. 亚马孙河口(0,50W)夕阳西下 C. 拉萨(30N,90E)群星闪烁 D. 昆仑站(8025S,770658E)午阳低垂 二、综合题15.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指出乙图中表示晨线与昏线的线段,并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2)该日,M地的昼长为_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_时。(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4)画出P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4 分)1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3)B即将进入_(昼/夜)半球。(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5)此图表示_日的光照情况。(6)此时,A点是_时。A、B、D三点白昼最短的是_,其昼长是_小时。(7)E、F、G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A、B、D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8)此时悉尼是_季。再过三个月,D点的昼夜情况是_。 (4 分)17. 读 “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甲图阴影表示黑夜)”和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是_,日期为_前后,极昼的范围是_。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地,日出时间最晚的是_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当出现甲图太阳光照射情况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_点。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为_。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3)甲图中,若B点所在经度为45E,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为_;此刻,北京时间为_。(4) 甲图中,此时,E点地方时为_点,昼长约为_小时。(5)地球自转线速度A_F(大于或小于)。(6)当甲图中的A、B、C三地的昼长相等时,并且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的_位置。(7)下图中正确表示上图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_。 (4 分)18.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为_(节气)日前后。(2)Q地地处五带中的_带,此时Q地昼长为_小时。(3)此时P点太阳高度是_,此日F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具体日期为_,时间为 _。 (4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1). 答案:B解析过程: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就可以调整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主要的目的是使集热板与阳光垂直,获得最多的辐射热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季节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要想使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也就不同,B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无关,A、C和D都不对。(2). 答案:C解析过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的应该是降水少,光照充足的地区。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量小,晴天多,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效果最好,C对;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阴天多,光照相对较差,A不对;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阴天多,光照差,B不对;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阴天多,光照较少,D不对。2. (1). 答案:A解析过程:图中四个卫星发射中心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自转线速度越往高纬越小,即;四地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都相等,其真正周期是23时56分4秒。(2). 答案:D解析过程:在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中,地纬度最低,发射时获得的初速度最大,可以节省能源。3. (1). 答案:A解析过程:“赫尔墨斯号”宇宙飞船来自于地球,要到达火星,需要飞出地月系。(2). 答案:B解析过程:地球和火星上都有风暴天气、昼夜现象,它们都绕太阳公转,但相对于目前人类已知的火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有适宜的温度、大气、水,有生命存在。4. (1). 答案:B解析过程:6月12日至7月13日,地球位于夏至日(远日点)附近,为图中附近。(2). 答案:C解析过程:7月1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地球公转速度较慢。5. (1). 答案:D解析过程: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都从南方射入屋内,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根据、和角度大小,可以判断为夏至日,为二分日,为冬至日。当阳光如图所示射入窗户时即冬至日(12月22日),我国为冬季,恰好是一年中气温较低的月份,A不对;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正值昼短夜长,B不对;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C不对;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D对。(2). 答案:A解析过程:当阳光如所示射入窗户时,即当地地方时12点时。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0时,通过地方时的计算,该地比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经度为150E,答案选A。6. (1). 答案:C解析过程: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由于40S在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可以判断A为当地冬至日,B为当地春秋分日,C为当地夏至日。综上,C正确。(2). 答案:C解析过程: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由于40S在南回归线以南,而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任何时候正午太阳均位于该地正北,C正确。7. (1). 答案:A解析过程:日全食将发生在3月2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根据图中四地的纬度大致数值,距离赤道最近的是甲地,其太阳高度角最大,答案选A。(2). 答案:D解析过程: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说明太阳位于该地的西南方向,可判读其观测时刻应为下午。从昼夜半球分布图来看,甲和乙位于上午,丙位于中午,丁位于下午,答案选D。(3). 答案:B解析过程:从日全食时(3月20日)到暑假结束(9月1日)这段时间,地球会经过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先变慢后变快,答案选B。8. (1). 答案:A解析过程: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二分二至日的日出日落现象。由图示可知当此时上海正值日出时,当地时间为六点,一年中,上海只有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6点日出,18点日落),故本题选择A选项。(2). 答案:A解析过程:本题主要考查日界线的相关知识。如果此时上海为星期一的6点(东八区为6点),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为10点,此时自然日界线即零点所在经线为东二区(东二区区时为零点)的中央经线30E,所以全球的星期一的范围为30E向东至180经线,全球另一部分的日期为星期日,且全球星期日范围为180向东至30E,所以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故本题选择A选项。(3). 答案:C解析过程:本题考查日界线的划分及影响。日界线分为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大多数情况把地球分为两个日期。当180经线地方时为零点时,此时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重合,全球共处一个日期,据图观察,如果图中的时针刚好表示180经线,需要再过18个小时,180经线正好为24时,全球共处一个日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9. (1). 答案:C解析过程:根据180以东比以西少一天,可确定左侧日期分界线为180,右侧日期分界线为0时,在根据图上所给的经度比例,可知甲与0时经线相差45,即3个小时,故选C。(2). 答案:D解析过程:根据题意可确定甲的经度为西经90,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D。10. (1). 答案:D解析过程:本题主要考查春秋分日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相关知识。3月21日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六点时在正东方向升起,此时国旗的影子朝向正西,据图可知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故旗面的指向为西北方向,所以此时北京天安门盛行东南风,本题选择D选项。(2). 答案:B解析过程: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此日过后2个月内即3月21日到5月2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在此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纬度差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时的物影长度越来越短,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和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一样,均为一小时15,而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一年之内不发生变化,故C、D选项错误,本题选择B选项。11. (1). 答案:B解析过程:根据图中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90,说明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且距南回归线较近,据此分析可知选B。(2). 答案:B解析过程:图中C所示日期,该地发生直射现象,但该地昼长最长是12月22日,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早晨日出东南方,故本题选B。12. (1). 答案:C解析过程:图中“圭”为正南正北放置,正午时直立的“表”影落于“圭”上,即太阳正午时位于房屋的正南方向,C项正确,答案选C。(2). 答案:C解析过程: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如冬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则可知tan=8/13=0.62,对照材料可知,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1.6,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可以计算出该地纬度为58.423.5=35.9,综合选项,其位置可能接近河南省开封市。13. (1). 答案:C解析过程:图中中心点为北极,可知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自转方向和夜半球位置,可知丙点位于夜半球,且邻近晨线即将日出。(2). 答案:B解析过程:根据昼夜半球分布,可知乙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其时刻为0时或24时,而甲比晨线偏东45,应比晨线上时间早3小时,应为9时。(3). 答案:C解析过程:结合自转方向,根据两个日期的分布,确定丙点东侧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丁点东侧经线必为180经线,全球被平分为两个日期,所以0时经线为0,由此分析可知北京时间为8时。14. (1). 答案:D解析过程: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图中北极圈内有极夜可知日期为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应向北移动;图中乙地随地球自转,再经过2个小时进入夜半球;12月22日,地球邻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2). 答案:C解析过程:根据各地经度计算其时间,开罗应为18时,亚马孙河口应为12时40分,拉萨应为22时,昆仑站约为21时8分,由时间分析昼夜情况,可知C项正确。二、综合题15. 答案:(1)PM为昏线,MN为晨线。(画图逆时针方向自转)(2)0;9(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4)解析过程:第(1)题,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可判断出晨线、昏线;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第(2)题,M地在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Q地日落时刻为15时,可以推断出该地日出时刻为9时。第(3)题,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此即可描述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第(4)题,P点位于赤道,抓住四个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连线即可。16. 答案:(1)略。(2)晨;相互垂直(3)昼(4)C、D;F、G(5)6月22(6)2400;B;12(7)EGF;BDA(8)冬;昼夜平分解析过程:该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换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非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晨(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地球上各点不停地白西向东经过晨(昏)线;由于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200。(5)图示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6)A点所在的经线经过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且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因此地方时为24时。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低,昼越短。A、B、D三点中纬度最低的是B点,故其白昼最短,从图中看,此时B正位于晨线上,且位于赤道上,其昼长是12小时。(7)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8)图示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南半球为冬季;再过三个月为秋分日,则全球昼夜平分。17. 答案:(1)夏至;6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B;B(2)2326N;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