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物态变化.doc_第1页
热学物态变化.doc_第2页
热学物态变化.doc_第3页
热学物态变化.doc_第4页
热学物态变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C 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有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冬天,将一杯水放在室外,在水结冰的过程中()A水的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降低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是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常用来做冷却剂,主要原因是()A冰比水凉B冰善于传热C冰熔化时要吸热D冰熔化时要放热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一定吸热C2的冰吸热后不会立即熔化 D物体放热后温度一定降低5、夏天坐在电风扇前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A风使环境温度降低 B风把热空气吹走了C风能加快人和周围空气的热传递 D风能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二填空题1、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在普通温度下用的办法使其,储存在打火机里的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这表明;湿衣服在通风处比无风的地方干得快,这表明;一碗水洒在地面上比盛在碗里干得快,这表明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在草地上出现露水:()春天,河面上的冰解冻:(3)夏天,在地面上洒一些水,过一会儿地面变干:4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啤酒瓶,待一会儿,酒瓶上会出现许多水珠,这是现象。5生产中是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在这一过程中干冰热降低温度。三实验题1、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水的温度降低。当对烧瓶抽气时,如图3所示,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预习导纲(3)-温度 熔化和凝固 使用时间:1 温度:是指物体的 。测量的工具是 。2 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3 摄氏温度():单位是 。1摄氏度的规定:把 温度规定为0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 等分,每一等分为 。4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至 ,每一小格是 。5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和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3)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4)读数时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 的 表面相平。6 熔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要 热 。如: , 7 凝固: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凝固。要 热.。如 , 8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 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 (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 春天来到,积雪熔化B 夏天的清展,草地上出现露珠C 秋天的早展,出现大雾D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薪11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in11.522.533.544.555.566.5温度/595552494848484847454342(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 态(选填:“固”或“液”)。(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12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吸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当堂检测(3)- -温度 熔化和凝固 使用时间:1.如图7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中甲、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_和_ 35 36 37 38 39 40 1 2图72、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2)_。3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A一直升高B一直下降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4.如图8所示是一个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其中_物质是晶体。 5.如图22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信息二:_;信息三:_. 信息四:_.信息五:_. 预习导纲(4)-汽化液化 和升华凝华 使用时间:1.汽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汽化,如: 2.汽化的方式有 和 。都要 热。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 ;(2)液体 ;(3)液面 。4. 沸腾:是在 温度(沸点)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 ,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5.液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 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液化现象如 等)6.升华和凝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要 热;如 而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要 热。如 7. 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液体表面气压越小,沸点越 ;气压越大,沸点越 。 就是利用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制成的。8.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凝固现象 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液化现象9.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清晨,花草上出现露水 D水结成冰10.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笤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箱内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11烧水时,壶嘴会冒“白气”,这是水的( )A汽化过程 B液化过程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看到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B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后,看到从门里放出“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生成的C冬天,人在室外讲话,常常会看到口中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热而生成的D通常所说的“白气”,其实质是雾状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生成的13 . 简答 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是觉得凉快这是为什么?要把湿衣服晒干,最好把湿衣服展开以增加 ,挂在有阳光的地方以提高 ,挂在通风的地方以 。14.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后,被风吹会觉得有些凉,这是因为(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高B风把“凉”传给人体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上吸收了热量D人的错觉当堂检测(4)- -汽化液化 和升华凝华 使用时间:1.把酒精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是利用了它们的( )A密度不同 B熔点不同C沸点不同 D凝固点不同2. 如图所示,将甲、乙两试管装水后分别放入两盛水的容器中,乙试管所置的容器有密封的盖子,对两容器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设外界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A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水沸腾C甲、乙试管内的水都沸腾D甲、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同质量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100的水蒸气的温度比100的水温度高B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放出的热的热量多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变成100的水后继续烫人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热4.完成填空。(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现象。(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_现象。 (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现象。(4)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现象。(5)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现象。 (6)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现象。(7)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现象。5.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笤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箱内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6. 下列物体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中的有 (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7.某学校课外小组在研究“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在山脚用温度计测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蹬上约1200米的山顶,用温度计测得水沸腾时的温度将 98。(选“小于”“大于”“等于”)。8.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