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IS-LM曲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doc_第1页
中国的IS-LM曲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doc_第2页
中国的IS-LM曲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doc_第3页
中国的IS-LM曲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偏离与失业问题研究中国的IS-LM曲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胡 海 鸥1.参阅刘洁敖著国外货币金融学说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11第二版,332347页。2.参阅凯恩斯货币论上 商务印书馆1986出版,3233页。*胡海鸥,男,上海市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电视大学金融外贸系主任,上海金融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信用经济学和货币理论与政策。曾发表过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以及百余篇论文。胡的学术观点为2000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和中国金融改革思想史中的专门章节所介绍。摘要:在IS-LM模型中,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已经是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论断,我国学者也从这个论断出发,分析中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而,由于我国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决定了我国的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与IS曲线的交点位置随之与发达国家不同,进而我国运用该模型的所有结论都将与经典理论由很大的差别。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中央银行也没有以买卖国债为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关键词:IS-LM模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提出IS-LM模型,将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结合起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的时机和效果,我国学者也将这个模型和方法运用于中国经济的实践。然而, IS-LM分析是以利率市场化,以及中央银行以购买债券的方式供给货币为基本条件的,而我国至今没有具备这两个条件,这就决定了运用这个模型分析中国情况,难免会得出与发达国家大相径庭的结论,所以,我们要以非常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个模型, 包括这一类经济金融模型在中国的运用。 一 LM曲线的中国特色按照IS-LM模型,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低利率与少的国民收入的组合,高利率与多的国民收入的组合才能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我国的情况则是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表明高利率与少的国民收入的组合和低利率与多的国民收入的组合才能实现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等。这个截然的不同的结论断也同样可以运用刘洁敖先生的论证方式1,将四个都属第一像限的图放在一起进行论证。在西方国家,表现在图()中投机性货币需求L2(i),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利率越低, 货币的投机需求、即公众手中持有准备投机的钱就越多。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i)则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利率下降,货币的投机需求反而减少。这种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情况已经为我国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储蓄存款增幅趋缓,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债市的实际所证明。尽管储蓄存款不是现金,但是,在凯恩斯的论述中,可以进入国债市场进行交易的储蓄存款也属于投机性货币需求2。所以我国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与西方国家相反,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货币供给的方式和利率变动方式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国债买入来进行,我国的货币供给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农产品和外汇的收购来实现。西方国家的货币供给增加就是利率下降,因为中央银行高价买进国债的同时,就是利率的应声下跌;反之,低价卖出国债就是利率的同时上升。我国的货币供给变动则与利率波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外汇、农产品收购增加,如果没有中央银行另行发文,利率不会下降,反之, 没有文件的下达,利率同样不会上升。正是在这不同的制度背景下,他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而我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则与利率同方向变动。因为,他们的公众一定会乘中央银行公开市场高价买入国债之际,而卖出国债,并将货币拿在手中,等到利率回升和债券价格下降后,再买入债券,以赚取其间的差额。所以利率下降,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相应增强。我国的利率下降致使公众的储蓄存款的收益减少,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公众会将其储蓄存款的相当部分购买国债,从而推动国债价格上升,公众持有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因此减少了。与西方国家比较,他们利率下降于国债价格上升的同时,此时买进国债,只要利率回升,国债价格必然下跌,债券持有人就要遭受损失,所以公众一定增加货币,而不是国债的持有,投机性货币需求一定增强。我国的利率下降之时,股票债券的价格尚未有变化, 此时谁先买进股票债券,谁就能赚钱,公众当然增加国债的持有,而减少货币的持有,投机性货币需求相应减少。显然,发达国家的国债价格是中央银行买入炒高的,利率同步下降,作为卖出方,公众的货币持有当然增加。我国的国债价格是在利率下降之后,由公众买入炒高的,公众的钱进入中央银行,投机性货币需求当然减少。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不难找到经验证明, 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储蓄存款增幅逐月回落,由1999年6月的18.5%回落至2000年底的6.3%,大量资金集结债市股市,债券股票的需求分别上升2.6和1.6个百分点3.严先溥目前居民手中的前投向何处经济学消息报2001,1,26。2001年以来,储蓄的增幅趋于平稳,国债需求非常旺盛,朱总理所说的排队购买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足以证明,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L2曲线因此向右上方倾斜。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公众的投机意识还不很浓,资金实力也比较有限,货币的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所以L2是条向右上方倾斜,比较陡峭、且离原点较近的曲线。 在图()上,连接L1和L2的45度线表明等量的货币供给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所吸收,投机性货币需求多了,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少了,反之则反是。图()的L1曲线也比较陡峭地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既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货币的交易需求较大,因为我国居民在99年的储蓄占GDP的比重大体为40%4.Cherry Chan Wayne K Gee中国银行产业风险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2月8日5.参阅凯恩斯货币论上 商务印书馆1986出版,3233页。,其中大部份用于持币待购和防范意外事件, 小部分入市进行股票债券的投机,所以交易性货币需求小于并接近于GDP的40%。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储蓄存款可以作为货币的投资需求,也可以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6.曾鹏 张静中国的投资利率弹性:改革中的两难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00第8期。 在这三个图的基础上,任意选择两个利率点,就能找到可以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点,从而在图()上形成比较陡峭,且与IS-LM模型大相径庭的,向右下方倾斜的LM曲线。表明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利率低,投机性货币需求少,交易性货币需求就要相应增加,以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而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条件是国民收入的相应增加;反之,利率高,投机性货币需求多,就要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国民收入相应减少,二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所以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 图2()中的投资曲线比较陡峭地向右下方倾斜,因为,我国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政府投资、包括国有企业的投资还是我国投资的主要部分。这两部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影响,所以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尽管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其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仍比较有限, 这就决定了投资曲线I陡峭。尽管,有学者认为,我国投资与利率同方向变动。笔者还是认为投资与利率反方向变动比较合理。图()的45度线表明,通过它投资可以等于储蓄。图() 的储蓄曲线S比较平坦,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沿袭前面的数据把储蓄倾向定为40%。 在这三个图的基础上,任意选两个利率点,都能找到相应的国民收入点,可以实现投资与储蓄的相等,如()所示,我国的IS是条比较陡峭的曲线,表明我国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三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果判断 我国IS和LM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就必然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两条曲线平行,因为不能相交而使IS-LM完全不能为我国所用;另一是两条曲线斜率不同而相交,如图3和图4所示, 但是据此比较和判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则必然与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相背离。 在比较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之前,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致使LM曲线移动的特殊性。按照IS-LM分析的理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致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我国财政政策的效果如图3所示,无需再作说明。但是,货币政策则使LM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图4所示。因为,货币供给增加,在利率不变,投机性货币需求也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国民收入,才能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吸收增加的货币供给,即在利率为i1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必须由Y1一定到Y2。或者在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利率上升,才能使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吸收增加的货币供给,即在国民收入保持在Y1的情况下,利率必须上升到i2,所以,图4中的LM1向右移向LM2。在经典理论中,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决定了货币供给增加,只能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在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利率下降, 才能刺激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消化增加的货币供给,所以它的图形与这里的讨论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我国的LM曲线比IS曲线更为平坦,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财政政策更好。 按照杨君昌先生的分析方法7.参阅杨君昌微宏观经济学立新会计出版社1998,1,458460页,先假定在IS和LM曲线移动而利率不变情况下,国民收入可以增加的幅度,然后比较利率实际变动后,国民收入减少的量。若利率变动使国民收入实际减少的幅度小,其政策效果好,反之则差。因为我国利率不能随行就市地波动,所以,评价政策效果的方式就只剩下比较IS和LM曲线平行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而无需讨论利率的实际变动,致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幅度。因为IS的斜率比LM小,这就决定了,LM的平行移动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比IS大。如图3和图4所示,假定IS和LM曲线的移动幅度相同,但是,图3中Y1移动到Y2的距离比图4小,尽管利率变动致使国民收入由Y2减少到Y3的幅度,在图4中要比图3中大得多,但是,因为利率是不变的,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比财政政策好。而且,如果没有政府人为对利率的锁定,财政政策将使利率承受向下的压力,货币政策则使利率承受向上的压力。这又是个与经典理论相悖的论断,因为经典理论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这个论断也与对策理论的判断以及人们的生活感受截然不同,我国理论界目前普遍认为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货币政策好,所以我国管理层也正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下降,而货币供给增加则会使利率上升的原因都包含在LM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之中。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致使政府投资增加,带动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这就需要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以保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其在中国的条件则是利率的相应下降,如果没有利率的行政管制,图3中的利率就要下降到i2,国民收入增加到Y2。扩张性货币政策要求货币需求相应增加,而增加货币需求的重要条件是利率上升,增加中国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利率的上升则会遏制投资,在图4中,新的均衡点是利率上升到i2,国民收入减少到Y3。根据这样的IS-LM分析,管理层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然而,谁都知道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公众的消费没有热点,货币政策的传导受阻,财政政策直接支出的效果要比货币政策好,所以按照中国的IS-LM模型,很可能误导管理层的政策选择。四 重要的启示 IS-LM模型是个为各国经验证明非常有效的宏观分析方法,它在中国的使用效果不佳,不是这个模型本身的缺陷,而是我国尚未具备运用这个模型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可以超越运用这个模型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就不必创造运用这个模型的基本条件,然而,这种超越的可能似乎很小,而且,我国的金融改革已经在呼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