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修改).doc_第1页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修改).doc_第2页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修改).doc_第3页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修改).doc_第4页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雅砻江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工程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 批准 批准 审核 审核 校核 校核 编制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桐子林项目经理部 2009 年 12 月 1 目目 录录 1 工程概述 工程概述 1 2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1 3 控制性灌浆适用范围 控制性灌浆适用范围 2 3 1 适用范围 2 3 2 试验建议区段 2 4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 2 5 施工临建设施 施工临建设施 3 5 1 施工平台及制浆系统 3 5 2 施工用风 水 电 3 5 3 施工排污 3 6 钻孔 钻孔 3 6 1 钻孔工艺 3 6 2 钻孔布置及参数 4 6 3 钻孔过程控制 4 6 4 地层判断及记录 4 7 控制性灌浆 控制性灌浆 4 7 1 施工次序 4 7 2 灌浆方案 4 7 3 灌浆压力 5 7 4 浆液水灰比 5 7 5 灌浆结束标准 5 7 6 特殊情况处理 6 8 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 6 8 1 过程检查 6 8 2 效果检查 7 9 施工资源配置 施工资源配置 7 9 1 主要设备及材料配置 7 9 2 劳动力配置 7 10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8 11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8 1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 13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9 1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 1 工程概述 工程概述 桐子林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 是雅砻江干流下 游最末一级梯级电站 由河床式发电厂房 泄洪闸及挡水坝等建筑组成 电站总装机 为 600MW 桐子林水电站枢纽建筑物由重力式挡水坝段 河床式电站厂房坝段 泄洪闸 7 孔 坝段等建筑物组成 坝顶总长 440 43m 最大坝高 71 3m 桐子林电站导流明渠布置在右岸滩地上 结合水工右岸三孔泄洪闸的布置 导流 明渠渠身段底宽 63 8m 明渠中心线混凝土底板长 609 773m 明渠进口底板高程为 982 00m 明渠出口高程在桩号 0 180 处由 982 00m 以 1 10 反坡至 986 00m 高程 明 渠桩号 0 000 0 060 段为永久闸室段 桩号 0 060 0 340 498 段为闸室下游护坦区 桩号 0 340 498m 下游段为明渠出口及右岸边坡防护区 2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一期枯期围堰布置于右岸河漫滩外侧 采用土石围堰 堰顶宽度为 12 0m 堰顶高 程为 994 00m 枯期围堰堰顶轴线总长 1056 68m 最大堰高约 16m 堰体分两区堆筑 即砂砾石区和石渣堆筑区 砂砾石区顶宽 8 0m 迎水面 背水面坡比为 1 1 75 石 渣堆筑区布置在迎水面 增加堰面的抗冲能力 该区顶宽 4 0m 迎水面坡比为 1 2 0 枯期围堰堰面进行钢筋石笼 铅丝石笼 抛石等进行适当保护 围 0 441 104 围 0 176 0m 段覆盖层厚 3 23m 分三层 主要为第 层的砂卵 砾石层 alQ 底部局部分布有第 层砂卵砾石层 alQ3 厚约 3m 第 层桐子林 3 4 组粉砂质粘土层 Q 呈透镜状局部分布 厚约 4 6m 下伏基岩为晋宁期混合岩 3 3t 以 级岩体为主 局部强风化 级岩体 围 0 176 0 围 0 365 0m 段覆盖层厚 20 38m 亦为三层结构 主要为第 层的砂卵砾石层 第 层桐子林组粉砂质粘土层 第 层砂卵砾石层厚约 3 8m 第 层的砂卵砾石层厚约 3 5 10m 局部地段尖灭 第 层桐子林组粉砂质粘土层厚约 7 26m 分布连续 具相对隔水性 围 0 176 0 围 0 254 0m 下伏基岩为晋宁期混合 岩 以 级岩体为主 局部强风化 级岩体 围 0 233 0 围 0 254 0m 为 F1 断层及其 影响带 围 0 254 0 围 0 365 0m 段下伏基岩为砂岩与页岩互层 2 围 0 365 0 围 0 615 574m 段覆盖层厚 9 29m 上部为厚 2 4m 砂卵砾石层 第 层 下部 第 层 为厚 6 25m 相对隔水的粉砂质粘土层 下伏基岩为砂岩与页 岩互层 第 层砂卵砾石层透水性较强 第 层的桐子林组粉砂质粘土层为相对隔水 层 地基防渗原则上穿过第 层砂卵砾石进入基岩为宜 在进行导流明渠高程 993m 以 下部分开挖前 应先对一期围堰进行防渗处理 防止堰体及堰基覆盖层因水的渗透作 用而发生破坏及失稳 3 控制性灌浆适用范围 控制性灌浆适用范围 3 1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在围堰地质情况复杂 动水 深孔部位 地下承压水 地层串通及架空等特殊地 层 对高喷防渗墙施工质量隐患较大 由设计 监理认为通过高喷防渗处理仍不能满 足设计防渗效果的特殊地段 局部修改或增加控制性灌浆施工处理方案 3 2 试验建议区段 试验建议区段 根据高喷钻孔资料揭示 围 0 280 围 0 170 段地质情况复杂 地层结构以 砂卵石为主上部为堰体填筑层 该段地层大块石 孤石含量高 且直接承受水流冲刷 存在地下动水的风险 在高喷施工过程中 该部位多次出现孔内抱钻 卡钻等孔故 且在喷灌过程中出现孔口不返浆或不返风的现象 在围堰外侧雅砻江边 出现了冒浆 串风等现象 且出现异常情况的范围较广 通过施工过程判断 该段围堰地质情况复 杂 孔故频繁 报废孔频率较高 存在地下动水 架空 地层串通等现象 高喷施工 质量风险较大且进度缓慢 故建议将该段围堰高喷防渗墙作为控制性灌浆的试验区段 4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 控制性灌浆施工建议方案 根据防渗要求及水泥浆液在砂砾石地层中的流动情况 充分考虑地质情况及地下 动水 架空及承压水的影响 控制性灌浆浆液采用水泥及化学浆液两种浆材 化学浆 材使用于动水及地下承压水的特殊地段 有效控制浆液的流动速度及范围 充分保证 控制性灌浆的防渗体面积及厚度 3 控制性灌浆建议设置为 3 排 中间排孔与高喷防渗轴线重合 迎水及背水面孔分 别布置于中间排孔两侧 排距 0 6m 孔距 2 4m 每排孔交错布置 每相邻排孔之间孔 距交错 0 8m 孔深深入基岩 0 5 1 0m 基岩风化严重时深入 1 5 2 0m 按迎水排 背水排 中间排的顺序进行施工 典型布孔示意图见图 1 控制性灌浆典型布孔示意图 图 1 5 施工临建设施 施工临建设施 5 1 施工平台及制浆系统 施工平台及制浆系统 控制性灌浆利用现有高喷防渗墙施工平台及制浆系统 充分利用资源共享 采用 制浆与灌浆作业一体化进行设置 制浆平台水泥储备能力为 200t 拟投入三个制浆站 每个制浆及灌浆系统按 2 台套设备配置 5 2 施工用风 水 电 施工用风 水 电 钻孔用风由 XRS415 空压机单独提供 施工用水采用 3 潜水泵直接抽取河水 施工用电由系统提供 按就近原则将动力电源接至施工作业面内 5 3 施工排污 施工排污 沿施工平台四周 挖设 30cm 30cm 的排浆沟 并设 长 3m 宽 3m 深 1 5m 的集污坑 施工废水废浆经排浆沟排至集污坑 经沉淀等处理达标后进行集中排放 控制性灌浆孔 高喷轴线 序孔序孔 4 6 钻孔 钻孔 6 1 钻孔工艺 钻孔工艺 控制性灌浆钻孔采用阿特拉斯 A66 CBT 潜孔偏心跟管钻进 ODEX 工法 技术 钻 头采用 152 合金球齿偏心钻头 跟进套管采用 140 套管 螺纹连接 钻进 扩孔 跟管护孔连续完成 冲击器在高风压作用下 带动 140mm 中心钻头冲击回转钻进 152mm 偏心钻头在钻机旋转力矩作用下扩孔 140mm 套管在稳杆器作用下跟进护孔 6 2 钻孔布置及参数 钻孔布置及参数 控制性灌浆布置为 3 排孔 中间排孔与高喷防渗轴线重合 迎水及背水面孔分别布 置于中间排孔两侧 排距 0 6m 孔距为 2 4m 孔深深入基岩 0 5 1 0m 基岩风化严 重时深入 1 5 2 0m 根据地层特殊情况及施工质量控制实际需要 在高喷施工完毕后 局部地段增加部分控制性灌浆孔 6 3 钻孔过程控制 钻孔过程控制 根据围堰地质情况 动水 地下承压水 地层串通及架空等特殊地层的分布情况 合理布置控制性灌浆的施工范围及区段 钻机就位后 开孔偏差不大于 5cm 孔深偏差不大于 10cm 钻孔施工过程中 采 取各种纠偏措施严格控制孔斜 确保孔斜偏差不大于 1 测斜采用重垂式测斜仪 6 4 地层判断及记录 地层判断及记录 钻进过程中 详细准确记录钻孔时遇到的各种现象 根据返碴情况 钻进速度 钻机及冲击器运行情况判断地下水位漂 孤 石的分布 埋深 地层的架空 漏失 串通 动水及地下承压水等的分布状况 7 控制性灌浆 控制性灌浆 7 1 施工次序 施工次序 控制性灌浆先施工迎水排灌浆孔 后施工背水排 最后施工中间排孔 每排孔内 5 分两序施工 先施工 序孔 后施工 序孔 为保证在灌浆过程中两孔不出现相互串 浆 序孔一般相隔 4 个孔以上进行灌浆 7 2 灌浆方案 灌浆方案 钻孔完毕后 向孔内下入灌浆花管 花管采用 32 铁管 或架管 然后起拔套 管 孔口采用模袋膨胀阻塞封闭 采用 纯压式全孔一次性 的灌浆方法 在动水 架空及承压水等特殊地层 采用化学控制液与水泥浆液混合灌浆的方式 在孔口埋设 水泥及化学控制液两根灌浆管 模袋阻塞深度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灌浆试验确定 确保模袋阻塞封闭密实 阻塞处不漏浆及地表不冒浆为准 7 3 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根据水头大小而设计 按照所承受的水头大小确定每排一序孔灌浆压力 迎水及背水面灌浆孔采用限量灌浆或 1 倍水头压力 0 35MPa 进行控制 中间排 灌浆孔结合水头高度控制灌浆压力 设计灌浆压力为 1 5 2 0 倍水头压力 或 0 5 0 7MPa 二序孔灌浆压力较一序孔灌浆压力提高 20 7 4 浆液水灰比 浆液水灰比 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 考虑上游段直接受水流冲刷的动水影响 围堰上部填筑料 为松散堆积体 颗粒之间间隙大 针对不同的灌浆排数及地段 分别采用不同的灌浆 浆液 使用浓浆 或掺加外加剂 充填大的孔隙及漏浆通道 然后再用稀浆对小的渗 水点进行封堵灌注 迎水排灌浆孔采用 0 8 1 及 0 6 1 两种水灰比级 当地层耗浆量较大时采用 0 6 1 灌注 当耗浆量较小时可采用 0 8 1 灌注 背水面灌浆孔设置三个水灰比级 1 1 0 8 1 及 0 6 1 开灌水灰比为 1 1 当地层耗浆量较大时可逐级变浆加浓浆液灌注 中间排灌浆孔设置四个水灰比级 2 1 1 1 0 8 1 及 0 6 1 开灌水灰比为 2 1 当地层耗浆量较大时可逐级变浆加浓浆液灌注 根据不同的地层及灌注效果 拟采用水泥及化学控制液两种浆液配合比 化学浆 液灌浆适用于大的漏失及架空地层 以便有效的控制浆液的流动性及扩散范围 化学 6 控制浆液的使用条件及最优掺加量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7 5 灌浆结束标准 灌浆结束标准 根据迎水 背水面及中间排灌浆孔的实际施工状况 分别采用不同的灌浆结束标 准 1 迎水及背水面灌浆孔 按照限量灌浆控制结束标准 当每米单位耗灰量达 600kg m 时 即可结束 或当达到设计灌浆压力 吸浆量小于 5L min 时 持续灌注 15 20min 即可结束 2 中间排灌浆孔 当达到设计灌浆压力 吸浆量小于 5L min 时 持续灌注 15 20min 即可结束 7 6 特殊情况处理 特殊情况处理 当浆液消耗达到一定量以后 如果灌浆仍无回浆或压力 根据具体情况掺加外加 剂 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无架空地层 粒径较小且水流速度相对小的地层 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膨胀 材料 使浆液膨胀后充分填充小孔隙 达到防渗效果 2 无架空地层 粒径较小且水流速度相对大的地层 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膨胀 材料和速凝类材料 使浆液在膨胀的同时加快凝固 从而减小浆液扩散半径 降低原 材料消耗 3 架空地层 水流速度相对小的地层 直接使用砂浆进行灌浆 当出现回浆 后 使用纯水泥浆液进行灌浆 保证较小的孔隙得到充填密实 4 架空地层 水流速度相对大的地层 使用砂浆进行灌浆的同时在浆液中还 需加入速凝类化学材料和膨胀类材料 水流过大时 考虑双管甚至三管配置化学控制 液浆材进行灌浆 5 膨胀材料一般选用膨润土 速凝材料一般采用水玻璃 6 在进行双管或三管灌浆时 应考虑水泥浆液与外加剂的水胶比值范围 避 免影响混合浆液的扩散效果 7 在灌浆过程中出现漏失 注入量大 灌浆难于结束时 除采用化学浆液及稳 定浆液外 还应采用低压 浓浆 限流 限量 间歇灌浆等措施 7 8 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 8 1 过程检查 过程检查 根据各序孔的灌浆成果注入量判断 对一二序孔的单位耗灰量进行综合分析 对 于单位耗灰异常的孔段 应分析孔距 外加剂 地层等因素 找出问题的原因 如果 是孔距过大 可以适当提高灌浆压力 加大浆液扩散半径 如果是化学浆材外加剂掺 量过高 影响浆液扩散 在进行二序孔施工时应尽量使用纯水泥浆液进行灌浆 如果 是地层缺乏可灌性 应考虑改善浆液的颗粒细度和流动性 8 2 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 1 质量检查在控制性灌浆作业结束并待凝 7d 后进行 质量检查采用压水试验 的方法进行 2 检查孔钻孔采用 SGZ A 型地质钻机钻进 钻孔孔径不小于 76mm 采用分 段压水 分段段长按 5 0m 段进行 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 80 吕荣值不大于 10Lu 即为合格 9 施工资源配置 施工资源配置 9 1 主要设备及材料配置 主要设备及材料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配置表 表 1 序号名 称型 号单位数 量功率 kw 备 注 1 钻机 A66 CBT 台 3 油动 2 空压机 XRS415 台 3 油动 3 灌浆泵 3SNS 台 66 18 5 4 制浆机 NJ600 台 66 7 5 5 储浆桶 600L 台 33 5 5 6 上下搅拌槽 JJS 2B 台 66 2 2 7 化学控制液泵台 3 8 模袋膨胀塞套 3 9 电 焊 机 XB 315 台 131 5KW 10 车辆江铃 130辆 1 11 潜水泵 3 台 66 3 8 12 高压钢编管 25m800 13 花管 32 或架管m 11000 铁管 9 2 劳动力配置 劳动力配置 劳动力配置表 表 2 序号分 工人 数备 注 1 项目负责人 1 2 工程技术人员 8 3 技术工人 57 4 普通工人 48 合 计 114 10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 建立以项目部全权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质量监督机构 施工班组 设立兼职质检员 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员进行现场质量控制 由专职质检员全面负责现 场施工质量管理 检验及控制 2 严格控制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情况 确保施工全过程始终处于有效 控制状态 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3 严格执行 三检制 在施工全过程 对各道生产工序及工序产品由班组 初检 初检合格后由现场值班员复检 复检合格后由质安组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终检 合格并签字认可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4 针对本工程技术要求 开工前对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专门培训 和考核 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5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实行质量目标管理 项目经理控制质量总目标 的实现 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级质检机构 落实责任和权限 6 加强质量教育 强化质量意识 实行 质量奖惩制度 7 施工之前 对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仔细会审 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及 施工组织措施 并将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计划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施工参数进行了严格控制 全程监控 11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1 制定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制度及专项安全生产措施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9 制定安全生产奖罚措施 将职工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 2 设专职安全员制定安全生产措施 明确规定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并监督 检查其实施 专职安全员有权在施工现场根据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措施开据罚款 单 3 要求所有参加施工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并在施工之前 组织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使员工明确 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 树立牢固安全 生产意识 4 工地设制了让监理工程师满意的警告与危险 安全与控制 交通指示等安 全标志 在需要的地方配备保护器材 5 给所有员工按规定配齐劳保用品 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配戴安 全帽 6 每星期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 积极查找事故隐患 并针对查出的事故 隐患制定纠正措施 7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实行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8 各道施工工序作业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 防护眼镜 安全 帽 手套等 高空作业时正确佩戴安全绳 安全带 1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 对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实行统一着装并佩带上岗证 对专业管理人员 如 专职安全工程师 安全员 质检人员等 服饰要求清楚醒目 标识清楚 2 材料堆放要整齐并按规定挂置标示牌 标示牌要反映产品名称 品种 规 格 数量 进货日期等 并标示产品检验状态 如已检合格 待检 不合格等 各种 施工材料要分类摆放在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处 摆放要整齐 做到易拿易放 安全 可靠 工作面每日做到工完料清 设备摆放整齐并交接清楚 3 做好现场规划 并安排好工序衔接 协调工作 使交通布置和施工面保持 整洁有序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