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山山的小说观.doc_第1页
裘山山的小说观.doc_第2页
裘山山的小说观.doc_第3页
裘山山的小说观.doc_第4页
裘山山的小说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裘山山的小说观裘山山是二十一世纪初女性小说创作者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她的小说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一切,都来源于他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来源于她与众不同的小说观。因此,讨论和研究她的小说观,可以加深对她作品的理解,以致对四川小说创作的大致了解。也可以启发我们对写作进行新的探讨。裘山山作为一个作家的独特性,她是“这一个”,而不是淹没在作家群体中看不见特点的一个作家;她是躲起来也能很快发现的一个作家:首先,在当代作家中,她是一个著名的军旅作家;其次,她是个女作家;再次,在女作家中,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的风格和文学气度的女作家;第四,她是一个对小说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不断探索小说与生活关系的女作家。 我是这样认为而裘山山本人也较为认可的这样的一种定位:温情(和)的女性军旅作家。“温情”是她的叙述方式,她喜欢捕捉“生活中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小冲突作为小说题材,它们不激烈,却很有味道,充满了温和的魅力。” 裘山山:温和的魅力,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1页。“女性”是她的性别, “写作时我从没想过要隐瞒或模糊自己的性别。作为女性中的一员,我不用换一个角度,就能较多地体察到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 也是她最为重要的写作对象,“有些读者认为我喜欢写爱情小说,其实准确地说,我喜欢写女性故事。女性的命运更让我关注,似乎从文学的意义来说,也更值得关注。”女性为什么得到裘山山的如此青睐?“她们的敏感,她们的浪漫,她们的善良,她们的脆弱,她们的坚忍,她们的单纯,她们与自然的贴近,等等,都让人喜欢。她们几乎就是一些活在文学之中的生命。” 裘山山:爱爱情,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94-97页。“军旅”是她的工作环境及小说最为重要的场景,她担任了一个军事文学刊物的主编,其小说也往往塑造了不少军人形象。关于裘山山小说的创作旨趣,裘山山很认同青年评论家洪治纲的看法,即她的短篇小说“几乎全都是针对当下生活的,特别是那些并不具备某种重大历史意义和尖锐冲突的普通生活”。这是否蕴涵着裘山山一种以小见大的创作追求?裘山山的回答是没想过,也“不太在意”。因为她“不太喜欢象征意味很浓的东西”。 裘山山:小说是我对生活的设问,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这是否意味着裘山山的作品有着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我觉得是的,通看她的小说,不管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无不是来自生活或是“曾经的生活”。特别是裘山山的代表作之一我在天堂等你,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精神。它通过描写一对老将军夫妇抚养六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子女的曲折故事,表现新老解放军干部战士为保卫西藏无私奉献的崇高信念,以及这种信念与今天某些年轻人过分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欧战军和白雪梅这一对英雄夫妇,他们从50年代进藏,把青春与热血献给西藏。欧战军说:“如果有天堂的话,不是别的,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死后他也要把骨灰撒在西藏,“化作西藏山脉上的一粒尘土”。欧战军这样的老将军,代表了老一代革命者的风貌,无私奉献是他们所经历的那个年代里的一种凸显的社会伦理标准,这种标准在他们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贺绍俊:塑造新世纪的当代英雄,法制日报2001年7月6日,第八版小说一开始就抛出了尖锐的矛盾:一个为解放西藏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军人家庭,因子女与父母思想隔阂与观念分歧导致矛盾激发:三女儿要离婚,五女儿要另谋职业,大媳妇不赞成小峰进藏当兵,小儿子经商,欧战军又坚决反对,木兰对生母的怀疑。诸多矛盾交织,焦点又汇聚在欧战军身上,他们众口一词,“你被革命异化了!”“你心中只有革命,只有西藏”,“你们是自私的!”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构成了另一种声音,而这种声音是对欧战军夫妇一生理想、信仰、追求和整个生命价值的公然的、断然的否定。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欧战军经历了两个不眠之夜后,诱发了脑溢血悄然死去。这使得作品一开始就有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并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这使得小说具有了叙说的张力:通过白雪梅满含深情的回忆,往事的画卷渐渐舒展开来,使读者一头扎入几十年前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中去了。裘山山的作品朴实、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恰好反映了生活中的一些易为常人所忽视的又有某些内蕴在其中的“意思”和“意义”。当然,相对来说,裘山山更喜欢“意思”:“有两种类型的故事容易被我看上,一种是有意思的,一种是有意义的。”有意思的,她就要去“思考”,但她“不太喜欢象征意味很浓的东西。” 裘山山:小说是我对生活的设问,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梁多亮也注意到“裘山山喜欢用平实的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她不喜欢故作高深,故弄玄虚,也不追逐新潮,表示前卫,而是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写,用一种真实美和朴素美来打动人。” 梁多亮:现实主义的守望,当代文坛2002年 ,第3期,第55页裘山山本人也承认:“我是一个不善于杜撰的人。在我的小说里,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就是说,他们都是现实中存在着(或存在过),并且他们的存在是众人所知的。” 裘山山:爱情传奇,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224页。她在我在天堂等你的后记中也提到这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你也许能够找到这样的影子,有的甚至是真实发生过的。” 裘山山:后记,我在天堂等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关于裘山山的小说叙事,梁多亮的评点则有所偏颇。在评说裘山山我在天堂等你时,他谈到:“裘山山的小说不注重于故事的叙述和非常精彩的情节的安排”,但紧接着他又说,“她的构思巧,不到最后不轻易露底,逼得读者非读完整篇小说不可,而结果又往往出于读者的意料之外,从而获得很大的审美愉悦。” 梁多亮:现实主义的守望,当代文坛,年,第期,第55页。其实裘山山是非常强调叙述艺术的,“构思巧”也恰好证明这点。她在谈到短篇小说的创作时就说:“我更看重的并不是故事,而是对故事的叙述。每当我找到一种好的叙述感觉时,我就会产生一种快感。故事本身是否精彩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么把它讲出来。在讲的过程中展示一种叙述的魅力。”特别是短篇小说,她认为 “人们往往更看重它的叙述。” 裘山山:温和的魅力,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1页。那么她的叙述风格是什么,她喜欢用“温和”这个词,“喜欢写温和的戏剧,也喜欢采用温和的叙述方式。” 裘山山:温和的魅力,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1页。其实裘山山作品的整体风格就在于此,正如徐坤所说:“裘山山没有一般女性作家的歇斯底里或泣血而歌。她是一个更愿意守护的作家,试图打破现实生活的平庸,但却不愿意撕破。这热情的火候总是温温乎乎的,有一些痒,有一些痛,但是却徘徊在危险的边缘,适可而止,让女主人公的感情最后回归,而不是让她去撞南墙弄得头破血流。” 徐坤:裘山山的“好看”,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2.2裘山山选取了这样的叙事模式或风格,与她的生活经历相对较为平稳有关。她自己就陈述,“我想我的这种对日常生活的执著关注,可能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以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在选材上的偏好,是和他的生活阅历、情感方式、文化修养乃至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我一直生活在相对平静的秩序中,没有遭遇重大的人生坎坷,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难,这种平顺可能就造成了我心迹的平和,也影响了我对那些非常重大的或者尖锐的事件发生兴趣。” 裘山山:温和的魅力,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的确,在裘山山的作品中,很难看到大场面、大人物、大制作,她刻意经营的就是那些小场面、小人物、小制作,在这些“小”中影射出“大”来。裘山山的短篇小说里很少有激烈冲突和大场面,她说“不适合去表现那些大东西”,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看,生活本身大都处于温和的甚至是平庸的状态,但在我看来,这种状态正是寻常说魅力之所在。因此,我喜欢把那些生活中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小冲突作为小说题材,它们不激烈,却很有味道,充满了温和的魅力。” 裘山山:温和的魅力,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0-101页。她认为她的个性气质比较接近主妇,比较生活化,所以“喜欢写一些有意思的小人物小事情,只要有点意思,有点儿内在韵味,我就会着迷,想把它表达出来。至于那种很深邃,很抽象,很哲理的东西天生有点儿畏惧,只好敬而远之,同时对那种恶的东西,也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想去揭示它。” 裘山山:温和的魅力,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当然,她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背景还是相当宏阔的:她写的是十八军进藏时的事,但她并没有去写那样的大场面。她对叙述对象的选择,表现出了避重就轻,也可说是驾轻就熟的特点。对此,她说,“那些大场面,自然会有人去写的。” 笔者裘山山访谈录,2005年4月19日下午4时-6时,成都市北校场。所以,前面笔者所说的裘山山的现实主义追求是有限度的,是趋利避害的,这与裘山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有关。她只能就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写那些较为柔性温情的东西,对于那些坚硬的阴暗的则较为逃避。有的东西,她不敢直面。她自己也说,“我不是看不到雷区,但我绕过了。我承认我回避了。平常看电视时,报道很惨的事,我都不敢看。也帮不了,不看为好,心里难过,影响我一天的写作。” 笔者裘山山访谈录,2005年4月19日下午4时-6时,成都市北校场。当然,任何一个作家并非什么都能写,但约束自己甚至拒绝去揭露“恶”的东西毕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据她透露,将会写一篇“当下军队生活的小说。肯定要写到阴暗面,你揭示这些也是爱他,是希望他好。批评也是一种爱,但分寸不好把握,这还在积累和思考过程中,这是一个愿望,也是对部队的观察和思考。” 笔者裘山山访谈录,2005年4月19日下午4时-6时,成都市北校场。这应该是她对自己写作风格的挑战和突破。我们期待着这样的作品出现。裘山山自陈对女性故事很关注,而她笔下的女性往往又是爱情故事中的主角。这与她的小说中的女性观念是有联系的。她认为,“女人的生命往往是以爱情为支撑的,她们把爱情当成了生命的全部。”所以,裘山山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在表现爱情。不过,裘山山又“希望女人梦的生命中有两个支撑,这样当其中一个垮塌时,整个人不会随之垮塌。” 裘山山:爱爱情,一路有树,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96页。她的爱情传奇也贯彻了她的这些理念。写的是三角恋爱,却没有像一般电视剧或有的小说一样,写得缠绵悱恻,死去活来。在她语调舒缓、娓娓道来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女性真诚善良、甘愿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可贵的是,裘山山在这些小说中又并非是仅仅讲完了一个故事,而是通过这故事,特别是通过对笔下女人的爱情心态的剖析,要么直接陈述,要么假之于笔下女人的口,切入到对人生存本相的文化哲学思考。 何开四:关于裘山山小说的读解,现代作家,1990年1期,第58页。应该说,裘山山小说的长处恰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透视,她对情节用力不太多,或者说没有在上面用力,但她在精神层面的挖掘却非常深,很成功。“于无声处听惊雷”,小说场景往往是平静的,裘山山的笔调也是舒缓的,但人物的内心世界却常常跌宕不已。她的作品或明或暗的在昭示和重复“精神的追求和精神的痛苦”这一主题,我觉得何开四对裘山山小说的此一读解应是基本正确的。这种精神的追求和痛苦在裘山山的很多小说中确是随时可见,我觉得这不是一种什么“套路”。深层次的“套路”,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假如你非要说是套路的话。我觉得这就是裘山山小说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我们可以看出裘山山是在用心写作,是在用情在写作。正如毛克强所说,“读裘山山的小说,始终可以感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关爱,它不仅具有女性天生的同情心和善良的情怀,更具有充满人文精神的人文关怀。” 毛克强:女性的情怀裘山山小说评析,当代文坛,2001年,第5期,第54页。对于小说与生活的关系。裘山山的核心观点就是一句话:“小说是我对生活的设问”。什么是设问?设问就是向自己征询,自己又做出回答。问什么呢?问生活!作为一个拒绝杜撰、追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家,她把根扎在地上,扎在人间,从生活中特别是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去寻找“意思”和“意义”,去寻找感动和感觉,从而产生创作冲动。在裘山山这里,生活就是小说素材的源泉。裘山山是浙江人,却长期生活在北方,又在重庆呆过,最后在成都安定下来,“在路上”的时候比较多。由于先后几个地方居住,语言免疫力强,哪里方言都不会说。所以,要说裘山山的小说有什么地域特色,那是几乎没有的。这对于我做四川作家小说研究来说,似乎就有点不大合适,其实不然。没有地域特色,对裘山山来说,只是没有在作品中用上大量方言而已,她所描述的地方基本还是在西部地区,如云南和四川以及西藏。而且不用方言,打破地域的拘囿,不定还是一个趋势和努力的方向呢。裘山山是个小说创作的长跑者,她耐力特别好,不断都在推出新作,她不会一举成名,但她一直在进步,用她的话说就是比较“稳”。这个好处就是创作期特别长,不像有的作家憋了一股劲,一下子用完了,就没有后继力了。小说写作是为了什么?向来中国儒家很强调“文以载道”、文学往往担负着道德教化的功用,文学本身的审美功用得到削弱或消解,个性张扬受到压制。小说写作为了什么,裘山山认为这个问题并非是最重要的,她认为“写作的态度”很重要。她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台湾作家陈映真在谈到自己的小说写作时,非常明确的表示,他写小说是为了传达思想,是主题先行的(大意)。她很“钦佩”陈映真的这种“认真率直”的态度。但她同时也同样率直地说,她“做不到那么明确的宣称自己是为了社会责任写作的。”“但一个作家不论是为了什么,我相信他在小说创作上是一定有自己的态度的,而小说写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说的方向和质量。”她认为态度也就是“立场”,并列举了几种:为自我表达写作,紧扣当下生活的重大事件写小说,为了汉语言本身的魅力写作,有社会责任感的写作,但“最多见的一种”,她认为“是根据市场需要写作”,“写作之初就明确立场,我就是为市场而写的,根据市场的需要,从题材的选择,到结构,到语言,一切都以此为准则,好读,好卖,甚至好改影视剧”,这种直率直让我们吃惊。这种价值取向,或许“暗香浮动”,但很少有作家宣称就是为了市场写作。即使真的是,也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裘山山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真实”和“单纯”。在接受笔者访谈的时候,她多次谈到了自己的“单纯”:日常心态“单纯”,为人处世“单纯”,“军旅”生活“单纯”。那么文学到底为了什么,为己,为人?两者关系如何调和?我认为裘山山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她用的这根链条便是“对文学的热爱”。“在写作之初,谁会为钱选择写作呢?要是为了钱,完全不必选择写作这条道路,可以去做其他行业。我们肯定是为了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才会走上文学这条路。就算有些功利目的,比如靠写作成名,靠写作实现人生价值,改变自身命运,从一个最寻常的人变成一个作家,从一个普通作家变成一个著名作家,或者靠写作多一些收入,改变生活质量,但至少在面对稿纸时,我们想的是文学本身。可是走着走着,我们的写作态度就被许多文学以外的东西左右了,毕竟我们是生活在这个诱惑多多的时代。”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这是个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但我们在关注现实的时候,很多人就是要痛心疾首。看来,存在有其合理性,我们应当保持心态平和。“作家这个行业渐渐边缘化,也是职业化,不再有过去那种神秘的受人景仰的光环。而作家自己也不再把自己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切,都让作家在创作小说时,有了复杂的心境和态度。即使是我们前面说的,喜欢表达自我的,可能也希望多一些的读者关注他的表达,追求汉语言魅力的,也希望多一些的读者与他一起欣赏,渴望用文学改变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更是希望多一些的读者认同。这一切,都与市场有关,与经济利益有关。我们不可能那么纯粹的为了文学本身写作。”她更以身说法,“比如我,有时候可能也会因为专业作家的压力,或者因为杂志的催稿而写小说,或者希望得奖而写小说。写作的态度不再纯粹。” 裘山山:小说写作的态度,未刊稿。写作的外在环境有了变化,自然得顺时而变,但其内在的本质性的操作,裘山山仍是坚守了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