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数据来源合理化这是你论文的基础 学号 20082504B029 姓名 陈家豪 学院 旅游学院 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导师 游长江 时间 2012 年 月 日摘要 西沙群岛独特的地理区位, 原生态的热带海岛风光, 千姿百态的热带海洋资源, 丰富多彩的文物遗迹,神秘的军事禁区, 是热带海洋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本文纵览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历程,试从不同的视角对西沙群岛的环境容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多层分析,最终得出一系列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的结论,即西沙群岛旅游生态容量和环境容量的一些数值。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西沙群岛 ;旅游环境容量 ;定量分析13Summary Xisha Archipelago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logy of the tropical island scenery,a mix of tropical marine resources ,a variety of cultural relics,mysterious military restricted area is the perfect place for tropical marine eco-tourism,has a very high development value.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he Xisha Island,activ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and the Paracel Island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multi-layer analysis,concluded that a series of reference for the value of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aracel Island tourist ecological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some value.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Paracel lslands ;tourism environment capac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目录一、前言4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4(一)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回顾4(二)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回顾7三、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8四、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容量分类评价与分析9(一)、旅游生态容量91、空间容量92、生态容量9(二)、西沙群岛环境容量计算10参考文献11一、前言 西沙群岛古名七洲洋、千里长沙、万里石 塘,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共有40多个岛礁,星罗棋布在北纬15。43 17。08 ,东经111 10 1l2。54 之间约50万km2的海区内。岛屿总面积约lOk ,礁盘面积达15万km2。 西沙群岛属亚热带地区,温暖湿润,气压 适宜,雾日罕见,能见度良好。全年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极端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53,年平均气温264。年降水量1 520ram,雨量充沛。海区盛行季风气流,常受南海热带风暴及西太乎洋台风的侵袭,是我国龙卷风最常发海区之一。海区水质洁净,海产资源丰富,为我国优良渔场之一。 西沙地理位置极端重要,是我国西出印 度洋,南至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海上航线必经之地,在海防和护渔、护航等对敌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南海地区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促进了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开放西沙旅游成为我国国家稳定、国力强大、海防巩固的体现,具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意义。因此加快发展旅游业和保护热带海岛生态环境的双重需求,促使西沙群岛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在旅游环境容量之内,避免因旅游发展过度造成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对西沙群岛进行环境容量测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除部分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外,多数情况是过多旅游者的拥入,超出了旅游地(或景区、景点)的环境承载能力,使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资源遭到破坏。为避免旅游业重蹈工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必须合理确定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容量,将旅游者的数量严格限制在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使旅游环境容量成为判断旅游活动是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依据。作为当前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焦点之一,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本文试图对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文献进行一次梳理,以期对未来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回顾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是由比利时数学家、生物学家弗胡斯特(P. E. Forest, 1838)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提出的。他认为,生物种群在环境中可以利用的食量有一个最大值,动植物的增加相应也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数值在生态学中被定义为“环境容量”。该理论随后被应用到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而国家公园或保护区的游憩环境容量(RecreationCarryingCapac-ity)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呼吁对国家公园承载力或饱和点(SaturationPoint)进行研究。20世纪60年代,由于旅游的大众化发展,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涌向旅游地,导致了部分旅游地拥挤不堪,不仅旅游者不满意,而且旅游环境也遭受了破坏。因此拉佩芝(Lapage, 1963)认为,一定时间内某一旅游地接待的游人数量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水平,并使绝大多数旅游者满意。随后,美国学者韦格(Wagar, 1964)在其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中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他认为游憩环境容量是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产品品质的游憩使用量。 总体上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未受重视,对此,生态学者斯特里特(1970)警告说:“旅游应维护旅游环境场所的质量,避免破坏舒适的气氛和野生动物。到目前为止,对于旅游资源生态的、物质的、经济的和感知的容量几无研究,令人惊讶。”此后,关心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里蒙、史迪科和麦宁(1971)提出,游憩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破坏环境和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并首次提出应将环境容量分成生物物理容量(BiophysicalCapacity)、社会文化容量(SocialCulturalCapacity)、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Capacity)和管理容量(Managerial Capacity)四类进行研究。杰弗里沃尔和辛西妞赖特(1977)则从资源的承受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他们认为,旅游容量是一个地区在资源没有受到不能接受的破坏水平时所能维持的旅游水平。世界旅游组织在1978979年度的“世界旅游组织六个地区旅游规划和区域发展报告”中正式提到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从此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的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对旅游环境容量的探讨也进入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更多的机构和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特别是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问题。对此,史迪科(1980)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1)首要的关注点应该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方面;(2)应淡化对游客人数的管理,只是在非直接管理的方法行不通时,再来控制旅游者人数;(3)准确的监测指标数据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规划的偶然性和假设性。史迪科的贡献在于他将人们从当时计算环境容量的“数字泥潭”中拉了出来,重新审视环境容量要解决的本质问题。1980983年,许多组织和学者进行了“度假地饱和”、“度假地超过承载容量的风险”等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道格拉斯皮尔斯(1985)在其所著的旅游开发一书中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体系,即旅游环境容量应分为物质容量、环境容量和心理容量三个部分。爱德华英斯基普(1989)则认为,旅游容量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另一种是环境的承受能力。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林业局的专家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游憩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了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nceChange),它以一套九步骤的管理过程来代替单纯的“环境容量计算”,该理论至今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旅游地保护与管理之中,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更多的机构和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特别是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问题。对此,史迪科(1980)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1)首要的关注点应该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方面;(2)应淡化对游客人数的管理,只是在非直接管理的方法行不通时,再来控制旅游者人数;(3)准确的监测指标数据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规划的偶然性和假设性。史迪科的贡献在于他将人们从当时计算环境容量的“数字泥潭”中拉了出来,重新审视环境容量要解决的本质问题。1980983年,许多组织和学者进行了“度假地饱和”、“度假地超过承载容量的风险”等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道格拉斯皮尔斯(1985)在其所著的旅游开发一书中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体系,即旅游环境容量应分为物质容量、环境容量和心理容量三个部分。爱德华英斯基普(1989)则认为,旅游容量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另一种是环境的承受能力。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林业局的专家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游憩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了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nceChange),它以一套九步骤的管理过程来代替单纯的“环境容量计算”,该理论至今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旅游地保护与管理之中,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对JulianRocksAquatic自然保护区进行研究后,将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自然资源在没有受到不可接受的破坏程度基础上所能维持的利用资源的质量。同时,针对学者们在探讨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时很少涉及经济分析的问题,DerrinDavis 和ClemTisdell(1995)在对MarineProtectedAreas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探讨时,对旅游环境资源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了旅游经济容量的概念。近几年随着对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普遍相信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旅游环境容量,借助计算机技术研究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也日益受到重视。Alexis Saveriades(2000)对社会环境容量进行了专题论述,他认为旅游业的过剩发展可能导致社会文化的破坏,社会环境容量虽不是固定的,但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达到。TonyPrato(2001)提出了新的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即旅游环境容量不是以旅游者的数量为衡量标准,而是以自然资源和人类可接受的影响为衡量标准,并引入AEM(AdaptiveEcosystemMan-agement)和MASTEC(MultipleAttributeScorningTest ofCapacity)作为空间决策的支撑工具和应用模型体系,以消除旅游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StevenR. Lawson等(2003)应用计算机模拟模型对Arches国家公园的社会环境容量进行了监测,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FernandoJ. Garrigos等(2004)对旅游环境容量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对HengistburyHead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调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有关措施。(二)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回顾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滞后于国外旅游发达国家。但由于广泛吸收了国外已有的成果,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起点较高。 刘振礼、金键(1985)是国内较早就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理论探讨和计算尝试的学者,他们当时将旅游环境容量称为“特定区域的旅游规模”。保继刚(1986)在系统阐述旅游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的现状并计算了其容量大小,提出了宏微观两方面的调控措施。丁文魁(1988)在其所著的风景名胜研究一书中,提到了风景区容量的测算指标:单位规模指标、风景区的最大可容量、风景游览空间和设施总面积、周转率、高峰日容量、年容量等。王资荣、郝小波等(1988)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水体、大气、植物环境质量进行了连续的系统检测,较好地开展了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研究。楚义芳(1989)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可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后者是前者在时间上的具体化和外延的结果,同时还在旅游环境容量测量模型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部分旅游地超载问题日益突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冯孝琪(1991)认为,旅游地最适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游览效果的前提下,旅游场所容纳的最高游人数值。崔凤军(1995)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承载力的一个分支,而旅游承载力由环境生态承纳量、资源空间承纳量、心理承纳量和经济承纳量四项组成,具有客观性、可量性、可控性等特征,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它是持续发展旅游的重要判断根据之一。胡炳清(1995)借鉴生态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崔凤军(1998)还探讨了旅游承载力的内涵及组成部分,分析了影响旅游承载力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及运算模型。明庆忠等(1999)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体系:自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经济环境容量和人文旅游环境容量。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开始注重对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研究。张灵杰(2000)对玉环大鹿岛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量化分析,探讨了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若干要素,运用数量最终环境界值法对其日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刘玲(2000)结合实证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旅游环境容量的专著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文传浩等(2002)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孙道玮等(2002)计算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制定了对其环境容量的优化措施。杨琪(2003)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环境容量的对策。杨锐(2003)在从游客环境容量到 LAC 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一文中,阐述了从环境容量理论到 LAC 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 LAC 理论的步骤和衍生技术方法,把西方 LAC 理论有针对性的应用到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02020)、三江并流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25)中,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为中国旅游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三、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旅游环境容量(Carrying Capacity),是指在可接受的环境质量和游客体验下降的情况下,一个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旅游容量研究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旅游容量概念。一般可分为基本容量概念与非基本容量概念。基本容量概念包括:(1)旅游心理容量,或称旅游感知容量,是指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保持最佳游兴)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所关注的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质量,它是从旅游需求角度阐述的一个容量概念。(2)旅游资源容量,指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域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3)旅游生态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4)旅游经济容量,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下某一旅游地域能达到的最大旅游规模。(5)旅游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容忍的旅游者数量。非基本容量概念是在基本旅游容量基础上导出的一些极端状况下、一些特定条件下的旅游容量概念。包括:(1)现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前者是当前已经存在的旅游容量,后者是在未来某一时间可能达到的旅游容量,一般指规划旅游容量。通常期望容量要比现有容量大,如通过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改善旅游接待条件,改善生态系统,增加人工排污设施,采用污水处理、污物外运等措施,使旅游地域增加旅游容量。但并不都是规划旅游容量大于现有旅游容量,当一个已成熟的旅游区需要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时,反而要减少旅游容量。(2)按照旅游地域的空间规模,可以有景点旅游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旅游容量、区域旅游容量。景点容量指游人活动的基本单元景点的容纳能力,景区容量指景区内各景点的容量与景点间道路容量之和,旅游地容量指各旅游景区容量与景区间道路容量的总和,依次类推,可得区域旅游容量。 四、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容量分类评价与分析 (一)、旅游生态容量1、空间容量 采用“有效面积容量法”进行旅游空间容量的预 测: 预测模式 C=D(Aa) 式中:C一游览区合理空间容量,人d; A一景区可游面积,取A=4k ;(陆地面积10k*可游比例40%)数据来源 a一每人适宜游览面积,取a=200 人;(参考其他类似景区) 数据来源 D一年可游日,200da。 通过计算C=4000人d,即西沙群岛生态旅游空间容量为4000万人a。2、生态容量 生态容量是四个容量的核心与基础,在整个环境容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生态容量的预测中,从多个预测模式中筛选出一个能够比较准确表达岛屿、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模式“约一新模式”来对生态容量进行测算。预测模式:Cr=Ch+(Cp一Ch)1一 exp- 通过上述模式推出Qp。 式中:Qp一各排污121废水排放速率(m3s); Cr一污染物弧面平均浓度(mgL);Ch一近岸海域污染物浓度现状(mgL);Cp一预测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一混合角度(弧长),取 =7c; d一混合深度(m),取d=2m;My一混合速度(ms),取Mv=0005ms(参考类似景区数据)数据来源;r一排放口到预测点的距离(即极坐标中的径向坐标)(m)。 通过计算,首先得出岛屿对近岸海域排放生活污水的各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速率:Qp1=001m s;Qp2=0008m S;Qp3=0024m S;Qp4=00088m3s;Qp5=0008m3s o 预测模式:R=Q。TD 式中:R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T一生活污水排放量;D一年可游El,200da。 再经计算得出:R=1 270万人a,即西沙群岛旅游生态容量为1 270万人a。、(二)、西沙群岛环境容量计算目前国际上对沙滩类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大量的基本空间标准经验数值,t-lz。综合国际上的一般经验,沙滩的基本空间标准在525 m2人。海岛类沙滩旅游地,由于远离大陆,旅游者要求在所提供的空间内,追求一种安静的气氛,不至于使个人感到压抑、拥挤。考虑到西沙群岛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圈,以及国内一些海岛的实际做法,西沙群岛的基本空间标准为2O mV人。西沙群岛浴场沙滩去除核心保护区以外游览面积(含水域与沙滩)以平潮时计算为参考值。研究表明,大多数旅游者不愿意离开海面5O m以上的距离41。计算沙滩面积时应以离水面5O m为标准,其沙滩总面积:440x50=22 000 m2。考虑到海浪影响,旅游者游泳安全水深为12 m,西沙群岛水下平均坡度为3,海水最大宽度为120003=40 m,其浴场面积为440X40=17 600 m。西沙群岛基本空间标准若以20 m2人计算,则整个沙滩瞬时能够容纳的游客量为1 980人。游客具有很明显的峰值,以出口游客计算,在16:3O至19:o0 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药学填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无人机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外籍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范本
- 高楼户外施工合同协议书(3篇)
- 高空施工劳务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海安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互联网医院入驻协议及入伙前信息化建设合同
-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设计合同范本
- 触发式驱鸟装置研发-洞察及研究
- 绿色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 可靠性试验管理办法
- 蓄电池组充放电记录表格格式模板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查
- 智慧交通典型城市案例及启示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医疗器械设计开发流程培训课件
- 语法填空公开课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
- 《认识分式》教学课件【初中数学】公开课
- JJF 1062-2022 电离真空计校准规范
- 中考写景散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