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请看着我的眼睛(此文获09年市教科所教育叙事评比一等奖)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又开始了。一双双小手,紧紧地牵着一只只大手,穿上平时感觉最好看的衣服,有点紧张,更有说不出的兴奋,面试时偶尔有回答不出的问题时,男孩子总是脸憋得通红,像猜谜语一样不停地说着他们的答案,女孩子总是下意识地往爸爸妈妈的怀里钻,然后挤出只有她们自己才能听得到的声音每年的招生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神情,听着他们天籁般澄澈稚嫩的声音,所有的烦恼与辛苦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心情总是格外的舒畅。两天的招生很快就临近尾声了,从一开始的熙熙攘攘,到后来的稀稀拉拉,不一样的面孔,一样的天真无邪。就在大家收拾材料准备结束时,一对母女火急火燎地跑进了校园。妈妈的手与其说是牵着女儿,不如说是拎着女儿奔来的。这是一对让人过目不忘的母女,母亲打扮入时,化着浓妆,还未走近,一股香水味就扑鼻而来。孩子穿着一身上紫下白的连衣群,扎着两个抓髻,粉红色的发带从乌黑的头发中垂下来。看得出这位母亲很会打扮,把女儿收拾的像个小公主一样。等坐定以后,开始面试。可奇怪的是,无论老师怎么启发、激励,孩子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母亲在旁边紧皱着眉头,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后来,终于按捺不住了,冲着孩子就是一声河东狮吼:“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看你呆头呆脑的样!把头抬起来,快回答老师的问题,来的时候我怎么教的你?”像线操的木偶一般,听了母亲的怒吼,小女孩立刻把头抬起,可是眼睛却紧紧地闭着,眼泪已经像两条透明的蚯蚓爬在白皙的脸上。看着如此光鲜却又这么暴虐的母亲,我无奈地嘘了口气。为了打断这可怕的进程,我把孩子的母亲请进了我的办公室。还没有等我询问,她就像点燃的爆竹,噼里啪啦地开始数落起自己的孩子来。无非是自己怎样辛苦,怎么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多少心血,可是孩子不争气,尽给他们丢脸等等。为了说明她并非虚言,她还举了很多事例。她说的“情真意切”,有时慷慨激扬,有时满腹委屈,有时又一脸的落寞、无奈与哀伤。看着这个“可怜”而又“伟大”的母亲,我竟一时语塞,不知怎样劝慰或是开导她了。正在这时,负责面试的老师把孩子也领了进来,无奈地冲我摇了摇头:“孩子还是问什么都不开口。”突然,孩子的母亲像发了狂一样,一下子冲到孩子的面前,抬手就是一记耳光,那清脆的声音犹如一声炸雷,震得我们眩晕。“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这么好的学校你上不了了,长大后看你不去拣垃圾”暴怒的母亲已经忘乎所以,拎起孩子就走。也许是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巴掌,小女孩竟然一声不吭。出乎意料的是,临走时,小女孩破天荒地抬起头,可怜巴巴地看了面试老师一眼,又倏地低下了头。看到她那可怜无助而又充满期待的神情,我的心颤栗了。“等一等”,我叫住了她们。孩子母亲讶异的回过头,惶惑地看着我。我并没有理会她,拉起孩子冰凉的小手,蹲下身子,轻声地对她说:“愿意到我们学校来上学吗?”孩子低着头,轻轻地点了点。“如果你想到我们这里来上学的话,孩子,我对你的要求就是抬起头来,看着老师的眼睛,如果你能做到,老师就答应了”。也许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才还是垂头丧气的母亲立刻来了精神,恨不得冲上来扳起孩子的头,我赶忙用手势制止。小女孩低垂的头动了动,依然没有抬起来。“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做得到,只要你能抬起头来看着老师的眼睛,老师就答应你”。很久很久,小女孩艰难地抬起了头,可是眼神却飘忽不定,偶尔对视我一眼又慌忙飘向其他地方。我轻轻地伸出双手,像捧着一件价值连城的瓷器,扶住孩子摇摆的头,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小女孩的眼睛很漂亮,长长的睫毛,乌黑的瞳人,可是这双眼睛却少有孩子特有的通透和澄净,充满了慌乱与忧郁。渐渐地,孩子似乎习惯了,一双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慌乱在一点一点的隐去,神采一点一点地从眼底深处透出来,眼睛变亮了,变得大了。“太棒了,孩子”,我提高了嗓门:“你被录取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你终于敢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了。你看,这件事并不难。老师相信,其他再困难的事你也一定能够做到的,是吗?”孩子毕竟是孩子,愿望成真,小女孩的脸立刻变得明朗,真像一朵阳关下的鲜花。这一幕戏剧性的结局让孩子的母亲惊诧不已,脸上忽悲忽怒,忽忧忽喜,刚才还是滔滔不绝,现在却只是不停地重复着:“谢谢,谢谢”请老师带孩子出去后,我示意孩子的母亲坐下。我问她:“你仔细看过你女儿的眼睛吗?你的女儿已经有多久没有跟你撒撒娇,说说悄悄话了?你的女儿能从你这里找到安全、自信和鼓励吗?你的女儿对你来说,是一种骄傲?还是一种遗憾?是自己的脸面重要,还是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一连串的问题问得这位母亲一脸的茫然,只是若有所思地不停地点着头或者摇着头。最后,我对孩子的母亲说:“请多看看孩子的眼睛,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其实是个天使。多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是她的母亲。”送走了这对特殊的母女,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很多家长,是否也像这位母亲一样,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作了自己的化装品,亦或是自己扬眉吐气、出人头地的一件道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今天一些人这样漠视幼小生命的堪怜,堪护?教育,留给我们,留给全社会的,还有很多警示的叹号!爱“较真”的学生家长怎样滚得远教学感悟(此文获09年市教科所教育叙事评比一等奖) 新学年,我接手了四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学。也许是凭借自己也有十来年的教龄,46年级也教了“4茬”,虽然面对的是第一次任教国标本新教材,但想着“万变不离其中”,凭着自己的“老经验”,应该能“搞定”的。 可没想到,开学还没有1个月,“麻烦”就找上门来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第二单元角的最后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叫做怎样滚得远,内容是给定一块木板在地板上塔一个斜坡,然后把一个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的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滚,研究木板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综合实践课过去上得不多,也怕上,嫌麻烦。决定对这节课采取“弱处理”的方式:不上,只把有关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没想到,教科书和教学用书上竟然没有这课的结论。我询问了上届任教的数学老师,他们告诉我“木板与地面成45度角时,物体滚得最远”,还说,就算让学生实验,结果也是五花八门。这更让我下定决心“这课就不上了”。结论告诉了学生,他们也“乖乖”地接受了,回家完成相应的家庭作业了。当天晚上,“麻烦的电话”来了。班上季某的家长在电话中说,我告诉学生的结论有问题。他说:“圆形物体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越大,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阻力越大。圆形物体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越小,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阻力越小。且因为地面是水平的,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最大角度(90度角)物体作用于地面时候,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阻力)为1G。在最小角度作用于地面时,地面对物体的阻力为(0G+不光滑地面的阻力N)。在N大于1G的情况下,本问题成为伪问题。在N大于零且小于1G的情况下,角度越小,物体获得的阻力越小,也就是相应的滚的越远”这一通电话让我立刻懵了。说起来自己也是师范毕业,但是“高等数学”和“高中物理”几乎全还给老师了。季家长的这席话,我也是似懂非懂,于是只能敷衍地说“教学参考和往届老师都是这样的结论”。季家长却不依不饶:“也许你们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对的,但是却是违反定律的”。我只好说:“我再考虑考虑,明天再给您答复。”放下电话,我的“无名火”立刻窜了上来:“这个家长,干嘛卖弄自己的学问,告诉他答案不就行了吗!”气得我直发牢骚,躺在床上看电视,不愿意去想这件事。夜深了,我熄了灯,却怎么也睡不着觉。我翻来覆去地想:难道这件事就这样“糊过去”了吗?我怎么面对这个有疑问的家长?我又怎么让我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结论,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呢?不行,我得想想办法。我拿出教科书,搜集了各种物品充当木板和圆柱形物体,在家里的地板上开始实验。我先后用固体胶、胶带圈、铅笔等六、七样物品,用课本、硬纸板、木板充当斜坡,分别支起30度、45度、60度和90度。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结论:当斜坡是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我的心里踏实了,也萌生了其他想法第二天数学课上,我将准备好的活动器材一拿出来,学生立刻欢呼起来:哦,要“玩“了!我笑着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我请学生们思考:“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做哪些工作?六个人该如何进行分工?”指名学生回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要有2人测量斜坡并使其固定;要有2人测量;有1人滚胶带捡胶带;有1人记录。在此基础上让小组先进行分工。由于有了指导,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实验,结论也和我的一样。中午,我兴冲冲地给季家长回了电话,把我们的实验结果告诉了他,他很感激,不过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通过高等数学计算得出应该是60度时滚得最远”。我又懵了难道还不行?我不甘心,于是上网查起来,这一查,还真疑惑了:“如果单纯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当圆形物滚到斜面的最低端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而且斜面没有摩擦,所以无论以多大的角度滚落,最终的速度都是一样的,而平面是粗糙的,也就是说有摩擦力的存在,所以一定要考虑在初始接触水平面时候的能量损失,所以只有当角度无限小的时候,圆形物从斜面滚落到水平面的时候,能量损失最小,这样它就可以滚的最远了。”我们的实验真是“错”的?我不甘心,又去请教了中学物理教师,他告诉我这样的结果: V1=ghsincos=ghsin2当V1最快时,sin2=1所以=4又一次和季家长通了电话,告诉他我寻找到的答案。恰好,他也找到了最终的结果,我们不谋而合。季家长直对我说:“谢谢,周老师,你的这种钻研精神真令人佩服。我的孩子交给向您这样的老师,我就放心了”我的心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兴奋,还是惭愧我们很多教师,“教”到几年级,就只有几年级的水平。很多时候,我们也“笑话”自己,现在只有“小学生的智商了”。经过这次和学生家长的“碰撞”,也提醒我作为一名师者,给予学生多少,自己应该储备多少。“学无止境”真的没错!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早在教学之前,学生们大多已经预习过“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的知识了,因为这部分知识真的很有趣。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一个个问题,诸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他们举起的小手,都快伸到我鼻子下面了(细节描写,反衬作用)。这时,我发现一个平时很爱动的学生一反常态,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他低着头,双手放在课桌里,身体一动不动。以我的经验,他,肯定有问题!我一直盯着他,突然收住较高的声调。本来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很多学生举着手,眼睛顺着我注视的方向,都向他行“注目礼”。他也发现课堂上的声音发生了变化,抬起头,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愣住了。“干什么呢?”我问。“没干什么。”他一边回答,一边迅速把双手向抽屉里一伸,把身子靠向课桌。原本轻松的课堂氛围,变得有些紧张了。学生们都盯着我,想看我怎么“处理”他。“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我想看看。”我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不太想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来处理琐事。他把双手伸出来。我一看,他的左手里趴着一个小磁铁。我本来想说:“请你把它放到讲台上。”但一转念,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太过平常了,对他本人、对其他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没有帮助。其实这也是一个生成的问题,为什么不运用这个生成的资源呢?我面向全班,抛出了一个炸弹似的问题:“如果我请他把磁铁放到讲台上,他要进行哪些运动?”这下炸了锅,学生们哈哈大笑,边笑边自己做动作,看看从起立到行走再转身,要做哪些动作。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他想到讲台上来,只要不转身,上半身是平移。回去转身的时候是旋转。我的情绪也随着学生们的讨论“热”了起来,顺着他们的回答,说:“那就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吧!”课堂转入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下课后,学生们还沉浸在刚刚的插曲中,耳边还能听到学生不断用“平移”、“旋转”造句,他们已经把这两个概念熟练地运用到了他们的活动中。(尾声)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1日第6版,)遭遇学生短信“搔扰”之后 静谧的夜晚,我坐在书桌前备着课。突然,身旁的手机响起了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打开一看,陌生的号码,信息的内容只有两个字:唐僧。 会是谁?老朋友?不会的,无缘无故不会发这样的短信。该不会是发错了吧?发条信息问一下吧。 “没发错,唐僧就是你。”短信很快就回过来了。 没发错?会不会是学生?我的脑海里马上冒出这样的念头,学校以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学生用手机打电话或发短信搔扰老师;老师反打过去质问,又在班上调查,结果还是没有找出那个学生。然而搔扰信息却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愈发多了起来。最终他不得不换了手机号码。 可我从做班主任以来,都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开学的第一天,肯定要把自己的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都告诉学生,这一届也不例外。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 不再理会这样的无聊信息保持沉默吧,肯定不行!这样他可能还会发来类似的信息。反打过去或在班上调查,最终也许还是会不了了之,甚至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反作用。 “谢谢你,八戒。”我思索了一会儿,发了过去。 “我不是八戒,我是孙悟空!”信息很快回了过来。我一看乐了,虽然是有些调皮,可还是挺可爱的。 “不管是八戒,还是悟空,都是唐僧的徒弟呀。我觉得你这个样子,还不像是我的徒弟。如果你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去帮你的。” 手机的铃声没有再响起。我松了口气,可心里还是没有底。 两天过去了,没有出现那个陌生的号码。 第三天,又出现了。 “我能告诉你,我是谁吗?” “还是不说的好吧,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要给我起唐僧这个名字。” “因为你放晚学老是会拖堂处理班级事务,而且有时拖的时间还很长。” “好,老师不想再做唐僧了。明天我就改了这个坏习惯。” “那我以后再也不叫你唐僧了。” 第二天,我在班上宣布,以后班级每日总结放在次日的午间进行。 陌生号码的短信一直没再出现了。 今天,突然又收到了那个陌生号码的短信: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愿您天天开心、工作顺利、奖金多多。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 发表于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周刊2006年11月15日)用心灵赢得心灵一个“格格”的故事 “格格”真出格刚刚接手六年级某班班主任,我便遇到一个令我头疼的女孩。这个女孩子的一些举动,可能会令许多人目瞪口呆。因为她特别崇拜性格豪放不羁,行事无拘无束的“还珠格格”,也因为她的一些我行我素的行为,所以同学们都称她为“格格”,这个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的“格格”可真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她曾画了一张画送给了某男生,画面上是两个被一枝红心箭射中的小天使;她曾悄悄地乘人不注意的时候紧紧拥抱那男生的书包;她曾在体育课的中途溜回无人的教室,将那个男孩子的书包放在自己的课桌面中间,自己呢,则爬上桌子,俯卧在书包上,一直到下课其他同学回到教室也不愿从书包上起身。 一天课间,老师请她发个本子,她可倒好,就利用发本子的机会,偷偷地将本组男生的作业本统统深情地吻了一遍,然后再一本一本地工工整整地放在每位同学的桌上。简直是“地震”呀!班级里立刻就像是炸了锅,她此时倒像没事似的一言不发地端坐在座位上。 还有一天,为了报复某一和她两句话没有合拍的同学,举着扫把一直将人家从四楼追打到一楼,并不解气的她还只用十分钟就写了一出“微型剧本”,剧名叫某某与妓女,文中赤裸裸的描写简直是过分到了极点。“格格”是这样“炼”成的一个特别的孩子,一定有一个特别的环境和一段特别的经历。 “格格”名叫晓艺,出身在一个普通又富足的公务员家庭。自幼聪明伶俐,能歌爱舞,一直是学校合唱队主力成员,口头表达能力极强,反应又快,是班里有名的“铁嘴”,文章写得很漂亮,流畅又细腻,一些小练笔还能发表呢,虽然因为懒惰的学风以及跋扈的为人也常被批评,总的说来,也还常常被父母老师宠爱。 进入五年级后,换了老师的她少了一些“优待”,在学习上就更加随心所欲。除了作文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想干,经常在数学计算练习和英语听写单词测试中错误率创全班之最,因此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又由于她不断变胖的身材,使得校合唱队里也少了她的身影,她因此也就少了一些自傲的资本。后来,父母突然闹离婚,对她基本是不闻不问,她的所作所为也就更加肆无忌惮。 晓艺变了,变得更加强悍和敏感,一副尖牙利嘴更加不饶人啦,以前还只是瞧谁唱歌都不顺眼,现在发展到甭管和谁,只要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甚至动手,这使得谁都不敢和她说话,越发孤立的她后来不知怎么的,突然对男生敏感了起来,在班级里不是说张三就是编李四,那张嘴简直都成了“垃圾桶”了,吓得同学们见了她就要躲,老师见了她感到头疼,父母干脆就是不露面了。从“格格”到“朋友” 虽然刚接班,我却明显感觉到,晓艺虽不敢明目张胆地挑衅,但她对我的态度是疏远又警惕的。因此,面对她的种种出格之举,我并没有冒然地去指责或是批评什么,因为我知道,没有信任,就没有有效的教育。我想,只有用真诚赢得她的情感,用尊重赢得她的信任,才能融化她心底的坚冰,真正走进她的心灵深处。 两天过后,我们进行的一次平等的、朋友般谈话的结果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第一,晓艺开始愿意说她的想法了;第二,她正在逐渐地信任我;第三,她让我了解到了她的苦恼,她的体型偏胖,她的皮肤黝黑,她对某一同学的关注都是别人议论、嘲讽的话题,对此她也都给予了她认为的“应有的还击”。 虽然说话时,她的表情依然刚毅,她的态度依然不驯,可目光中流露出的一丝孤寂与无助还是没有逃过我的眼睛。这个孩子,心里一定有着别样的伤痛啊! 晓艺又何尝不想得到同学的认可和欣赏呢,然而她的种种所作所为却又已经让她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可怜的自尊心不允许自己低头服软,现有的交往能力又让她不知道如何迈好下一步,其实,和她有着同样心理和交往困惑的孩子还有很多,而不仅仅是晓艺才有,只是她的行为更加出格一些罢了。“格格”带来的思考 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晓艺一个人,更是为了走进更多“晓艺”的心灵深处,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在班级开展了“怎样做才是文明行为” “同学,你这么说会伤害我”等主题一系列的班级大讨论活动,其中重点谈到了“面对青春,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引导,希望能消除孩子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戒备、不信任心理,我用一种平常、真诚的状态告诉他们:有了萌动的心芽不必需要慌张也不要害怕,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我们正在长大。 在平等坦率的友好气氛中,孩子们谈到了许多有趣的事例,并对这些例子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文静又帅气,班级人气指数最高的大男孩陆文的作业本上总是莫名其妙地被人画了许多的大叉叉,结果是被某个其实心里对他有好感,但嘴上却说“最讨厌他”的同学干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 瘦小、毛糙的“调皮鬼”胡泽同学省下一周家长给的早饭钱,为同座女生买了两对发夹,虽然是向对方表示好感,可没有必要让自己饿肚子,尤其早餐是很重要的。 这些都不过是因为有了某种朦胧的感受而不知怎样表达,没有人来指导又无法大方、正常地倾诉、交流,若是告诉家长、老师,很可能会被告之“要好好学习,不要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若是和同学正常交流反而会被视为“无聊、怪异”,这样的情况之下产生种种奇怪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的教育引导下,孩子们初步明白了怎样和异性同学相处,那就是真诚、坦然、大方。我和晓艺探讨了这样一些问题(这在后来也成了班级的讨论题):当你有了懵懂的感觉一定要表达吗?你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让你欣赏的人也能欣赏你呢?当你慌乱又迷糊的时候,你觉得最好的帮助会来自哪里呢?世间万物皆有序,你认为早开的花儿会怎样?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给我的答案让我喜出望外,让我不得不佩服今天的孩子!班会课讨论中,孩子们说出并认同了以下的观点 当你欣赏某道风景时,请首先尊重这道风景,远远地欣赏;对人的欣赏也是如此。否则人家也要讨厌你呀,那岂不是事与愿违?当把自己也修炼得高雅又美丽的时候拥有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宽和的为人、进取的精神、高贵的的绅士或淑女,你必然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尊敬与欣赏。 当你实在想表示一下你的好感的时候,请选择正当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大方地表示。比如说送个小礼物(不要不吃早饭)、互相问个题、相互帮个忙什么的,前提就是尊重对方、尊重自己。 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请向你的亲人或师长倾诉寻求帮助,实在不行,还有心理热线,千万不能几个孩子兜在一起胡思乱想。因为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好些问题不是想当然就可以解决的。一定要充分地信任家长和老师! 早开的花儿只有早谢,甚至有可能根本没能绽放就已衰亡,爱情的美酒需要忠诚的酝酿,生命的鲜花需要美德的浇灌。 晓艺在此次讨论中,神情端庄,态度大方,没有了那副忸怩作态的模样,她标准地道的普通话,清脆悦耳的嗓音成了班级的一道崭新的风景。 “格格”转变的反思1“格格”需要温暖和关爱。 全班展开的大讨论对晓艺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对她的理解和尊重也让她和我亲近了许多,我顺势与她进行了多次地个别交流,而她也逐渐向我敞开了心扉,在她断断续续地讲述中,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幅场景: 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带给她的失望与孤独;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带给她的丑陋与伤心;一个冷漠的老师无情地讥讽和一群茫然的同学无心的嘲笑迫使她用怪异荒诞的行为和言语,用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化标准创新-洞察及研究
- 部队安全保密培训内容课件
-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测试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基于元学习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方法-洞察及研究
- 基于拓扑优化的剪式平衡支撑结构轻量化设计对施工效率的影响评估
- 基于工业4.0的减速机支架智能化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体系重构
- 基于AI驱动的动态阻抗匹配算法在宽带增益平坦度中的应用
- 国际标准差异背景下前盖密封条出口认证的技术适配策略
- 绿化施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指尖撕撕乐》教学设计
- 安全驾驶教育培训课件
-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我自己 北师大版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1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防护用品使用课件
- 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铝多金属(含锂)普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吉林省梅河口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日间手术课件
-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足浴会所)
- 清产核资业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