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机验证SURFACE.doc_第1页
实机验证SURFACE.doc_第2页
实机验证SURFACE.doc_第3页
实机验证SURFACE.doc_第4页
实机验证SURFACE.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机验证“Surface”的完成度2012/11/07“Surface”是美国微软公司首次推出的PC硬件产品。该产品在美国很受欢迎,甚至部分机型已售罄,遗憾的是,目前尚无在日本上市的计划。下面笔者就主要从硬件方面介绍一下Surface。 图1:Surface背面下侧支架部分印有Windows标志,上面装有后摄像头。包含支架部分在内,很大一部分以黑色金属制成。(点击放大)图2:Surface标准内置支架,打开后可以支起机身下侧支架部分印有Windows标志,上面装有后摄像头。包含支架部分在内,很大一部分以黑色金属制成。(点击放大)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使用Surface之后的感受,那就是“完成度非常高”。机身背面散发出黑亮的光泽,整体金属感较强(图1)。因为比iPad还要大一圈,所以拿在手中也感觉沉甸甸的,很有份量感。 其实Surface的重量仅为680克,与iPad(有的机型为601662g)的差别实际不是很大。拿在手中比较的话,感觉重量与iPad基本相同,随身携带也不会感到吃力。屏幕尺寸为10.6英寸,比iPad的9.7英寸要大,从这一点考虑,可以说微软在轻量化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标准配备可轻松立起来使用的支架 Surface后面带有可立起来使用的支架(图2)。后侧除了在该支架部分上印制了Windows标志之外,只安装了后摄像头,设计非常简单(参考图1)。 打开支架,可以看到机身背面写着Surface的机型名称(图3)。打开支架后,从屏幕一侧来看,机身背面右侧旁边隐藏着microSDXC插槽(图4)。可在此处插入存储卡,作为外存使用。 图3:支架背面标注着机型名称(点击放大)图4:打开支架后,可以看到microSD插槽(点击放大)为外存用途设置了SD插槽,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地方有四处 机身右侧设有音量按钮和耳机插孔(图5)。 机身左侧设有电源、USB 2.0、微型HDMI连接器(图6)。 图5:机身右侧面屏幕右侧即上侧部分设有音量按钮和耳机插孔。上面的孔是扬声器。(点击放大)图6:机身左侧面下侧即屏幕左侧依次是电源、USB 2.0、微型HDMI连接器。上面的孔是扬声器。(点击放大)机身上部只有电源按钮(图7)。此外还有两个孔,估计是扬声器。顺便一提,右侧与左侧上部都设有扬声器孔,输出声音的地方共有四处。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播放音乐时,感觉声音扩散得很广。 另外,机身下侧只有与护盖的连接部分,其他什么也没有(图8)。 图7:机身上部只有电源按钮和两个扬声器孔。(点击放大)图8:机身下部只有与护盖嵌合的端子和切口。(点击放大)可与机身轻松嵌合的“触摸盖” 图9:触摸盖既是Surface的护盖,又是触摸式键盘。通过上部端子部分与Surface机身嵌合。(点击放大)Surface的特点之一是具备专用“触摸盖(Touch Cover)”(图9)。触摸盖虽是Surface的护盖,但同时也兼具键盘功能。另外,32GB机型备有附带和不附带触摸盖两种款式,而64GB机型只有含触摸盖的套装款。触摸盖可以说是Surface的标准护盖。 触摸盖可以与Surface机身轻松嵌合。产品中嵌入了嵌合用磁铁,靠近嵌合部分之后,便可方便地在正确位置嵌合(图10)。在笔者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嵌合错误的情况。一旦嵌合,二者就会强力贴合。只抓住键盘倒挂主机部分也不会脱落,而且就算是在这种状态下摇晃也不会脱落(图11)。 正因为如此,拆卸时也有些麻烦。据微软专卖店(Microsoft Store)的店员介绍,正确的方法是按着靠近嵌合端子的部分拔下触摸盖(图12、图13)。但采用这种方法同样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拔下,有些让人担心拆装数百次之后会不会出现问题。 图10:触摸盖与Surface机身嵌合后的样子采用磁铁式,靠近之后可方便地在正确位置嵌合。(点击放大)图11:拿着触摸盖倒挂也不会脱落(点击放大)图12:拆掉触摸盖时要按住正中间的嵌合端子附近位置(点击放大)图13:拉拽和拆卸都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点击放大)兼做键盘的护盖设计得非常人性化但触摸盖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合上护盖后,电源会断开,打开护盖后,又会接通电源。尽管这些设计都理所当然,但在打开护盖的状态下支起机身(图14),或者横向放倒在桌面上(图15)时,键盘输入仍可保持有效。 图14:打开触摸盖并立起支架后,可像笔记本电脑一样使用(点击放大)图15:不打开支架时,也可以将触摸盖打开180度使用(点击放大)而且,朝着相反方向折叠360度之后,键盘部分会在屏幕的相反一侧裸露出来(图16)。也可以直接这样放在桌子上(图17)。而且在这种状态下,无视键盘输入、只在屏幕上进行触摸输入也同样有效。拿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时,即便触碰到键盘部分也丝毫不会对输入产生影响。 图16:触摸盖可以弯曲360度(点击放大)图17:也可以在折叠360度的状态下放在桌面上使用(点击放大)图18:与电源连接器正常连接之后,电源线顶端会发出白光(点击放大)值得重视的键盘敲击感也不错。尽管在完全的平面上键程为零,但与屏幕上的软键盘相比,键与键之间设有凹槽,处于中央位置的“F”和“J”键上也采用下凹设计。大小与全尺寸键盘接近,因此笔者几乎可像使用普通键盘那样进行盲打。习惯之后,就能毫无障碍地灵活使用了。当然,这方面的操作性因人而异,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键盘下侧设有触摸板,因为笔者本来就不使用触摸板,所以并没有感觉到多好用。很难准确移动光标或者进行点击。由于只需直接触摸屏幕进行触控操作就能满足需要,因此这一点或许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连接电源线时需要注意 与机身和触摸盖的嵌合相比,电源线的连接稍微有些不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