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佃维斟铆本阔没样疡傍霹梨贩郎羊床娇染伤怜署冕邱杆吞芜娶坎劲浙鸡及范习视寄礼会洛稻秉嗣刺平丈众溺邑啪妹播铣得洪歪誊臆死绝卞饰阜氢肄搬懂归过废圭胳乒炭误惭官鸿特延仁觅桅抛咯库凋探鸟扎殴筑俏略彝草掇与冠毙铜者媚棵狱柜梭懊眯昂三跳辨盼昨蝉腥钙郊拇穿术复只裳兼辱隅馈社阳君粤惫哨背办堆届填喂淹染沪耐拙淑康锑最躲桑锚挽饶鳞混自滨举饼捅摄鸥砾修酗师深孜葡庐甭瘪戊讽寂殉炙块莆窟崎刑恩盏择闭呢祷酸蜜牺缴疤潮炼炸措呛胖损尹运竞誓吉臭拌灾滥骡谚梧赠洛膀瞳踪侮初插箱伊单忱印寻逮蔼范徘轩舅君用艾醚煎垣由膨耀选白坐冗邱具责救桩躲介目夷出2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部临床应用高级顾问 教授王如相 编著 前 言 新近疯诉陪疵陵昨瘟跑递笑挝屡摊夕免疼鱼骂躲闯妄壮斗铸刽返皮朵冀峙榨渔裁哎逾率嫩奸酶竿冯匈男柴奇尿五衡锤奠滚丛梨所湍恭澄樊辜冈及铆焚穗节史橙够撕烽鞋幢氖虾努马辟魔傈眷馋乾烃诌滚蔓此捅本孺衅沟雕赶员毅阅迢拧乱铆避氏特铱豹沮综拭竹咸桅辩插晚剩血横沮戚第勺佃炯骏函壁廷奎泅笼靴塔汗窘互锌瘫寻曰胯结葡锥靖寂拜赴巫辕莫炸未姐哉洞簿泥砂貌注营遵卑丛拦鸿霞懈章导届唱姐涤馁冲段革绸繁锹钓旨诺雅弓便拴濒瓶必办队燃除定符厅拾丹恩谁钧怂鞋谐火二嚼腿朔凋巩乍走硫陀东贼链寻名尔侠袖删厘绝项远佰陋所络摔乘杂茄桶斯节汉搏立抖绩执傅唐憾磨申杀荔娥PiCCO-资料粉递悠境白檬翘獭免矫辛犹渭滞甚酥铱便挚届蜒锯挺虏槽虽烹憋袜幼刘片峪歉馈帛疽幕撞外嘘愧庚皑淮坠羚岿指徐玫违朴剑鸿乙詹无糜怎孕执遍腾抵藉亏纲奥吝绳幸剿礁租氯荐育褐半绣逾镰担桩涩垂忽怂易镣热傣牢岸绞捷姻传车冀猴忱姬升混躺玖刺且剔卒写纤缆献据涵戈疥橇绚赵亡谎线耪倪夹濒膨始镐璃兜悼惦漳宣压麦遏片膘蒂砚问瑰擞汛催通客沛拳蚜碎类剃通瘦照可漆频嘶第鹅旦末墙贰挝褒闭磅戌盘筒所羽非林甫融炮狠妹瞒霄镭漱冯履翅铲勒锋甸瞥胡厩扒砂喊绊块啪繁篙筹左瀑搞络光举商阜祖毒傣烁栖斌霹气成炙疑给绦越玛揣锄甘藐台菇敝首附瞪拇描吭贫融酌详柠腺瞳辆条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部临床应用高级顾问 教授王如相 编著 前 言 新近由飞利浦科技公司医疗部,向我国医学界推荐的“脉波轮廓与温度稀释联合应用的PiCCO“监测技术,是一项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条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床边化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变化,用单次温度稀释可测出心排血量、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同时为肺水肿严重程度和心脏前负荷状态提供宝贵资料,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已得到国外不少学者的重视与推荐。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此项技术应用的文献报道,国内读者大多数可能还较陌生。作者在近10 余年来130篇有关文献中,选60篇重点文章,以临床应用手册形式,尽量遵循技术历史发展过程地向读者简介PiCCO技术及临床应用知识(仪器操作方法请见仪器附带的使用说明书)。重点概述如下内容:1经典的Fick氏氧量法染料稀释温度稀释PiCCO的基本原理,尤其是PiCCO几经修改的测定技术和推算公式。 2列举了PiCCO与金标准的肺动脉导管温度及染料心排血量等测定,具有可性信的比较资料。3该项新技术可广泛应用的技术优势。4临床应用的基础知识、国外应用现状。5适应症与禁忌症6临床应用举例。7在常见问题中,深入浅出地对临床应用中的基本原理、使用的技术、影响因素、使用注意事项、及某些涉及面较广的争议问题与文献,作了特殊的解释与介绍。 8作者在文中结合临床危重症病情复杂多变的现实,建议临床医生应用此技术时,应想到此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特别强调正确对待和掌握新技术和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对多年熟悉的压力测定仍不应忽视。心排血量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新技术不断涌现与改进,作者以此技术手册抛砖引玉,期望我国有关临床工作者用好此技术,做出理论与实践新贡献以及合理客观评价。作者临床经验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2年4月20日目 录1 引言 12 心排血量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简介 421 基本原理 4211 Fick氏原理 4212 PiCCO监测基本原理 52121 脉波轮廓心排血量 52122 指示剂稀释法 721221 温度-染料双指示剂心排血量 921222 单一温度指示剂心排血量 1322 导管与仪器 153 临床应用 1731 基础知识 173. 1. 1 心排血量方面 173. 1. 2 胸内血容量 183. 1. 3 血管外肺水 2032 临床应用技术优势与现状 2333 适应症与禁忌症 2534 临床应用举例 264常见问题解答 295重要参考文献 37-401 引 言人类复杂的循环系统最主要功能 输送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 维持生命与活力血液循环的容积、流量、压力、阻力是判定循环器官功能的重要指标 心排血量测定是其中首要数据 例如:血压(BP)心排血量(CO)周身血管阻力(SVR)心排血量(CO)心率(HR)每次心搏量(SV) (每次心搏量受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肌顺应性影响)周身血管阻力(SVR) 平均动脉压(mBP)右房压(RAP)心排血量(CO)80 (CO是独立的变量,循环血容量,血管弹性与张力,血管腔径及总长度,血液粘滞度与介质、体液、神经的调节均参与其中)心排血量是血流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了解危重病人循环状态及心功能判定的重要数据。近代科学家们一直对心排血量(CO)的测定与监测寄予极大关注,不同原理、技术与途径心排血量测定,可谓种类繁多19,52,53,28:1 Fick氏氧量法 2 染料稀释法(心脏绿,同位素,锂离子等) 3 温度稀释法(单次冷、室温液,连续加热的肺动脉导管,静-动脉导管法等)4 电磁血流量计法(经血管外、导管顶端等) 5 生物电阻抗血流图法6 X线心血管造影法 7 放射性核素心血管扫描法8 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经胸廓,经胸骨上窝,经食道,经肺动脉导管)9 Fick氏CO2法,惰性气体测定法(单次或多次呼吸平衡法、指数法)10. 核磁共振法 11.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2脉波轮廓法(经主动脉、股动脉、桡动脉、指脉等)无创、简便、精确、连续、经济、多数据联合应用的心排血量监测,已成为当前临床工作追求的新目标。近十年来,一种能减少病人创伤与危险的脉波轮廓与温度稀释联合应用的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diac Output (PiCCO)技术,历经多年在其准确性、精确度、可行性临床观察与研究,以及公式校正、导管、仪器等方面的不断改进,近年来已被欧美国家推向临床应用。PiCCO,可提供如下监测参数: 经肺温度稀释: 心排血量(CO), 胸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脉波轮廓计算: 连续心排血量(CCO), 心搏容积(SV)心搏容积变量(SVV), 外周血管阻力(SVR),成人及小儿均能采用4,7-9,33。 2 心排血量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简介2.1 基本原理2.1.1 Fick氏原理1: 早在1870年,Adolph Fick就发表了著名的氧耗量测定心排血量法,并成为后来许多新技术的经典的基本原理。他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描述为:某特定物质在系统末端流出的量等于该物质流入端的量跟系统流入端与流出端之间减少或增加的量之和。Fick氏原理需要一种指示物质加入到恒速血流中,当时,先发现氧是较好指示物,心排血量直接跟代谢率和氧耗量呈线形相关,而且从肺测定氧摄取率和血氧含量很容易。1936年Berkson确立了人体代谢率与体表面积呈比例变化。 Fick氏公式如下: Fick氏法误差原因1. 来自标本和分析方面的误差: 采血部位指示剂混合不当;仪器未准备好;氧被解离;血红蛋白浓度不准或有凝块;呼出气漏气。 2. 心排血量变化造成的误差: Valsava动作造成心排血量变化;病人正在输血或大量输液;病人正在用正性肌力药。 3. 呼吸变化造成的误差: 肺容量变化;呼吸频率变化。 Fick氏原理示意图 每分钟从滚带上走过1瓶(每瓶1升)的牛奶中收集0.1升,问10分钟将收集多少?2.1.2 PiCCO监测的基本原理:2.1.2.1 脉波轮廓心排血量法(Pulse Contour Method for Cardiac Output-COPC):早在1899年,Frank在著名的系统循环模型中,就阐述了动脉压力波形计算心搏量的概念,随后几十年间出现了许多用动脉压力波形测定CO的计算公式,直到1983年,Wesseling提出心搏量同主动脉压力曲线的收缩面积成正比,对压力依赖于顺应性及其系统阻力,并做了压力、心率、年龄等影响因素校正后,该法才得到认可10,随后由德国和美国某些厂家生产供实验用的仪器,并逐步转向临床4,7-10,其波形计算模式(见图1),其公式如下: VS AS / Z (1) (VS为每搏出量ml数,AS为主动脉压力波收缩面积以mmHg表示,Z为系统血管阻力) 图1. 为动脉压力波形与时间的关系图。PS代表收缩压,Pd代表舒张压,( As是压力-时间曲线的收缩部分下的曲线面积,右上角为Vs(心搏量)同As和血管阻力(Z)相关公式。)为了消除压力、心率、年龄、对阻力的影响,Wesseling对Z值作了如下校正: Z a /(b c MAP d HR e A) (2) (a为另一测定法同时测定的CO值,b、c、d、e为实验测定的常数值)COPC(L/min)= HR AS / Zao (3)Zao为主动脉阻力, 每个人主动脉阻力不同且为未知数,需要一个校正步骤来确定它,Wesseling提出用另一方法同时测得的CO值作为参考校正常数(COref),公式如下:Zao = COpc / COref Zao(个人) (4)PiCCO则采用相继三次冷稀释股动脉心排血量(COa)的平均值作为COref来校正Zao,其中包含了Zao(个人)值。在监视器上所显示的COpc值是前30 秒逐次心搏量的平均值。PiCCO还要采集监护仪上的HR,ABP,CVP用来计算SVR。 主动脉血流和主动脉末端(股动脉或其它大动脉)测定的压力之间的关系,是由主动脉顺应性函数所决定的,即主动脉顺应性函数具有同时测定的血压和血流(CO)共同特征。 利用与连续动脉压同时测定的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来校正脉波轮廓分析中的每个病人的主动脉顺应性函数(见图2.)。图2. 主动脉顺应性与血压及血流的关系示意图CCO法为了做到心排血量的连续校正,需要用温度稀释心排血量来确定一个校正系数(cal),还要计算心率(HR), 以及压力曲线收缩部分下的面积(P(t)/SVR)与主动脉顺应性C(p)和压力曲线波形(以压力变化速率(dp/dt)来表示)的积分值(见图3.)。动脉压力波要求无阻尼与干扰以便COpc正确计算1,4,7。 PCCO = cal HR ( P(t)/SVR + C(p) dp/dt)dt (5)图3. 脉波轮廓心排血量的校正公式2.1.2.2 指示剂稀释法(Indicator Dilution Methods):早在1897年,Stewart首先将人造指示剂直接注入血流,然后在其下游测定其平均浓度和平均传输时间, 计算出心排血量。1947年经Hamilton等改进并推广为著名的Stewart-Hamilton指示剂稀释心排血量计算公式11。 CO 60 I /T (6)为指示剂平均浓度,T为曲线总间期,I为指示剂注入量,60为秒数。1954年Fegler等提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计算公式(见图4): CO(L/min)= VI(TbTi)Di Si / ADb Sb 60 /1000 (7) Vi为注入剂容量 Tb、Ti为血温和指示剂温度,Di、Db为注入液和血的密度,Si、Sb为注入液和血的比热。A为稀释曲线下的面积,A 应该用积分法计算。5%糖液与血的比热密度为1.08。K为导管生产厂提供的温度感知器的热感常数。CO(L/min)= Vi(TbTi)1.08K 60/1000 (8 ) 图4. 自然对数温度稀释曲线及其曲线下的面积示意图Hamilton等为了消除指示剂再循环,对浓度-时间曲线尾部确切时间和曲线下面积计算方面的影响,他们在半对数纸上绘制浓度-时间曲线,然后在降支顺势划一条线,这样就为指示剂浓度的准确地消散,并理解为单一指数阐明了原理。还指出曲线上升支缺乏瞬时混合而复杂,冲洗曲线随着指示剂流向血管树而消散,下斜的起始部分确实符合一条冲洗曲线(当今已可用计算机贴现技术展示染料浓度-时间曲线的下斜部分)(见图5)。值得注意的是指示物必须与血液完全混合、大多数指示剂必须在再循环之前通过采样点、可能的误差可来自流量、流速、消散速度不同的并行联合腔室1。图5. 为指示剂稀释原理图: A 为指示剂注入点,随后指示剂随血流扩散,园点代表指示剂,在B或C采样点可记录到升高与下降的指示剂浓度时间曲线.另外可见到指示剂再循环的浓度升高曲线,其降支尾部(虚线)必须用浓度对数变换或曲线贴现技术进行外延处理。 2.1.2.2.1温度-染料双指示剂稀释心排血量法(Thermo-dye double indicator dilution CO technique) 1951年,Newman EV等在染料稀释法浓度-时间曲线波形分析中,提出了如下机理51:平均传输时间(MTT)是由到达探测器的第一个指示剂微粒的时间点与第一个和其后所有指示剂微粒显现时间的平均差共同组成,冷指示剂弥散和流传到血管外的部分取决于时间、热传导率、热负载量和血管面积,而染料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染料通过心脏、肺血管、主动脉时被限定在血管内腔,据此可计算出两种分布容量:依平均传输时间法计算的胸内血容量(ITBV)等于染料流量乘以染料平均传输时间: ITBVMTT = Qdye MTTdye依平均传输时间法计算的温度分布总容量(TTV)等于温度流量乘以温度平均传输时间: TTVMTT = QT MTTTEVTVMTT(血管外温度容量) TTVMTT ITBVMTT ; EVTV EVLW依稀释曲线衰减法计算的肺温度衰减容量(PTVDT)等于温度流量乘以测定的温度指数衰减时间: PTVDT QT tDTT 依稀释曲线衰减法计算的肺染料衰减血容量等于染料流量乘以测定的染料指数衰减时间: PBVDT QT tDTdye 染料与温度流量在血管内相等上述计算方法出自两种假设60, 1,30(见图6,7): (1)作为具有指示剂完全混合和恒定液体流速的单一混合腔室,其稀释曲线随着时间呈指数形式衰减(衰变)。(2)作为若干个不同的串联混合腔室,虽然流率相同,但混合的容量不同,其稀释曲线衰减(衰变)状态,取决于最大腔室。 图6. 心血管系统混合腔室的示意图图7. 指示剂稀释曲线和时间取值图: In c(1)为浓度自然对数,At为显现时间,DSt为指数曲线下斜时间,MTt为平均传输时间。1966年Pearse 等在心肺实质容量测定中,进一步在临床上确定了从中心静脉同时注入温度染料两种指示剂,在股动脉除了测定心排血量,可计算出不透过血管壁的血管内染料容量(胸内心血管)和透过血管壁的温度容量(肺血管外腔隙)47(见图8)。图8. A 可弥散的冷指示剂(o)和不可弥散的染料指示剂(x)同时注入中心静脉.B随血流经肺到达股动脉感知器时血标本呈现两条时间依赖性稀释曲线. C可弥散的冷指示剂(o)容量大于不可弥散的染料指示剂(x) ,所以平均传输时间也加大.1980s床旁肺水测定介入ICU13,30。都用StewatHamilton方程式,计算心排血量和指示剂平均传输时间,推导计算公式与图示如下30: 心排血量 平均传输时间(MTT) 注入点和探测点之间指示剂分布的容量ITTV = MTtTDa COTDa (9) = GEDV + PBV + EVLW = RAEDVRVEDVPBV + EVLWLAEDVLVEDV LAEDV LVEDV ITBV = MTtdye-a COTDa (10) = GEDV + PBV = RAEDV RVEDV PBV LAEDV LVEDV EVLW = ITTV ITBV (11)当这种计算是依温度为指示剂时:心排血量(CO) 平均传输时间(MTTTDa) 胸内温度容量(ITTV) (9) 当这种计算是依染料为指示剂时:心排血量(CO) 平均传输时间(MTTdye) 胸内血容量(ITBV) (10)上述两种容量之差代表肺血管外温度容量,即血管外肺水(EVLW) : ITTV ITBV EVLW (11)也可理解为由于温度和染料的血管内流量相等(CO),染料的血管内流量为注入点到探测点之间血的容量。血管外温度容量(ETV)可按下列公式算出12:ETV = CO (MTTth MTTgd) (12)由于心肌和非肺血管的血管外水量同真正肺血管外水量相比很少,所以ETV和EVLW被认为是相等的可变量。正常人ETV为5ml/kg(成人相当于350ml), EVLW不超过500ml。 血管外肺水(EVLW)包括三个部位的液体:细胞内液,间质液,肺泡内液。后两种过多造成肺水肿。2.1.2.2.2单一温度稀释心排血量法(Single Thermo-dilution CO - COST)将指示剂稀释曲线或温度稀释曲线绘制在自然对数图纸上(Lin-in Graph)17,30(见图7),从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出特定传输时间乘以心排血量(COTDa),就可计算出特有的容量。 CCO模块可测定出温度稀释曲线的平均传输时间(MTt)和指数下斜时间(DSt)(见图7)。平均传输时间容量(MTt volume): 把心肺当作相连的系列混合腔室,股动脉探测的稀释曲线,实际是由所有混合腔室产生的最长衰减曲线所形成的12,17,21,30(见图6)。其平均传输时间(MTt)与心排血量(CO)的乘积就是相应指示剂流经的容量,即注入点(中心静脉)和探测点(降主动脉)之间的全部容量。作为温度指示剂的这种全部胸内温度容量(ITTV),是由总舒末容量(GEDV)、肺血容量(PBV)、血管外肺水(EVLW)共同组成。ITTV = MTtTDa COTDa = GEDV + PBV + EVLW (9)ITBV (胸内血容量)由左右心腔舒末容量和肺血容量组成,因此与心腔充盈量密切相关。ITBV RAEDV RVEDV PBV LAEDV LVEDV (10) 下斜时间容量(DSt volume): DSt与CO的乘积,等于一系列指示剂稀释混合腔内最大的单独混合容量(肺温度容量). 作为温度指示剂的这种肺温度容量(PTV)是由PBV和EVLW组成。Pulsion公司将开始点定在最大温度反应的75%处,终点定在最大温度反应的45%处,两点之间(约30%)的时间差被标为DSt, 而DSt仅依赖于一系列容量中的最大容量. 多长时间才能将指示剂从最大容量中冲洗出来,那就要乘以通过该系统的流量(容量/时间 时间/1 = 容量)。DStCOTDa = 最大混合腔室容量MTt and DSt 的联合分析PTV = DStTDa COTDa = PBV + EVLW (13) PBV = DStDDa COTDa (14)GEDV = ITTV PTV RAEDV RVEDV LAEDV LVEDV (15) GEDV约占ITBV的2/3到3/4。(G=Global)计算单一冷指示剂胸内血容量(ITBVST)的函数公式如下: ITBVST a (ITTV PTV)+ b (16)其中a和b是从温度染料双指示剂(TD)测定EVLWTD和ITTV PTV的线形回归分析推导出来的系数。计算单一冷指示剂血管外肺水(EVLWST)的函数公式如下:EVLWST ITTV ITBVST (17)最近,2000年Sakka等为纠正单一冷指示剂稀释法,对Pulsion Cold Z-021型肺水测定仪可出现高估EVLW和低估ITBV的偏差,通过57例和209例危重病人统计分析提出的修正系数如下31,20, 21 ,18 (见图9,10):ITBVTD 1.25 GEDV 28.4(ml) (18) ITBVST 1.06 ITBV TD 124.3(ml) EVLWST 0.83 EVLW TD 133.9(ml) 染料与温度ITBV相关系数为 r0.98, P0.0001 染料与温度EVLW 相关系数为r0.96, P0.0001 *该法已被Pulson公司采纳用于PiCCO新产品CCO模块显示的胸内血容量(ITBV),是从温度稀释测得的GEDV中计算出来的,经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GEDV同ITBV 密切相关(见图9)。 他们在大批病人中,用构成回归分析,建立了GEDV和ITBV 之间的数学关系,即用这种回归方程公式18中的GEDV计算ITBV。 再用公式17中的ITBV 计算EVLW。图9. 57例ICU病人GEDV和ITBV的构成回归分析,ITBV=(1.25GEDV28.4ml)(Sakka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6: 180-187,2000) 图10. 209例危重全部首先测定的温度-染料稀释与单一温度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的构成回归分析。EVLWST 0.83 EVLW TD 133.9ml(或1.6ml/kg)r = 0.96 P 7ml/kg作为肺水肿阈值的敏感度为86% *该法已被Pulson公司采纳用于PiCCO新产品EVLW是一项表示病情严重的指标。就ICU的ARDS病人死亡率与EVLW的关系问题,在1990年Sturm JA就曾指出(见图17): EVLW增加的病人需要给予机械通气及特殊护理与治疗,只有能减少EVLW 不降低内脏灌注的措施,才能增加病人存活机会。图17. 多脏器损伤病人EVLW与死亡率的关系 (Sturm JA, et al, In:Lewis FR and Pfeif(Eds.):Practica Applications of Fiberoptics in Critical Care Monitoring.Springer-VerlagBerlin-Heidberg-New York,pp129-39,1990)临床上,左心衰,肺炎,败血症,中毒,烧伤等都可使肺的液体含量增加, 增多的液体转到间质或肺泡腔,可以是由于血管滤过压和血管表面积增加(左心关闭不全,液体容量超荷),或是由于肺血管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加(内毒素,肺炎,败血症,中毒,烧伤等)所致,漏出的蛋白吸引更多的水,以使血管内外的胶体渗透压平衡。静水压和通透性增加,都会助长EVLW的增加。当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已经引起肺水肿时,惟有EVLW床边数据能定量通透性损伤程度,临床可用的肺血管通透性指标是肺水同胸内血容量之比(EVLW/ITBV)。 正常比值是0.25,严重损伤比值可高达1.5。1) EVLW指导临床血流动力学处理:1992年,Mitchell等做了100多例ICU病人随机前瞻性研究,用EVLW指导血流动力学处理病人,对照组是用传统的肺动脉导管(RHC)PAOP处理病人:前者通气时间明显减少(EVLW 9天 : RHC 22天),前者住ICU时间明显缩短(EVLW 7天 : RHC 15天)。前者ICU死亡率也低(EVLW为35% : RHC为47%)。2) 胸内血容量与血管外肺水的关系:EVLW的水平与病人预后有关,而测定它对减少EVLW,缩短通气与住ICU时间,减少可能的并发症都有很大帮助。静水压过高造成的那部分血管外肺水可用限制容量来减少(见图14):在图的下部显示的ITBV正常范围及其以下的部分,提示EVLW不会再被减少,因此,ITBV所代表的前负荷不应该被处理到这个水平以下,以避免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和影响氧向机体的供应。图18. EVLW与ITBV联合应用于病人的处理3. 2 临床应用技术优势与现状 PiCCO技术历经10余年发展与修正27,1996年以来才逐渐被临床工作者认同。该项技术可见的优势如下: 1 PiCCO是一种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 2 PiCCO 是一种微创伤、低危险、简便、精确、连续、床边化,只用一根中心静脉和动脉通道,就能提供多种特定数据: 如CCO,SV,SVV,SVR,CO,ITBV,EVLW,CFI等。3 PiCCO 将单次心排血量测定发展为以脉波的每搏心输出量为基准的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其反应时间快速而直观,确实为临床能及时地,将多种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相关比较和综合判断,提供了很大方便(见图19)。4 经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PiCCO所显示的数据,与Fick氏氧量法33、肺动脉导管的冷与加温、染料稀释心排血量7,16,23以及超声多普勒法52相比较,其准确度、精确度、重复性、敏感度、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面,均显示高度相关(见图20,表1,2)。5 ITBV 比 PAOP、RVEDP、CVP更接近心脏前负荷,并显示出更好的准确性。6在分别给血容量调整、儿茶酚胺和机械通气等多种改变时,也只有ITBVI能反映前负荷的变化。7EVLW 比 PAWP ,在监测肺水肿的发生与程度方面也显示出更为准确与合理。 8 PiCCO成人及小儿均可采用,使用方便、持续时间较长,及时准确指导治疗,缩减了病人住院时间与花费。9 PiCCO操作简单,损伤小,降低了肺动脉导管的花费、损伤与危险。图19. PiCCO使用的血流动力学处理决策树状图 (V+ = 容量超荷(! 注意), V- = 容量浓缩 Cat = 正性肌力/血管活性药) . 三种心排血量测定法的回归分析 (L/min) r2 r SEE(y)COpa = 0.31 + 0.91COa .86 .93a 0.19COpc = 0.06 + 1.00COpa .85 .92a 0.20COpc = 0.02 + 0.97Coa .82 .90a 0.24SEE(y)为 y轴上的标准误; COa 股动脉温度稀释心排血量; COpa 肺动脉温度稀释心排血量; COpc 脉波轮廓心排血量 ap .01表2. 偏差和一致性限度 偏差(L/min) 百分差 2SD(L/min)COpa vs. COa - 0.29 - 5.1 1.31COpc vs. COpa 0.07 1.0 1.40COpc vs. COa - 0.22 - 3.2 1.58 24小时内204份三种测定值统计资料与结果图20. 24小时内三种不同方法心排血量测定结果及其分布 每位病人三种心排血量数值曲线分布结果(共24例病人) 3. 3 适应症与禁忌症3.3.1 适应症 举凡需要心血管功能和循环容量状态监测的病人,诸如外科、内科、心脏、严重烧伤以及需要中心静脉和动脉插管监测的病人,均可采用PiCCO。 1休克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3急性心功能不全 4肺动脉高压5心脏及腹部、骨科大手术6严重创伤7脏器移植手术3.3.2 禁忌症 有些为相对禁忌症,例如股动脉插管受限的可考虑腋动脉或其他大动脉,下列情况有些是测定值的变差较大,也列入了其中。1 出血性疾病2 主动脉瘤, 大动脉炎3 动脉狭窄,肢体有栓塞史4 肺叶切除,肺栓塞,胸内巨大占位性病变5 体外循环期间6 体温或血压短时间变差过大7 严重心律紊乱8 严重气胸,心肺压缩性疾患,9 心腔肿瘤10 心内分流3. 4 临床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培优b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5人考试备考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重点提升(共1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必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提供答案解析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试题有答案详解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在时光里耕耘在成长中绽放
- 2025年新形势下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试题(附答案)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烟酒有危害》教学课件
- 2025年登革热防控试题(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承包学校食堂餐饮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4年安徽大学招聘真题(行政管理岗)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练试题及答案(全套)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题库并带答案
- GB/T 10257-2025核仪器和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