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测试方案v1.0.doc_第1页
LTE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测试方案v1.0.doc_第2页
LTE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测试方案v1.0.doc_第3页
LTE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测试方案v1.0.doc_第4页
LTE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测试方案v1.0.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LTE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测试用例1 测试环境:选取一个站点,FD共站,且FD基本同覆盖,F和D之间采用X2口连接。如下图所示:2 特性开启参数配置/打开异频切换开关MOD ENODEBALGOSWITCH: HoAlgoSwitch=InterFreqCoverHoSwitch-1;/打开MLB算法开关MOD CELLALGOSWITCH: LocalCellId=XXX, MlbAlgoSwitch=InterFreqMlbSwitch-1;/设置MLB参数MOD CELLMLB: LocalCellId=XXX, InterFreqMlbThd=60, LoadOffset=8, LoadDiffThd=15;/设置MLB触发的A4门限ADD INTERFREQHOGROUP: LocalCellId=XXX, InterFreqHoGroupId=XX, InterFreqLoadBasedHoA4ThdRsrp=-103;/异频相邻频点里面设置负载均衡目标频点标识,不需要负载均衡的频点修改为不允许,需要的设置为允许。MOD EUTRANINTERNFREQ:LOCALCELLID=XXX,DLEARFCN=XXX,MLBTARGETIND=NOT_ALLOWED;另外,负载均衡在选择UE时会受到上行预调度的影响,为下述参数,该参数设置为1500(ATU拉网时可能会修改为1500)时会影响到用户选择。可以设置为默认值80。2.1 重选参数配置:重选D-F参数设置F-D参数设置CellReselPriority=7(F),CellReselPriority=6(D),ThreshXhigh=-100dBm,SNonIntraSearch=-100dBm,CellReselPriority=7(F),ThrshServLow=-105dBm,CellReselPriority=6(D),ThreshXlow=-103dBm,2.2 切换参数配置:采用A2+A4的切换策略切换D-F参数设置F-D 参数设置InterFreqHoA2ThdRsrp=-109dBm,InterFreqHoA4ThdRsrp=-105dBmInterFreqHoA2ThdRsrp=-109dBm,InterFreqHoA4ThdRsrp=-105dBm2.3 MLB参数配置:MLB参数设置1MLB参数设置2InterFreqMlbThd=60%,LoadOffset=8%,LoadDiffThd=15%,InterFreqLoadBasedHoA4ThdRsrp=-103dBmInterFreqMlbThd=80%,LoadOffset=10%,LoadDiffThd=15%,InterFreqLoadBasedHoA4ThdRsrp=-103dBm3 特性测试用例一(大用户)1. MLB关闭时的小区吞吐量测试测试项目:MLB关闭时的小区吞吐量测试 测试目的:1. 考察MLB关闭时的小区吞吐量,包括用户均匀分布、集中分布在好点、集中分布在差点场景;2. 对比均匀分布、集中分布在好点、集中分布在差点时的用户分布和小区吞吐量。测试条件:1. 测试资源:测试区域的基站图层; TDL支持FD频段的测试设备10套(包含测试终端、路测软件、笔记本及电池)。2. 测试区域:FD共站同覆盖的小区1个。3. 基站时隙配置:上下行时隙配置(1:3),特殊子帧配置(D:G:U=3:9:2)。4. 按照小区D覆盖普查所得CRS-SINR的CDF进行选择:极好点按CDF 90%的CRS-SINR选择,好点按CDF 75%的CRS-SINR选择,中点按CDF 50%的CRS-SINR选择,差点按CDF 5%的CRS-SINR选择;5. 关闭MLB算法开关,并将每个用户限制为20个PRB。测试步骤:1. 小区10部终端按照D频段极好、好、中、差点1:2:4:3的比例放置,差点需在法线方向和30度方向上均有分布。2. 各用户在入网后由差到好逐步进行FTP下载业务,待所有用户均稳定做业务后统计稳态后5分钟内每小区DF频段下的用户数、RSRP、CRS-SINR、PCI、 RB数、MCS、CQI、层1/层3吞吐量。所有用户求和统计小区吞吐量,统计过程中发生的切换次数。后台实时跟踪FD小区吞吐量。该测试重复3次。3. 小区10部终端放置在好点位置,重复步骤2测试;4. 小区10部终端放置在差点位置,重复步骤2测试;备注:2. MLB打开时的小区吞吐量测试(参数配置1)测试项目:MLB打开时的小区吞吐量测试 测试目的:1. 考察MLB打开时的小区吞吐量,包括用户均匀分布、集中分布在好点、集中分布在差点场景;2. 对比均匀分布、集中分布在好点、集中分布在差点时的用户分布和小区吞吐量;3. 对比MLB开启和关闭时的小区吞吐量。测试条件:1. 测试资源:测试区域的基站图层; TDL支持FD频段的测试设备10套(包含测试终端、路测软件、笔记本及电池)。2. 测试区域:FD共站同覆盖的小区1个。3. 基站时隙配置:上下行时隙配置(1:3),特殊子帧配置(D:G:U=3:9:2)。4. 按照小区D覆盖普查所得CRS-SINR的CDF进行选择:极好点按CDF 90%的CRS-SINR选择,好点按CDF 75%的CRS-SINR选择,中点按CDF 50%的CRS-SINR选择,差点按CDF 5%的CRS-SINR选择;5. 开启MLB算法开关,并将每个用户限制为20个PRB。测试步骤:1. 开启MLB算法,采用参数配置1;2. 小区10部终端按照D频段极好、好、中、差点1:2:4:3的比例放置,差点需在法线方向和30度方向上均有分布。3. 各用户在入网后由差到好逐步进行FTP下载业务,待所有用户均稳定做业务后统计稳态后5分钟内每小区DF频段下的用户数、RSRP、CRS-SINR、PCI、 RB数、MCS、CQI、层1/层3吞吐量。所有用户求和统计小区吞吐量,统计过程中发生的切换次数。后台实时跟踪FD小区吞吐量。该测试重复3次。4. 小区10部终端放置在好点位置,重复步骤2测试;5. 小区10部终端放置在差点位置,重复步骤2测试;备注:3. MLB打开时的小区吞吐量测试(参数配置2)测试项目:MLB打开时的小区吞吐量测试 测试目的:1. 考察MLB打开时的小区吞吐量,包括用户均匀分布、集中分布在好点、集中分布在差点场景;2. 对比均匀分布、集中分布在好点、集中分布在差点时的用户分布和小区吞吐量;3. 对比MLB开启和关闭时的小区吞吐量。4. 对比不同MLB参数配置的均衡效果。测试条件:1. 测试资源:测试区域的基站图层; TDL支持FD频段的测试设备10套(包含测试终端、路测软件、笔记本及电池)。2. 测试区域:FD共站同覆盖的小区1个。3. 基站时隙配置:上下行时隙配置(1:3),特殊子帧配置(D:G:U=3:9:2)。4. 按照小区D覆盖普查所得CRS-SINR的CDF进行选择:极好点按CDF 90%的CRS-SINR选择,好点按CDF 75%的CRS-SINR选择,中点按CDF 50%的CRS-SINR选择,差点按CDF 5%的CRS-SINR选择;5. 开启MLB算法开关,并将每个用户限制为20个PRB。测试步骤:1. 开启MLB算法,采用参数配置2;2. 小区10部终端按照D频段极好、好、中、差点1:2:4:3的比例放置,差点需在法线方向和30度方向上均有分布。3. 各用户在入网后由差到好逐步进行FTP下载业务,待所有用户均稳定做业务后统计稳态后5分钟内每小区DF频段下的用户数、RSRP、CRS-SINR、PCI、 RB数、MCS、CQI、层1/层3吞吐量。所有用户求和统计小区吞吐量,统计过程中发生的切换次数。后台实时跟踪FD小区吞吐量。该测试重复3次。4. 小区10部终端放置在好点位置,重复步骤2测试;5. 小区10部终端放置在差点位置,重复步骤2测试;备注:4 特性测试用例二(小用户)步骤 1 启动M2000 中的Uu 接口跟踪及RB 使用情况监测任务,启动方法可参考 “同频负载平衡”场景一。步骤 2 UE1 在服务小区近点接入,UE2 在服务小区边缘接入。步骤 3 以下行触发的异频负载平衡为例。UE1 和UE2 分别进行下行、上行或同时上下行业务。为UE1灌下行UDP 包,直到在M2000 中观察RB 利用率超过异频负载平衡门限InterFreqMlbThd 与负载偏置LoadOffset 之和。为UE2 灌2Mbit/s 的下行U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