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册教案.doc_第1页
语文第一册教案.doc_第2页
语文第一册教案.doc_第3页
语文第一册教案.doc_第4页
语文第一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 科任教师:彭海群 2014年9月1日第一单元头 手 足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人体,了解人体是由头、身体、手、足四个部分组成。2、认读常用汉字 “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做到图与字配对。3、学习握笔,学用铅笔描“、”;沿虚线勾勒圆形与长方形。4、练习说话:“这是(手)。”教学重点:听、说、读的练习。教学难点:学习握笔,学用铅笔描“、”。教具准备:五官的简笔画、娃娃图像、课本。教学课时:4课时. N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看图认读字词:人、头、手、足。认识笔画:、(点)教学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了。下面请大家看看前面有什么?2、由娃娃图像引出字词:人、头、手、足。3、多种形式朗读字词:人、头、手、足。并用小手指出来。4、图与字结合简笔画:人、头、手、足。5、认识笔画:、(点)6、描一描笔画:、(点)7、课后练习:听一听、读一读。8、唱歌小手拍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看图认读字词:口、耳、目、牙、舌、鼻。认识笔画:(横)、(竖折)。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的字词:人、头、手、足。2、出示娃娃图像,依次认识:口、耳、目、牙、舌、鼻。3、伸出小手,边跟读边用手指出自己的口、耳、目、牙、舌、鼻。4、配合简笔画或自己的身体多种形式朗读口、耳、目、牙、舌、鼻。5、简单讲讲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教育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6、认识笔画:(横)、(竖折)。7、用小手练习书空笔画:(横)、(竖折)。8、小结。“五官本领大”。我的五官本领大。眼睛能够看东西,鼻子能够闻气味,耳朵能够听声音,嘴巴用处非常多,说话唱歌吃东西。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字词: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和笔顺、;用“这是(手)。”句式练习说话。教学过程:1、复习字词和笔顺。2、完成课后练习听一听、读一读、描一描。3、跟老师念儿歌:十个手指头、刷牙。4、游戏:在哪里。导入:小朋友,上次活动我们认识了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而且在自己的小脸上找到了它们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在哪里”。幼儿听指令指出自己的五官,如:师:眼睛眼睛在哪里?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一边指出自己的五官一边说)5、练习说话:“这是(手)。”6、唱歌五官歌。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教学过程:1、听的练习: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听老师读词语找出“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相应的图片。2、说的练习:让学生指出自己身上和头部的各部位,用“这是。”的句式说一句话。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的“、”三个笔画和“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这些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十个手指头”和“刷牙”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字“头、手、牙”。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三个笔画。补充资料:(一) 歌曲五官歌I=C4435 35 6 5 |6 i 6 5 |3 3 2 2 |1 师:两只 眼睛在 哪 里,在 哪 里?生:眼 睛 在 这 里。 两只 耳朵在 哪 里,在 哪 里? 耳 朵 在 这 里。 小小 鼻子在 哪 里,在 哪 里? 鼻 子 在 这 里。 小小 嘴巴在 哪 里,在 哪 里? 嘴 巴 在 这 里。 小小 喉咙在 哪 里,在 哪 里? 喉 咙 在 这 里。 小手拍拍I=D4 4 36 53 6 6 |36 53 6 6 |56 53 2|56 53 2 | 小 手 拍 拍, 小 手 拍 拍, 手指 伸出 来. 手指 伸出 来.23 5 65 3 | 23 5 65 3 |56 32 1|56 32 1 头 儿 在哪 里? 头 儿 在这 里。 身 体 在哪 里? 身 体 在这 里。用手 指出 来, 用手 指出来 。小 手 在哪 里? 小 手 在这 里。小 脚 在哪 里? 小 脚 在这 里。我有一双小小手I=D2411 33 |55 5 |66 53 |22 2|我有一双 小小 手 一只 左来 一只 右有了一双 小小 手 能洗 脸 能刷 牙32 1 |36 5 |56 53 |2 32 |1 小小 手 小小 手 一共 十个 手 指头。会穿 衣 会梳 头 自己 事情 自 己做。(二)儿歌保护眼睛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小朋友,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第二单元鞋和袜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鞋、袜”,能做到图与字配对;2、认读笔划“”和“”,并学习描写。3、继续用“这是什么”句式练习说话。4、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教学重点:认识鞋、袜。会正确认读汉字“鞋”“袜”;分辨鞋和袜。教学难点:认读笔划“”和“”,并学习描写。教具准备:字卡、简笔画、课文插图、课本。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能看懂图画,会正确认读汉字“鞋”。2、能在提示下正确完成课后 “听一听”中习题1和2。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认读卡片上的字和笔画。二、以图导入新课。1、出示书中四双样式和大小均不同“鞋”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教师指图提问:图上是什么?鞋应该穿在我们身体的那个部位上?(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看图认读汉字“鞋”和了解各种鞋的名称及用途。(教师板书:第4课 鞋 )三、授新。 1、初步观察“鞋”的字形。 教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观察过“鞋”的样子了,现在让我们汉字“鞋”来表示它。(教师在黑板上粘贴鞋图,并板书“鞋”。)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鞋”的字形。 2、图词结合指导读“鞋” (1)教师用手指引导学生先看图,再看汉字“鞋”,然后示范发“鞋”音给他们听。 (2)教师指导发“鞋”音。 (3)教师检查学生“鞋”的认读情况。教师采取全班齐声读,分小组读,个别读的形式来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教学个别强化辅导。 四、练习: 教师:通过检查同学们已经学会认读“鞋”,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 1、教师出示“听一听”1的内容。(1)教师先读题目,然后再带领学生读题,帮助他们理解题目的要求“用手指指出“鞋”的图片。(2)教师发“鞋”音,引导学生翻到语文书的11页到“听一听1”看图并用手指出鞋图,教师依次检查学生在书中的指图情况。 2、教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认识我们所穿得“鞋”了,那么你们能不能掌握“鞋”的字形呢?下面先听老师读,再找出听到的词语。 (出示“听一听2”的内容) (1)指导学生读题,帮助他们理解题目的要求“先听老师读,再找出听到的词语”。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习题2。 (3)教师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答案,并评价他们做题情况。 五、讲故事并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鞋的认读知识,同学们掌握得真好!最后老师要给同学们提一个小建议:要穿大小合适的鞋,注意经常晒鞋和洗鞋,保持鞋的干燥和干净非常重要,这样做不仅让你们的脚舒服,而且会让你们很快成为他人喜欢的人。附故事新鞋子小熊过生日,小象决定送小熊一双鞋子做礼物。小熊穿上新鞋子,走起路来踢踏踢踏地响。“扑通”不好了,小熊跌了一跤,头上鼓起了一个大包包。小狐狸看见了就对小熊说:“鞋子太大了,你就不要穿了。”小熊连忙说:“不行,不行!朋友送的,不能不穿。”没过几天,小象也过生日了,小熊也送了一双红皮鞋给小象,可是,红皮鞋太小了,小象一走路就疼,它只好拄着拐杖走路。正好给小狐狸看见了,小狐狸对小象说:“你的红皮鞋太小了,你就别穿了。”小象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朋友送的,不能不穿!”于是,聪明的小狐狸就给小熊和小象出了个好主意,小熊、小象穿上新鞋时再也不喊脚疼了。原来,小狐狸让小熊和小象两个好朋友的鞋子换一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笔画“|(竖)”并能描写。能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说一说”习题。 教学过程:1、复习。2、完成“读一读”。(1)读词语。 (2)跟老师念儿歌。3、游戏。教师:通过紧张的学习后,我们来放松一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说名”游戏,看看谁能把“鞋”的具体名称说准确,如老师穿的是“皮鞋”,同学们若说对老师将会奖励小红花。(出示各种鞋,请智障生说名称,若说对要鼓励并及时送出小红花;若说错则说出正确答案并要其跟读两次。再用“这是XX鞋。”句式练习说话。4、 认识笔画“|(竖)”并能描写。5、 对于执笔有困难的学生要手把手的教。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认读词语“袜”,学习正确发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2学习笔画“撇”,认清笔画名称,并学习书写。教学过程:1、出示各种袜子的图片,引出“袜”字。2、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或别人的袜子,看谁有没穿袜子及穿什么颜色的袜子。3、多种形式练习说“袜”字。4、以实物练习说话:这是花袜子。这是黄袜子。这是白袜子。5、练习穿袜子。6、学习笔画“撇”,认清笔画名称,并学习书写。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听、说、读、写、玩的巩固练习。教学过程:1、听的练习:能听指令指出“鞋、袜” 的图片;听老师读词语,圈出“鞋、袜”的词语。2、说的练习:让学生指出自己穿着(或图片上)的鞋、袜,用“这是袜”、“这是鞋” 的句式说句话。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 “丿、”两个笔画和“鞋、袜”这些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小黄狗”和“我的鞋”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袜子、鞋”。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丿、”两个笔画,描写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5、玩的练习:(1)儿歌攀攀鞋,攀攀鞋,两个攀儿向两边,带带鞋,套套鞋,鞋底弯弯向中间。 两个好朋友,从来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如果穿对了,他们头靠头,如果穿错了,他们把头扭。(2)游戏:穿鞋、穿袜、换鞋比赛。综合练习1教学目标:1、练习书写笔画名称“”、“”、“”、“”和“”。2、认读字词“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鞋、袜”做到图文配对。3、用“这是XX”句式练习说话。教学重点:认读字词、图文配对。教学难点:练习书写笔画名称。教具准备:字卡、简笔画、实物、课本。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字词、用“这是XX”句式练习说话。教学过程:1、以实物复习字词。(1)教师说词,学生指出相应的实物。(2)教师出示实物,学生说出相应的字词。2、出示简笔画和词卡,配对找朋友。3、以实物、图片为主,用“这是XX”句式练习说话。4、学习儿歌:五官歌小小鼻子用处大,长在脸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两只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5、游戏:找朋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书写笔画名称“”、“”、“”、“”和“”。教学过程:1、复习笔画名称。2、描笔画。先仿写,教师注意巡视指导。第三单元上厕所 教学目标:1认读汉字“男、女、厕所”,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2认识、描写笔划“亅”(竖钩)、“”(撇点) (横折)。教学重点:认读汉字“男、女、厕所”,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教学难点:认识、描写笔划“亅”(竖钩)、“”(撇点) (横折)。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课本。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汉字“男、女”,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一男一女两同学到黑板前,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特征,从而确定“男”、“女”性别。2、 多种形式朗读“男”“女”。3、 完成课后练习“听一听”。4、 指名说一说,你是男孩还是女孩。5、 跟老师念儿歌在家也当好娃娃。6、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厕所”,学会区分男、女厕所。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男”、“女”字卡进行认读。二、引入。 1、 出示男、女厕所标志,问学生在哪见过这样的标志?2、揭示课题。三、授新。1、出示生字卡、图片“厕所”,学生认读。2、出示儿歌让学生学习,学会区分男、女厕所。四、复习巩固。1、带学生到厕所门口,认读“厕所”。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别以及厕所门口的图标,找到自己要上的厕所。五、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本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笔划“亅”(竖钩)、“”(撇点)(横折),会描写笔划亅、。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读“男”、“女”、“厕所”。二、授新。1、出示笔画“亅”(竖钩)、“”(撇点) (横折)2、教读“亅”(竖钩)、“”(撇点) (横折)3、将“男”、“女”、“厕所”中带有“亅”(竖钩)、“”(撇点) (横折)的笔画分别用不同的颜色笔标示出来。4、认读、仿写笔画名称。三、巩固练习:认读、书空笔画。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听、说、读、写的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读汉字“男、女、厕所”,笔划“亅”(竖钩)“”(撇点)“ ”(横折)。二、练习。1、听的练习:能听指令指出“男、女” 的图片;听老师读词语,指出“女、男、厕所、男厕所、女厕所”的词语;听老师读笔画,指出笔画“亅、”。2、说的练习:看图跟老师用“这是XX”的句式说句话:“这是女厕所。”、“这是男厕所。”;说一说: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 “女、男”两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好娃娃”和“上厕所”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语“厕所、男、女”。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亅、”两个笔画和“口、女、手”三个字,描写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三、游戏。第四单元好好地吃教学目标:1、认读汉字“米、饭、碗、筷、勺”,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2、认识笔划“”(捺)、“乛”(横钩),会描写笔划、乛。3、会准确使用量词,会说“一只碗”、“一双筷”、“一把汤勺(调羹)”。4、认识符号“”、“”,知道它们分别表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会握笔划出”、“”,并练习说话:“做得对”、“做得不对”。教学重点:认读汉字和笔画,认识符号“”、“”。教学难点:量词的使用。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课本。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汉字“碗”、“勺”、“筷”,知道他们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我们吃饭要用到什么工具呢?二、授新。1、出示实物“碗”,引导观察外形,说说它有什么作用?2、“勺”、“筷”的教学相同。3、通过观察实物与图片,让学生认识与区分碗、筷、勺(调羹),并知道它们可以由不同的物质组成:例有瓷的、搪瓷的、塑料的、不锈钢的,但形状相似,用途相同,它们有的易碎,告诉学生要爱护餐具,不玩弄餐具。4、通过演示与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知道碗、筷、勺(调羹)的不同用处,(如:碗可以盛饭盛汤,筷子可以夹菜,勺可以用来吃饭、喝汤)并教学生用正确姿势用筷与勺,让学生知道夹菜必须用筷子,勺是用来舀汤的,当然也可以舀饭吃。三、巩固与运用。1、实物演示,让学生说说老师餐具用得对不对。例:用筷子夹汤;用勺舀面条;用筷子夹青菜。2、学习儿歌。小小手,真灵巧,三个指头捏小勺,慢慢送,轻轻舀,我的本领真不小。小小筷子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我用小手稳稳拿,不让饭菜满桌撒。小碗圆又圆,用它来吃饭。饭菜香又香,我要全吃完。故事我自己吃饭小明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长着一对大大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胖乎乎的手,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大家都很喜欢他。中午该吃饭了,小明拿了调羹舀饭吃,可吃了好一会儿,一口饭也没吃到嘴里,还弄得桌上、地上到处是饭,小明急得想哭。老师轻轻走过来拿起他的手,帮他把饭一口一口送到嘴里。原来,小明在家从不自己吃饭,都是爸爸、妈妈喂的,今天到学校来,是第一次自己吃饭。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慢慢地学会了自己吃饭。回家之后,妈妈拿起饭碗准备喂饭,小明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要你喂,小明要自己吃饭。”妈妈连忙亲亲小明,对他说:“小明真是个好孩子。”四、作业:让学生自己练习用勺子、筷子吃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看图跟老师用“这是”的句式说句话:“这是一只碗”、“这是一双筷子”、“这是一把汤勺”,看图跟老师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句话:“我在吃饭。”。教学过程:一、复习。1、“碗”、“勺”、“筷”及其作用。2、游戏:争做小帮手:创设开饭的情景,老师请学生分发餐具。老师在讲台上放了若干碗、筷、勺的图片。老师说:“今天吃面条。”(“今天吃蛋汤。”“今天吃青菜。”)看学生餐具是否发错。在游戏中让学生练习说话:吃汤用勺子,吃面用筷子,2、 授新。 1、小黑板出示:“这是一( )( )。”“这是一( )( )。”“这是一( )( )。” 2、提问并作答。 3、跟读,重点要突出量词“个”、“双”、“把”。 4、多种形式认读:一个碗、一双筷子、一把勺子。 5、看图跟老师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句话:“我在吃饭。”。三、游戏练习:“变变变”变出什么,1、学生要回答出物品的名称(碗、勺子、筷子的轮换认知)。2、学生要回答出物品的数量、名称。四、拓展(字和图的连线认知。)碗里能装什么?汤 粥 饭 面条 。用什么吃呢?勺子 筷子 漏勺的用法。(字和图的连线认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读汉字“米、饭”,认识、描红笔划“”(捺)、“乛”(横钩)。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音辨物。(纸盒里装些米,摇动。)2、视觉感知。(倒出米,问:认识吗?)二、新授。1、出示字卡:米。2、跟读、抽读、正音、齐读。3、“米”由哪些笔画宝宝组成的?一起来写写。4、这里有个新的笔画宝宝,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叫“捺”,跟读、书空。5、“米”字宝宝很调皮,它和其他字宝宝躲在一起,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我们去找找吧!(1)出示:大米、玉米、米饭、淘米。(2)找出“米”字并圈出来。6、出示“米饭”图,问:这是什么?7、出示字卡“米饭”,跟读、齐读、抽读。8、复习笔画“捺”,“饭”里有“捺”这个笔画吗?除了这个“捺”,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横钩”(用红笔勾出)。跟读、书空。三、复习巩固。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个字宝宝?齐读。2、游戏:找出学过的字宝宝。米老头 黑米 雪米饼 爆米花 玉米3、 问:我们一天三餐主要吃什么?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吗?讲解让学生知道米饭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四、小结:儿歌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1、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出来,不糟蹋,不浪费,做个懂事好小孩。 2、小朋友,要注意,吃饭不要掉饭粒。一粒米,一滴汗,粒粒得来不容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乛”两个笔画,分辨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认识并能用“”或“”表示。教学过程:一、复习。1、认读字词:碗、勺、筷、米、米饭。2、认读笔划“”(捺)、“乛”(横钩)。3、认读生字和实物相结合(生字出现时,要求认识与描写笔划“、乛”要用彩色显示),练习用数量词说话,如:一个碗、一双筷子、一把勺子。二、读的练习。1、让学生手点着所教 “、乛”两个笔画和“米、饭”这些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筷子”和“白米饭”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语“手、筷子、饭、米饭”。2、多种形式读字词。三、写的练习。1、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乛”两个笔画,描写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2、出示图片:苹果、袜子、黄瓜、鞋子、西瓜。(1)让学生分辨这些是什么,问这些是什么?(2)分辨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3)认识“”或“”,告诉学生“”这叫钩,“”这叫叉,“”表示对的、“是的”,“”表示“不对的”、“不是的”,让学生书空划一划,在纸上的虚线描一描。(4)完成课后练习“写一写”。让学生对“西瓜”与“黄瓜”有初步认识。(5)校正。综合练习二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米、饭、碗、筷、勺、男、女、厕所”,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2、认识、描写“亅”(竖钩)“”(撇点)“ ”(横折)“”(捺)“乛”(横钩)。教学重点:认读字词。教学难点:学描笔画。教具准备:字卡、图片、课本、练习本。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字词。教学过程:1、复习字词。(1) 跟读字卡。(2) 以游戏的形式认读字词。2、出示练习。(1) 听老师读词语,找出图片。(2) 读一读。(3) 读一读,再连线找朋友。3、 练习、纠正,及时的表扬及鼓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描笔画。教学过程:1、复习笔画名称。(1) 跟读。(2) 将字词中带有所学笔画名称的部分用彩笔标出。1、 跟着描红。2、 自由练习。第五单元好好地睡教学目标:1、认读词语“床、早起、早睡”,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2、认识笔划“乚”(竖弯钩),会描写笔划“乚”。教学重点:认读词语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教学难点:认识并学描笔划“乚”(竖弯钩)。教具准备:字卡、图片、彩笔。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床”,图文对照,练习用“这是我的床。”句式练习说话。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出示,引出“床”字。二、授新。1、图字结合,认读“床”。2、多种形式认读“床”。3、练习说话:这是我的床。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听一听”。2、念儿歌:跟我一起来睡觉。枕头放放平,花被盖盖好。小枕头,小花被,跟我一起来睡觉,看谁先睡着。4、 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读“早睡”、“早起”,完成课后练习“听一听”“读一读”。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我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二、授新。1、出示课本插图“早睡”、“早起”。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窗外有什么?桌上的闹钟显示几点?小朋友在干什么?3、认读“早睡”、“早起”。三、巩固练习。1、“听一听”(1)听指令,找图片。(2)听老师读,找笔画。2、“读一读”(1)读词语:早起、床、鞋、早睡。(2)跟老师念儿歌:早睡早起身体好。四、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笔划“乚”(竖弯钩),会描写笔划“乚”。看图说话。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早睡”、“早起”。二、授新。1、出示笔划“乚”(竖弯钩)。2、出示“起”字,并将其中的“乚”用红笔标出。3、认读笔划“乚”。4、描一描笔划“乚”。5、出示“说一说”图片,看图跟老师说。三、巩固练习。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教学过程:1、听的练习:能听指令指出“床、早起”的图片;听老师读词语,指出词语“床”;听老师说笔画分别指出“丶、一、丨、丿”。2、说的练习:看图跟老师用“这是XX。”的句式说句话:“这是我的床”,看图跟老师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句话:“我在睡觉。”,“我起床了。”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 “丶、一、丨、丿、”五个笔画和“早睡、床、鞋、早起”这些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睡觉”和“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语“头、起、早、手、睡、早睡、早起”。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丶、一、丨、丿、乚”七个笔画,描写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补充资料 (一)儿歌太阳公公眯眯笑,小朋友们起得早,伸伸手,弯弯腰,一二三四做早操。月亮婆婆窗外瞧,小朋友呀睡着了,一觉睡到大清早,早睡早起身体好。睡觉脱下鞋子和外衣,闭上眼睛手放好,鞋子整齐放在地。不吵不闹睡觉了。铺好被子上床去,房间里面静悄悄,被子暖和盖身体。一觉醒来精神好。(二)歌曲 好好地睡觉I=E34安静地12|3|32 |1|13|好 孩 子, 睡 觉 了, 眼 睛21|2|12 |32|1|闭 闭 好, 不讲话, 手 放 好,13 |22|1睡 觉 身 体 好。第六单元门和窗教学目标:1、认读词语“门、窗”,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2、认识笔划“ 、”,会描写笔划“ 、”。教学重点:认读字词。教学难点:认识、描红笔画。教学准备:字卡、实物、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门”,认识笔画名称“ ”(横折钩),区分铁门、木门。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教室的门引入。二、授新。1、出示字卡“门”,教读,与实物配合。2、教学“门”。3、观察“门”是由哪些笔画宝宝组成的,引出新笔画“ ”(横折钩)。4、教学新笔画“ ”。5、出示图片:铁门、木门。6、看图跟老师说:这是铁门。这是木门。7、学习儿歌:门铃。门铃门铃个儿小,守在门边静悄悄,宝宝一按它就叫,丁冬丁冬客人到。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听一听”“读一读”。四、作业:描写“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字词“窗”,能根据指令做开、关窗的动作。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教室的窗引入。二、授新。1、用字卡“窗”贴到教师的玻璃窗上。2、教学“窗”。3、观察“窗”字的红色部分(横撇),引出新笔画横撇。4、教学新笔画横撇。5、教师边说口令边做动作:(我)开窗。(我)关窗。6、学习儿歌:开窗子。新房子,开窗子。开在哪?屋顶上。请星星,星不来,雨点不请自己到,淋得小猴吱吱叫。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听一听”四、作业:描红笔画横撇。 综合练习3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床、门、窗、早睡、早起。2、复习笔画“乚”(竖弯钩)“ ”(横折钩)“”(横撇),能区分、描红“、 ”“、乚” “乛、”。教学重点:认读字词并与实物配对。教学难点:能区分、描红“、 ”“、乚” “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区分笔画名称“、 ”“、乚” “乛、”。教学过程:1、复习笔画名称。2、听老师指令指出“丿、”、“、乚”“乛、”三组中的笔画。3、让学生手点着所教“、”,“、乚”,“乛、”三组笔画,并把它们读出来。4、游戏:(1)每生手拿一笔画卡,听到对应卡的站到讲台前。(2)听指令,找出所听到的笔画。(3)把相近的笔画卡排在一起,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5、重点区分“、 ”,“、乚”,“乛、”三组笔画。6、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 、乚”三个笔画,注意指导学生的握笔姿势。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字词,读、学儿歌。教学过程:一、认读字词。1、听指令指出“碗、筷、匙”的图片;2、听老师读词语,指出词语“门、窗”3、看图跟老师用“这是”的句式说句话:“这是铁门。”“这是木门。”4、看图跟老师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句话:“我在擦窗。”,“我在开窗。”5、跟着老师念“门铃”和“开窗子”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语“门、人、窗”。二、学儿歌。(一)情景表演材料看情景表演:教师可安排一位较好的学生熟悉内容后到班上来表演。创设情境:爸爸、妈妈不在家。准备:在活动室适当地方简单布置成一个房间的模样,有桌子、小柜、玩具、书、电话机等。观看情境表演,使学生知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陌生人敲门不能开。(1)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名字叫“爸爸、妈妈不在家”。小品开始。学生红红独自在家中玩耍,边玩边说:“今天爸爸、妈妈出去有事,让我好好看家。嘿!这回我可要自己玩个痛快。”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问:“这是*的家吗?”红红问:“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查电表的,请开门!”(表演停止)(2)老师提问,让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来的是什么人? 红红能不能开门?如果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什么危险?红红应该怎样做?(3)小品结束后小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门,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是让来人在外留个条,也可让来的人到爸爸、妈妈单位去找,等等。(4)请助教老师当陌生人,老师扮红红,表演如何接待陌生人,让学生加深印象。第七单元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1、认读词语“我、爸爸、妈妈”,并能与照片配对。2、认识笔划“(竖折折钩)”“ ”(斜钩),会描写笔划“、 ”。教学重点:认读词语“我、爸爸、妈妈”。教学难点:认识、描红笔划“(竖折折钩)”“ ”(斜钩)。教具准备:字卡、词卡、图片、色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爸爸、妈妈、我、家、爱”,用这些字词说出完整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插图,引导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二、新授。1、出示图画与字卡。2、教学“爸爸、妈妈、我”3、手语教学“爸爸、妈妈、我、爱、家”。4、口语、手语结合,反复练习“爸爸、妈妈、我、爱、家”。5、练习用“爸爸、妈妈、我、爱”组成完整的句子并说出来。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爸爸爱我,我爱爸爸。三、巩固练习。1、听老师读,找出听到的词语。爸爸、我、妈妈、爱。2、唱歌我的好妈妈(爸爸)。教育学生要爱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听话的好孩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识、描红新笔画“(竖折折钩)”“ ”(斜钩)。教学过程:一、复习。1、认读字词:爸爸、妈妈、我、爱。2、复习学过的笔画。二、新授。1、出示新笔画“(竖折折钩)”“ ”(斜钩)。2、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斜钩)。3、将本课中带有“”“ ”的字用不同的色笔标出。4、学习描红:“(竖折折钩)”“ ”(斜钩)。三、作业:1、描红:“(竖折折钩)”“ ”(斜钩)。2、认读爸爸、妈妈、我、爱、家。三、补充资料:歌曲我的好妈妈I=F24335 22 |1 0|335 66 |5 0|23 56| 我的 好妈 妈, 下班 回到 家, 劳 动了32 30|55 32|2 0|33 32|16 50|一 天, 多么 辛苦 呀, 妈妈 妈妈 快坐 下,56 12 |3 | :535 66 |53 2:| 53 32|请喝 一杯 茶, 让我 亲亲 你 吧,我的 好妈 1|3 5| 20 20| 1 0 | 妈 我 的 好 妈 妈。第八单元小帮手教学目标:1、认读词语“扫帚、簸箕、抹布、脸盆”,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知道它们是劳动工具,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2、认识、学描笔划“ ”(提)。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词语抹布、脸盆,理解词语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词语意思,了解正确使用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图片、生字卡片、强化物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扫帚、簸箕”、理解词语意思。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引入:听儿歌,猜谜语。(打两件劳动工具)“两个好兄弟,天天在一起,扫的扫、撮的撮,干净又欢喜。”教师:“你们说对了,着就是我们每天经常用到的打扫卫生的工具”(板书课题)二、新授过程。 1、(出示实物)观察实物,让同学们指出哪个是“笤帚”,哪个是“簸箕”。2、认读字词要求学生观看演示书写笔顺,边看边说出笔画名称。3、教师教学生认读词语。纠正学生的发音。4、再看教师板书词语,学生边说笔画边书空。5、说句子。 教师指导学生跟老师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教他们说“老师扫地、撮垃圾。”三、拓展延伸1、教师:你们知道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两样工具,在遥远的地方,人们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扫帚和簸箕”,我们知道就可以了。2、听老师读儿歌:“猫咪,猫咪,妈妈叫它扫扫地。扫一下,扫两下,扫得灰尘到处扬。扫得妈妈捂着脸,阿嚏阿嚏打喷嚏。”儿歌中说了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打喷嚏呢?猫咪扫地的方法对不对?我们平时应该怎样扫地?扫帚和簸箕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劳动工具,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它们,并且要爱护它们,掌握打扫的劳动技能,做一个讲究卫生的好学生。3、找学生演示,另找学生看演示说句子。如:“李静在扫地”。或“李静用笤帚扫地、用撮子撮垃圾。”四、作业:认读学过的字词、练习使用“笤帚”和“撮子”打扫教室卫生。补充资料:(一)儿歌抹布抹布有啥用,擦门擦窗擦桌椅;扫帚扫帚有啥用,地上脏了扫拉圾,拉圾扫进簸箕里。 (二)歌曲 好 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