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课题砂和黏土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同时,课标中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使学生“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怎么样“做”。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终生难忘。”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的位置 本课在教学中属于“地球与宇宙”的领域,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中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的探究内容。从内容看也属于“物质世界”中“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具体内容标准: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对应的活动建议是搜集、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比较、讨论。同时它也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具体的内容标准: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者图形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2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 教学内容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人与大地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地球上的生物和水及空气之后,认识地球组成的又一重要内容。本课教材中要求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点入手,再经过实验对比,认识砂和黏土的特性,以及探究砂和黏土的渗水性。砂和黏土又是土壤的主要成分,为学习有关土壤的知识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在学习了动物、植物、水和空气之后,已经初步具备了对事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分类能力;他们对砂和黏土有一定了解:知道在生活中很常见,这些都是本课学习的基础。但北京的学生对砂和黏土也是很陌生的,他们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外表的一般特点上,很少会去深入探究砂和黏土更多的奥秘。知识上:学生已经知道了砂和黏土是常见常玩的物质,几乎每个儿童对它们都有所认识并感兴趣。本课选取砂和粘土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点入手,再经过实验对比,认识砂和黏土的特性,并了解他们的用途。能力上: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很多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对他们来讲比较困难,科学思维能力(如归纳能力、想象能力)还很欠缺,是需要在科学课中逐步培养的。认知特点上: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砂和黏土的一些特性,便于学生想象及猜测。在讲课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前测,出示砂和黏土的图片,72%的学生能够识别哪幅图是砂哪幅图是黏土,只有25%和3%的学生是分辨错误和不知道的。对于它们颗粒大小的比较,9%的学生认为砂的颗粒大,而66%的学生认为黏土的颗粒大,还有25%的学生是不知道的。这一情况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重点观察感知。对于黏性的比较,100%的学生都知道用黏土能够捏成各种形状。对于渗水性的比较,学生还不理解这个概念,所以我用学生理解的文字和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如果往盛砂和黏土的容器中倒水,哪个漏出的水多?56%的学生都知道是砂漏出的水多,22%的学生认为是黏土漏出的水多,还有22%的学生是不知道的。(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观察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 (四)技术准备:砂、黏土、放大镜、小碗儿、水、漏斗、烧杯、铁架台、实验记录单颗粒大小有没有黏性渗水性强弱砂 黏土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砂和黏土的颗粒大小、黏性和渗水性的不同。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砂和黏土,提高学生运用感官了解事物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且更加了解、认识对比实验。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养成学生倾听他人意见,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砂和黏土的颗粒大小;知道砂和黏土的渗水性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对比实验教学流程: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利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激发兴趣,确定主题 区分初步观察,描述颜色与颗粒观察砂与黏土的不同同学生分组实验扣馒头,观察黏性大小 进一步观察,描述黏性大小进一步观察,描述渗水性不同学生实验观察记录,比较渗水性不同,总结不同原因体会砂和黏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砂和黏土的日常应用 系统整理,加深印象课堂总结 4.教学过程环节中体现依据学情而采取的教学方式的设计、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一、教学引入 (教师出示沙漠、黄土高原挂图) 谈话: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哪幅图是砂?哪幅图是黏土? 预设1:图1为沙漠,图2为黄土高原预设2:图1为黄土高原,图2为沙漠【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沙漠和黄土是砂和黏土的主要来源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了解砂和黏土的来源并初步辨认砂和黏土。】 提问:你们知道砂与黏土和岩石有什么关系吗?讲解:砂就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大块的岩石长期受到自然界对它的侵蚀,损坏,破碎成小块岩石,而这小块岩石在自然界中同样受到破损,慢慢地,越来越小,越来越细,最后就变成了小砂粒了,因此砂是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设计意图:学生思考与岩石的关系,将新知与旧知相联系,体会岩石、砂、黏土都是地球的物质组成之一。】 二、新授 1、砂与黏土颜色与颗粒大小比较 (1)、要想研究砂和黏土有什么不同,我们必须先要采集砂和黏土。我们到哪里能寻找到土样呢? 预设:可以从施工的工地寻找到砂;在施工现场的地下能采集到黏土。 (2)、(出示砂和黏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它们? 预设1:用眼睛看颜色 预设2:用手摸一摸: 砂有些搁手,而黏土像面粉一样,是粉末状的。 提问:为了进一步认识砂和黏土的样子,还可以利用什么工具来观察呢? 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拿住放大镜的手柄,接近砂和黏土,上下移动,认真观察,直到看清晰为止。 提问:通过放大镜观察砂和黏土,你有什么发现吗? 总结:我们观察到砂的颗粒大,黏土的颗粒小。科学家曾经计算过一粒砂相当于几十粒黏土那么大。 【设计意图:刚刚学习了动物、植物、水和空气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事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分类能力,用之前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初步感觉砂和粘土的不同。通过前测,大部分同学认为黏土的颗粒大,所以让学手摸、利用放大镜观察它们颗粒大小的不同。】 2、砂和黏土的黏性比较谈话: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扣馒头的游戏。准备好两个小碗儿、还有一些干的砂和干的黏土。提问:我们扣得不是很理想,如果让馒头扣得更好,你有办法吗?预设:在干的砂和干的黏土中放入水,变成湿的砂和湿的黏土。学生实验:将湿砂放入小碗中,湿的砂能扣出小馒头;将湿黏土放入小碗中,虽然扣不出馒头,但能捏成馒头,还能随心所欲捏成各种形状。总结:湿砂虽然能成形,经手触碰,仍然是较松散的,但手很干净,这说明砂无黏性。而湿黏土能搓成各种形状,把手弄得很脏,这说明有较强的黏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切身体会砂和黏土的黏性不同,学情调查时,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生活经验知道黏土的黏性大,做个游戏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从之前初步认识不同过渡到更加深入的认识不同。】 3、砂和黏土的渗水性比较 (1)观察两幅图片(往干砂中倒水、往干黏土中倒水),通过这一现象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渗水性吗?明确概念:渗水性是指水慢慢地透入或流出。流下来的水多,渗水性就强。这是砂和黏土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提问:猜一猜砂和黏土谁的渗水性强?预设:学生可能猜测砂的渗水性强;学生可能猜测黏土的渗水性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渗水性?同时通过猜测检验学生对于渗水性是否了解,为下面的实验做铺垫。】(2)提问: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呢?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设计这个实验,小组讨论。预设:分别往收集砂和黏土的容器里倒水,看看是否能让水漏出。漏水多的说明渗水性好,漏水少的说明渗水性差。对策:如果学生不能想出实验方法,则出示实验器材,根据材料想方法;如果能够想出方法,则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设计实验,汇报之后试着组装。(两个漏斗、若干个烧杯、水、还有一些砂和黏土、铁架台)学生组装实验材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每组讨论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汇报之后组装实验材料,为进行对比实验做准备。】(3)提问:在这组实验中怎样对比才公平呢?请你想一想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预设1:等量的砂和黏土预设2:在相同的高度,同时倒入等量的水预设3:同时倒水,同时观察结果预设4:砂和黏土的材质不同对策: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便于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砂和黏土的渗水性比较实验条件 相同条件倒入同样多的水倒入同样多的砂和黏土同时倒水观察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 砂和黏土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补充的方式完善实验设计,同时通过表格梳理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学生操作实验的时候表格出示在屏幕上,给予学生操作指导。】 (4)出示概念:像我们今天这样几个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实验中可以有很多相同条件,但其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5)小组实验,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实验。提问:实验前同学们想一下,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预设:砂下面的烧杯中水多,说明砂的渗水性强;黏土下面的烧杯中水多,说明黏土的渗水性强。对策:肯定学生的预想,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与自己的预想做对比。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砂的渗水性强,黏土的渗水性弱。【设计意图:实验前安排学生进行预想,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渗水性的理解:通过观察什么位置判断渗水性的强弱。然后操作实验验证结论,填写记录单,通过汇报、补充,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观察,注意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6)为什么砂的渗水快、黏土的渗水慢? 预设:砂和黏土的渗水快慢与颗粒大小有关,砂的颗粒大,彼此间的缝隙较大,渗水就快;黏土的颗粒小,彼此间的缝隙较小,渗水就慢。 【设计意图:从实验现象思考原因,对学生是否充分掌握了渗水性知识进行课堂评价】 4、砂和黏土在日常的应用 提问:你知道砂和黏土有哪些用途吗? 预设1:沙雕艺术;沙画;沙漏,以上都是用砂制作出的工艺作品。 预设2: 陶器、瓷器,这些都是以黏土作为主要原料的。 预设3:砂和黏土还可以用来砌墙、盖房和和水泥,是建筑等方面主要的原料。 【设计意图:学习砂和黏土的特征之后,回忆在生活之中哪些地方有他们的用途,体会砂和黏土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三、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砂和黏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发现砂的颗粒大、无黏性、渗水快;黏土的颗粒小、有黏性、渗水慢。板书设计: 砂和黏土 颗粒 黏性 渗水性 砂 大 无 强 黏土 小 有 弱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生姓名 评价要素A(10-8)B(7-5)C(4-0)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能很好主动的完成组内分工能清楚叙述出砂和黏土的不同能说出怎样做对砂和黏土渗水性的对比实验评价等级A(40-32) B(28-20) C(16-0)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一、 突出学生的主体: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陵市重点中学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滴滴司机和乘客安全培训课件
- 滴滴代驾安全培训考题课件
- 文库发布:课件APP
- 安装车间安全培训课件
- 安监总局安全培训教师课件
-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员工劳动合同及农业技术培训协议
- 离婚协议范本: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安排
- 企业培训总结课件怎么写
- 诫子书课件一等奖
- 焊装工艺学习课件
- 【个人简历】保洁经理求职个人简历模板
- 绵阳东辰学校五升六预备年级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 隧道消防维护维修及专项工程技术文件
- GB/T 15856.2-2002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学校防溺水“七不两会”教育(课堂)课件
-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 火电厂工作原理课件
- (完整版)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 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