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农田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农田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农田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农田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田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XX县XX村农田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XX村农田水利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地点:XX河川区项目申报单位:XX村村委会项目负责人:XXX项目申报日期:2009年2月目录一、项目概要二、项目区概括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五、规划设计六、建设主要内容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八、综合效益分析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十、环境影响和分析十一、结论和建议十二、附录一、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因该项目实施地点位于XX两边的肥沃土地区,根据XX县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化学特征的指标,该综合项目属于剥蚀堆积波状平原孔隙水文地质区,同时又是我县小杂粮的主产区,并靠近XX公路和即将投入使用的XX铁路XX站,故将该区域作为农田水利改造项目进行实施。1.2项目背景XX村位于XX县东南坝下地区,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后备土地资源比较少。项目内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薄弱,农民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我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特色小杂粮产业,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2580亩,涉及2个自然村,投资规模为201.36万元。通过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不仅可以增加耕地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而且确保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实现农业稳产增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1.3项目目标(1)土地整理总面积1000亩。(2)平整土地,建设沟渠、道路和林带,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全面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4)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以及新农村的建立。1.4、项目建设的范围、规模、内容及工期1.4.1范围该项目涉及两个自然村(XX村和XX村),涉及457户农民,总人口1130人。全村总土地面积32580亩,其中林地面积8150亩,草地面积22944亩,现有耕地面积4072亩。该村农民的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1.4.2规模该项目建设总规模为1000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科技培训1500人次。1.4.3主要建设内容打机井10眼(井深60米),埋地下Pvc管道8500米,管理房50平方米,科技培训3次、1500人次。1.5工期项目建设期限为2009年4月-2010年4月1.6项目投资预算总投资201.36万元,其中申请县级以上补助147.75万元,镇集体和农民自筹53.61万元。详见下表。XX县XX村农田水利改造项目投资估算表定额编号材料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总价(万元)备注1管沟挖填立方米340013.44.56群众自筹2管路铺设安装米850054.25群众自筹3225 PE管(0.4Mpa)米85006051.0 4PVC管道连接件个3401505.10 5井房修建平方米505002.50 6勘测设计费次/区135000.35 7机井钻探60米60038022.8 8水泵配置台1060006.0 9电力配套亩100060060.0 10科技培训人次1500101.5镇政府投资11防护林亩30088026.4镇协助投资12机耕路公里44.2216.9镇协助投资13投资合计元201.36 1.7项目效益1.7.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的科技含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小杂粮和蔬菜产业。预计新增总产值50万元。同时,项目区农民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2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尤其是水浇地的开发,将使中低产田变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充分保证了农民无后顾之忧。同时,小杂粮和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及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可为当地人民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二、项目区概况2.1自然状况2.1.1地理位置与范围该项目区位于XX县东南坝下地区,该项目涉及XX村的XX、XX自然村。地理坐标为:北纬40001、-40015、,东径114002、-114014、,海拔高度为1100-1300米。2.1.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类型为坝下丘陵地带,地势基本走向为西高东低。区内土壤肥沃,境内XX河横贯全境。白郭公路、XX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区内有部分机耕路与XX公路相通。2.1.3气象、地质该综合项目区位于XX县东南XX地区,年平均气温3.2-4.20C,7月分平均气温为18.5-200C,1月份平均气温为-13.2-15.50C,100C的积温为2400-30000C,无霜期110-120天,该项目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350420毫米之间,6-8月份降水量为260-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项目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815.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全年各月日照时数均在190小时以上,是全省日照时数最长和日照百分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且该区昼夜温差大,便于农作物积累糖分,适宜发展小杂粮和蔬菜产业。地下水埋藏情况,这一带分布有浅层淡水,单井出水量在480立方米/日以上,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良好,可用于生活及工业用水,年开采量为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但不能过量超采。2.1.4土壤该项目区土壤类型为壤质洪冲积物栗钙土,该土壤耕作时间100500年,已具备高产土壤的土体构型,耕性、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养分含量较高,平均有机质2.31%、全氮0.15%、速效磷1.5PPM,是主要产粮区。在自然雨水和灌溉、耕作的影响下,土壤已经脱盐脱钙淡化,含盐量大部分在0.1%以下。土地层深厚,养分贮备丰富,具备高产的潜力和基础。2.1.5自然灾害项目区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霜冻、大风及冰雹,其中:干旱和霜冻是项目区内的主要自然灾害。从近20年的统计情况分析,项目区内基本上2年发生一次春旱,3年发生一次出现一次夏旱,5年出现一次重复旱。霜冻几乎年年发生,寒潮降温年平均为11次,其中春季最多,平均为4.0次,占年平均的36.9%,其次是冬季和秋季每年平均为3.61和3.1次,占年平均的33.3%和28.1%,寒潮造成大幅度降温,对作物造成严重冻害,冬季常因寒潮造成母畜没奶、瘦畜、弱畜受冻而死亡。大风也是灾害性天气之一,常造成耕层的肥沃表土层被吹走,甚至可将籽种和幼苗吹走,如秋季大风,还可以使植株倒伏,码码较松的作物落颗粒,造成减产。冰雹也是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都有发生,降雹时常伴有短时大风暴雨,因此冰雹、大风、洪水同时发生,对农牧业等多种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在某一小范围来说常是毁灭性的。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现有总人口1030人,现有农村劳动力700多人。2.2.2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广种薄收的生产状况,粮食总产量61万公斤,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黍、胡麻、土豆,玉米亩产在350公斤以下,种植面积约500亩,胡麻亩产在150公斤以下,种植面积约1000亩,土豆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下,种植面积约1000亩,谷子亩产200公斤,种植面积约500亩。2.2.3农民收入项目所涉及的XX村农民人均年收入3800元,人均纯收入2100元。2.2.4农业科技与服务体系状况近年来,由于加大了科技扶贫力度,农民的科技意识大大增强,并自觉的将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由以往的粗放耕作变为现在的精耕细作。同时,农口各部门都配备农业科技人员经常下乡指导农业生产,每户基本上达到一个科技明白人。2.2.5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项目区内农作物主要有小杂粮(谷、黍、芸豆、胡麻等)及土豆,小杂粮年产量10万公斤,土豆年总产量80万公斤,除自用一部分外,剩余部分用于兑换别的产品或喂牲畜,区内无农产品加工点,农产品转化率非常低。2.3基础设施2.3.1田间工程现况项目区内原有生态工程建设投资打深井1眼,群众自己投资打的中、小机井2眼,近几年的持续干旱,项目区的中、小机井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出水量减少的情况,控制面积相应减少。项目区现有防渗渠200米,利用较好。田间没有喷灌设施,尤其农民投资打的中、小机井,灌溉时利用土垄输水,水利用系数较低,浪费严重。2.3.2农机与农机服务现状项目区主要农机具有小型拖拉机、三轮、耧、小型播种机50台(件),现有的农机具主要用于播种、运输,利用率在80%左右,没有统一的农机服务组织,自己使用。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地处坝下山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该区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当地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干旱、霜冻、大风、寒潮、冰雹等自然灾害造就了农作物产量减产,农民忙碌一年,除所得口粮,所剩无几。同时,还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一些优良品种不能大力推广,只能沿袭以往的大田作物,产量低质量差,很难实现直接的经济收入。近几年开展的科技下乡活动,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农民无力在农业设施上,尤其无力在再加工业上加大投入,以取得更大的回报。以上的各种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区内通过农业工程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配置农田防护林网,都是针对项目区内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提出来的,通过生态工程建设,一方面增强了当地农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舍饲项目又起到了典型示范效应,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力,故发展生态农业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需要的。1、项目区总土地面积32580亩,土地资源充足。2、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易于开采,易建成一批高产稳产田。3、十多年生态工程的实施,其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使农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化,农民对生态工程认识提高,认为生态工程建设是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捷径,工程建设积极性较高。4、县农口各局都有农业科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把技术传授给农民,同时乡、村还有林、水、草技术人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5、项目区一退双还工程的实施,人均耕地占有量减少,大量劳动力剩余,有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劳力资源。6、各级领导对生态工程建设非常重视,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建设上,故该项目建设切实可行。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地表水项目区内有XX河流经全境,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河床较低无法用于田地浇灌,造成资源的浪费。4.1.2地下水据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动力条件和水化学条件以及反映地下水特征的指标,项目区位于三大水文地质分区中的剥蚀堆积波状平原水文地质区,项目区内无集水工程,暴雨过后,地表径流都白白流走。项目区地下水可利用量大于项目开发实施后的总用水量,水量有保证,地下水位降幅都在规定范围之内,每年的地下水用水量都可由当年得到补充,不会因地下水的严重超采而导致本区域水质发生恶化,水源枯竭,地面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该区的地下水矿化度较低,适宜农灌,主攻地下水,亦无后顾之忧。五、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二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加收入的总目标,着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生产基础建设,立足资源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优势,突出标准质量,综合示范,科技推广三大主题,确保项目建设上新台阶和新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5.2最佳方案的选定项目安排时,我们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实施综合开发,努力建设好区域生态环境,按区域整体规划,大力扶持优质农产品基本建设,发展小杂粮特色产业,在该项目区进行开发示范,是非常适应当地形势,故该方案是可实施的。六、建设主要内容6.1水利发展水浇地1000亩,共新打深井10眼,配置低压管道8500米。6.1.1机井设计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及项目去现有机井揭露地层情况,设计机井开采深度为60米,机井出水量20吨/时左右。6.1.2低压管道设计为提高水利用率,达到省水目的,设计低压管道8500米,每25米留一出水口,上配载伐开关,管材选用pvc管,管径为110.6.1.4水泵配套设计根据机井设计动水位,水泵流量,管道水头损失及地形落差,初步计算确定,灌井选用QJ20-100型潜水电泵,配套功率7.5千瓦。6.1.5井房及标志牌建设井房净里尺寸为2.522米,浆砌砖砌筑,盖板为钢筋砼。标志牌每项目区一块。七、投资估算及来源该综合项目总投资201.3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147.35万元,群众以工带赈折合筹款8.81万元,镇政府协助解决款项合计44.8万元。八、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为加快小杂粮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水浇地工程实施完成后,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及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以谷、黍、土豆为主的无公害特色粮食,谷种植面积500亩,亩产量500公斤;黍种植面积100亩,亩产量350公斤;土豆种植面积400亩,亩产量2000公斤,以市场价格,谷4元/公斤,黍4元/公斤,土豆0.6元/公斤,每年增加产值50万元。8.2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群众建成1000亩高产稳产区,不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民的收入也稳步上升,舍饲养殖的示范作用及科技培训等手段,农民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积极开展第三产业,并产与市场竞争中去,社会稳定,农民富裕。8.3经济评价发展水浇地1000亩,亩可增收264元,水利占效益分摊系数为0.7,则水利工程实施可使亩增加效益184.8元,1000亩水浇地可增加收入20万元,工程年费用20万元/年,计算分析其定为n=5年,得率i=8.64%1、财务净现值(1+i)n-1 P=A-i(1+i)n根据公式式中:A-每年净效益50万元P-基准年现值(万元)n-计算分析期代入得P=120万元基准现值减去投资为净现值即120-50=70万元2、财务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就是效益费用比等于1时的i值即(1+i)n-1 A-i(1+i)n=K式中:K-总投资万元其余符号同上通过试算得i=53.6%8.64%内部收益率大于利率,工程建设在经济上非常有利。3、经济效益费用比由以上得知效益费用比4484/414.7=10.8 14、投资回收期(1+i)n-1 K=A-I(1+i)n根据公式式中符合同上经试算得n=3.8年,小于暂定的投资回收期5年即工程当年可回收投资,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为了更好完成综合项目建设任务,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工程规划和实施期间,项目区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小组、主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村委会书记为副组长,吸收有关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综合项目的规划、施工和验收。工程实施期间,各级领导及技术人员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到人,明确目标,保证工程保质量完成。9.2、运行管护工程完工后,为确保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以片为单位成立工程管护小组,由村主任任组长,吸收林、水、草协助员为成员,负责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