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材讲稿.doc_第1页
培训教材讲稿.doc_第2页
培训教材讲稿.doc_第3页
培训教材讲稿.doc_第4页
培训教材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解答 1、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的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0958号),文件明确提出,为了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经国务院批准,定于2009年2012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 2、开展地名普查的意义是什么?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开展地名普查试点,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的范围、任务是什么? 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的范围包括了天津、河北等18个省、市、自治区所辖的359个县、市、区。这359个县、市、区涵盖了我国延边沿海的所有地区。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任务是查清试点地区地名的名称、位置和属性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地名标志,建立地名数据库,为社会提供全面的地名信息。4、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的原则是什么?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的原则是:根据地名普查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普查试点本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工作。(1)陆地边界已定地区,边界线我方一侧5公里以内,依据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边界条约、勘界议定书、联检议定书及其附图开展地名普查。(2)陆地边界未定地区,按我方实际控制区域开展地名普查。(3)对未实际控制的我陆地、岛屿及周边海域,进行相关地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暂不开展外业调查工作。有关具体范围,由外交部与有关部门商定。(4)其他地区,按一般地区进行普查。(5)在敏感地区开展地名普查时,试点地区地名普查领导机构应事先与外事、边防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必要时,报外交部、总参谋部等部门批准。(6)在普查工作中,对未定国界地区地名档案、注有准确经纬度的地名档案资料、普查成果图和工作图,按密级严格管理。5、海域地名普查,民政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中规定“民政部负责试点地区陆地地名和有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驻地的海岛地名的普查工作,海洋局承担试点地区海域地名的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民政部负责试点地区陆地地名和有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驻地的海岛地名的普查工作。海洋局承担试点地区陆地海岸带以外所有海域地名(含除乡级人民政府驻地的海岛之外的海岛地名)的普查工作。 这是国家对海域地名普查工作的安排,希望有海域普查任务的地方积极的与有关部门搞好配合,做好海域地名的普查工作。 我国以海岛组成的省级行政建制有2个(台湾和海南),以海岛组成的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和澳门)。我国以海岛组成的地市级建制有两个(舟山市和厦门市)。全国共有17个海岛县(区):浙江省6个;福建省4个;广东省2个;辽宁省、山东省、台湾省、上海市、海南省各1个(表1)。全国有海岛乡(镇)191个(不含海南岛本岛,台湾、香港、澳门所辖的岛屿),具体见表2。表1 全国海岛县(区)一览表省(市、自治区)县(区)数(个)海岛县(区)名称辽宁1长海县山东1长岛市上海1崇明县浙江6定海县、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玉环县、洞头县福建4平潭县、东山县、金门县、鼓浪屿区广东2南澳县、万山区海南1西沙、南沙、中沙办事处台湾1澎湖县合计17表2 全国海岛乡(镇)一览表省(市、自治区)乡(镇)数(个)海岛乡(镇)名称辽宁9石城乡(石城岛)、王家镇(大王家岛)、海洋乡(海洋岛)、小长山乡(小长山岛)、獐子镇(獐子岛)、广鹿乡(广鹿岛)、大长山镇(大长山岛)、菊花岛乡(菊花岛)、交流岛乡(凤鸣岛)山东15岔尖堡乡(岔尖堡岛)、南长山镇(南长山岛)、北长山乡(北长山岛)、大黑山乡(大黑山岛)、砣矶乡(砣矶岛)、北隍城乡(北隍城岛)、南隍城乡(南隍城岛)、大钦岛乡(大钦岛)、小钦岛乡(小钦岛)、养马岛镇(养马岛)、刘公岛办事处(刘公岛)、镆铘岛乡(镆铘岛)、灵山岛乡(灵山岛)江苏3东西连岛乡、永隆沙乡、兴隆沙乡上海28长兴乡、横沙乡、新村乡、录华乡、三星乡、海桥乡、庙镇、合作乡、江口镇、港西乡、港东乡、建设乡、鳖山乡、大同乡、新河镇、大新乡、新民乡、竖河镇、新渔乡、港沿乡、五滧乡、和兴乡、向化镇、汲浜乡、陈家镇、裕安镇、城桥镇、堡镇浙江95菜园镇、马关镇、五龙乡、大洋镇、小洋乡、金平乡、黄龙乡、枸杞乡、绿华乡、花鸟乡、壁下乡、嵊山镇福建13愈山镇、海岛乡、三都镇、琅歧镇、大练乡、东庠乡、屿头乡、南海乡、江阴镇、南日乡、湄洲乡、紫泥镇、大嶝镇广东22南小镇、三灶镇、上川镇、下川镇、闸坡镇、海陵镇、南三镇、东山镇、民安镇、东简镇、硇州镇、新寮镇、后宅镇、云澳镇、深澳镇、陇东乡、盐州镇、担杆镇、桂山镇、万山镇、横琴镇广西3防城港区、涠州镇、龙门乡海南3海甸岛乡、新埠岛乡、海头镇合计191 6、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时限要求?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普查试点从2009年10月开始,到2012年12月结束,历时3年。其中2010年在全国选择了19个县、市、区,进行地名普查工作的先期试点。2011年国家将对先期试点的19个县、市、区的普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开展其余340个县市的普查工作。对今年的普查工作,全国普查办公室3月份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对去年全国的普查情况作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2012年的工作主要是普查成果的验收和上报,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以上是国家层面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总体安排部署,我们希望各地的地名普查工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心组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地名普查任务。 7、地名代码编制规则是什么? 编制地名代码的依据是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号)。文件规定: 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共有20位数字,分为四段。第一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第二段的3位代码执行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 第三段由5位数字组成,表示地名属性类别,执行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 第四段为6位数字,表示附加码。 其具体格式为:第一段(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第二段(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第三段(地名属性类别代码)第四段附加码 8、第二次地名普查内容及其分类标准是什么? (1)试点地区根据地名分类,普查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人文地理实体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2)地名分类以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为标准依据。 9、边境地区需要普查那些地名? 边境地区原有的地名,或已写入边境条约上的地名,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的地名,仍需进行普查。同时,边境地区的地名成果需要经过当地外事主管部门认定并出具书面意见。 10、地名的基本信息是什么?地名的基本信息内容:是指地名的音(读音)、形(字型及各类称呼)意(地名含义、历史沿革)、位(位置、四至方位等)、类(类型、说明等)五个方面。其内容是:标准地名、少数民族语书写、罗马字母拼写、地名发音、别名、简称、类别名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语种、密级、地名的含义、来历、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多媒体信息等。标准地名是指: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书写,并经过官方认可的地名全称。汉字、罗马字母拼写、民族文字三种书写形式是标准名称的表现形式。罗马字母拼写:地名采集软件和数据库中实现了自动拼写,只要输入正确的汉字,罗马字母自动拼写。拼写规则执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规定。多音字需要自己填写。 11、地名的属性信息都包括哪些内容? 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的规定,地名的属性信息包括10个大类,具体是: 1、海域类:(海洋、海湾、海峡、岛屿、群礁、群岛、海岸) 2、水系类 :(河流、峡谷、湖泊、三角洲、河岛、湖岛、冰川、瀑布) 3、陆地地形类 :(平原、高原、丘陵、山脉、山峰、山口、关隘、沼泽、草原 森林、沙漠、戈壁、绿洲、洞穴) 4、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类:(省级、地级、县级、乡级行政区;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矿区;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边贸区、口岸;军事区(对社会公开的名称及信息)、地片、区片) 5、居民点类 :(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农、林、牧场点) 6、交通运输设施类:(水运港口、渡口、公路、铁路、航空港、街、巷、车站、桥梁、隧道) 7、水利、电力设施类:(井、池塘、海塘、水库、蓄(泄)洪区、水渠、堤堰、发电站) 8、纪念低、旅游景点类:(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 9、建筑物类:(房屋、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 10、单位类:(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军事单位) 共计10大类,89各小类。与地名地理属性类别代码的12大类、117个小类比较,大类减少了其它;小类个别地方有调整,但基本的分类体系没有改变。 12、地名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按照规程的要求,地名调查分为:(1)资料收集、(2)编写地名普查目录、(3)填写地名登记表、(4)地名调查方式、(5)采集地名信息,标注工作草图、(6)整理地名登记表、(7)地名及标志位置测量、(8)外业数据采集、(9)室内处理采集信息、(10)数据整理。等10个步骤,其中地名调查方式又分为,采取政府部门协作分类调取资料,发放调查表,分片调查收集,召集当地群众座谈,走访知情人,现场踏勘等方式进行调查。13、地名普查外业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陆地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统一使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应用GPS技术,测量地名位置,并可同步录入地名信息和照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采集的数据可直接导入到数据库,完成地名位置和地名属性信息的导入转换工作。 没有使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采集系统的用户,在完成数据的采集、整理后,要保证数据能够按照地名普查的格式要求,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 14、地名普查用图的要求是什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用图及其地图数据,统一使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5万地形图及地形图矢量数据,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大比例尺地图数据。1:5万地形图及其地形图矢量数据由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统一采购下发。1:1万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矢量数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名主管部门负责协调解决。(海域地名普查用图另有规定)。要求是,使用的地图数据必须能够导入国家地名数据库。15、普查成果图上标绘地名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按地名分类将行政区域、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辖区、非行政区域、居民点、纪念地、旅游胜地、海域、水系、陆地地形等类的标准地名标绘在国家地名数据矢量图和普查成果图上。2、 选择标绘:城区街、路、巷、胡同、里弄等地名,以普查成果图能表示为原则,选择主要的标绘。 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建筑物、单位名称等地名根据图截情况选择标绘。未在普查成果图上标注的地名,也要填写地名成果表,并录入国家国家地名数据库。 16、地名在地图上的定位原则是什么?1、有驻地的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单位等地名,以驻地为定位点。2、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设施、纪念地、建筑物等地名以该地物为定位点。3、线壮地名以地物中心线定位,面壮地名以地形的几何中心或最高点为定位点。17、历史地名的普查要求是什么?考证准确的历史地名填写地名登记表,录入数据库,地名普查成果图上不标绘。18、 审定地名的要求是什么? 将历史资料、现势资料,与外业调查成果相结合,进行核对、分析、论证,依照地名管理有关法规、规定,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 19、国界线5公里以内,地名审定的原则是什么? 陆地已定国界5公里以内,依据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边界条约、勘界协定书、联检议定书及其附图审定地名。这一条是指,在陆地已定国界5公里范围内,要严格按照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边界条约、勘界协定书、联检议定书及其附图审定地名。也就是说图上有的地名不要改变,但可以增加新的地名,这部分地名必须要有当地外事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 20、跨国和跨省地名的审定原则是什么?1、 跨国界线地名的确定,由省级普查领导小组上报民政部、外交部确定。2、 跨两省(区、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名,双方意见不一致的,由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名主管部门联合上报民政部、国家海洋局确定。21、地名标准化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地名标准化处理的依据,是指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第三章的具体规定。其中规定“凡符合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 22、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规则是什么? 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汉语地名按1984年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联合颁布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汉语地名部分)拼写;蒙、维、藏语地名以及惯用蒙、维、藏语书写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按国家测绘总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修订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拼写;其他少数民族语地名,原则上以汉译名称按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汉语地名部分)拼写。 23、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则是什么? 少数民族语地名,在各自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按其标准(通用)语音,依据汉语普通话读音进行汉字译写,对约定俗成的汉字译名,一般不更改;多民族聚居区的地名,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并无惯用汉语名称时,经当地地名管理部门征得有关少数民族的意见后,选择当地适用范围较广的某一种语种称谓进行汉字译写;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写,尽可能采用常用字,避免使用多音、贬义和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词。24、地名标志标准是什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按照地名 标志(GB/17733-2008)国家标准,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陆地特殊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设置由省级地名普查办公室分类处理。 25、自然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标准是什么?沿陆地国界线我方一侧纵深10公里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按照民政部发布的地名 标志 陆地边境自然地理实体(MZ 016-2011)行业标准的要求设置地名标志。 26、地名及地名标志的测量是否都需要到实地测量? 地名、地名标志的坐标确定,规程第14条中明确,在地形图上能够准确判定位置的,可以采用图解法,确定坐标。在地形图上不能准确判定位置的,应到实地进行测量。 也就是说,地名及地名标志的测量能够在室内用图解法确定位置的就要在图上量取确定位置。只有在图上不能确定位置的才需到实地测量。 27、对已经设立地名标志的普查要求是什么? 规程第45条规定: 地名普查前设置的、目前仍使用的、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行政区域地名标志、专业区地名标志、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街、路、巷等重要地名标志应 测量标志位置,实地拍摄标志照片,填写地名标志登记表,将数据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普查成果图上不标注。 这一条规程做了修改,以前要求每个地名标志都要测量标志位置,实地拍摄标志照片。现在修改为,地名普查前设置的,目前仍使用的重要标志 测量标志位置,实地拍摄照片,填写地名标志登记表,将数据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希望各地认真的领会其精神,防止走弯路。 28、第二次地名普查需要填写的表格有哪些?试点地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照规程的要求,填写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目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标志登记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等表格。 29、地名的历史沿革要追溯到什么时期?规程第47条第9款规定,地名的来历、含义和历史沿革,包括标准名称及其别名、曾用名、简称等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沿革。地名的历史沿革要追根溯源,详细考证。这一条原来的表述是“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的历史沿革要追溯到最初的远古时期,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名称原则上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时限,但均要详细考证。” 做以上修改主要是考虑每一条地名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历史,考证好每一个地名的含义和沿革是我们这次普查的重要内容,希望在普查的过程中填写好每一条地名的含义和沿革,为历史留下宝贵地名文化财富。30、建立地名数据库的要求是什么?国家、省、市、县统一使用国家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本级国家数据库。该数据库有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组织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研制,现已发放到各试点县、市、区。通过地名普查,将普查的数据导入地名数据库中,建立本级数据库。 31、数据库标绘行政区域界线的要求是什么? 规程第52条规定,县级行政区域界线需标绘到国家地名数据库1:5万矢量地形图上,有条件的地方可将乡级行政区域界线标绘到国家地名数据库1:5万矢量地形图上。 做这样的规定,主要考虑的因素一是大部分省、区,没有勘定乡级行政区域界线;二是乡级界线变化太大;三是乡级行政建制的设立撤销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 32、地名普查成果验收要求是什么?试点县、市、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本辖区内的普查成果进行自检,并写出自检报告,交上级检查验收。陆地地名普查成果的检查验收,由省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并写出检查验收报告,报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 3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验收标准是什么? (1)各项普查成果内容完整,不错不漏。 (2)图、表、国家地名数据库上的名称、位置与实地一致。 (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目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填写齐全、文字简练、准确,无差错。 (4)地名标准化程序合乎规范。 (5)地名成果图,用字规范、标注清晰,位置和图式符号准确,标注内容完整。 (6)地名标志设立位置正确,书写规范,内容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登记表填写规范,内容齐全。 (7)地名名称来历、含义和演变过程考证准确,资料来源明晰、可靠。 (8)地名命名、更名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9)调查的项目、记录、录音、照片和表格的填写等内容都完备无缺。 (10)普查成果数据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建立了本级地名数据库。 (11)上述各项不合格的,要重新调查补充、修订。合格后,则由调查人和审核人共同签字、盖章。34、成果上报的要求是什么?试点地区县、市、区地名普查工作通过验收后,由省级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汇总,上报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的资料包括:(1) 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2) 第二次全国普查试点地名目录。(3)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4)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图。(5)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标志登记表(数据库中的电子文档)。(6)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7)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第二部分: 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表的填写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登记单位:(公章) 编号:自动编写地名代码自动编排类别名称选最小项标准地名汉 字罗马字母拼写自动拼写民族文字语 种简 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东 经至 东 经北 纬至 北 纬原图名称比 例 尺图号(年版)所在(跨)行政区 地名的含义及沿革地理实体概况选项填写资料来源多媒体信息备 注登记人审核人登记时间年 月 日 一、搞清楚辖区内地名普查的内容: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中,将普查内容分为人文地理实体和自然地理实体两类,这两类又分为12个大类,117个之类。1行政区域类名称,包括:省级政区: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他政区。 地级政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地区,其它地级政区。县级政区:县、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这里的特区是贵州省的六枝特区和万山特区)、林区(这里的林区专指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其他县级政区。乡级政区:区公所、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街道。2非行政区域类(行政区以外的人为划分的区域)名称,包括,矿区,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边贸区(贸易区、口岸)地片、区片、军事区(专指对社会公开的名称)等。3单位名称,包括是指:党政机关(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各级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4群众自治组织是指: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以及其它群众自治组织。5居民点名称是指,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包括:居民住宅区、自然村、农、林、牧场点等。6交通运输设施名称是指:铁路(含地铁、轻轨等),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等),街、巷,车站(含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城市公交站、农村公交站、地铁站)、停车场,水运港口、渡口、航空港(飞机场),桥梁,隧道等。7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名称是指:包括:井、池塘、水库,蓄(泻)洪区,水渠(含运河),堤堰(含大坝),发电站等。8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是指: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9建筑物名称是指,包括:房屋(具有特殊意义的房屋),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等。10海域名称是指:海洋,海湾,海峡,岛屿(含沙、滩、礁、岛),群岛(礁),海岸、滩涂,半岛、岬角等。11陆地水系名称是指:河流,湖泊,三角洲,河岛、湖岛(含洲、矶),冰川、瀑布,泉(含地热),峡谷(含河谷)等。12陆地地形名称是指:平原(含低地、洼地)、高原、盆地,山脉,丘陵,山峰,山口、关隘,沼泽,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绿洲、洞穴等。二、普查成果表的填写普查过的地名按照规程要求,填写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成果表,并编制地名普查成果目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组成内容:1、地名代码:是指按照一定规则用数字对地名进行编码以代替地名。地名代码由软件自动填写,不可修改。地名代码共有20位数字,分为四段:第一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第二段由3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具体化分为:执行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第三段由5位数字组成,表示地名属性类别,执行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 18521-2001)第四段为6位数字,表示附加码,用以区分同一类别并且是同一行政区的地名。2、类别名称,指地名所代表的地理实体的分类。这一部分在系统中选项填写,选项时要选择最小的属类。类别名称中的分类与地名地理属性类别代码(GB/T18521-2001)一致。用户通过点击“类别名称”输入窗口进行输入即可。3、标准名称,指经过普查后确定的标准名称,使用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标注(标准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在系统中可以自动填写,涉及到少数民族地名的拼写需要自己填写)。简称:是指行政区名称的简称。使用时间:按照地名的实际使用状况分为现今地名和历史地名,选项填写。4、地理位置,指地理实体的地理坐标(按照规程的要求,图解的精确到秒,实测的精度精确到0.01秒)。7、原图名称、比例尺、图号,指该地理实体所在地图的名称如王桥这个地名,(原图名称是平阴县、图号(10-50-130-A)2009月第3代第一版,比例尺1:50000)8、所在(跨)行政区,指地名所处的行政区,填上一级政区。9、地名的含义及沿革,包括标准名称及其别名、曾用名、简称等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这一部分是地名普查表填写的重点,也是地名讲文化的集中体现,希望认真组织材料,考证编写好每一条地名的来历及其演变过程,填写的内容要体现该地名的历史意义及其文化价值。规程中规定,每一条都要追根溯源,认真考证。10、地理实体信息,指概述该地理实体除名称以外的相关属性信息。这部分也是地名普查表填写的重点。填写这部分内容一是普查人员根据掌握的资料填写,二是根据实体概况中提示的内容填写。实体概况提示的内容与规程中地名的基本信息一致,只需普查人员按提示的内容填写后,按确定即可。10、资料来源及出处,指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和地理实体等信息资料来源和出处。11、多媒体信息:指与该地理实体有关的照片、图片、录音、录像资料等多媒体介质。12、登记人、审核人、登记时间,指对地名信息登记的具体时间、承办人和负责人。备注,指对一些在上述栏目中无法填注、又必须加以说明的问题,在备注表中填注。另需说明的是,民族文字一项,由于数据库中没有少数民族文字字库,现在软件上还不能拼写,要在纸张表格上自己填写。三、地理实体信息的调查内容如下:1行政区域类。地区代码、行政级别、地理位置、毗邻的相关政区、上级政区、下级政区、总面积、总人口、其中政府驻地人口、民族构成、所辖政区、政府驻地、政府网址、电话区号、邮政编码、气候类型、地貌特征、主要山峰、主要河流、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工业、主要农业、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著名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著名历史人物、主要特产。2非行政区域类。矿区:范围驻地、人口、面积、主要矿产产值、设立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农、林、牧、渔区:类型、范围、人口、面积、年均气温、无霜期、年均降水量、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工业区、开发区:范围、人口、面积、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贸易区、口岸:范围、人口、面积、主要产业、主要商品、所在(跨)行政区。地片、区片:范围、人口、面积、所在(跨)行政区。3单位类:单位类型、所属行业、地址、法人代表、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业务范围、单位网址。4 群众自治组织。类型、下级组织、辖区范围、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人口、面积、所在(跨)行政区。5居民点。类型、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人口、面积、所在(跨)行政区。6交通运输设施类。铁路(含地铁、轻轨等):起点、止点、相接线路、主要车站、长度、始建时间、建成时间、途经行政区。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等):起点、止点、长度、宽度、路面质地、道路等级、沿途重要地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街、巷:起点、止点、长度、宽度、路面质地、道路等级、门牌号范围、沿途重要地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途经行政区。车站(含火车站、汽车站、城市公交站、地铁站)、停车场:类型、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主要运营线、年客运量、年货运量、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水运港口:类型、泊位、年客运量、年货运量、岸线长、所在水域、平均水深、最大水深、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渡口:年客运量、渡程长度、平均水深、最大水深、所在(跨)行政区、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航空港(飞机场):年客运量、年货运量、占地面积、停机坪面积、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桥梁:所在河流(道路)、最大载重量、长、宽、高、最大跨度、结构、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隧道:长、宽、高、跨度、最大承重量、所在山峰(河流)、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7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类。井:类型、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最大输出量、日出水量、涌水高度、水质、深度、年均水温、所在(跨)行政区、地质特征、开发状况。水库:主要水源蓄水面积、总库容、长、宽、年发电量、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池塘(水潭):类型、所在河流(湖泊)、长、宽、面积、平均深度、最大水深、所在(跨)行政区。蓄(泻)洪区:主要水源、面积、堤长、最大进洪流量、蓄洪水位、蓄洪量、所在(跨)行政区、地位和作用。水渠(含运河):起点、止点、平均流量、最大水深、始建时间、建成时间、途经行政区、地位和作用。堤堰(含大坝):所在位置、长、顶宽、高、质地、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地位作用和与之相连的交通干线。发电站:类型(火力/水力/风力/核/潮汐)、总容量、日发电量、年发电量、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8纪念地、旅游景点类。纪念地、遗址:类型、管理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保护级别、所在(跨)行政区。公园、风景区:类型、占地面积、管理单位、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主要景点、所在(跨)行政区。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管理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主要景点、建立时间、级别、所在(跨)行政区。9建筑物类。房屋: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主体层数、主体高度、产权单位、管理单位、管理单位电话、邮政编码、使用单位、建成时间、特殊意义。亭、台、碑、塔:类型、位置(地址)、主体层数、主体高度、管理单位、管理单位电话、邮政编码、建成时间、特殊意义。广场、体育场:类型、位置(地址)、占地面积、产权单位、管理单位、管理单位电话、邮政编码、建成时间、特殊意义。10海域类。海洋:气候类型、潮汐类型、面积、平均深度、最大深度、长度、最大宽度、最大浪高、水产种类、年降水量、平均风速。海湾: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米)、最大深度(米)、最大潮差(米)、夏季平均水温、冬季平均水温、最大浪高、底质、长度、宽度、最窄宽度、所在海洋、所在垮行政区。其他信息。海峡:连通海域、起点、止点、平均深度、最大深度、流速、潮流、夏季平均水温、冬季平均水温、最大浪高、底质、长度、宽度、最窄宽度、面积。其他信息。岛屿(含沙、滩、礁、岛):类型、最大长度、最大宽度、近陆距离、年降水量(毫米)、土岩类型、所在海洋、所在(跨)行政区。海岸、滩涂:类型、岸线长、面积、潮汐时间、结冰期、水产种类、潮水上溯里程、潮向、年均水温、土岩类型、所在海洋、所在(跨)行政区。半岛、岬角:类型、面积、走向、所在海洋、所在(跨)行政区等。11水系类。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河流级别、河流类别(内流河/外流河,地上河/地下河,常年河/季节河)、主要水文站站名、径流量、所在(跨)行政区。湖泊:湖泊类型(常年湖/时令湖,淡水湖/咸水湖/苦水湖)、最大长度、最大宽度、面积、平均水深、最大水深、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三角洲:类型、海拔、面积、所在(跨)行政区。河岛、湖岛(含洲、矶):类型、面积、近陆距离、土壤类型、相对高程、潮差、植被覆盖率、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