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复习要求:必须在学习该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已布置的四套作业 ,掌握以下各章重点问题。复习注意:各章节的主要文献资料即文言文的译句解释。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重点问题: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要点: 相传夏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夏启讨伐有扈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当时的宗教为迷信中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 “帝”或“上帝”。殷商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上帝的子孙,因而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违抗王命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目的是使人们“敬鬼神,畏法令”。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 主要表现于对天命说作了重大的修正,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天命并不固定,只属于有德之人:“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由此意味着神权的动摇。统治者必须注重人事,重视人心向背,关怀小民,“知小民之依(隐痛)”。 西周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重点问题:礼治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相传“周公制礼”,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守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即周礼。在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串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礼治的基本特征是: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它也是西周立法、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西周的礼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明德慎罚”思想: 周公主张德、刑并用,要求崇尚德政,谨慎地使用刑罚,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管仲的改良旧法思想要点: 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二“作内政而寄军令”包括“四民分居”、“三国五鄙”,“以威治民”;三“令顺民心”,“与民分货”,法令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关系。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要点: 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二改革内政,创立新制;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四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包括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罪刑相当和以情断狱。邓析的“不是礼义”思想要点: 一“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二私制“竹刑”,传授法律。 儒家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儒家的法律思想及其演变要点:一、“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二、“为政以德”的德治论 三、“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丘以仁、礼为核心的法律思想要点:一、 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 二、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三、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 四、立法、司法主要靠贤人。孟轲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要点:一、与政治法律结合的“仁政”说 二、“仁政”在法律思想上的表现三、“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荀况的礼、法统一观要点:一、礼、法的起源 二、引法入礼,礼法结合 三、“隆礼重法”,教化、刑罚并用 四、重视“法义”,严格执法 五、“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思想. 墨家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要点: 墨翟 墨子一、“天志”是法律的渊源 二、“天志”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三、“天志”表达了墨家的理想 四、“兼爱”是“墨家”法律观的核心墨家的立法和司法思想要点:一、“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思想起源 二、法律应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目的 三、法律应维护劳动民众的基本权利 四、君主集权的法制统一观点 五、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道家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老子的法律哲学要点: 老子 老子一、崇尚自然,主张以道统法 二、“无为而治”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 三、对礼、法的否定和批判。庄子中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要点: 庄周 庄子一、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一切仁义礼法 二、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法家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说要点: 一、“法”的概念、性质、起源、作用;二、“法治”的内容和实质 四、“法治”的理论根据 三、推行“法治”的方法立法原则、执法主张、运用赏罚、“法、势、术”相结合商鞅的变法和“法治”思想要点: 一、“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二、法、信、权相结合的“法治” 三、“以刑去刑”的重刑思想慎到的尚法和重势思想要点: 一、“立公弃私”的“公法”论 二、尊君、贵势和尚法韩非的“法治”理论要点: 韩非 韩非子一、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观 二、君主专制的“法治”理论 三、法、势、术相结合 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重点问题:秦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要点: 一、 “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 二、“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 三、严刑峻法,“深督轻罪”四、“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二、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三、“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四、“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淮南子中的法律思想要点: 刘安一、“无为”是法的根本原理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三、兼采儒法,注重法治 四、贤人执法,“待圣而治”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以秦为鉴,“以民为本” 二、“立法陈纪”,刑不上大夫 三、礼义为先,礼法结合 四、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四点。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 二、“君权神授”,法自君出 三、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 四、“阳德阴刑”,德主刑辅 五、春秋决狱,“原心论罪”王充、仲长统反谶纬神学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王充对“天刑”论的批判二、仲长统的变法改制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晋代律学和刘颂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杜预律本中的法律观 二、张斐律表中的法律观 三、刘颂的重法主张魏晋玄学的法哲学思想和鲍敬言的无君论要点: 一、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 二、稽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观 三、鲍敬言的“无君论”拓跋宏的政治改革和法律思想要点: 孝文帝一、“齐之以法,示之以礼” 二,“法为治要”,慎刑恤刑 三、“教随时设,政因事改” 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重点问题:杨坚除削烦苛的立法和司法主张要点: 一、抑制兼并,“轻徭薄赋” 二、更定新律,“以轻代重” 三、喜怒无常,“用法益峻”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以隋为鉴,“安人宁国” 二、立法公平,务求宽简 三、慎狱恤刑,务求其“实” 四、明正赏罚,“一断以律” 五、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二、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三、良贱异法,维护等级特权 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一、君权至上与“道统论” 二、圣人“制刑”与“天刑”说 三、“德礼为先,辅以政刑”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与赏罚及时说:一、“天人不相预”,赏罚须及时 二、法律起源城“势” 三、刑、礼“其本则合,其用则异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要点: 一、刑、礼、道“迭相为用” 二、法令贵一,自上行之 三、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步发展重点问题:理学的兴起及其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要点:一、理学的兴起 二、理学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 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 二、德祠政刑“相为终始” 三、“以严为本,以宽济之”丘浚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 一、德礼政刑“王道之治具”二、“以公理而灭私情”说 三、“应经合义”,顺情便民 四、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 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要点:一、改革官制,“革故鼎新” 二、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 三、“审刑名”的司法原则 王安石“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法律思想: 一、“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二、“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三、“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 二、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 三、整饬吏治,慎用赏罚 四、“法在必行,奸无所赦” 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 完颜雍严格治吏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 二、“赏罚不滥,即是宽政” 三、“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一、建立封建法律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二、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 三、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第十四章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要点: 一、抨击“一家之法” 二、建立“天下为主”的“天下之法” 王夫之“趋时更新”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 二、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三、“任法”“任人”并行,宽与严相结合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要点: 一、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 二、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禁绝鸦片,宜用重典。魏源的“因势变法”理论: 一、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赞赏西方政治法律制度 二、“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三、民主议政,广开言路 四、广收人才,“治法在人” 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洪秀全反对封建专制的法律思想: 一、“斩邪留正”,除妖安良 二、人无私财,“逆者议罪” 三、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四、严刑峻罚,轻罪重刑洪仁轩及其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 一、“国家以法制为先” 二、“恩威并济”,教、法兼行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 一、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 二、兼用管、商之法,“振之以猛” 三、屈从外国,损害中国主权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三、“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四、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重点问题: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 一、“时移法亦移”,倡“变法维新” 二、“变法全在定典章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三、坚持保皇立宪,鼓吹复古 四、“太平之世不立刑”梁启超的变法图存思想: 一、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约” 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 三、“三权之体皆管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四、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须为用”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法律思想: 一、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二、抨击封建纲常名教。 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重点问题: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要点:一、清末的修律活动的指导方针 二、清末修订中的礼教派和法理派之争的实质是封建法律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沈家本“会通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