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疹.doc_第1页
婴幼儿急疹.doc_第2页
婴幼儿急疹.doc_第3页
婴幼儿急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急疹 婴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发疹性疾病。本病主要多见于周岁内婴儿,四季均可发生,一生中感染两次以上者极少见。其临床表现是起病急,高烧达39-40,它的特点是烧退疹出或疹出热退。皮疹多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融合一片,压之消退。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通过唾液飞溅而传播,不如麻疹传染力强。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多是岁以内的小儿,岁以上者少见。患过此病后,一般不再患第次。目录疾病特点临床特点疾病判别临床诊断疾病病理患儿护理护理与治疗展开疾病特点临床特点疾病判别临床诊断疾病病理患儿护理护理与治疗展开疾病特点一般家长对幼儿急疹可能不如对麻疹、水痘等那么熟悉。这病也是婴儿常见的出疹性疾病,老年人俗称“烧疹子”,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年长儿极少,而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多见。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潜伏期就开始发烧,起病很“凶猛”,小儿突然高烧,可达3940。个别患儿病初有因高热发生抽风的,一般仅抽一次,时间很短,抽风后仍然一切如常。查白细胞也不高,嗓子有点红,常在耳朵后面或枕骨后两侧可摸到黄豆大的淋巴结,孩子发烧一直不退,吃药、打针都无效,等烧到34天突然退烧,全身出粉红色的斑丘疹,面前和四肢疹子较少或无疹,本来伴随发烧出现的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也随着烧退疹出逐渐消失,12天疹退后不留痕迹、不脱皮,这就是幼儿急疹的特点。幼儿急疹和麻疹不一样,它是由另一种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所以又叫婴儿玫瑰疹。它的最大特点是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征。及至体温将退或已退清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候急疹已近尾声。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出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再出。临床特点潜伏期7至14天,平均10天。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热,体温达3940,持续35天而骤降,热退后疹出。发热期间食欲精神尚好,咽峡部充血,偶有前卤膨隆,可出现高热惊厥。热退后912小时内出疹,皮损呈红色斑诊或斑丘疹,主要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皮疹间有35mm空隙,偶尔在皮疹周围可见晕圈。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一般在23天内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在流行时,少数病例亦可无皮疹出现。起病第1天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第2天以后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90%。疾病判别婴幼儿急疹又成婴儿玫瑰疹,是人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急性、热性以及发疹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3-5天,热退后周身出现红色皮疹,皮疹很快消失。出疹前不易确诊,常常在热退疹出之后才真相大白。几个月的宝宝,如果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发起高烧来,过几天退烧后身上出现玫瑰红色的疹子,妈妈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宝宝正在遭遇婴幼儿急疹。婴幼儿急疹最典型的症状是:起病急,高烧达3940,持续35天后自然骤降,精神也随之好转。它的最大特点是:热退疹出。婴幼儿急疹的皮疹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能融合成一片,用手压疹子会消退。疹子最早出现于颈部和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皮疹在12天内就会消退,不留下色素斑。在出疹前,孩子会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如咽炎、腹泻,同时周围淋巴结普遍增大,以枕后淋巴结肿大较常见,大小如豌豆,没有压痛感。临床诊断孩子得了婴幼儿急疹后,如果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常常会给孩子化验血常规,起病初期,孩子的白细胞总数增多。高烧期间,白细胞数量会下降,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这种血常规检查结果,常常提示存在病毒感染。疾病病理婴幼儿急疹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传染性不强。一般2岁以内的孩子比较容易感染发病,尤其以1岁以内的宝宝最多见。发病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突然退热,身上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它也因此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婴儿玫瑰疹,中医又称为奶麻。这种病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得病后一般都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二次得病。患儿护理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给孩子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或50%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特别提醒:婴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属自限性疾病,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要加强护理,适当给予对症治疗,几天后就会自己好转。当孩子高热不退,精神差,出现惊厥、频繁呕吐、脱水等表现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功能损害。护理与治疗婴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因此一般无需用药。在发烧阶段可以考虑物理降温,用温水洗澡,或30度酒精擦拭身体降温,如温度过高超过39度,可以服用一般退烧药如泰诺林、百服咛等。出疹后体温自然降下来,玫瑰色疹子也会自然消失,不需皮肤药擦拭。个别婴儿出疹阶段会有腹泻或便秘表现,也可以不用药,疹退自愈。1疾病传染性幼儿期常突发高热,退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令父母亲常困惑不解。其实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婴幼儿急疹。婴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是以突发高热起病,热度可高达39.5度以上,一般发热持续34天,后体温便突然降至正常。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至12天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整个病程约810天左右。婴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所以是会传染的。如果你的孩子与病儿密切接触,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由于婴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你的孩子,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如果2周后孩子仍安然无恙,说明没传染上婴幼儿急疹的病毒。婴幼儿急疹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婴幼儿急疹的孩子接触。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孩子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染病莫慌婴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老百姓也叫“烧疹”,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多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生后610个月为发病高峰期。有学者对年龄为412个月的婴幼儿急疹进行统计,发现98.2%的幼儿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其典型表现为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高热,体温一般为38.940.5,但除食欲稍差以外,患儿往往精神好。少数患儿表现为中度发热,体温38左右。发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一般24小时内降至正常,热退后或体温下降同时体表开始出皮疹。本病的皮疹为淡玫瑰红色,直径24mm,初起时散在分布,以后相邻近的皮疹可以融合成大片,皮疹主要集中于头额、颈部及躯干,四肢相对较少,肘膝以下及掌跖部多无皮疹。24小时内皮疹出满,12天后皮疹开始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及脱屑。发病期间患儿常合并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少数孩子伴有轻度烦躁、不适及腹泻等症状。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认为,婴幼儿急疹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一直未分离出致病病毒。1986年Yamanishi首先从婴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6型。研究证实,疱疹病毒6型分A、B两个亚型,婴幼儿急疹大部分是由疱疹病毒6型B亚型感染引起。国外研究发现,87%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带有疱疹病毒6型抗体,这种抗体可能来自母体,以后抗体逐渐转阴,6个月后抗体滴度又开始上升,23岁时,75%儿童疱疹病毒6型抗体呈阳性。所以,婴幼儿急疹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婴幼儿急疹多为散发病例,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没有种族及性别差异。少部分婴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引起,但疱疹病毒7型引起的婴幼儿急疹一般发病相对较晚,且皮疹较轻微或不典型。婴幼儿急疹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89.5%的患儿在发烧期间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因此,悬雍垂根部两侧溃疡对婴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另有文献报道,约14.9%的患儿在发热3天内可有囟门较饱满(注意与囟内感染区别),头枕部、耳后淋巴结开始肿大。专家提醒家长说,孩子得了婴幼儿急疹不要着急惊慌。这种病预后良好,治疗原则以抗病毒及对症处理为主,一般不需要什么特殊治疗。但国外有报道,疱疹病毒6型具有亲神经性,个别可引起高热惊厥,有的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应予以重视。如果孩子高烧超过38.5度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并适当应用退热剂,防止高热惊厥。多给孩子喝水,补充足量水分,给予易消化食物。给孩子服用退热药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慎用含双氯灭痛、扑热息痛类镇痛解热剂和抗生素。可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兰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发生惊厥时,可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安定等;腹泻时,可予止泻及助消化药。日常维护注意事项1、温度和光线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2、衣服和尿布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温较低时应该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3、睡眠和睡姿睡姿影响呼吸,且新生儿头颅比较软,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建议有个舒适、厚度为12公分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足月儿因活动力较强,出生头几天可以适当采取俯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倒流入气管,但俯卧必须拿去枕头,头侧向一面,此时要有家长在一旁监护。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4、哺乳和喂养新生儿喂养是门很大的学问。专家的观点是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如果妈妈暂时没有分泌乳汁,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利于母体因分娩造成的产后伤口的愈合。母乳喂养时应采取“竖抱位”即头部略抬起,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喂奶方式。在这种姿势下新生儿和父母亲相对而视,还可增加相互间的亲密感;母乳喂奶前应先洗手并将乳头清洗干净,母亲如有呼吸道疾病喂养时应戴口罩,如乳房上皮肤有破裂或炎症,应咨询医生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哺乳。哺乳的时候最好是一边乳房吸空喂饱后下一次再换另一边乳房,以防残奶淤积在乳房内,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