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俱乐部-中药知识(紫苏、香薷).pptx_第1页
分享俱乐部-中药知识(紫苏、香薷).pptx_第2页
分享俱乐部-中药知识(紫苏、香薷).pptx_第3页
分享俱乐部-中药知识(紫苏、香薷).pptx_第4页
分享俱乐部-中药知识(紫苏、香薷).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享俱乐部 二十三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分市场部2017年11月24日 中药基础知识 紫苏 香薷 紫苏 紫苏 来源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 或带嫩枝 产地 主产于湖北 四川 江苏 浙江 广西 广东 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等地 别名 苏叶 桂荏 野香 野猪疏 苏麻 白 赤 红 黑 青苏 紫苏的植株 紫苏饮片 入药部位 干燥叶 或带嫩枝 9月上旬 枝叶茂盛 花序刚长出时采收 过早采收 叶片薄 色灰绿 过迟采收 叶片变为黄绿色 质量均不佳 将新鲜采摘的叶片置通风处阴干 紫苏的性能 性味 辛 温 归经 归肺 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 行气宽中 性能特点 本品味辛 气温 芳香走窜 用其温散 可解肌发汗 祛风散寒 亦可用其顺气 开胃下食 治胀除满 亦能止痛温中 安胎定喘 解鱼蟹毒 治蛇犬伤 或作羹 或生食俱可 紫苏的功能主治 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性温 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 轻证可以单用 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 因其外能解表散寒 内能行气宽中 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 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 胸脘满闷 恶心呕逆 或咳喘痰多者 较为适宜 脾胃气滞 胸闷呕吐本品味辛能行 能行气以宽中除胀 和胃止呕 兼有理气安胎之功 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 恶心呕吐 鱼蟹中毒紫苏能解鱼蟹毒 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能和中解毒 可单用本品煎汤服 或配伍生姜 陈皮 藿香等药 紫苏的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 气味辛 微温 无毒 主下气 杀谷 除饮食 辟口臭 去邪毒 辟恶气 名医别录 味辛 温 主下气 除寒中 其子尤良 日华子本草 补中益气 治心腹胀满 止霍乱转筋 开胃下食 并一切冷气 止脚气 通大小肠 本草分经 辛温而香 入气分 兼入血分 利肺下气 发表祛风 宽中利肠 散寒和血 本草纲目 近世要药也 其味辛 入气分 其色紫 入血分 故同橘皮 砂仁 则行气安胎 同藿香 乌药 则温中止痛 同香附 香薷 则发汗解肌 同川芎 当归 则和血散血 同木瓜 厚朴 则散湿解暑 治霍乱脚气 同桔梗 枳壳 则利膈宽肠 同杏仁 莱菔子 则消痰定喘 紫苏的配伍 配砂仁苏叶 砂仁皆味辛 性温 辛散温通 芳香理气 善理脾胃气滞 凡妊娠中虚气滞者用之最宜 配人参苏叶辛温解表 人参甘温补脾肺之气 二药配伍 可以治疗气虚外感 配藿香二药均具有芳香辛散而不峻烈 微温化湿而不燥热的特点 散邪辟恶 理气化湿 常相须为用 治暑月外感风寒 内伤生冷 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 脘腹痞满 呕恶泄泻等 配黄连治湿热呕吐不止 黄连大苦大寒 苦能燥湿 寒能清热 为治湿火郁结之主药 苏叶芳香化湿 行气宽中 对胃家湿热 胃气上逆者 可二药合用 清胃热 化湿浊 使热清湿化 胃中安和 本草备要 忌鲤鱼 叶发汗散寒 梗顺气安胎 子降气开郁 消痰定喘 表弱气虚者忌用叶 肠滑气虚者忌用子 本草求真 表弱气虚者忌用叶 肠滑气虚者忌用子 但性主疏泄 气虚阴虚喘逆者并禁 得配本草 痘前干热者暂用 气虚自汗 脾虚滑泄者 禁用 本草新编 或问宗 有言 脾胃寒人 食紫苏多滑泄 果有之乎 曰 紫苏乃风药也 善能平肝 土为木制 则人多滑泄 肝木既平 则脾土得养矣 况紫苏辛温 辛能祛湿 温能祛寒 脾胃寒之人 宜无所忌 何致滑泄耶 惟是辛香之味 能散人真气 暂服无碍 而久服有伤 亦当知忌也 紫苏的古籍禁忌 紫苏的禁忌 用药禁忌 气虚 阴虚以及温病患者慎服 高热 虚火旺盛 血热妄行患者忌服 现代禁忌 紫苏酮具有毒性 刺激性以及有导致过敏的作用 紫苏叶中含有大量的草酸 长期食用会导致在人体沉积过多 损害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甚至损害造血功能 饮食禁忌 不能与鲤鱼同食 易生毒疮 附药1 紫苏梗 入药 紫苏的干燥茎 性味 辛 温 归经 归脾 肺经 功效 理气宽中 止痛 安胎 主治 用于胸膈痞闷 胃脘疼痛 嗳气呕吐 胎动不安 附药2 紫苏子 入药 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 辛 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主治 用于痰壅气逆 咳嗽气喘 肠燥便秘 香薷 香薷 来源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前者称 青香薷 后者称 江香薷 产地 青香薷主产于广西 湖南 湖北等地 系野生 江香薷主产于江西宜分县 为栽培品 产量大而质量佳 别名 香茹 香柔 香茸 香戎 香菜 紫花香菜 蜜蜂草 香薷的植株 香薷饮片 入药部位 干燥地上部分 春播于8月中下旬 夏播于9月上中旬 当香薷生长到开花盛期时采收 其挥发油含量最高 割取地上部分 阴干 捆扎成小捆 除去残根及杂质 切段 香薷的性能 性味 辛 微温 归经 归肺 脾 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性能特点 本品既能发汗解表 又能化湿和中而解暑 还能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 功似麻黄 药力亦强 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 素有 夏月麻黄 之称 香薷的功能主治 暑湿感冒本品辛温发散 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 其气芳香 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 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 症见恶寒 发热 头痛身重 无汗 脘满纳差 苔腻 或恶心呕吐 腹泻者 可收外解风寒 内化湿浊之功 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 故前人称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水肿脚气本品辛散温通 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 又能宣肺气启上源 通畅水道 以利尿退肿 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 香薷的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 味辛 微温 主治霍乱 腹痛 吐下 散水肿 本草图经 藿乱转筋者 单煮服之 本草衍义补遗 属金与水 而有彻上彻下之功 治水甚捷 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 又云 大叶香薷治伤暑 利小便 浓煎汁成膏 为丸 服之以治水胀 病效 本草 言 治霍乱不可缺也 本草纲目 主脚气寒热 世医治暑病 以香薷饮为首药 然暑有乘凉饮冷 阳气为阴邪所遏 遂病头痛 发热恶寒 烦躁口渴 或吐或泻 或霍乱者 宜用此药 以发越阳气 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 劳役作丧之人 伤暑大热大渴 汗泄如雨 烦躁喘促 或泻或吐者 乃劳倦内伤之证 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人参白虎汤之类 以泻火益元府也 若用香薷之药 是重虚其表 又济之以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如冬月之用麻黄 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 概用代茶 谓能辟暑 真痴人说梦也 其治水之功 果有奇效 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 但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而已 香薷的配伍 配藿香本品辛温芳香 为发汗解表之上品 又能化湿和中 故有 夏月麻黄 之称 藿香辛温而不燥 化湿又能发表 善治暑湿为患 兼有醒脾之功 二药配用 治夏令感冒挟湿 症见发热恶寒 胸闷 呕吐 腹痛等证 配杏仁本品发汗解表 入肺 胃经 佐杏仁之苦降 助香薷开泄肺气 以逐暑湿之邪 香薷性刚强 杏仁性柔润 二药合用 刚柔相济 尤宜治夏季风寒感冒表实证 配白术本品辛而微温 上能宣肺气 开腠理 达皮毛 下能通三焦 利水道 有彻上彻下之力 白术甘温 功专健脾运湿 安定中州 二者相伍配对 以香薷宣上导下 通利水湿为主 辅之以白术燥湿行水 合为宣散安中 利水消肿之良剂 用于脾虚兼挟风邪犯肺所致的通身悉肿 小便不利之病症 多用治急性肾炎浮肿 本草纲目 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本草经疏 香薷性温 不宜热饮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表无所感 而中热为病 何假于此哉 误则损人表气 戒之 戒之 药性解 热服令人泄泻 久服耗人真气 景岳全书 中寒阴脏者须避之 本经逢原 更有汗出如雨 吐泻脱元 四肢清冷 脉微欲脱者 若用香薷饮 是重虚其表 顷刻脱亡矣 今人不知 概用澄冷代茶 若元气虚人服之 往往致病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如冬月之用麻黄 气虚者岂可漫用 本草求真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如冬月之用麻黄 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 不拘有病无病 概用代茶 谓能辟暑 真痴人说梦也 香薷的古籍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