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茶马古道.doc_第1页
滇藏茶马古道.doc_第2页
滇藏茶马古道.doc_第3页
滇藏茶马古道.doc_第4页
滇藏茶马古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滇藏茶马古道滇群山莽苍,雪岭连绵,大江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山峡谷,丛林草莽之中,唐宋以来,就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滇藏茶马古道.它同中国古代海上之道,西域之道,南方丝绸之路,唐蕃麝香丝绸之路有着同样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滇藏茶马古道的线路从云南普洱出发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左贡,拉萨,亚东,日喀则,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从普洱到印度噶伦堡,单程数千公里,需行五六个月.沿途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拉萨河,雅鲁藏布江,还要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白茫雪山,梅里雪山,油母从腊,施贡腊,怒贡腊,喜马拉雅山等大雪山,鸟道羊肠,险关处处.滇藏茶马古道大有道路险阻,常消英雄之气,关山难越,每寒壮士之心感.藏族马帮是连接滇藏及通往印度,尼泊尔,缅甸运送商品货物的主力.他们春走恩普茶山,夏日回到丽江,五月启程进藏,冬天马帮凯旋.这些马帮,多者有1o0120匹马,少者也有3040匹.马帮的每匹马都打扮得很漂亮,前额上戴着彩色镶边的面罩,只露出眼睛和鼻子;额心上还嵌有一块圆形的小镜子,在阳口勒安旺堆光下闪闪发亮;系在马颈上的鲜艳的红缨穗一摆一摆的,极耐看;那大大小小的马铃,有铜铃,有银铃,成百上千匹马连在一起行进在古道上,串铃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伴着马蹄在神秘的山路上叩击声,谱成一曲曲妙不可言的交响乐.每队马帮的马的次序是有严格区分的,走在最首者,称头骡,是驮队的带头者,有头领之意,因而主人对头骡的重视和打扮是非常用功的,它的装束代表着这一队马帮的富豪气派.头骡一般不驮货物,而专驮罗锅,驮铜罗锅是马帮头骡的专利,同一队马帮中的其它马是绝对没有这资格的.这里有个传说:马帮的创始人叫罗锅,后来赶马人都把罗锅视为赶马人的祖先,对其特别推崇和尊重,因而代表赶马人祖先象征的铜罗锅就规定给头骡来驮.每队马帮头骡的头颈上插有两面旗,一面是杏黄旗,旗上插有两根锦鸡毛,表示前程似锦,飞黄腾达之意.另一面是帮旗,就是一队马帮区别于另一队马帮的旗号,旗上书有马帮主人的姓氏.帮旗和队旗在行进路上迎风招展,显得格外耀眼.每匹马的额心上都嵌入一块圆形的小镜子,传说这与唐代文成公主有关.文成公主由唐进藏时带进许多马帮,使藏区马帮运输业由此迅猛发展起来,因而文成公主被后来的藏族马帮视为马帮的祖先,对其极其尊重.这是藏族马帮有别于其他马帮的重要特征.紧随头骡的马匹叫二骡,在马队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极为重要和特殊,二骡一般驮马帮所需的重要物品,如药品,金银,枪支等.位于马队第三位的马匹叫三骡,它的责任和任务就是驮马帮主人(俗称马锅头),实际上就是马锅头的座骑.每队马帮,马匹脖颈上的铃铛也有区别,头骡一般系8个,二骡三骡一般系6个,马匹越是排在后,铃铛数也就越少.同时,排序在前马匹铃铛的质量也就越好.马帮头目称为从本,即锅头,俗称马锅头,又称帮主,不仅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本事,而且对路况,商情等烂熟于胸,擅长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拉多是赶马人,每个拉多管理8一l0匹骡马,他们体格强壮,不畏劳苦,每天要完成两次上驮和两次下驮,还要放马,拾柴,做饭,年年岁岁随马帮风餐露宿.所以赶马人亦非等闲之辈,必须懂天时地利,识骡马性情,会探路打掌,能治病.如果在春末夏初,马帮一路放牧野宿,边走边养,可以顺利到达拉萨.如果在其余时问进藏,必须沿途找好乃补主顾,订好返回草料,藏民很讲信用,履行订约是说一不二的.因运输路途遥远,运输时间长,故货物包装要经受住遥远路程及长达数月的磨损,还要能经受住风霜雨雪的侵蚀.货物起运前用泡软的牛皮包好后缝严,待干燥收缩之后,再用钢条捆扎.硭锣,吆吼,口哨,赶马调(歌)等构成马帮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队马帮都有一个管事,相当于今天车站车辆调度员,对于众人的食宿和马料用度分配,无不料理明白.马帮在运程中,凡遇停歇,宿营,有马帮迎面而来需避让(防止闯帮),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时,马帮管事都用敲锣来指挥马队,硭锣声有长有短,有急有快有慢等之分,不同的锣声代表不同含义,每匹骡马听到锣声,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或停,或走,或让,形成一种罕见的马语.吆吼,也是马锅头及赶马人管理马队特有的方式,凡马队中有马匹停顿,惊吓,离队,跳到路的下方或喂料草等,都用吆吼声预以引导,使马匹按赶马人意愿行动.凡马队经过险要关口或重要地方,赶马人一般也要吼几声,有壮胆或战胜难关,胜利在望之意.赶马人的口哨大多夹杂在吆喝声中,也是其管理马队的特有方式.有的口哨声却是一曲曲优美的山歌小调曲.赶马调是马帮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藏语称擦鲁,意思是游戏歌,又称为骑马调.其调流畅悠扬,歌词随歌者自由发挥,易于抒发各种情感.赶马人不但在运输途中骑在马上唱赶马调,放马宿营时唱,夜晚露宿野外围着篝火也唱.由于曲调舒畅悠扬,情感深沉,在民间流传很广.在滇西片,后来数弥渡赶马调,永胜,鹤庆赶马调,迪庆藏区赶马调最为有名.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在一千多年的运输过程中,从不问断地沟通着藏汉地区货物的有无,从内地运往藏区的货物主要是茶,每年达数千驮,此外还有毡,布,绵绸,沙金,朴硝,糖,盐,铁,金,银,粉丝,腊肉,火腿,铁锅,铜器等;从印度及西藏运往内地的货物有咔叽布,染料,香烟,贝母,虫草,麝香,牛黄,藏红花等名贵药材和羊毛,羔皮,氆氇,褥子,毛毯,延寿果等名贵特产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茶马古道把沿途各个民族连接起来,各个民族间情深意笃.赶马人精通汉,藏,纳西,傈僳,彝,白等多种语言,这是最常见的.南来北往的马帮和沿途各个货物交族共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足音,充满着和谐的情调.茶马古道滇藏贸易随漫长岁月的持续交往,促进了藏民族与其他民族间的文化艺术的交流,冲撞与融合,那悠悠岁月文化史的沉淀,至今仍然闪灼着丰富灿烂的光辉.最明显的表现是在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方面.现今的许多纳西,彝,傈僳,白族群众,早已接受了藏族的酥油茶,且每天不断.藏族人也已接受了其他马烈驮运至今仍是高原上的一道风景易地商人都有传统的主顾关系.许多物资交易地的商人,经纪人,甚至马店主人,都能操一口流利的藏语.漫长的贸易岁月中,藏族马帮与其他民族马帮之间,各族马帮与各个民族的商人,经纪人,客栈主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信赖,持久稳固的亲密关系,给各民族的子孙留下了一种无比亲切,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在历史空谷中回荡着的马铃声和各民民族的饮食习惯.从藏族男女服饰,永宁纳西族藏装,傈僳族,彝族褶裙,纳西族和白族妇女的坎肩之间,完全可以看出藏族与滇西北各民族间在服饰上的相互影响.茶马古道马帮运输促进了商品贸易地商业贸易业的发展.各重要商品贸易地或中转站商号林立,达数百家,各种商品交换货店云集,种类齐全,市井繁华.马帮运输业的发展,使骡马需求量大增,于是有了骡马交易.香格里拉五月赛马会,丽江三月骡马会,七月骡马会,永胜骡马会,鹤庆县城和松桂骡马会,大理三月街等,都是历史上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直至今日,茶马古道上的骡马交流会仍在延续和发展,只是加进了经济贸易的主要内容,使其不再是单一的骡马交流.滇藏茶马古道上最辉煌的诗篇要数抗日战争时期,藏族马帮及各民族马帮运输队书写的最壮丽的那一页.日本侵略军截断了滇缅公路这条国际通道,茶马古道历史性地承担起国际交通运输的重任.各民族马帮组成浩浩荡荡的运输大军,往返于万水千山之间的万里运输线上,历尽千难万险,把货物源源不断供应给抗战大后方西南市场,为稳定军心民心,支援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