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第一册.doc_第1页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第一册.doc_第2页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第一册.doc_第3页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第一册.doc_第4页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第一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目录第一册 设计说明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专篇总说明1.0设计依据2.0概述第二节 工艺装置1.0乙烯装置2.0丁二烯装置3.0裂解汽油加氢和苯抽提装置4.0环氧乙烷和乙二醇装置5.0乙苯装置6.0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装置7.0丙二醇装置8.0多元醇装置9.0低密度聚乙烯装置10.0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装置11.0聚丙烯装置第三节 全厂性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1.0设计采取的一般安全措施2.0全厂储运设施3.0空分站4.0火炬5.0全厂电气安全6.0中心化学品库7.0其他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第四节 界外设施第五节 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结论及存在问题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专篇总说明1.0设计依据1.1合同及国家批复文件l 关于申请批准中外合资南海石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修订报告的请示(海油总化1997129号)l 国家计委关于中外合资南海石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原材19972678号)l 中外合资南海石化项目环境影响研究修订(EISA)和其批准文件l 国家计委关于中外合资南海石化项目码头工程建设方案有关问题的批复(计产业2000年1614号)l 和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签定的中外合资南海石油化工项目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土地和公用工程设施谅解备忘录l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惠州电力工业总公司签署的供用电合同l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惠州市大亚湾自来水总公司签署的供水合同l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局 签署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l 南海石化项目与广州石化总厂联合开发马鞭洲码头终端的谅解备忘录l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文件设计基础(“BOD”Basis of Design)l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文件设计要求(Design Note 1)l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与项目管理承包商(BSF公司)签订的定义阶段国内服务合同(Definition Phase Contracts for On-shore Services)l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与项目管理承包商(BSF公司)签订的定义阶段国外服务合同(Definition Phase Contracts for Off-shore Services)l 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 CN-8810-SEIB-0002l 初步设计条件会会议纪要 CN-8820-READ-0027l 各装置工艺设计包(PDP)文件l 各装置基础设计包(BDEP)文件1.2相关法律法规l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1996年10月。l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10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方法1998年2月。l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l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l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部分)2000年10月18日1.3标准规范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设计规范(SH30321992)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30531993)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J439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93年版(GBJ11-8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9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2000年版(GB5005794)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3004-1999)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3009200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GB50160-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5192)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及95年修改条文)固定式钢直梯和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2-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1993)固定式钢平台(GB4053.4-198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有毒作业分级(GB/T 12331-9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港口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TJ3201997)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令1996年第10号)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99)港口输油臂(JT/T3981999)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石油化工企业建筑设计规范(SHJ17-90)密封放射源一般规定 (GB4076-8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229-9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GBJ19-87)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094-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 17095-1997)2.0概述2.1项目描述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CSPC Nanhai Petrochemicals Project)建厂地址: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项目业主: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CNOOC and Shell Petrochemical Company)项目背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与壳牌公司于2000年10月28日成立了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合营公司的股份组成为:外方投资者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成员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投资50%;中方投资者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0%(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占90%、广东投资开发公司占10%)。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承建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石化项目。项目的现场位于广东省大亚湾北侧,在香港东北方向约80公里处。南海石化项目为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包括:(1)年产80万吨的乙烯装置(LOP)、(2)15.5万吨/年的丁二烯装置(Butadiene)、(3)34.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和18.8万吨/年苯抽提装置 (Benzene extraction)、(4)1.2/32.2万吨/年的环氧乙烷和乙二醇装置(EO/MEG)、(5)64万吨/年乙苯装置(EB)、(6)55/25万吨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装置(SM/PO)、(7)6万吨/年丙二醇装置(MPG)、(8)13.5万吨/年多元醇装置(Polyols)、(9)25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装置(LDPE)、(10)20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装置(LLDPE/HDPE)、(11)24万吨/年聚丙烯装置(PP)共十一套工艺装置;汽电联产、空分/空压、原料及产品罐区、给排水系统、污水及废物处理、产品储运等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以及港口码头、铁路等界外设施。2.2全厂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原则及措施2.2.1安全设计原则(1) 业主对本工程安全、卫生和环保(HSE)的要求是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标准规范,并同时执行业住的HSE设计标准及国外相关标准和施工所遵循的标准、规范。(2) 本工程的消防设计执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GB5016092)及相关规范法规。设备尽量采用露天布置,总图及工艺装置设备布置,控制室的设计均严格执行规范的要求,保证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满足规范要求。消防设计也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独立的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管道成环状布置。(3) 按国家规范要求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并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计均能满足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中的要求,并将报警信号引入主控室中的火灾、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联锁保护系统。(4) 生产装置设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独立的紧急停车自动保护系统和独立的火灾、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连锁保护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和紧急照明等应设置UPS不间断电源。装置区内设置了符合安全要求的通信系统。(5) 电气系统和仪表系统的设置以及设备、材料的选型及制造均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和相关的国际标准进行,如IEC(国际电工委员会)、GB(国标)以及SH(国家石化行业标准)等。电气专业设计遵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确保双回路供电。本项目生产装置绝大部分属易燃易爆场所,故根据规范GB50058-92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凡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均按规范要求选用相应防爆级别的电气设备,并按规范要求进行配线。凡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仪表均按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用电气安装(GB3836.15-2000)要求选用相应防爆级别的仪表,并按规范要求进行配线。各生产装置街区内应有独立的接地系统,工作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系统,生产装置和建、构筑物内要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注意保护线的重复接地。所有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直接接地,DCS接地系统应根据制造厂商要求设置,特别是对大型容器、塔、反应器、储罐、装卸油栈台、管线、罐车均应按规定做好接地。(6) 所有的工艺生产装置及其管线按工艺及管道要求条件进行防静电接地,并应满足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7) 建、构筑物均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及2000年局部修订条文)要求设置防雷保护装置,并防直击雷及感应雷。建筑物按国家规范考虑抗震构造措施。生产装置的高空设备如塔、炉、反应器等设备上必须按有关标准规范设置扶手、护栏。(8) 工艺和动力管架、电缆槽架等的布置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设计。(9) 安全阀的校验均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有关要求。装置内可燃液体泵在其出口管道上设计止回阀,以防止介质倒流,造成事故。凡属甲、乙A类的设备均设有惰性气体接管,以便用惰性气体置换。设计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惰性气体和物料互串。(10) 设备和管线严格选材,特别是与氢气、硫化氢介质接触的部位,按其压力温度等级进行严格选材,以避免氢脆和硫化氢腐蚀。(11) 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对各单元都要进行人机工程学审查,以确保各岗位人员均可在符合人机工程要求的条件下工作。(12) 本工厂建立了完善的HSE管理体系,并把HSE培训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13) 对各装置及各单元都要进行健康风险分析(HRA),以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2.2.2全厂医疗卫生设施为保证工厂安全可靠的运转,本厂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在行政管理区内设有一个全厂医疗中心。医疗中心包括诊疗室、药房、急诊室和病房。全厂医疗中心按功能分为以下四部分:紧急响应、门诊、职业卫生和化验。(1) 紧急响应主要任务是在现场发生事故时提供现场医疗服务,包括急救,伤员运送和尸体处理三个子模块。这个部分将运行于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此部分还配备了救护车一辆,用于在现场不能完成的医疗处理和伤员运送。(2) 门诊部分运行于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这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有效的常规医疗服务。(3) 职业卫生部分主要用于防治在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有可能发生的职业伤害。此部分可以对职工的听力等进行检测。(4) 化验部分对职工的血液等检测。2.2.3全厂劳动保护和生活辅助设施在人员主要活动的行政管理区域设有如下生活辅助设施:l 可供300人同时就餐的中心餐厅l 可存放600人衣物的更衣室和根据三班四倒制确定的淋浴间,进出装置区的人员必须更衣后方可进入。l 培训中心,其中包括安全教育室。在各建筑物均根据使用人员数量设置了必要的卫生间、更衣室和淋浴室,在人员长期停留和工作的场所设置了空调系统,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照明。在控制室和操作室均设有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柜,用于存放各项事故应急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呼吸器、防毒面具、耳塞、面罩等。2.2.4全厂劳动保护卫生组织机构根据业主的管理制度和体制,全厂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专职人员共9人。各装置和各单元及各部门均设有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工作。整个工厂形成了完善的分级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3总平面布置2.3.1 地理位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大亚湾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东连惠东县,北与惠州市相接,西靠深圳市,南临大亚湾海域。2.3.2 工厂用地工程用地北起东口岭,南至大亚湾北岸,西起岩前村,东至柏岗村。地理坐标:东经11434421143634,北纬224442224604,全厂占地面积427.65公顷(该范围内的村庄及住户均需拆迁)。厂区南部紧临大亚湾北部海岸,西距澳头镇约5公里,东距霞涌镇约6公里,北距惠阳市淡水镇约20公里。新澳霞大道从厂区南面通过,老澳霞公路从厂区北部边界附近蜿蜒而过,区内乡间大道均可通行汽车,海路毗邻澳头港、惠州港,交通方便。2.3.3 地形、地质及水文厂区地形开阔,北部依山,南面傍海。地貌类型以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滨平原为主,北部有零星剥蚀残丘(HHD50m),南部近海发育滨河砂堤和砂质、卵石质海滩,局部见海蚀陡崖。总的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微微倾斜,地面标高(HHD)多在2.00m16.00m。局部残丘山顶标高(HHD)在22.00m49.60m。厂区及邻近有岩前村、长岭头村、社背村、新溪村、学老坝村、新村、对面窝、柏岗村等8个自然村,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并有部分渔业。山间平地及近海边平原主要种有水稻、挖有鱼塘,鱼塘总面积约200000m2,形状呈长方形为主,个别不规则形,大小150019200m2,地表水汇集补给。丘陵和坡地主要种植有果树和松树。厂区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据惠阳市气象局提供资料:历年平均气温21.8,冬季最低气温0.7:历年平均降雨量1989.4mm,日最大降雨量490.3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每年59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4.5%;风向见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吹东风和东南风,冬春季节吹北风和西北风;夏秋季节时有台风侵扰,近9年间共有5个台风登陆香港大亚湾。厂区近邻发育水系主要有西侧的岩前河和东侧的柏岗河,二者均属雨源型河流,由北向南流入大亚湾海域。岩前河水源头为北面铁炉嶂山,全长约10km,水流总方向由北向南。柏岗河水源头为虎头山,全长约5km,水流总方向由北向南,主要为北面山丘基岩裂隙水补给。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地下水位在0.4 2.30m间,且明显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及影响,也受潮汐作用影响而略有涨落。厂址地震烈度为6度。2.3.4 总平面布置原则总平面布置首先应在满足工艺流程,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联合集中布置,强化联系,缩短工艺管线,降低操作费用,减少建筑面积,压缩占地,节约投资,而且优化的总平面布置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工厂管理提供方便。(1) 严格执行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安全、防火及环境保护等的标准规范及规定,满足SHELL公司及国际标准的要求。(2) 符合生产工艺、物流和运输方面的要求。布置力求生产流程顺畅,布局紧凑,不仅应尽量缩短生产区与外部(码头、铁路、公路)的联系,还应缩短生产区内部(各装置之间以及装置与辅助设施、公用工程设施、装卸站、仓库等之间)的物流输送距离。(3) 根据生产的特点,将厂内生产设施按功能要求分区布置。(4) 将生产特点相同,原料和生产过程关系密切的生产装置靠近布置,生产装置的控制室采取相对集中设置的原则。(5) 根据SHELL公司的工厂生产操作经验,火炬的设置采用相对集中的原则。(6) 公用工程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7) 通过基础设施集成使各服务对象获取最佳效益,如:集中的交通运输集散系统(水路、铁路、公路运输)集中的液体装桶集中的包装、成品仓库集中的原料、中间及产品罐区集中的废物处理、排放集中的行政生活设施集中的技术服务中心集中的火炬系统集中的空分、空压全厂设一个消防站(8) 全厂道路系统形成网络,便于消防、检修。(9) 人货分流,互不干扰。(10) 在一期总图布置时,充分考虑二期发展的要求。(11) 坐标系采用工厂坐标系或大亚湾独立坐标系统。2.3.5工厂的主要组成和占地面积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包括厂内设施和厂外设施两部分。厂外部分主要包括厂外铁路专用线、厂外供电外线、厂外排洪沟、马鞭洲码头、东联码头等,详细内容见相关专篇。厂内部分共占地427.65公顷,其中厂址西部约158.52公顷作为二期炼油生产设施的预留用地,东部约269.13公顷作为一期石油化工生产设施的建设用地。一期厂内工程用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工艺装置用地:共十一套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原水系统街区,含超级过滤系统、消防水系统;水处理街区,含空压站、饮用水系统、脱盐水系统、清净冷凝水系统、可能污染的冷凝水系统、冷凝水回收系统;汽电联产装置街区,含锅炉给水处理系统、SS-PSS、SS-150;污水处理厂街区,含污水泵站;废液焚烧街区,含蒸发浓缩单元,SS-110;污泥焚烧街区;排水和预处理站;循环水系统;原料罐区;产品罐区,含丁二烯/苯乙烯储罐,乙二醇产品储罐,苯储罐,己烯储罐;中间罐区,含乙烯中间罐区和SMPO中间罐区;液体燃料油罐区,含裂解柴油燃料系统,ECR/CGO液体燃料系统,重组分燃料油系统,低硫燃料油系统,轻柴油燃料系统,碳四碳五抽余油燃料系统,洗涤油系统等;火炬;变电站SS-MIS;全厂性主管廊;空分站等。总体设施用地:全厂行政生活设施、铁路/公路装卸设施、全厂性仓库、消防训练场地、管束清洗场地、消防站、CC1、CC2、维修设施等。通道占地面积:不含绿化用地面积。绿化用地:仅指一期工程绿化用地。预留用地:含一期预留用地和二期预留用地两部分。2.3.6 厂区总平面布置(1)概述如上节所述,厂内工程用地主要分为工艺装置区,公用工程设施用地,总体设施用地等几大部分。作为全厂的生产核心,全厂十一套工艺装置集中布置在一期工程用地的中部。在工艺装置区的南部地带,西侧是行政管理区,集中布置全厂行政生活设施、消防站、CC1、维修设施及仓库等。东侧是包括原水系统,各种生产与生活用水处理设施、汽电联产装置、污水及废物处理设施以及污水排放设施等在内的公用工程I区。工艺装置区的东部,是包括原料罐区、产品罐区、第一循环水场等在内的公用工程II区。公用工程设施紧临工艺装置,可以缩短物料的输送距离,减小能耗。工艺装置区西部,是二期炼油设施预留用地。工艺装置区的北部是工厂树脂产品的包装间、醇类产品的装桶站、成品仓库以及铁路/公路装卸设施。聚丙烯、聚乙烯及多元醇产品经包装或装桶后在仓库内储存,可以便捷地由铁路和公路运走,不与生产发生干扰。(2)工艺装置区在工艺装置区内,乙烯装置(LOP),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装置(SMPO),环氧乙烷和乙二醇装置(EO/EG)由东向西一字排列,形成工厂的工艺装置南区;丙二醇装置(MPG),多元醇装置(POLYOLS),聚丙烯装置(PP),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装置(LLDPE/HDPE),低密度聚乙烯装置(LDPE)成组布置在它们的北侧,由东向西顺序排列,形成工厂的工艺装置北区。它们之间的物料通过全厂主管廊输送。在LOP和SMPO装置的北侧分别布置它们的中间罐区,方便物料的输送。在EO/EG装置的北侧,布置了第二循环水场,靠近它的主要服务对象:MPG装置,POLYOLS装置,PP装置,LLDPE/HDPE装置,LDPE装置等,减少管线长度,减少能耗。(3)公用工程区如前所述,全厂公用工程设施分两个区布置,I区布置在工艺装置区南部,II区布置在工艺装置区东部。I区:汽电联产装置布置在LOP装置的南部,LOP装置开车时的超高压蒸汽用量很大,而且LOP装置的蒸汽系统与全厂的蒸汽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距离近,方便生产操作和控制,减少能量损耗。液体燃料系统主要为汽电联产装置服务,就近布置在汽电联产装置的南侧,使燃料油输送距离最短。各种水处理设施如脱盐水系统、清净冷凝水系统、可能污染的冷凝水系统、冷凝水回收系统等布置在汽电联产装置的西侧,它们也是为汽电联产装置服务的。由于饮用水系统的生产性质与它们相近,也和它们布置在一起。污水及废物处理设施以及污水排放设施布置在汽电联产装置和水处理设施街区南部的废物处理及排放区,这里是全厂的最南侧,废水的排放距离最短。污水处理场街区布置在该区的中部,废液焚烧街区和污泥焚烧街区依次布置在它的西边,排水和预处理站布置在它的东侧。原水系统布置在排水和预处理站的西侧,其西部与行政管理区相邻,北部为预留地,这个位置即便于厂外供水管线的接入,又距离水处理设施较近,减少连接管线的长度。II区布置有原料罐区、产品罐区,第一循环水场等。第一循环水场主要服务于LOP装置和汽电联产装置等,它紧临LOP装置和汽电联产装置的东侧布置,便于循环水的输送,节约用地。原料罐区布置在工厂的最东端。产品罐区布置在MPG装置的东部,第一循环水系统的北端,以及原料罐区的西侧,这样,工厂的原料罐区、中间罐区和产品罐区集中布置在工厂用地的东北部,便于集中管理。(4)产品运输区产品运输区位于工厂的最北部,东、西、北三面临工厂围墙,南面是工艺装置区的LDPE,LLDPE/HDPE,PP,POLYOLS和MPG装置。产品运输区内主要布置有工厂树脂产品的贮存料仓、包装间及成品仓库,多元醇产品的装桶间及贮存仓库,铁路及公路的装卸及运输设施,SS-MIS,火炬等。厂内铁路装卸线布置在该区的北部,靠近工厂围墙,减少与厂内运输的交叉干扰,成品仓库通过铁路站台与之相连。成品仓库的南侧设置公路运输装卸场地,通过公路站台进行装卸作业。仓库西部的三角形场地作为外部运输车辆的停车场,运输车辆经工厂西大门进入厂内,办理手续并在停车场等候进入公路运输装卸场地装车。装车后仍通过停车场,称重后经西大门出厂,由工厂西侧的运输道路上澳霞大道,驶向目的地。公路液体装车站设在公路运输装卸场地的东部,便于车辆的行驶。SS-MIS设在厂内铁路装卸线的东侧,靠近工厂围墙,方便外供电源线路的引入。火炬设在SS-MIS南侧,产品仓库的西侧,东侧与围墙相邻。(5)行政管理区行政管理区内位于工厂南部中段,东侧布置原水系统,西侧是二期生产预留地,南部围墙外通过一条16m宽的主干道与澳霞大道相连,北部与工艺装置区以预留地相隔。该区内集中布置了全厂行政生活设施、消防站、CC1、维修设施及仓库等。全厂的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设施都集中在这个区内,便于全厂的集中管理。同时,该区靠近工厂南侧围墙,便于人员的出入,减少人流与生产的干扰。该区与装置之间保持不小于200M的安全距离,以确保人员安全。(6)全厂围墙、大门和门卫室全厂占地面积427.65公顷,沿全厂生产设施及二期预留地外侧设置工厂围墙,以保证工厂生产的安全,防止外部闲杂人员进入厂内,同时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和货物的进出。全厂共设两个主要出入口,一个设在工厂南围墙中部,即工厂行政管理区与澳霞大道的联接处,此处主要负责员工的出入和非货物运输车辆的出入;另一个设在工厂西围墙北端停车场处,主要负责货物运输车辆的出入管理。此外,在厂外铁路线进入厂内的地方设铁路大门,在原油输送管线进厂处设一大门,方便大件货物由大堤运入厂内,在原水进厂计量站处也设一大门。两个主出入口设置门卫室外。(7)全厂主管廊全厂共设三条主管廊,采用管墩敷设。南北向一条,位于工艺装置区和西部的公用工程设施区之间;东西向两条,一条位于工艺装置区北部,另一条位于两组工艺装置区之间。它们担负了全厂工艺装置之间以及工艺装置与公用工程设施之间的管线联系。工厂布置详见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图号00-9230-0000-0001)。第二节 工艺装置1.0乙烯装置1.1装置概述中海壳牌石化公司的乙烯装置由Stone & Webster公司提供乙烯装置工艺设计。装置设计中包含S&W公司拥有的超选择转化(USC)裂解炉技术和先进回收系统(ARS)技术。1.1.1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及生产方法本装置为新建装置,生产规模为乙烯产量80万公吨/年、丙烯产量43万公吨/年(不计装置间循环返回物流)。设计年操作8000小时,设计停车检修周期5年。乙烯装置利用特殊设计的蒸汽裂解炉对烃原料进行热裂解,获得乙烯和丙烯主产品,及氢气、甲烷、燃料气、混合C4、裂解汽油、裂解柴油和裂解尾油等副产品。裂解回收出来的乙烷和丙烷返回裂解炉循环裂解。裂解反应在安装于辐射炉膛内的高合金管中发生。根据裂解原料的种类,裂解气从裂解炉辐射段出来的温度为815-840,压力0.8 barg。烟气中的余热在对流段回收,用来对烃、稀释蒸汽和锅炉给水预热,并对超高压蒸汽(105 barg,510)进行过热,超高压蒸汽是在对裂解气进行冷却时产生的。裂解气在急冷油塔中被进一步冷却,与急冷油塔相连的急冷油循环和盘油循环系统从裂解气中回收热量,借助燃料油汽提塔,该系统也将裂解气中的燃料油组份同时除去。通过在急冷水塔内的直接接触,裂解过程中注入的蒸汽被冷凝下来。急冷水循环系统允许利用自身的热量对丙烯精馏塔进行再沸或充当其它热源。在一个闭合的稀释蒸汽回路系统中,利用急冷油的热产生裂解炉需要的蒸汽,该蒸汽来自急冷水塔冷凝下来的水。裂解气在急冷水塔内冷却之后,被裂解气压缩机从0.3 barg压缩到38 barg,以便在深冷分离系统中进行分离。在进行最终产品分馏之前,微量的污物如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乙炔和丙炔/丙二烯被清除到非常低的水平,以便达到氢气、乙烯、丙烯、甲烷、混合C4和裂解汽油所要求的指标。碱洗用来脱除裂解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固定床吸附系统用来脱除胂,乙炔在前加氢反应器系统中脱除。最终的乙烯产品在后面的乙烯精馏塔得到,乙烯精馏塔将乙烯和循环乙烷分离。C3加氢反应器位于丙烯精馏塔进料的上游,丙烯精馏塔将丙烯和循环丙烷分离,并得到丙烯产品。甲烷化反应器用于从粗氢气中脱除一氧化碳,使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纯化后的氢气经干燥后用于C3加氢系统、汽油加氢系统,并输出到下游装置使用。乙烯和丙烯复叠制冷系统用于提供直到-101的冷量,两段膨胀再压缩系统提供-101以下的冷剂。流程框图如下:生产技术特点如下:本装置设置了原料预处理设施,用于对所有原料进行脱盐、分馏和脱汞。该设施将原料分为轻、重两种原料之后储存,再进入不同类型的裂解炉分别裂解。裂解炉采用形炉管,激冷换热器SLE采用管式、可单独拆卸并更换的结构,对重质裂解原料采用二次注汽技术。设置单独的循环气裂解炉处理循环乙烷和循环丙烷。液体裂解炉有重质原料裂解炉和轻质原料裂解炉两种,而轻质原料也可在重质原料裂解炉中进行裂解。急冷系统中设置了裂解尾油汽提塔和裂解柴油汽提塔,这对循环急冷油性质的控制极为有利。裂解尾油的汽提以循环气裂解炉的物料为汽提介质;裂解柴油汽提以稀释蒸汽为汽提介质。分离系统采用前脱丙烷前加氢工艺,与顺序分离流程相比有很大区别。为进一步防止汞的污染,在裂解气干燥器和液相干燥器中增加了脱汞吸附剂。在C2加氢反应器和C3加氢反应器的上游设置了脱胂保护床;在C3加氢反应器的下游设置了甲醇脱除床。深冷脱甲烷系统采用了“先进回收技术”,在深冷流程中采用“分馏分凝器”。利用分馏分凝器在设备内同时进行传质和传热,节省乙烯冷剂的消耗,从而节省压缩机功率。在脱丙烷塔和裂解气压缩机五段及乙烯塔和乙烯热泵压缩机间采用了两套热泵系统,对节省能量消耗有利。乙烯热泵压缩机与乙烯制冷压缩机独立设置、运行,提高了操作灵活性,减少了干扰。乙烯热泵压缩机设有中段抽出并用于乙烯塔中间再沸器,乙烯塔在8.8 barg压力操作,综合结果是能耗显著降低。另外,在混合C4产品物流上设置了碱洗单元来提高产品的指标。丙烯制冷压缩机一段吸入罐底设置冷剂排放泵,增加了系统操作的灵活性。1.1.2装置平面布置、依托关系、自然条件及周围环境乙烯装置是全厂的生产核心,布置在工厂的中心地带。它的东面是包括第一循环水场、原料罐区及丁二烯产品罐区等在内的公用工程I区,西面是它的下游装置之一,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装置,它的北部是它的中间产品罐区,南面是工厂的汽电联产装置。 根据生产的特点,生产装置的布置共分六部分:裂解单元(1100)和急冷单元(1200)布置在装置用地的东南角,裂解炉沿装置南界区线东西向布置;乙烯/丙烯制冷单元(1500)布置在它们的北边;原料产品处理单元(1000)和冷热分馏单元(1400)布置在装置用地的东北角;裂解单元的西侧是两个相对较小的稀释蒸汽发生、碱洗区和裂解气压缩区;装置的变配电室S-240和现场机柜室FAR1-06布置在该区内,靠近装置界区线;在该区的北部,即乙烯/丙烯制冷单元的西侧是压缩脱丙烷单元。根据生产及管理的特点,丁二烯装置、裂解汽油加氢和苯抽提装置联合布置在乙烯装置街区内,节约用地。丁二烯装置布置在原料预处理和冷热分馏单元的西侧,压缩脱丙烷单元的北侧,靠近装置用地的北部边界线。裂解汽油加氢和苯抽提装置布置在丁二烯装置和压缩脱丙烷单元的西侧,靠近装置用地的西侧边界线。装置变配电室SS-250布置在装置的北端。整个联合街区设备布置紧凑,各个区之间均设置环形道路,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每个设备区的面积除裂解单元和急冷单元区的面积为11000m2外,其它的设备区面积均小于10000m2。各个区之间的安全防火间距执行中国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并满足SHELL公司标准的要求。详见装置总平面布置图(图号01-9230-1000-0001)。装置占地面积102124平方米。1.2安全危险性分析1.2.1火灾、爆炸危险视不同工况,本装置采用的原料有重石脑油、卡塔尔凝析油、OSO凝析油,以及抽余C4、C5馏份、抽余C6,装置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氢气、甲烷、燃料气、乙烯、乙烷、丙烯、丙烷、混合C4、裂解汽油、裂解柴油、裂解尾油,均为易燃或易爆的介质。因此应严防泄漏和各种形式的火花出现。大部分生产设备和管道中的介质是不同比例下的烃混合物。其主要危险性质见下表:装置物料中纯组份物质及石油馏份安全性质表序号物料名称爆炸极限V%火灾危险性类别爆炸危险性车间最高允许浓度mg/m3自燃温度闪点组别类别1氢气4.174.2甲T1IIC/570-502甲烷5.015.0甲T1IIA/537-1883乙烷3.212.5甲T1IIA/472-504乙烯3.128.6甲T2IIB/540-1365乙炔2.580.0甲T2IIC/335-506丙烷2.49.5甲T1IIA/446-1047丙烯2.011.0甲T2IIA/410-1088正丁烷1.68.5甲T2IIA/405-609异丁烷1.98.4甲T1IIA/465-76101-丁烯1.69.3甲T2/100371-7911异丁烯1.89.6甲T1/100465-7712顺丁烯-21.79.7甲T2/100323-7213反丁烯-21.79.7甲T2/100324-72141,3-丁二烯2.011.5甲T2IIB100415-7815戊烷1.47.8甲BT3IIA/260-4016己烷1.17.5甲BT3IIA/244-22.817苯1.37.1甲BT1IIA40574-1118甲苯1.277.0甲BT1IIA1005364.419汽油1.15.9甲BT3IIA300225530-2020柴油/丙AT3IIA/21重燃料油/丙BT3IIA/22轻石脑油1.2甲BT3IIA/480510-2023重石脑油0.6甲BT3IIA/-2220(1)氢气无色无味气体,具有很宽的爆炸极限。氢气与空气混合燃烧只需很少的能量,因此氢气需要特殊处理。氢气空气混合物点燃,会爆炸性燃烧并产生很清洁几乎看不见的火焰。氢气发生火灾时,灭火之前首先应当切断氢气源以避免积累爆炸性混合气体。当氢气源被切断后,可采用常规的灭火方法(水,干粉)扑灭残火。(2)甲烷无色无味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时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产物CO,CO2。当着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3)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用雾状水、泡沫灭火。(4)乙烯无色、带甜香味气体,通常状况下无聚合危险,能与强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属易燃易爆物质。使用时应防火防爆,清除火源。注意防静电积聚。仓库及工作区应彻底通风。乙烯引起的火灾可采取常规的灭火方法。火灾时应水冲容器降温。灭火可用水,干粉等。(5)乙烷无色、无臭气体,无聚合危险。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建议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6)乙炔无色气体。与空气混合或压力下受到打击均具有极大的爆炸危险,由于本装置的乙炔均以很低的浓度稀释在物流中,因此爆炸危险性显著降低。(7)丙烯丙烯的蒸汽比重大于空气,爆炸下限低,万一装置中某点发生泄漏,这些易燃气体很容易聚集在低洼处,形成具有爆炸危险的混合物。在装置的周围及可燃气体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这些检测器均有报警信号直接进入控制中心。另外本装置还备有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器,在现场它们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很快地寻找到泄漏点,以便及早采取措施。丙烯引起的火灾可以采取常规的灭火方法(水,干粉)。(8)丙烷丙烷的蒸汽比重大于空气,爆炸下限低,万一装置中某点发生泄漏,这些易燃气体很容易聚集在低洼处,形成具有爆炸危险的混合物。在装置的周围及可燃气体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这些检测器均有报警信号直接进入控制中心。另外本装置还备有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器,在现场它们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很快地寻找到泄漏点,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建议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9)丙炔具有不快气味的气体。与空气混合或压力下受到打击均具有极大的爆炸危险。极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装置中要禁止明火,禁止火花,通风操作,采取静电接地,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着火时切断气源。如不可能切断,在不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让其自行燃烧,否则采用二氧化碳及干粉灭火。同时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10)丁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丁烷气体比空气重,分部在地面,远处着火便产生危险。由于丁烷的低导电性,流动、搅拌可产生静电。极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装置中要禁止明火,禁止火花,通风操作,采取静电接地,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着火时切断气源。如不可能切断,在不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让其自行燃烧,否则采用二氧化碳及干粉灭火。同时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11)丁二烯无色无臭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在一定浓度范为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12)苯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可燃性液体。正常贮存条件下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会聚合。与强氧化剂如臭氧、高锰酸钾、硫酸、硝酸、过氧化物等激烈反应。(13)甲苯芳香烃,无色液体,有苯的气味,溶于乙醇、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1.2.2腐蚀性物料的危害在裂解气碱洗系统,用氢氧化钠溶液对裂解气中的微量酸性气(如硫化氢)进行洗涤脱除。酸性气对设备有腐蚀性,因此在对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进行设计中,应严格按规范设计。本装置内氢氧化钠的最大浓度为20%,与人体接触会造成腐蚀烧伤。在热分馏区设置了混合C4碱洗系统,因此也存在同样的腐蚀危险。1.2.3其它危害此外,静电可能引起泄漏物质爆炸,因此设备和管道的设计要考虑对静电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静电产生,本设计对于液态烃的输送管线要求采取管道接地措施,例如法兰之间跨接,并要求地上管网系统每隔一定的距离应与接地干线或专设的接地体相连接。对于防爆区的设备和非防爆区的关键设备也采用静电接地保护。1.3工业卫生危险性分析1.3.1物料毒性分析(1)氢气无色无味气体,氢气为生理非活性的气体,只有在浓度很高的情况下,由于氧气的正常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氢气的麻醉作用只有在极高的压力下才表现出来。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2)硫化氢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70-150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浓度为700mg/m3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1000mg/m3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衰症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3)甲烷无色无味气体,对人最初的窒息征象为脉搏加快,呼吸量增大,注意力及细小肌肉运动协调衰退。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降低2530%时,吸入含甲烷的空气时,严重的疾患应在甲烷含量达2530%及更高时发生;吸入80%甲烷及20%的氧气混合物,只引起头疼;吸入60%甲烷、21%的氧气及14%的氮气的混合物,经3小时无疾患,只是脉搏次数、血压及眼的光觉能力稍有降低。防护:在有甲烷危险的厂房,经常检查甲烷的含量,如果甲烷的浓度增高,工人都应立即撤出并立即进行通风。(4)乙烯无色、带甜香味。对眼及呼吸道黏膜有轻微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长期接触低浓度乙烯可有头昏、乏力等症状。防护措施:工作场所要求空气流通,便于乙烯气体扩散稀释。液态乙烯钢瓶应定期检查,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有气雾的地方要戴面具,操作工要穿防护服、防护手套,戴防护眼罩、面罩。紧急救护:接触液态乙烯后立即用大量的温水清洗受伤处,以减少细胞组织冻结,轻轻地用干的经过消毒的纱布包扎好,预防感染。吸入乙烯后,救护人员在缺氧区必须戴上自呼吸设备,把受害者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可能立即输氧,并与医生取得联系。(5)乙烷无色、无臭、窒息性气体。避免在高浓度的乙烷环境下作业,如有需要,需佩带氧气呼吸器。(6)乙炔无色气体。由于本装置的乙炔均以很低的浓度稀释在物流中,乙炔的麻醉作用可以不用特别考虑。(7)丙烯纯窒息剂和麻醉剂。浓度为15%时,30分钟后导致意志丧失;浓度为35-40%时,20秒后导致意志丧失。具有轻微麻醉作用,高浓度下才引起显著的生理影响。外表症状包括窒息和不规律的心跳。高浓度下也会因把空气中的氧气稀释到不能维持生命的浓度而有致命危险。丙烯没有显著的毒性。高浓度场合需佩带防毒面具。暴露于带压的液体丙烯也很危险。液体丙烯将迅速闪蒸,产生极端低温,与皮肤接触会导致冻伤。(8)丙烷无色、窒息性气体。避免在高浓度的丙烷环境下作业,如有需要,需佩带氧气呼吸器。(9)丙炔具有不快气味的气体。是极若的麻醉剂,可导致痉挛。本装置C3加氢物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丙炔,建议长期接触该物流的人员佩带合适的呼吸器。(10)丁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避免在高浓度的丙烷环境下作业,如有需要,需佩带氧气呼吸器。(11)丁二烯无色无臭气体,丁二烯具有麻醉及刺激作用。浓度高时,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咽痛、耳鸣、全身乏力、嗜睡、时有呕吐、酒醉状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博加速等症状。较严重时,出现意志丧失和抽搐。脱离接触后,在清新的空气中可以迅速恢复,头痛和嗜睡有时可持续一段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