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正畸学试题A卷 1 暂时性错牙合发生的机制是A 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因恒牙较乳牙大,随着颌骨的增大和乳磨牙与恒磨牙的替换等变化可自行调整B 多生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常引起恒牙的错位萌出C 唇系带异常可造成上中切牙之间出现间隙D 咬上唇习惯容易形成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及近中错牙合等畸形E 以上都不是2 呼吸功能异常易引起的错位是A 单侧后牙反牙合B 后牙锁牙合C 佝偻病D 下颌后缩畸形E 以上都是3 口腔不良习惯不包括A 吮指习惯B 异常吞咽习惯C 舌习惯D 唇习惯E 咬物习惯4 以理想正常牙合为标准,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是A20.33B40.92%C60D86.81%E91.25 属于恒牙正常萌出顺序是A 上颌:6134257B 上颌:6123457C 下颌:6123547D 上颌:6124537E 以上都对6 暂时性错牙合的临床表现是A 后牙反牙合B 个别前牙反牙合C 上颌侧切牙初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D 度深覆牙合,度深覆盖E 度牙列拥挤7 理想正常牙合是A 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理想正常牙合B 个别正常牙合C 反牙合D 深覆牙合E 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8 下列哪项是错牙合畸形的病因A 牙列缺失B 遗传因素C 楔状缺损D 四环素牙E 氟斑牙9 面部肌肉建牙合的动力平衡中,与向后的动力有关的肌肉是A 颞肌B 翼内肌C 咬肌D 上下唇方肌E 以上都不是10 上下牙弓狭窄其矫治原则为A 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二者并用B 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C 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D 矫正颌间关系E 扩大上牙弓。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11 牙齿拥挤度一般分为三度,度拥挤是指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之差是A 24mmB 48mmC 8mm以上D 16mm以上E 以上都不是12 在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中,下列哪项不符合A 无需询问有无全身性疾病及鼻咽部疾病B 对牙弓检查时要进行牙拥挤度测定C 要检查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D 询问幼年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E 需要进行牙,颌,面的一般检查13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牙合,其分为三度,度深覆牙合为A 覆盖为35mmB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C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D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E 以上都不是14 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分为三度,度深覆盖为A 35mmB 58mmC 8mmD 1mmE 01mm15 矫治前必须有记录患者牙牙合情况的模型,称之为A 记存模型B 石膏模型C 上颌模型D 初模型E 终模型16 矫治器不能引起何处发生变化A 颌骨B 牙周支持组织C 错位牙齿D 枕骨E 牙槽骨17 下列哪项不是活动矫治器的组成部分A 箭头卡环B 邻间钩C 双曲唇弓D 带环E 双曲舌簧18 纠正前牙反牙合常用的活动矫治器是A 上颌双侧牙合垫矫治器B 单侧牙合垫矫治器C 标准的Hawley保持器D 平面导板矫治器E Crozat矫治器19 功能性矫治器的主要使用对象A 混合牙列期B 乳牙期C 成人期D 恒牙期E 青春后期20 口外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的目的是A 利用口外力促进生长发育期的上颌骨发育B 促进成人上颌骨发育C 限制成人上颌骨发育D 限制生长发育期上颌骨发育E 只能使上前牙唇倾答案:ADBEDE CEBDE BABCA DDAAD口腔正畸学试题B卷21 下齿槽座点为A S点B 关节点C B点D Gn点E D点22 SNA角A 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B 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C 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D 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E 代表上唇与鼻底的位置关系23 SNB角A 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B 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C 反映上下颌角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D 越大表示下颌越前突E 越大表示上颌的相对突度越大24 乳牙期矫治适应症A 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B 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即出现间隙C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D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牙合关系E 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25 乳牙期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的矫正年龄一般为A 12岁B 23岁C 36岁D 6岁以上E 01岁26 恒牙期矫治错牙合的最好时期为A 第二恒磨牙于12岁左右萌出时B 第三磨牙萌出时C 36岁D 712岁E 18岁以后27 牙周病患者在何时可以进行正畸治疗A 任何时候牙周病患者陡不能进行正畸治疗B 只要控制牙周病后就可以进行C 只要牙槽骨吸收不到1/2时,就可以进行正畸治疗D 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吸收不到1/2时,控制了牙周病后方可进行正畸治疗E 牙周病患者任何时候都可进行正畸治疗28 力值较弱,作用力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牙合畸形的力是A 矫形力B 摩擦力C 吸附力D 正畸力E 剪切力29 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的移动,是那种移动A 整体移动B 伸长移动C 旋转移动D 压低移动E 倾斜移动30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牙齿移动类型为A 整体移动B 控根移动C 伸长移动D 旋转移动E 倾斜移动 31 关于正畸疼痛的影响因素,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年龄B 个体差异C 矫治力的大小D 牙周膜受压缺血,出现炎症反应E 急性根尖炎32 下列哪项不符合矫治器的基本要求A 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B 矫正器对口腔软,硬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C 恢复缺损部位的外形,改善面容D 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不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E 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易于控制,效果好33 下列哪项是固定矫治器的缺点A 固定良好B 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C 能矫治较复杂的错牙合畸形D 固定矫治技术相对复杂,临床上椅旁操作时间较长E 体积小34 支抗设计在与矫治牙的同一牙弓内,利用一些牙作为支抗而使其他一些矫治牙移动,这种支抗是A 颌内支抗B 颌间支抗C 颌外支抗D 枕部支抗E 黏膜支抗35 下列哪项不是临床上加强支抗的方法A 增加用作支抗牙齿的数目B 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加强支抗作用C 用口外唇弓来增强支抗D 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E Nance弓36 在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制定治疗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A 模型分析B 牙齿,口腔卫生检查C 颞下颌关节检查D 询问全身情况E 询问病史37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 咬合片B 牙片C X线头影测量D 胸片E 口腔颌面部CT常规扫描检查38 全颌曲面断层片A 可全面观察全口牙齿发育情况及上下颌骨情况B 可用于研究颅面生长发育情况C 可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D 可显示上颌前部全貌E 可显示下颌体颌牙弓的横断面影像39 N点为A 蝶鞍影像的中心B 鼻额缝的最前点C 外耳道之最上点D 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E 眶下缘之最低点40 S点为A 硬腭后部骨棘之尖B 上齿槽座点C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D 下颌角的后下点E 蝶鞍影像的中心答案:CABAC ADDEE ECDAD ACABE二.名词解释1.个别正常合:凡轻微的错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2.Bolton指数: 是指上下前牙牙冠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合的比例关系。用Bolton指数可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3.阻断矫治:是对乳牙列期及替牙列期的一些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导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的牙齿、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引导其正常生长。其目的是阻断畸形发展的过程,使之自行调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4.终末平面关系: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 分为三型。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5.正畸力和矫形力:正畸力:力值较弱,作用力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和畸形。此力主要表现为牙和牙弓的改变,以及少量基骨的改变,但对颅、颌骨形态的改变不明显。矫形力: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能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三 简答题1.简述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1)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2) 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确定错和畸形的矫治设计。(4)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5) 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6) 下颌功能分析。2.简述支抗的定义以及增强支抗的方法:支抗: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的结构称之为支抗。增强支抗的方法:(1) 增加支抗牙齿的数目。(2) 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支抗作用。(3) 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4) 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5) 加横腭杆。(6)加Nance弓。(7)加舌弓。(8)种植体支抗。3.简述正畸治疗后进行保持的原因(1) 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2) 牙周膜纤维张力未恢复平衡。(3) 合的平衡尚未建立。(4) 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5) 生长型可能影响矫治效果。(6) 第三恒磨牙的萌出。4.试述牙列拥挤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1) 原因:牙量骨量不调,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牙弓长度不足以容纳牙弓上的全数牙齿。牙量骨量不调的原因:遗传因素,进化因素,环境因素。(2) 诊断:轻度拥挤2-4mm的拥挤。中度拥挤,5-8mm的拥挤。重度拥挤,8mm以上。(3)治疗原则及方法:应用正畸手段减少牙量或增加骨量,使牙量与骨量趋向协调。减少牙量的途径有:邻面去釉、拔牙、减少牙齿所占方位。增加骨量的途径,扩展牙弓的长度和宽度。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功能性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外科手段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等。5颅面部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1) 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已确定。(2) 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3) 鼻腔底、牙弓和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4) 由蝶鞍中心通过第一恒磨牙到颏部所画的直线,可以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5) 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6) 头颅部的生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四.问答题口呼吸习惯造成错合畸形及其形成机制:(1)在口呼吸时,因下颌下垂导致面颊部分肌张力增加,舌体也被牵引向下,使上颌弓内侧失去舌体的支持,造成牙弓内外正常的肌力平衡系统被破坏。(2)牙弓外侧受到异常颊肌的压迫,内侧失去舌肌力量的支持,使上颌弓的宽度得不到正常发育;(3)同时由于气流从口腔通过,使得正常腭顶下降功能的机制出现障碍,而导致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牙列拥挤或者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4)当扁桃体肥大时,咽腔变窄,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舌体必须前伸,舌根离开会厌,带动下颌向前,形成下颌前突的畸形。口呼吸的防治方法:(1)首先应治疗慢性或急性鼻呼吸道疾病,必要时切除过大的扁桃体,待鼻呼吸道完全通畅后,再酌情进行矫治;(2)年幼的儿童,畸形尚不严重,除教育其不用口呼吸外,可用前庭盾改正口呼吸习惯。五.案例分析(1)该患者的诊断是:凹面型,骨性3类,安氏I类错合,上颌轻度拥挤,前牙反合(2)治疗方案:使用活动矫治器对前牙反合进行矫治,并可同时利用口外装置限制下颌发育或促进上颌发育。治疗结束后,可继续使用口外装置保持疗效;观察牙齿替换后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二期矫治二.名词解释1.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之差即为拥挤度。2.阻抗中心:当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为阻抗中心。3.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4.转矩:就是使牙体的一部分移动,另一部分限制其移动。通常用于“根转矩”,希望牙根移动而牙冠军很少移动。5.最大支抗:采用最大支抗时,磨牙前移占去的间隙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三.简答题1.简述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1)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骨缝的间质增生;(3)骨的表面生长。2.临床合适矫治力的临床特征: (1)无明显的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2)扣诊无明显反应;(3) 松动度不大;(4)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5) X片显示:矫治牙的根部牙周无异常。3.牙齿倾斜移动的主要组织反应:(1)单根牙其牙周其变化呈现2个压力区和2个牵引区;双根牙的牙周组织出现4个压力区和4个牵引区。(2)近牙冠区与对侧根尖区的牙周组织是承受着同一种性质的矫治力。(3)一般牙支点的位置被认为是在牙根中1/3与牙根尖1/3的交界处。如自唇侧加力于前牙时,牙冠向舌侧倾斜,这时唇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