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 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竖向荷载 水平荷载 自重 楼 屋 面活荷载 风荷载 地震作用 主要学习内容 3 1风荷载及计算3 2地震作用及计算3 3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风荷载 水平荷载之一 高 大 细 长等柔性工程结构的主要设计荷载 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遇到建筑物时 就在建筑物表面产生压力或吸力 这种风力作用叫风荷载 风的大小与 1 近地风的性质 风速 风向有关 2 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藐及周围环境 3 建筑本身的高度 形状以及表面状况有关 风的破坏力 森拉克 肆虐浙闽防波堤被冲垮百米 2003七月2812 43 由于16号 森拉克 台风的袭击 投资1 2亿元 总长达1837米的玉环县坎门渔港防波堤遭受严重的损坏 渔港西堤被巨浪冲垮2个缺口 造成防波堤砌面下滑 总长达100多米 险情发生后 当地政府组织公安 边防 民兵应急分队和群众及时进行抢修 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风的破坏力 风的破坏力 风的破坏力 风的破坏力 广州大道南一栋五层厂房近1000平方米的2块铁皮被卷起后砸中附近五金厂 100多名工人侥幸逃过大难 风荷载的特点风力作用与建筑物外形有直接关系 圆形与正方形受到的风力较合理风力受到建筑物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处于高层建筑群中的高层建筑 有时会出现受力更为不利的情况风力作用具有静力 动力两重性质 风力在建筑物表面的分布很不均匀 在角区和建筑物内收的局部区域 会产生较大的风力 与地震作用相比 风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其作用更接近于静力 但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出现较大风力的次数较多 由于有较长期的气象观测 大风的重现期很短 所以风力大小的估计比地震作用大小的估计较为可靠 而且抗风设计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3 1风荷载 1 高层建筑风荷载的特点风荷载与建筑物的外形 高度 平面和体形 直接有关 也与周围环境 街区 周围建筑群 有很大关系 高层建筑外表面各部分的风压很不均匀 浮力 因此 高层建筑中一般不设外伸构件 要考虑风的动力作用 风振层数少的建筑物 刚度大 自振周期短 风荷载产生的振动也小 设计中只需考虑风压的影响 而不考虑风振 高层建筑 刚度小 自振周期长 风的动力作用明显 在工程设计中是通过风振系数来考虑风的动力作用的 平均风压与波动风压图 振型系数 脉动影响系数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2002 中规定 当建筑物高度 30m 高宽比 1 5时 考虑风振系数 按照不同的地面粗糙度A类地形 B类地形 C类地形和D类地形取值 见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2002 中的规定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基本风压 按 荷载规范 中 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 采用 地面粗糙度为B类地区脉动增大系数 注 对地面粗糙度为A类 C类和D类地区应按当地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 38 0 62和0 32后代入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01 中规定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 B C三类 A类指近海海面 海岛 海岸及沙漠地区 B类是田野 乡村 丛林 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镇及大城市的郊区 C类指由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D类指由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2 风荷载 由空旷平坦地面 离地10m统计的重现期为50年 或100年 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计算所得 可查荷载规范 但不得小于0 3KN m2 风荷载作用面积 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1 基本计算公式2 计算参数基本风压值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风载作用面积风振系数 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 总风荷载对整体房屋的作用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各表面承受风力的合力 可采用矢量和计算并简化为沿房屋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即作用在承力面上的倒梯形或倒三角形荷载均布荷载 风载作用下房屋的水平力示意图 局部风荷载局部增大体型系数 檐口 雨蓬 遮阳板等水平构件 局部上浮玻璃幕墙另行标准平面形状不规则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风洞试验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 为简化计算 将建筑物分为5段 每段顶标高取在楼层处 每段中点距地面的距离作为计算风压高度 地面粗糙度 位于城市郊区为B类 解 1 求风荷载标准值 1 基本风压值 2 风荷载体形系数 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脉动影响系数 脉动增大系数 各高度处风振系数 5 各段风载标准值 6 求各段风载集中标准值 7 基底剪力 基底弯矩 3 2地震作用 1 地震作用抗震设计时 结构所承受的 地震力 实际上是由于地震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 包括地震加速度 速度和动位移的作用 属于间接作用 称为 地震作用 不可称为 荷载 地震作用计算时用到地震反应谱曲线 由255条地震加速度纪录经计算整理得到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2 地震影响系数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水平影响系数最大值 特征周期 注 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0 30g的地区 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我国 抗震规范 规定 抗震设计 设防烈度在6度以上的建筑物必须进行 地震作用计算 设防烈度在7 8 9度的建筑物 6度 类场地上的较高建筑物 计算方法 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振型分解法时程分析法 作补充计算 1 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对于重量 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 采用此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这时各楼层仅取一个自由度 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数值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单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建筑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恒荷载 取100 2 雪荷载 取50 3 楼面活荷载 按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0 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 藏书库 档案室 库房取80 一般民用建筑取50 4 屋面活荷载 不考虑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例1 某三层框架的结构计算简图及恒载图 活载图如图所示 按8度设防 第一组 类场地土 两跨梁的总长为12m 均布荷载的单位为 集中荷载的单位为要求 计算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50 90 解 1 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2 计算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 女儿墙 烟囱等时 由于该部分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 将产生鞭稍效应 使其地震反应特别强烈 为简化计算 抗震规范 提出 当计算这类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时 宜乘以增大系数3 此增大部分不再向下传递 抗震验算时 结构任意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剪力系数 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楼层最小剪力系数 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 尚应乘以1 15的增大系数 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值 注 1 基本周期介于3 5s和5s之间的结构 可插入取值 2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0 30g的地区 5层砌体房屋模型1 4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例2 某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 梁柱现浇 楼板预制 设防烈度为7度 第一组 场地为 类场地土 特征周期为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现已计算出结构自振周期为 集中在楼盖和屋盖的恒载为顶层5400kN 2 7层5000kN 底层6000kN 活载为1 7层1000kN 顶层雪荷载600kN 要求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与地震剪力标准值 解 1 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计算地震作用时 重力荷载代表值去全部恒载 50 活载 因而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顶层 2 7层 底层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2 总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3 计算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由于 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作用 所以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 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4 计算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 总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xg t xi t a1i aji ani 2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将质量集中在楼层位置 n个楼层为n个质点 具有n个振型 首先分别计算每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效应 剪力 弯矩 轴力 位移 然后再进行内力和位移的振型组合 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 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i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体系j振型i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 2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与单自由度体系的计算方法相同 地震作用效应 弯矩 位移等 2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如剪力 弯矩 轴力 位移 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步骤 1 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2 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 3 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地震作用 5 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 6 计算地震作用效应 层间剪力 例 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类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解 1 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2 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 查表得 第一振型 第二振型 第三振型 3 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第一振型 第二振型 第三振型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第一振型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第二振型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第三振型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5 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 层间剪力 第一振型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5 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 层间剪力 第二振型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5 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 层间剪力 第三振型 4 计算各振型各楼层地震作用 5 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 6 计算地震作用效应 层间剪力 2 竖向地震作用 震害和理论分析表明 在高烈度区 竖向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 高耸结构及大跨结构等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9度区的高层建筑 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楼层的竖向地震效应为 再乘以增大系数1 5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 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可取其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 4 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 计算方法 直接从结构自由振动的方程组中求解 精度高 工作量大 实用近似计算方法 荷载规范中的附录E 对已有建筑进行自振周期实测得出的经验统计公式 我国采用脉动或激振动经大量统计回归得到的公式 2 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 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高度为25m 50m 剪力墙间距为6m左右 4 钢结构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层数 5 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规定 1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 应按下列原则考虑 一般情况下 要考虑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并进行抗震验算 有斜交的结构 要分别考虑各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质量和刚度有明显不均匀 不对称的结构 应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8度 9度区的大跨结构 长悬臂结构 烟囱和高耸结构 9度区的高层建筑 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对于重量 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 采用底部剪力法简化计算 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 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甲类建筑 7度和8度区 类场地高度大于80m的高层建筑 8度区 类场地和9度区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 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验算 3 3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1 承载力验算 地震作用属于可变作用或偶然作用 其可靠指标的取值应低于静力作用下的可靠指标 因而 从理论上说 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应高于静力作用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 但设计规范为了使用方便 便于将地震作用效应与静力荷载作用效应直接比较 在抗震设计中仍采用静力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 但通过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来提高其承载力 2 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1 无地震作用时的荷载效应组合无地震作用组合应用于非抗震设计及6度抗震设防 但不要求作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 分别为恒荷载 活荷载和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 分别为恒荷载 活荷载和风荷载标准值的分项系数 年限调整系数 分别为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有两种荷载工况 1 恒载 活载 由活荷载控制的组合 1 2x恒载效应 1 4x活载效应 由恒荷载控制的组合 1 35x恒载效应 1 4x0 7x活载效应 2 恒载 活载 风荷载 多层结构 1 2x恒载效应 1 4x活载效应 1 4x0 6x风载效应 高层结构 1 2x恒载效应 1 4x活载效应 1 4x1 0 x风载效应 2 有地震作用时的荷载效应组合所有要求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要进行有地震作用的荷载组合 分别为地震荷载代表值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的荷载效应 分别为上述各种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荷载的组合系数 取0 2 有地震作用组合的荷载工况 1 对于所用多层及高层建筑 1 2x重力荷载效应 1 3x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2 对于60m以上高层建筑增加以下一项 1 2x重力荷载效应 1 3x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1 4x0 2x风荷载效应 3 9度设防高层建筑增加以下两项 1 2x重力荷载效应 1 3x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0 5x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1 2x重力荷载效应 1 3x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4 对于9度设防 且为60m以上高层建筑增加以下一项 1 2x重力荷载效应 1 3x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0 5x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1 4x0 2x风荷载效应 3 高层建筑中竖向活荷载的布置 高层结构中 由于活荷载与恒载相比不大 它产生的内力所占比重较小 因此规范规定 活荷载不考虑最不利布置 而用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 一般对梁跨中弯矩乘以1 1 1 2的放大系数来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影响 各国办公楼层承受活荷载的标准值 不同建筑物楼层承受活荷载的标准值 活荷载按照 荷载规范 取值 楼板设计时 直接取用 梁 墙 柱和基础设计时 应将其乘以折减系数 以考虑所给楼面活荷载满布在楼面上的可能性程度 梁的承载面积越大 荷载满布的可能性越小 楼层数越多 荷载满布的可能性越小 活荷载按楼层数的折减系数 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 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取0 9 4 水平荷载的方向 1 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风荷载和小震作用下 5 侧移限制 2 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 大震作用下 6 舒适度要求 在风荷载作用下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 应满足人使用的舒适度要求 此时 按照重现期为10年的风荷载计算结构顶点加速度 或由风洞试验确定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 应满足下列要求 住宅 公寓 办公 旅馆 7 稳定和抗倾覆 由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等效抗侧刚度大小不等 需进行P 效应的计算 同时 尽可能减轻建筑物自重 对于减小地震反应 降低P 效应产生的破坏有重要意义 8 抗震结构延性要求和抗震等级 1 延性结构的概念 延性 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 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 具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 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 塑性变形和耗散地震能量 大部分抗震结构在中震作用下都进入塑性状态而耗能 构件延性比 结构延性比 抗震建筑的延性可通过以下条件来保证 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合理布置结构 对构件和连接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 保证施工质量 因此 通过设立抗震结构的抗震等级要求 加强构造措施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延性 地震复杂 建筑物破坏机理和过程更复杂 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 因此 概念设计 比 数值计算 更重要 概念设计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京纪委监委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质地预测模型构建-洞察及研究
- 钻机操作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钻孔引流课件
- 知识产权职工培训心得课件
- 钻井设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党政干部选拔面试题难度分析
- 笋芽儿课文教学课件
- 知识产权年度培训计划课件
- 2025年安全员伦理与道德测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起点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火化证管理办法河北
- 手术室时间管理课件
- 2025版线上直播场推广服务合同模板
- 高一上学期数学学法指导课件2024.9.14
- 2025至2030ABF(Ajinomoto积膜)基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智能建造技术课件
- 净化空调系统培训
- 儿童高铁课件教学
- 中药生产工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