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一、研究综述-1(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三)研究的意义-3(四)研究的方法与过程-3二、大槟榔园社区参与旅游的情况及特点-4(一)戛洒镇与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概况-4(二)社区参与旅游的情况-51、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的情况-52、社区参与旅游经营项目的情况-53、社区参与旅游就业的情况-6(三)社区参与旅游的特点-61、参与的程度低-62、旅游旺季和淡季差距明显-63、一定程度上造成景区的破坏-74、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生活-7三、大槟榔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8(一)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度低-8(二)景区管理混乱-8(三)服务水平低-9(四)资金短缺-9(五)环保意识不足-10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11(一)健全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透明管理-11(二)开拓景区引资渠道,增强景区资金保障-11(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竞争强度-12(四)加强周边景点合作,形成景区共同发展-12(五)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参与水平-12(六)加强居民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13(七)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景区深度建设-14五、结语-15参考文献-16附一:访谈问题及调查问卷-18一、访谈提纲-18(一)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社区干部-18(二)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景区管理员-18(三)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社区居民-18二、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19三、游客调查问卷-20附二:大槟榔园景区旅游示意图-2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变了目的地社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同时也为学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一直是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明显滞后于旅游的发展。因为更多的研究是偏重于理论和宏观的研究,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相对偏少。在一般的认识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似乎是一个具有通性的概念,是一个可以借鉴、易于操作的手段。但真正上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却是一个十分具体并且个性化很强的实践过程。参与主体、参与目标、参与背景的差异都会导致参与结果的千差万别。总的来看,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西方社区参与理论的评析和引介;对中国社区参与模式进行理论和宏观论述;在旅游规划中倡导社区参与理念。因此,对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研究大多沿袭西方的思路,并无创新。本文研究的对象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个典型的社区和旅游发展相互影响的景区。因此本文拟分析一个典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案例,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案例参考。【关键词】 社区 社区参与旅游 发展对策 大槟榔园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Empirical StudyCulture and eco-village of Big areca palm plantationsas an example ,in the Xinping County jiasa Tow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but also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destination of the socio-economic life of the community, but also for scholars provide a broad field of study. Therefor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academic study of tourism hot spot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 study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lagged far behind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s more research is biased towards theory and macro research, in-depth and detailed empirical research is relatively less than normal. In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seems to be a nature universal concept, is an easy means of reference. But the real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n it is a very specific and highly personalized process of practice. Participate in the main body, objectives and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leads to different results.Overall, our study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reas: the Wester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assessment and introduce the theor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macro-model theory and discussion; in promot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concepts. Therefor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studies mostly follow the Western ideas, no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the object - Xinping County jiasa Town, betel-culture eco-village is a typ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area.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a typical cas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more case information. Keywords communit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large areca palm plantationIV 一、研究综述(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社区社区的研究起源于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erdinandToennies(腾尼斯)所著的社区与社会(Community Society)。腾尼斯认为社区是由自然意愿结合而成,建立在人们直接的关系、习惯、传统和宗教之上,人们之间有着亲密的、面对面的接触,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群体的团结并受传统的约束,血缘、邻里和朋友的关系是社区的主要纽带。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杨庆坤教授在分析了140多种关于“社区”定义后,认为从定义的出发点来看,这些定义不外乎两大类:一类从功能论的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由一群相互关联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另一类从空间结构的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所构成的社会单位(杨新恒,宗立1986)方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EB/OL万方数据,/D/Thesis_Y830990.aspx,2009年9月5日。1993年,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将社区的概念引入中国,此后,社区研究一直是我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他看来社区是具体的,在一个地区上形成的群体王慧风景名胜区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以丹霞山瑶塘、断石两村为例J人文地理,2007。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以社区参与旅游为背景,因此对“社区”的理解是在一定区域内,由共同生活的人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的社会团体。2、社区旅游国内外有关旅游的研究很多,但是对社区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学者不多,主要有唐顺铁(1998)、保继刚(2002)、赵福祥(2003)等。保继刚将社区旅游理解为社区与旅游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社区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3、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一直是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热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研究十分丰富,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经验。国外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最初是作为一种旅游规划方法纳入研究领域的;进而作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进行研究;随后研究扩展到社区参与的实际操作层面,尤其是在参与旅游规划层面上,在研究实际操作方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操作方法实用性的质疑。作为旅游规划方法进行的研究方面,是基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公众参与的政治行动。墨菲1985年写成的旅游:社区方法一书中阐述了社区的旅游参与,探讨了如何从社区角度开发和规划旅游,最早将社区旅游参与作为一种旅游规划方法纳入研究视野。作为可持续发展手段研究,认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评估方面就是社区的参与,社区支持是保护和增强未来旅游者的重要方式,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素,社区的参与可帮助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社区参与旅游的实际操作层面,提出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各种技巧,参与的评估方式、参与的体系构建,这都逐步使社区参与旅游走向实际可操作方向。主要著作有Pearce&Moscardo&Ross(1996)、 Marien&Pizam(1997)、 Smith(1984)等。到二十世纪末期,学者在社区参与旅游上的质疑增加,学者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操作上、结构上和文化上的局限性(Tosun,2000),社区参与旅游并没有落到实处,只停留在建设阶段,缺乏实现的社会背景(Potts,Harrill,1998)。这些质疑更引发了学者们对社区参与旅游的方法的研究王慧风景名胜区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以丹霞山瑶塘、断石两村为例J人文地理,2007。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是基于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认为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我国社区参与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区参与的旅游模式、利益机制、旅游影响等角度,并开始出现对社区参与旅游的社会根源的研究。社区参与旅游模式的研究主要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模式。尤其是社区参与旅游经营模式的研究。其中进行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的学者主要有钟群明(2004)等;社区参与旅游经营模式研究的学者主要有张波(2006)、任啸(2006)、孙九霞(2004、2005、200)、佟敏(2004)王丽华(2005)等;对社区参与旅游的管理模式研究的学者主要有余向洋(2006)、王琼英(2006)、钟泓(2005)等王慧风景名胜区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以丹霞山瑶塘、断石两村为例J人文地理,2007。总的来看,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西方社区参与理论的评析和引介;对中国社区参与模式进行理论和宏观论述;在旅游规划中倡导社区参与理念。因此,对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研究大多沿袭西方的思路,并无创新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本文研究的对象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个典型的社区和旅游发展相互影响的景区。因此本文拟分析一个典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案例,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案例参考。(三)研究意义本文尝试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进行实证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廓清相关的概念,如社区、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并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应用于实际,使理论应用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区域间社会文化、经济的差别,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增加难度。因此,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通过对一个典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状况、社区参与的表现形式、参与的内容等进行分析,为今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方面提供思路。在此,本文选择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主要基于戛洒大槟榔园旅游业的发展有近十年时间,而且又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当地居民从漠视旅游发展到渴望发展旅游。其次,2005年云南省提出了建设60个旅游小镇作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举措,自戛洒镇启动旅游小镇规划与开发以来,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的旅游发展又迈上一个台阶。但是在旅游发展的背后,大槟榔园社区参与旅游出现了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一些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大槟榔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有所贡献。(四)研究方法与过程1、研究方法因研究的复杂性,本文采用了跨学科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资料收集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等,对研究的课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细致的调查。(1)跨学科研究:本课题涉及到社区参与的相关研究,而社区参与属于社会领域,因此单一旅游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无法深入研究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相关问题,需要跨学科、多理论的研究;(2)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本课题在进行理论体系的总结梳理后,通过对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社区参与旅游的情况等实地考察分析后,总结出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3)资料收集:先进行二手资料的收集整合,再以田野调查为主,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收集一手资料;(4)实地调查:笔者于2009年8月和10月两次到戛洒调查。通过考察对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旅游发展现状、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经营有了更多的掌握;(5)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居民问卷调查和游客问卷调查;(6)深度访谈:深度访谈的对象游客、居民、景区管理员和政府干部。2、具体实施过程在初步确定课题的方向以后,笔者就着手准备资料的收集。一是收集现有的二手资料,其中包括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的资料和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文献、书籍等;二是准备可供实地收集资料的清单、深度访谈的提纲、调查的问卷。在前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后,笔者于2009年8月前往戛洒进行论文的调查。在调查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一手资料,而且对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有了具体的认识。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这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也极大地激发了笔者深入研究的兴趣,同时更坚定了我论文的方向。由于时间的关系和当初准备的实地调查问卷、访谈的提纲在某些方面不符合大槟榔园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回来之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一些修改以便对资料进行收集。于是笔者于2009年10月国庆期间到戛洒进行了补充调查。二、大槟榔园社区参与旅游的情况及特点(一)戛洒镇与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概况戛洒镇位于新平县城西部、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红河上游的戛洒江畔。距省会昆明市252千米、距新平县城72千米,省道218线横贯其域。戛洒镇东连新平县城;南接石屏、建水、蒙自、个旧;西去磨黑、宁洱。北上楚雄、昆明;戛洒镇内居住着傣族、彝族、哈尼族、回族、拉祜族等11个少数民族,其中花腰傣占总人数的41.3%马谊妮,姜芹春云南旅游小镇建设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报,2009。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戛洒气候呈现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差异,盛产稻谷、玉米、甘蔗、香蕉、芒果、荔枝等作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戛洒成为交通要道和民间商贸重镇。2005年戛洒被列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戛洒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AA级景区)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是一个花腰傣人聚居的古老生态村,主要由村寨民居建筑区、河谷农耕文化区、宗教神林生态区、民族歌舞传承展演区、滨江休闲区等构成。大槟榔园东临戛洒江,西依哀牢山,从哀牢山流下来的漩涡河从村旁流过,村寨四周梯田层层,古榕树、古攀枝花树、古酸角树等亚热带乔木高耸云天,荔枝树、芒果树、凤尾竹、槟榔树、凤凰花树等绿荫蓊黛;村前的戛洒江水滔滔奔流,江边千亩沙滩开阔舒软;该景区浓缩了花腰傣地区的风光、风物、风情、民俗和人文景观,积淀了傣家人的历史,是研究花腰傣人,观光花腰傣之乡不可不来的地方。使大槟榔园形成了融花腰傣、江水、沙滩、古树、田园、溪流为一体的田园诗般美丽的村庄。大槟榔园现住有64户居民、共320人花腰傣网EB/OL/,2009年10月21日。(二)社区参与旅游的情况1、社区参与景区开发的情况 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是政府主导开发的旅游项目,于2000年投资建成。居民以土地为基础参与旅游开发。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政府租用的形式,根据占用田地的多寡每年定期向土地所属居民缴纳租金,少则一二千元,多则上万元。2、社区参与旅游经营项目的情况居民主要以经营景区农家乐、餐馆和地摊为主。(1)农家乐。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农家乐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居民的住宅;一是为景区发展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由于景区旺季和淡季的差距很大,而多数以淡季为主,所以现在经营农家乐的只有4户,每家客房数为48间,每户可宿10人左右,价格3040元。农家乐提供就餐,菜品多为地道傣家风味、农家饭菜,价格适中。除住宿和餐饮外基本无其他娱乐设施。(2)餐馆。现在景区内有10家半固定的餐馆,都是经营当地的特色菜戛洒汤锅。这些餐馆一般只在一年中的三个时段(正月初二到初四的花街节、五一的沐浴节、十一的汤锅节)经营。经营的方式是经营者以交租的形式经营。(3)地摊。地摊是大多数居民选择经营的方式。在花街节、沐浴节和汤锅节的时候,他们会将自制的手工制品如秧箩、陶器、花腰傣服饰等和一些美味傣家小吃用活动的摊位摆在游道两侧,价格不等。据实地观察各种花腰傣制品是地摊最热销的商品。为了了解地摊的经营情况,笔者于2009年10月2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间,对大槟榔园地摊进行了实地观察。结果如下:九点整个景区大约摆出了7个摊位;十点景区摆出十五个左右。经营者多为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人。卖出的多为自制小食品和一些土特产。3、社区参与旅游就业的情况据亨德尔森(Henderson)教授估算:一个旅游度假地1万个游客每日可平均创造313人的就业机会,1万个饭店使用者每日可创造28个人的就业机会。旅游度假地的开发,将为当地社区居民的就业创造各种机会。吸收相当数量的劳动者就业。其就业特点是季节性、低地位、低工资、女性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王慧风景名胜区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以丹霞山瑶塘、断石两村为例J人文地理,2007 。大槟榔园居民参与就业主要为节假日临时性的就业。主要为自主就业和受雇就业。自主就业包括经营农家乐、经营餐馆和摆地摊,工作时间自行安排,自负盈亏;受雇就业岗位涉及门票售票员、景区清洁员、景区治安员和,他们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三)社区参与旅游的特点1、参与程度低(1)从参与的人数来看,基本每家都参与旅游。但是参与的形式主要为农家乐、餐馆、地摊或临时受雇岗位等,尚未形成规模,多为个体经营,档次不高,经营内容单调、简单,缺乏特色。(2)从参与项目上来看,多为参与旅游经营。在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和旅游监督中参与很少。2、旅游旺季和淡季差距明显在一年三个节假日中,景区游客非常多,所有农家乐房间都能住满,餐馆也是座无虚席,翻台数次。在这些时候农家乐和餐厅需要雇佣一些帮手。而一年中的其他时段所有农家乐和餐厅都处于歇业状态。3、造成景区的破坏(见表一)对景区的影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景区景观、景区管理和社区居民。景区农家乐、餐厅和地摊在为旅游区提供住宿、餐饮和购物的同时,也使景区景观趋于商业化,破坏了古朴的民俗民风,这与景区作为花腰傣民族文化村的理念相悖。同时农家乐、餐厅,特别是地摊的存在增加了景区的管理难度,破坏了景区的一体化和景区的环境,使管理趋于复杂化。旅游的开发让原本宁静的村子变得喧嚣,特别是旅游旺季时,景区人满为患,影响了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表一: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知 数据来源对“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统计。“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见附一旅游开发让平静的村子变得喧嚣非常赞同28%比较赞同31%一般20%不十分赞同15%不赞同6%旅游开发破坏了古朴的民俗民风非常赞同27%比较赞同33%一般24%不十分赞同16%不赞同10%旅游开发让居民更注重物质利益非常赞同18%比较赞同31%一般28%不十分赞同15%不赞同8%4、改善居民生活(见表二)虽然景区旺季短又少,居民参与旅游的程度低,但是通过发展旅游,带来了一部分就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通过景区的开发和发展,也改善了社区的基础设施。居民参与旅游的意识也有所增强。表二: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 数据来源对“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统计。“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见附一旅游开发让本村居民变得富裕非常赞同2%比较赞同31%一般42%不十分赞同22%不赞同3%旅游开发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赞同62%比较赞同28%一般5%不十分赞同3%不赞同2%旅游开发给您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非常赞同5%比较赞同31%一般33%不十分赞同25%不赞同6%旅游开发使您的生活水平提高非常赞同2%比较赞同28%一般41%不十分赞同20%不赞同9%三、大槟榔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一)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度低众所周知目的地发展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居民的态度,而社区居民的态度是相当复杂的变量。一般来说,社区居民的态度是受与旅游者接触方式、旅游业对社区产业的重要性以及社区居民对旅游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忍受门槛所决定的。当然,社区居民与旅游活动区域距离的远近也会影响居民对游客的态度,兰克福特和霍华德(Lankford&Howard, 1994)从影响旅游发展和影响社区居民和社区利益的27个变量指标分析中,发现对旅游的态度是由社区居民感觉他们对当地旅游规划和发展过程控制程度相联系的方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EB/OL万方数据,/D/Thesis_Y830990.aspx,2009年9月5日。从目前来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主要停留在利益诉求上。他们看重发展旅游增加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等。所以社区居民越是依赖旅游获取其经济利益,他们就越是支持旅游成长和发展。 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意识浅薄。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居民认为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开发和发展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事情,他们极少会对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提出疑问,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而且在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发展旅游的几年中始终不温不火,旅游旺季仅依赖3个重要的节假日,其他大部分时间景区无旅游可言。由此导致社区居民依靠旅游的收入非常有限,他们虽然认为发展旅游增加了部分收入,但旅游收入谈不上家庭的主要收入。在采访中笔者得到这样的信息:他们参与旅游的很大的原因是附近邻居在参与,所以他们也就参与了。由此可以看出大槟榔园民族文化村的社区参与旅游的意识浅薄,虽然参与的人数多,但参与的主动性不足。居民没有利益驱动就没有参与旅游的热情度。(二)景区管理混乱1、景区管理权责不明目前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受戛洒镇政府管理,同时也受新平县旅游局管辖。由于两个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沟通,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景区管理上的冲突,权责不明。2、重视经济效益,缺乏对游客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我国,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关注点还在如何吸引大批游客,过于重视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大批量游客进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增加旅游收入,缺乏了对游客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的教育,甚至对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尤其是游客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知识,缺乏可操作的措施和手段。3、缺乏科学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科学合理的规划直接影响着游客的行为和旅游活动。在我国的许多景区,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对商贩地摊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对食品饮料的食用没有要求,缺乏卫生标准。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景点人满为患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相关服务跟不上,缺乏必要的疏导与调控,导致游客的种种不便,致使不文明行为频频发生。景区本身的管理就比较混乱,更无法对游客进行管理、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监控。4、缺乏景区管理制度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一直没有看见关于大槟榔园的景区管理相关制度。询问居民和游客,他们对此也不得而知。由此可以看出大槟榔园在管理制度上有很大的缺失。(三)服务水平低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低是我国旅游行业的通病。由此导致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服务中显得不专业,他们没有负担起应有的责任,不具备应有的旅游职业道德。大槟榔园民族文化村有一名长期任职的景区管理人员,仅她是经过新平县旅游局组织的正规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上岗的。在旅游旺季的时候,由于人手不足,会聘请大槟榔园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管理和工作,他们在上岗前没有专门培训,服务水平低。对景区的一体化建设有害无益。(四)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2000年建成到现在历时9个春秋。由于时间长加之维护费用高,当时建成的基础设施多数已经有所破损(见图一、图二)。景区的建设缺乏一个详细的规划,吸引资金难度大,景区的门票收入已经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据笔者了解现在门票收入淡季只能维持在每月一二千元左右,根本不能支付景区的日常开销更何况是支持旅游的发展。长期以来,景区的资金都是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因此资金短缺是大槟榔园面临的大难题。 图一旅游设施破坏严重 图片来自现场实拍 图二 图片来自现场实拍(五)环保意识不足中国旅游业发展一直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景区环境的影响。大槟榔园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见图二、图三)。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足和游客对景区环境的漠不关心导致了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图三 图片来自现场实拍:粪便随处可见 图四 图片来自现场实拍:垃圾污染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一)健全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透明管理健全的景区管理体制是引导、规范社区参与旅游的有效工具。大槟榔园民族文化村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据调查目前还未出台任何景区管理规章,其对社区参与旅游的规定、规范不明确。要想达到景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要制定一整套制度体系,同时也要健全制度的实施机制。建议做到如下:1、明确规划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确保规划落到实处;2、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监管,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出现问题立马解决;3、增强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制度保障;4、社区开发经营模式上,引入企业,提高开发水平,建立利益共享分配体制。不但要健全和完善上述方面的制度,同时也要完善景区制度实施的监管。根据制度经济学原理,离开了制度的监管,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这是因为社区参与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参与的人和相关的利益者都是有限理性的人,容易犯机会主义的错误。“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坏。在健全制度体系的同时,要将景区的相关规划及长远发展公示给居民,确保景区的透明化管理。社区参与旅游的规划和开发决策,走乡村民主化道路。(二)开拓景区引资渠道,增强景区资金保障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核心是让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开发,使其公平的从旅游业中受益,从而达到社区经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在社区参与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将社区摆在重要的地位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但社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参与旅游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匾乏的问题。而且单纯依靠社区本身是很难为其参与旅游融资的。这一方面不利于社区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景区的发展。这是因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面临资金匾乏的困境,乡村社区往往通过降低开发质量来达到参与的目的,低水平的开发,不但不利于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景区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景区农家乐建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发挥引导、资助和管理的职能,开拓融资渠道,为社区参与旅游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主要包括开发资金和经营管理资金支持两方面。融资形式可以是吸引民间资金和政府补助等形式。(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竞争强度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外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基础设施建设。1、景区外部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外部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干道和旅游配套设施。戛洒镇作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应该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契机,充分利用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改善交通干道,让更多的游客方便走进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宾馆的档次、增建娱乐场所,让进来的游客住下来。如今戛洒镇已拥有大小宾馆90余家,可供上万游客住宿。2、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包括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商店、建筑小品等。在原有的设施的基础上修复、改建或兴建必要的设施,来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做到“不铺张,不浪费”的原则。(四)加强周边景点合作,形成景区共同发展随着旅游业竞争程度越来越高,单一景区发展越发困难。这就要求与附近知名景点景区串联,以获得共同发展。与旅游企业建立沟通机制,形成良好合作关系。戛洒镇除了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以外,还有其他分布比较集中的旅游资源,如南恩河瀑布、陇西世族庄园(国家AA级旅游区)、润之中学、石门峡、茶马古道、十里河、原始森林等景点,这些景点的可进入性强,相互之间距离较近,均可在一天内游览多个景区,景点的“群聚效应”较强;但是因为景点知名度不够、缺乏资金等问题,导致游客知之甚少。所以加强景区之间的合作,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有效的“景区联盟”,进行地区性景区推介;设计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丰富游客游览内容,获得多样的旅游体验,既有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又有原始森林风光,打造“戛洒特色”旅游。(五)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参与水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居民作为社会的人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需要后,还有渴望被承认的需要、被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而参与景区规划和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居民的这种心理需要。相应地,居民在参与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既是具有经济思维和利益比较的经济人,又是具有民主意识和自由精神的社会人,也是无私奉献、不计报酬地“公益人”,有长远目光的居民还考虑当前成本的投入是为了增长未来预期的效益,而不是即时收益。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制定,使旅游业发展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有机融合,从而增加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动力,也使旅游规划的实施不仅是一种行业行为,更成为社区居民的责任。社区参与制定旅游规划使居民意志得以体现,从而使其愿意主动积极地介入旅游,更能体现社区因素,使规划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对于参与意识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社区组织进行广泛宣传和举办讲座,提高居民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社区自行组织好对社区日常的管理、服务和协调,提升居民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满意度和归属感。社区参与规划和决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方向目标,并提出建议。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如: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旅游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市场营销战略、融资方式,确保旅游地资源和设施条件:同时符合旅游业发展和社区发展的需要。3、社区参与选择具体的旅游方式,并保证其能被社区居民接受,景区能否进行开发、如何进行开发、如何参与相关服务等问题上,通过居民的参与来了解居民的心理,综合众人意见,使其符合民意,避免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强行开发,以保证得到居民的积极配合。因此,必须创建一个保证居民参与的咨询机制,建立一个以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紧紧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行。调动保护居民参与管理社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决策的积极性。决策者在做发展规划时着重考虑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建设与管理模式中来。以至于社区形成一种广泛而开放的民主制度,使决策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水平提高。(六)加强居民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培训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服务水平、提高经营与接待的综合能力,形成“多方合力促旅游、农户主动求参与、因地制宜谋发展、自觉规范搞经营、整体联动奔小康”的局面 罗辉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构建J玉溪师范学院报,2009培训机制的建立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实施主体的选择培训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培训的实施主体必须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景区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可以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旅游院校的老师等2、培训内容的选择社区参与旅游的发展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一,相关理论的培训。要让社区居民明白什么是社区参与、以及社区参与的发展现状和景区自身社区参与的现状等。第二,相关技能的培训。包括旅游服务、餐饮与客房技能、景区管理、安全管理等。第三,环境保护的培训。坚持自身景区的发展特色,在社区参与旅游的过程中弘扬景区特色。重视景区的环境保护,让旅游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七)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景区深度建设 大槟榔园民族文化村以花腰傣为文化支撑,至今保持着典型的原始宗教信仰。傣族特有的民歌、手工艺品、服饰、建筑和传统节事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1、民歌花腰傣人能歌善舞,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其调式丰富多彩,宫、商、角、微、羽均有。歌曲的内容上大致有:劳动歌、生活歌、情歌、酒歌、婚姻歌、习俗歌、叙事歌、儿歌等八类。2、工艺 花腰傣人聪明伶俐,心灵手巧,手工技术高超,有织锦、陶塑、刺绣、竹编等品种。每一个品种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花腰傣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热爱生活,善于美化生活的智慧。3、服饰大槟榔园花腰傣服饰由头饰、衣、裙三部分组成,用料多为绸缎和自织土布。再加以银饰点缀。4、建筑 花腰傣由于其生活于坝子,气候比较炎热,为了凉爽,其房屋结构为“土掌房”。“土掌房”被专家称为“平地起建的粘土木结构房屋”。房屋四周皆用土垒成墙,内堂中空,开有“天井”,窗户通风透气,这种建筑冬暖夏凉、可避酷暑。大槟榔园中的农家乐大多也是土掌房,非常具有民族特色。5、传统节事一年中三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花腰傣的欢庆日,也是大槟榔园民族文化村旅游高峰的日子。(1)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五的“东方情人节花街节”;(2)5月2日至5月4日的“沐浴”狂欢节; (3)10月1日至10月4日的“汤锅”狂欢节。花腰傣文化丰富多彩、纷繁多姿。大槟榔园的传统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在此基础上,开发花腰傣传统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要抓住旅游发展的契机,深度挖掘这些文化表象下的文化内涵,促进景区深度建设,使其更具有文化魅力,不至于停留在观光游览、节事节庆旅游的阶段,将会持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大槟榔园民族文化村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文化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例如:开展民歌比赛、舞蹈比赛等,非常优秀的选手可以推荐参加“星光大道”和“舞林大会”等类似节目,以此来提高花腰傣和大槟榔园景区的知名度;可以进行一年一度的花腰傣姑娘选美大赛等活动,漂亮的花腰傣姑娘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形象宣传,来吸引更多的眼球,提高景区曝光率;举办花腰傣服饰文化节,现场展示花腰傣的精品服饰;进行拍卖活动,现场展示制作技艺等活动; “东方情人节花街节”可以进行情侣配对活动项目,来提高人气。五、结语本文重在分析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的发展对策供景区参考。但是由于笔者知识有限,加之在研究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时间问题笔者曾两次到大槟榔园实地调查,时间仅为3天和2天,在考察中难免有遗漏的地方;其次是经费问题实地调查所有费用均由笔者自己承担,对学生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检监察组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谐振腔原理应用课件
- 2025定制环保建筑材料供应合同
- 2025版水利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版云计算解决方案投资买卖合同书
- 2025年草料加工与销售企业合作合同
- 2025年二手车居间业务佣金分配合同
- 2025别墅区物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合同
- 2025年度柴油质量检测与认证居间服务协议
- 2025版生猪养殖基地与屠宰企业产销合作协议书
- 4.《花之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诉讼业务培训课件
- 12345热线培训课件
- 危险废弃物管理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3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多彩的超轻泥教学课件
- 新学期,新征程+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赛事租赁用品租赁模式分析报告
- 学校防坠楼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护士长领导力提升与团队管理技巧
- 产前筛查答案及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