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100B 09备案号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 -尿素生产安全技术规范Safety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rea production(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AQ/T -目 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要求35安全技术3 前 言本标准编制依据GB/T 1.1-2009。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天津化工厂、中国计量协会化工计量控制分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臻、陈全德、陈伟、何玉梅、薛梅。I尿素生产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尿素生产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尿素生产的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5226.3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1部分:电压高于1000Va.c.或1500Vd.c.但不超过36kV的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GB 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T 3805 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10058 电梯技术条件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GB/T 15706.2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2部分:技术原则GB/T 17045 电击防护 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GB/T 21714.1 雷电防护 第1部分:总则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 301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21 化学品生产单位 吊装作业安全规范AQ 3022 化学品生产单位 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 3023 化学品生产单位 动土作业安全规程AQ 3024 化学品生产单位 断路作业安全规范AQ 3025 化学品生产单位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 3026 化学品生产单位 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AQ 3027 化学品生产单位 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AQ 3028 化学品生产单位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T 3017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HGJ 2311991化学工业大、中型装置试车工作规范HGJ 232化学工业大、中型装置生产准备工作规范HG/T 31723176 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HG/T 20675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JB/T 10094 工业锅炉 通用技术条件JB/T 10354 工业锅炉 运行规程SH 3097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B Z06 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T 3018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TSG D0001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Q0002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T5001 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TSG ZF001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原始开车 original start-up在尿素生产中,指合成塔在空塔状态下进行的开车。3.2长期停车long-term shut down指尿素生产装置因故需停运较长时间,全部排放合成系统物料,待具备开车条件后进行原始开车的情况。3.3短期停车short-term shut down指尿素生产装置在停车后规定的时间期限内不排放合成系统物料,待开车条件具备后直接投料开车的情况。3.4钝化passivation在氧或氧化介质的作用下,不锈钢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保护膜,使不锈钢和腐蚀介质相互隔离,以提高其耐蚀性能。3.5氨碳比the ratio of ammonia to carbon dioxide指氨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在尿素生产中,通常可细分为合成塔进料氨碳比、合成塔出气氨碳比和合成塔出液氨碳比。3.6水碳比the ratio of water to carbon dioxide指进入合成塔物料中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4 基本要求4.1 尿素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达到的安全卫生基本要求、需控制的生产过程安全卫生影响因素、需实施的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和安全卫生管理措施等应符合GB/T 12801的规定。4.2 尿素生产企业应依据AQ 3013全部要求和AQ/T 3017中涵盖尿素生产的相关要求,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4.3 在生产场所或储存区内,若氨、甲醛、双氧水等危险物质的数量达到GB 18218规定的临界量,尿素生产企业应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4.4 尿素生产企业应至少在氨、甲铵、甲醛、双氧水、二氧化碳、高温、噪声、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区域设置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安全标志的设置和使用应符合GB 2894的规定,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和使用应符合GBZ 158的规定。4.5 尿素生产企业在涉及吊装、动火、动土、断路、高处、设备检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间等作业时,应分别按AQ 30213028的规定执行。4.6 尿素生产企业有关人员应掌握氨、甲铵、尿素、二氧化碳、甲醛、双氧水等化学品的物理性数据、活性数据、热和化学稳定性数据、腐蚀性数据、毒性信息、职业接触限值、急救和消防措施等工艺安全信息内容。5 安全技术5.1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5.1.1 尿素生产企业在进行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等设计过程中,防火要求应符合GB 50160的规定。5.1.2 宜设置二氧化碳脱氢装置。5.2 电气安全技术5.2.1 应采用独立的双回路电源供电,双回路电源应有自动切换设施。5.2.2 电击防护应符合GB/T 17045和GB/T 13869的规定。5.2.3 安全电压的使用应符合GB 3805的规定。5.2.4 静电接地应符合SH 3097和HG/T 20675的规定。5.2.5 雷电防护应符合GB/T 21714.1和 GB 50057的规定。 5.2.6 易燃易爆场所的电力装置,如电机、照明、通讯器材等应符合GB 50058的规定。5.2.7 机械的电气、电子和可编程序电子设备及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电压不超过1000Va.c.或1500Vd.c,额定频率不超过200Hz的技术条件应符合GB 5226.1的规定;b) 电压高于1000Va.c.或高于1500Vd.c.但不超过36kV的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应符合GB 5226.3的规定。5.2.8 变配电所、变配电设备、电缆等电气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 3kV110kV高压电气装置应符合GB 50060的规定; b) 500V及以下低压电气装置应符合GB50054的规定。5.3 仪表安全技术5.3.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管理应符合GB 18871的规定。5.3.2 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应符合SH/T 3018和SHB Z06的规定。5.3.3 至少应设置如下的报警、联锁、急停和放空设施:a) 应设置二氧化碳氧含量的低限报警;b) 具有氨冷凝器的尿素生产装置应在其气相出口设置温度低限报警;c) 应设置仪表气压低限报警;d) 应在可能泄漏氨、甲铵的作业场所设置检测报警仪;e) 应针对蒸汽冷凝液、处理后的工艺冷凝液(或精制水)、地沟废水等分别设置检测报警仪;f) 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低油压报警和跳车联锁;g) 应设置合成系统压力高限报警和应急放空阀;h) 应设置循环系统压力高限报警和应急放空阀;i) 总控操作室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紧急停车设施;j) 应设置成品输送系统(例如刮料机、皮带)的跳车联锁。5.3.4 应在装置重点部位设置视频采集装置,且视频信号应传至总控室显示,至少应包括:a) 二氧化碳压缩机;b) 高压氨泵;c) 高压甲铵泵;d) 皮带输送系统;e) 液氨罐区。5.4 设备安全技术5.4.1 机械安全技术应符合GB/T 15706.2的规定。5.4.2 锅炉的技术条件应符合JB/T 10094的规定;锅炉的运行应符合JB/T 10354的规定。5.4.3 固定式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管理、定期检验、安全附件等应符合TSG R0004的规定。5.4.4 尿素高压设备的制造、检验应符合HG/T 31723176的规定。5.4.5 压力管道的元件、设计、安装、使用、改造、维修、定期检验、安全保护装置等应符合TSG D0001的规定。5.4.6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应符合GB 7231的规定。5.4.7 应在生产现场醒目位置分别标明所有设备和压力管道的编号。5.4.8 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检验、报废、使用与管理等应符合GB 6067的规定,其中,桥式起重机还应符合TSG Q0002的规定。5.4.9 电梯的技术条件应符合GB/T 10058的规定;电梯的使用管理与日常保养应符合TSG T5001的规定。5.4.10 安全阀的安全技术要求、制造许可条件、型式试验、校验与修理等应符合TSG ZF001的规定。5.5 工艺操作安全技术5.5.1 操作维护基本要求5.5.1.1 防堵方面应注意:a) 严格温度的控制,尤其应注意高、中、低压甲铵冷凝器和蒸发系统温度的调节;b) 防止甲铵液组分中二氧化碳浓度超高;c) 定期检查高压冲洗水设备是否正常以及所有冲洗水管道、排放管道是否畅通;d) 保持夹套及伴管的保温正常,其中,融熔尿素溶液管道的夹套应注意控制蒸汽压力0.25MPa0.28 MPa;e) 易结晶堵塞的备用设备和管道应通入适量蒸汽或蒸汽冷凝液来保持畅通;f) 易结晶堵塞的安全阀出口管道应通入适量蒸汽来保持畅通;g) 发现有结晶堵塞迹象时应立即处理,避免恶化。5.5.1.2 防爆方面应注意: a) 二氧化碳中的氢含量应控制在指标范围内;b) 具有二氧化碳脱氢装置的,应确保脱氢装置的正常运行;c) 工艺尾气应采取防爆措施,如通入适量蒸汽或惰性气体;d) 应定期对尾气进行组分分析。5.5.1.3 防污染方面应注意:a) 正常生产时废水贮槽和尿液贮槽液位应控制在低位,以备生产不正常时有足够的容积接受排放的溶液;b) 无论是现场操作人员还是分析取样人员,各种氨氮介质、油、酸、碱等不应就地排放,应设法回收;c) 向含有氨氮介质的设备或管道加入蒸汽、蒸汽冷凝液或其它介质,应确保所加介质的压力大于氨氮介质的压力;d) 发现污染物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扩大;e) 蒸汽冷凝液、解吸(或水解)处理后的工艺冷凝液、地沟废水等无论是检测报警仪数据异常,还是取样分析结果异常,均应先采取措施避免污染扩大,再查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f) 解吸(或水解系统)工况异常时,应立即将处理后的工艺冷凝液转入工艺冷凝液贮槽,再查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g) 应定期校核各检测报警仪。5.5.1.4 防泄漏方面应注意:a) 操作应平稳,避免系统超温、超压;b) 现场操作前应先检查确认所有相关阀门的正确开、关位置后,方可进行操作;c) 应注意对所有动、静密封面(点)和高压设备检漏管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d) 应定期对如下介质取样分析其中的氨含量:1) 重要设备外壳侧或管侧中的蒸汽冷凝液;2) 蒸汽冷凝液贮槽中的冷凝液;3) 循环水。5.5.1.5 防腐蚀方面应注意:a) 二氧化碳中氧含量(或高压系统中加入的双氧水)的控制应符合各尿素生产工艺的规定;b) 应防止超温、超压;c) 应加强高压设备和管道的气相部分、封头、吊耳等薄弱环节的保温;d) 应防止合成系统的氨碳比过低、水碳比过高;e) 蒸汽冷凝液中应适量添加除氧剂(如联胺、亚硫酸钠),并定期分析溶解氧含量;f) 发现腐蚀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若采取措施后未恢复正常,应果断停车处理;g) 应定期进行如下分析:1) 二氧化碳中氧含量的手动分析;2) 合成系统相关液相的镍含量分析;3) 尿素成品中镍含量分析;4) 应对5.5.1.4 d)中各介质进行氯根(Cl-)含量分析;5) 对易发生内漏的设备,还应定期作蒸汽冷凝液中氨含量分析。5.5.1.6 操作维护应注意的其它方面:a) 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交接班记录应全面、真实;b) 应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c)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指标范围内,精心监控、及时调节,减少系统波动;d) 分析人员应准时报出相关分析数据,工艺操作人员应及时查看分析数据,发现异常工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e) 注意加强对所有动、静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主要有如下方面:1) 电机温度、振动、声音、电流、绝缘等;2) 动设备的轴承温度、振动、声音、油位、油温、油质、油号等;3) 润滑油应三级过滤,定期置换,具有旋转式滤油器的还应定期转动手柄,保持油路畅通;4) 备用的动设备应定期倒换运行;5) 应防止离心泵的机械密封和往复泵的柱塞干磨擦,同时应控制润滑介质的压力和温度在指标范围内;6) 备用的设备和管道应保持完好备用状态,备用的动设备应定期盘车,长期备用的碳钢设备,可充入一定压力的氮气;7) 设备支架(座)、管箍(卡)、吊架等;8) 静设备和管道的声音、振动等;9) 应检查所有就地仪表(压力、温度、液位等)的数据与远传显示的数据是否一致;10) 设备和管道交出检修前,应排放、清洗干净,并应将设备和管道内积存的清洗介质全部排放;11) 设备和管道检修后,应全面验证,对于动设备宜投运一段时间,经验证完全正常,才能停下转为备用状态;12) 保温设施是否完好;13) 应防止系统放空管道和安全阀阀后放空管道积存液相介质;14) 必须使用胶管的场所,应避免使用已老化的胶管,并且胶管应牢固连接、勿缠绕,防止腐蚀性或高温物料喷出伤人;15) 不应将棉纱、毛巾等靠近正在运转的动设备;16) 应定期检查所有动设备的安全隔离设施是否完好;17) 离心式二氧化碳压缩机启动后应在制造厂推荐的转速下充分暖机,临界转速范围不应长时间停留;18) 应注意调节二氧化碳压缩机高压段段间温度,防止低于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31);19) 应注意离心式二氧化碳压缩机转速、流量和压力的调节,防止喘振;20) 应注意监控汽轮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振动值、轴位移值等;21) 设计有注汽的汽轮机,若发现蒸汽冷凝液电导升高,应立即切断注汽,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才能重新投用;22) 应定期向蒸发分离器加入适量蒸汽冷凝液冲洗;23) 应定期清理造粒喷头周围的尿素结块,清理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坠措施,还应防止尿素结块垮塌伤人;24) 吊装、拆换喷头前应先确认融熔尿液已完全处于循环状态,吊装、拆换喷头时应防止喷头撞坏或人身伤害;25) 造粒喷头的频率控制应符合要求,防止粘塔、粘刮臂;26) 应定期检查所有输送皮带是否跑偏、起层、开裂,支架、托辊、配重、滚筒等是否正常,下料小车轨道、电缆、下料口等是否正常,定期清扫成品输送系统各电机、齿轮箱上的尿素粉尘。5.5.2 异常工况处理5.5.2.1 操作规程中应包含常见异常工况的现象、判断方法和处理措施等内容。5.5.2.2 应根据生产中曾经或可能出现的其它异常工况,编制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作为对操作规程的补充。5.5.2.3 异常工况发生后,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处理,防止系统超温、超压、堵塞,防止污染环境,防止危及装置安全和人身安全。5.5.2.4 若异常工况原因无法查明,或经处理后异常工况未排除,应立即向相关负责单位和领导报告,并设法减缓异常工况的恶化,情况危急时应先实施紧急停车再报告。5.5.2.5 相关负责单位和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并妥善处理。5.5.2.6 异常工况处理结束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并编制(或修订)相关的异常工况处理方案。5.5.3 试车5.5.3.1 新建或改扩建的尿素装置,应按照HGJ 232进行生产准备,并按HGJ 231的要求进行试车。5.5.3.2 现有尿素装置大修或中修后,对设备和管道系统、电气系统、仪表系统等进行的各种检验和试车应按照HGJ 2311991第5章的要求进行。5.5.4 开车5.5.4.1 开车准备5.5.4.1.1 公用工程系统应具备以下条件:a) 仪表空气、工厂空气、氮气、氧气等供给正常;b) 循环水系统预膜处理合格,循环水供给正常;c) 脱盐水供给系统、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正常;d) 蒸汽系统已引至界区,供给正常。5.5.4.1.2 电力和电气系统应满足以下条件:a) 电力供给应正常;b) 电气设备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随时可根据工艺需要投用。5.5.4.1.3 仪表系统应满足以下条件:a) 检查确认所有测量、传送、调节、指示、报警、联锁、分析仪表完好并全部投用;b) 检查确认所有调节阀与总控室输出信号的对应关系合格,调节阀应全行程动作灵活;c) 部分仪表所需的氮气、蒸汽冷凝液等供给正常。5.5.4.1.4 原辅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a) 氨已具备,且品质达工艺要求:1) 质量百分比浓度99.8%;2) 油含量15mg/kg;b) 二氧化碳已具备,且品质达工艺要求:1) 纯度98.5%(干基体积);2) 硫化物15mg/m3(以总硫计)3) 氢1%(干基体积)c) 需要使用甲醛、双氧水的尿素生产企业,应确保甲醛、双氧水储量充足,且品质达工艺要求。5.5.4.1.5 引入液氨应注意:a) 从液氨贮罐或界区外氨管道引入液氨前,应将界区内液氨系统所有管道及设备内的积水彻底排除干净,可通入氮气进一步干燥液氨管道和设备;b) 具有中压分解吸收系统且开车前需向中压系统引氨的尿素生产装置,引氨前,应先充氮置换中压系统相关设备,使系统氧含量和氮气压力达标;c) 引氨过程应缓慢,防止水击或汽击;d) 应防止引氨时液氨直接进入合成系统;e) 引入液氨后,应注意避免液氨处于完全密封的空间,防止受热升压后爆炸。5.5.4.1.6 蒸汽系统的建立应注意:a) 各压力等级饱和蒸汽的汽包应先充液达标,再从界区引入过热蒸汽;b) 所有蒸汽管道暖管过程应缓慢,并应充分排水,防止水击;c) 在向各压力等级饱和蒸汽的汽包引入过热蒸汽初期,应严格控制过热蒸汽加入量,防止水击;d) 应注意防止各饱和蒸汽汽包空液位;e) 应控制蒸汽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符合开车准备阶段的要求。5.5.4.1.7 其它方面的准备包括:a) 所有使用循环水的换热设备,其循环水侧应充分排气;b) 调温水系统应充满液,保持循环,控制温度达工艺要求;c) 检查确认所有切断阀和调节阀处于工艺要求的正确开、关位置;d) 检查确认防毒面具、通讯器材、应急照明、消防设施、环保设施等完好;e) 检查确认动设备所有润滑点的油号、油位、油质正常;f) 运转设备运转前对润滑油初始温度有要求的,应调节温度到正常范围。5.5.4.2 原始开车5.5.4.2.1 合成系统升温钝化 5.5.4.2.1.1 合成系统的设备和管道除极少数尿素生产装置全部采用特殊材料制造不需钝化外,绝大多数尿素生产装置在每次原始开车投料前均应作钝化处理。5.5.4.2.1.2 钝化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应符合以下要求:a) 升温过程中应控制升温速度,不应超过设备制造厂推荐的数值;b) 根据尿素装置高压设备的结构和材质特点,合成系统预热温度应达到各工艺规定的数值;c) 钝化过程中空气加入量应符合各工艺规定的数值;d) 应确保所有高压设备和管道内部均保持湿润状态;e) 应确保合成系统在钝化过程中存在的死角同样得到钝化;f) 应防止钝化蒸汽非预期性的走短路;g) 钝化时间应满足各工艺的规定,起始时间应从合成系统预热温度达标时算起;h) 合成系统各高压设备若在检修中曾经拆装过封头,则当合成系统预热达标后,应热紧封头螺栓,提高设备封头的密封性能;i) 为增强钝化效果,配置有双氧水系统的尿素生产装置可向合成系统加入适量的双氧水;j) 应根据各尿素生产工艺的特点,并利用钝化过程检查确认易堵塞的设备或管道是否畅通。5.5.4.2.1.3 二氧化碳空气钝化法还应满足如下条件:a) 应注意控制循环系统氨水浓度5%,防止结晶堵塞;b) 应控制升压速度3.0MPa/h。5.5.4.2.2 合成系统升压 在采用蒸汽空气钝化法钝化合格后,投料前应根据各工艺的不同分别采用二氧化碳或氨进行合成系统的升压,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 升压速度应符合各工艺的要求; b) 升压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二氧化碳或氨的温度和流量,避免合成系统温度的骤升或骤降,确保合成系统温度在正常范围内;c) 合成系统升压的同时,应防止引起循环系统超压;d) 应防止物料走短路;e) 若采用二氧化碳为升压介质,应注意控制循环系统氨水浓度5%,防止结晶堵塞;f) 在合成系统氨升压前,循环系统应充氮、引氨、充液合格。5.5.4.2.3 投料5.5.4.2.3.1 投料前应具备以下主要条件:a) 再次确认所有调节阀和切断阀正确的开、关位置;b) 合成系统的设备和管道钝化已合格;c) 合成系统温度、压力已达各尿素生产工艺投料指标;d) 装置的二氧化碳负荷已达到各尿素生产工艺设计的最低投料负荷;e) 氨、二氧化碳已达5.5.4.1.4所述的要求;f) 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氧含量和氢含量达标;g) 投料前应征得调度部门的同意,原料、公用工程、电力等应保证正常供应;h) 循环系统压力、温度、物料循环、浓度控制等应正常,解吸(或水解)系统已运行正常;i) 二氧化碳系统、液氨系统等前端工段以及蒸发系统、造粒系统、输送系统等后续工段都已具备投用条件。5.5.4.2.3.2 应按各尿素生产工艺规定的投料顺序向合成系统分别送入二氧化碳、氨和甲铵。5.5.4.2.3.3 投料时,应控制好二氧化碳和液氨的流量,还应将液氨温度调节到正常范围内,避免引起较大波动。5.5.4.2.3.4 合成系统应严格按各尿素生产工艺的要求控制相应的氨碳比和水碳比。5.5.4.2.3.5 若投料前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升压介质,则投料后应打开合成塔气相放空阀30分钟左右排放多余的二氧化碳。5.5.4.2.3.6 若投料前采用氨作为升压介质,则投料后应打开高压系统压力调节阀将不冷凝气体排至后系统。5.5.4.2.3.7 投料后,应及时对系统工况作全面调整,确保温度、压力、液位等均在指标范围内。5.5.4.2.3.8 现场操作人员应作全面检查,并随时与总控室人员保持联系,配合调节工艺参数。5.5.4.2.4 出料前的准备5.5.4.2.4.1 合成系统出料前30分钟左右,应预热循环系统分解加热器,并控制循环系统各液位、温度、压力、流量等正常。5.5.4.2.4.2 蒸发系统应建立水循环,并预热蒸发加热器,宜再进行一次抽真空试验,试验合格后蒸发系统应按各尿素生产工艺的规定保持一定的真空度,具有多段蒸发的装置,还应注意控制好各段的压力差。5.5.4.2.4.3 对于具有汽提塔的尿素生产装置,出料前还应作如下准备:a) 应排放汽提塔内的积液至正常液位,且应防止引起循环系统超压;b) 应在出料前10分钟左右开始缓慢提高汽提塔壳侧的蒸汽流量和压力。5.5.4.2.5 出料5.5.4.2.5.1 合成系统有如下调节要点:a) 应稳定合成系统压力在指标范围内;b) 应调节合成系统气相调节阀至负荷对应的阀位;c) 应根据各尿素生产工艺的要求及时调节水碳比;d) 应及时分析合成塔出口气、液相组成,并根据分析数据作相应调节;e) 对于具有汽提塔的尿素生产装置,应注意:1) 合成反应液进、出汽提塔的调节阀应控制合适的开度,及时调节壳侧蒸汽压力,确保汽提塔工作正常; 2) 汽提塔工作正常后,应立即调节合成塔进料氨碳比;3) 合成塔的液位应控制好,防止满液或空塔,其中,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生产装置若发生合成塔严重空塔,二氧化碳走短路,将导致合成系统压力突升,特别应注意防范;4) 汽提塔的液位应控制好,防止满液或空塔,汽提塔空塔将导致循环系统压力突升,特别应注意防范;5) 若合成塔和汽提塔均处于严重满液状态,应适当降低负荷,关小合成液进汽提塔调节阀,开大汽提塔出液阀,使汽提塔液位尽快恢复正常,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循环系统的同步调节,防止超压和结晶。5.5.4.2.5.2 循环系统有如下调节要点:a) 立即调节分解加热器壳侧蒸汽量,控制物料的温度在正常范围;b) 吸收系统的温度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特别应注意各冷却器的调节幅度,防止结晶堵塞和超压,若发现有结晶迹象,应立即处理,避免恶化;c) 循环系统压力应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必要时应打开应急放空阀,避免超压;d) 循环系统各液位应调节正常。 5.5.4.2.5.3 蒸汽系统有如下调节要点:a) 应防止汽包满液或空液;b) 应注意对蒸汽压力的调节;c) 有汽轮机的尿素生产装置,还应注意控制汽轮机各压力等级蒸汽的稳定。5.5.4.2.6 尿素溶液后处理系统开车 尿素溶液加工成固体尿素的生产工艺种类较多,但以两段真空蒸发+塔式造粒工艺为主,该工艺有如下调节要点:a) 蒸发系统原始开车时初始进料量宜控制为设计负荷的 30%50%,进料尿液浓度宜大于66 % (质量百分比),当进料尿液浓度低时,可将蒸发系统控制在较高压力和较低温度下进行循环增浓;b) 提高真空度前,应先提高尿液温度,分别将一、二段蒸发温度提高至135140和145150;c) 蒸发系统温度和真空度应均达标后,融熔尿液才能由循环状态转为造粒状态;d) 造粒前,造粒喷头应先充分预热,若为旋转式喷头或振动式喷头应启动电机并控制频率符合要求,人员应远离造粒喷头;e) 造粒后,尿液循环管道应立即加水冲洗,而后应通入适量蒸汽或冷凝液保持该管道畅通;f) 造粒正常后,应调节蒸发系统温度至正常范围,其中,二段蒸发温度应大于132.7,并逐步提高蒸发系统负荷与合成系统负荷对应;g) 可添加适量甲醛,以尿素成品已达优级品指标后再添加为宜。5.5.4.2.7 系统加负荷5.5.4.2.7.1 应控制氨碳比和水碳比符合要求。5.5.4.2.7.2 调节阀阀位应与生产负荷对应。5.5.4.2.7.3 合成系统蒸汽压力应与生产负荷对应。5.5.4.2.7.4 解吸(或水解)系统的负荷应与生产负荷对应。5.5.4.3 短期停车后开车5.5.4.3.1 短期停车后开车前,应检查确认尿素生产装置易堵塞的设备和管道全部畅通。5.5.4.3.2 投料顺序应符合各尿素生产工艺的要求。5.5.4.3.3 投料时的氨碳比应与原始开车投料的氨碳比相同。5.5.4.3.4 从投料到出料的时间间隔较短,投料前应按5.5.4.2.4作好出料准备。5.5.4.4 开车阶段其它注意事项5.5.4.4.1 解吸(或水解)系统运行完全正常前,处理后的废水(或精制水)不应排入地沟。5.5.4.4.2 若发现成品尿素颜色发红,并确认系镍含量偏高引起,应适当提高二氧化碳中的氧含量或增加双氧水加入量,经4h处理后仍异常,则应停车、排放,并重新按5.5.4.2.1执行。5.5.4.4.3 出料后应及时分析合成系统相关物料的镍含量,若高于正常指标,应适当提高二氧化碳中的氧含量或增加双氧水加入量,若经48h处理后镍含量仍异常,则应停车、排放,并重新按5.5.4.2.1执行。5.5.5 停车5.5.5.1 正常停车5.5.5.1.1 正常停车前,应主要作如下的准备:a) 根据尿素生产工艺的不同,部分装置要求在正常停车前逐渐减负荷到最低设计负荷,减负荷期间应全面调节,保持系统工况稳定;b) 若正常停车后合成系统需封塔,应在停车前将二氧化碳中的氧含量提至各尿素生产工艺规定的高限;c) 应检查确认合成系统排放管道畅通;d) 应将成品卸料小车移出正品堆料区;e) 应将经解吸(或水解)系统处理后的废水(或精制水)转入废水贮槽。5.5.5.1.2 合成及循环系统停车主要应注意: a) 应按各尿素生产工艺规定的先后顺序停送氨、二氧化碳和甲铵;b) 合成系统的蒸汽、调温水应作相应调节,满足工艺要求;c) 停送氨时应避免氨系统超压;d) 停送物料过程中应密切配合,及时关闭相关切断阀,防止合成反应液因相关止逆阀失灵而倒回;e) 应控制合成系统压力和温度不致下降过快;f) 合成系统易堵塞的设备应立即排放;g) 合成系统易堵塞的管道应立即冲洗;h) 应防止合成系统气相在高压洗涤器内过度冷凝;i) 应控制蒸汽系统满足工艺要求;j) 应防止合成系统气相无流通;k) 应防止循环系统温度过低而结晶。5.5.5.1.3 若合成系统封塔,主要应注意:a) 合成系统封塔的时间限值应符合各尿素生产工艺的规定;b) 合成系统易堵塞的管道应定期冲洗,防止堵塞;c) 循环系统吸收塔应适量加水,防止浓度过高。5.5.5.1.4 合成系统的排放、清洗、置换主要应注意:a) 排放前应维持闪蒸槽(或真空浓缩分离器)正常真空值;b) 排放前应预热循环系统分解加热器,并控制循环系统各液位、温度、压力、流量等正常;c) 打开相关排放阀的先后顺序,应符合各尿素生产工艺的规定;d) 合成系统排放过程中,循环系统应加水稀释;e) 应注意调节循环系统的温度,防结晶;f) 应控制合成系统排放速度不致过快,防止循环系统超压;g) 对于有汽提塔的尿素生产装置,汽提塔的进液管排放阀应在合成塔排放完毕后再打开;h) 应注意死角的排放、清洗和检查;i) 各个冲洗点应单独冲洗,防止冲洗水量不足影响冲洗效果;j) 应在合成系统完全泄压后再通入蒸汽进行置换,置换结束后应注意各设备和大气上、下连通,防止形成负压。 5.5.5.1.5 循环系统排放、清洗、置换主要应注意:a) 具有中压分解吸收系统的尿素生产装置,中压系统卸压时应注意防止氨闪蒸形成的低温对设备的影响。b) 应减少所产生的废水总量,主要有如下措施:1) 合成系统排放结束后,循环系统应首先彻底排放各设备和管道内的甲铵;2) 再加适量水冲洗相关设备和管道;3) 宜根据各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启动相关循环泵以提高清洗效果;4) 再次彻底排放;5) 通入蒸汽进行置换,应使蒸汽流通到循环系统所有设备和管道,并注意蒸汽冷凝液的排放。c) 应注意死角的排放、清洗和检查;d) 置换完成后应注意各设备和大气上、下连通,防止形成负压。5.5.5.1.6 具有水解系统的尿素生产装置,排放、清洗、置换主要应注意:a) 应按照5.5.5.1.5 a)的原则进行操作,减少所生产的废水总量;b) 应注意死角的排放、清洗和检查;c) 置换完成后应注意各设备和大气上、下连通,防止形成负压;d) 特别应加强对水解系统至循环系统的碳铵液管道进行冲洗和检查,防止堵塞。5.5.5.1.7 蒸发系统停车主要注意:a) 对两段蒸发系统,破真空时应维持好一、二段蒸发压差,避免熔融尿素泵抽空;b) 应破真空后再降蒸发器温度,防止蒸发系统结晶堵塞; c) 蒸发系统加水清洗过程中,蒸发加热器应停止加热。 5.5.5.1.8 停车和停车后还应注意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健身教练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师考试模拟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精密温控节能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脚踏自行车及其零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智能计量终端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电容器用钽粉合作协议书
- 抛物线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建筑材料及制品专用生产机械合作协议书
- 抗菌药物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 日间化疗相关管理制度
- 骨折的急救处理与操作
- 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完整版
- 2025年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的多机器人协作与任务分配优化策略的实践探索可行性研究报告
- 派驻国外员工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车身控制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T/CAPE 11005-2023光伏电站光伏组件清洗技术规范
- FOCUS-PDCA原理及流程课件
- 涉税服务保密协议书
- 苏州大学介绍
-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