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一中08高三历史练习(十八).doc_第1页
遂溪一中08高三历史练习(十八).doc_第2页
遂溪一中08高三历史练习(十八).doc_第3页
遂溪一中08高三历史练习(十八).doc_第4页
遂溪一中08高三历史练习(十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天家教网 伴您快乐成长高三历史练习(十八)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中国出现两大基本的发展趋势:一是国家由分裂逐渐到统一的过渡;二是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基础和政权性质的变化,引发了思想界的大碰撞,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A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B用何种思想控制人们的头脑C法律和仁义的优劣利弊 D尚贤与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以上四则材料表达的思想分别属于 A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儒家、道家、法家、法家 D儒家、墨家、道家、法家3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最重要原因是 A七国并立的竞争需要 B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C文化教育的发展 D思想家的纷纷出现上述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B诸侯割据使各国文化都得到发展C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5对当时的影响最大的主张及原因是 A儒家;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道家;诸侯争霸破坏社会生产力,需要无为而治C墨家;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手工业者队伍壮大D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6诸子百家中后来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宣布从2006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7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提出“仁”、“礼”的观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仁” B“有教无类” C“为政以德” D“克己复礼”8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9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 A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B协调社会人际关系C选拔治国良才 D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10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和孔子同时期出现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美德即知识”此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安提丰 D亚里士多德11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包容,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B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 D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12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访问中国,他在中国华北地区的某地参观时,被中国的古老文化所感染,他静静地坐了下来,闭目聆听,此情景被中国的一位记者拍摄下来,并命名为倾听三千年的回声,请你猜测一下,当时密特朗最有可能是参观 A长城 B山东曲阜孔庙 C故宫 D黄河阅读下列的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孔府 孔庙 孔林13“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有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 AB CD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非儒即墨”的现象,墨家学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举贤能深得士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15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墨家学说“兼爱”主张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的最主要原因是 A超越当时社会实际,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B不利于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C有利于抵制统治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16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思想能够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法家主张适时改革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C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现实需要D和秦始皇个人的看法一致,故得到肯定17儒家学说到西汉时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最根本原因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B儒学经过改造,增加了提出“君权神授”C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秦始皇失败的教训18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儒家孔子的“仁” B儒家荀子的“王道”C墨家的“尚贤” D道家老子的“无为”19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贤人治国 D以礼治国 20儒家思想对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AB C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单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21以上二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是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君主专制中国集权渐趋于阻碍中国历史的发展AB CD22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使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 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D“三纲五常”的提出2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D C D 24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封建制度日趋完善 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日渐成熟2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关的社会背景是 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加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摘自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27以下对董仲舒的思想实质的归纳最全面的是 A“君权神授”,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B“大一统”思想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28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2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30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的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31关于汉代统治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一开始就以新儒学为统治思想B黄老之学自始至终为西汉的统治思想C 汉代统治思想及变化是由政治经济现状决定的D黄老之学形成于西汉时期32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33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 D孔子的思想34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老子 B孔子 C汉武帝 D董仲舒35对“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 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用“天”的威望来限制封建君主,对封建君主的统治进行某些制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清明 这种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封建迷信思想内容 AB CD36以上图片是“三教合一”的产物,图中的三尊佛像应该是 A释加牟尼、孔子、孟子B释加牟尼、孔子、老子C孔子、老子、孟子 D耶稣、孔子、老子37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主要社会原因是 A儒学内容陈旧 B寺院经济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落后 D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 38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隋唐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A放弃儒家思想 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C创造一种儒家新思想 D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39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 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 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时期,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A B C D40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阅读下列四幅图片 图一程颢 图二程颐 图三 朱熹 图四 王阳明41对于上图四人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其思想体系都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B都主张理发自本心,不用学习就能体会C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都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42理学兴起的时代是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明清时期43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4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45关于陆王心学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 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C 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46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制私欲,最能说明的是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修养C儒学的发展已经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孔子的仁学发展到了极端“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子语类47对于材料中朱熹的“理”和“气”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理是第一性的,气属第二性 两者又同时存在、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割 A B C D48你认为朱熹的哲学观属于何种世界观?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49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备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你认为他的“理”应该是指什么? A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B社会道德和人的品行C封建伦理道德的封建等级制度D做人必须坚持的原则50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核心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际关系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第(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摘自传习录51以上材料所述的思想应该属于谁的思想?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52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方式相类似的是 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之学53上述材料阐述的的思想核心是 A良知即是天理 B人天生具有良知C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D良知与生俱来,不需要外求阅读李贽的以下几则材料:“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单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54从李贽对其著作焚书、藏书的起名来看,我们可判断他的著作 A对封建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批判 B对封建君主制度进行深刻的揭露C对孔子的权威进行否定为世俗所不容 D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55明末思想家李贽主张中不包括下列哪一思想 A反对孔孟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B提出“三纲五常”的传统道德标准不能抛弃C主张男女平等 D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56明后期,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对儒学和道学家进行抨击。下列言论中,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揭露道学家虚伪的是 A万世之至论 B被服儒雅,行若狗彘C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D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57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主要是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否定孔子的权威 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 主张个性自由 A B C D58下列著作中属于李贽的是 焚书 藏书 明儒学案 明夷待访录 A B C D阅读下列黄宗羲的几则材料材料一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不仅如此,君主还残害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因而成为“天下之大害”。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以上材料均摘自明夷待访录5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主要表达了作者要求 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建立君主立宪制D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6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其进步性主要在于 A吸收西方民主思想 B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C动摇封建正统思想 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色彩61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抨击封建主义 B抨击中央政府C抨击君主无能 D抨击君主专制62明清思想家最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主张,而反映了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6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B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C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D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6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是 商品经济发展 封建制度衰落 西学东渐影响 抗清斗争实践 A B. C D.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65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商品经济的发展 启蒙思想的产生 A D. C D. 66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理论基础,堪称我国古代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和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家分别是A黄宗羲、顾炎武 B李贽、王夫之C李贽、黄宗羲 D黄宗羲、王夫之67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以“民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68黄宗羲写有原君,韩非子写有恃君,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 A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B受外来思想影响程度不同C所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个人文化知识素养高低不同炎武之学,大抵主於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69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 B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C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上是对立的D顾炎武具有民主的思想7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中,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亡考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 王夫之之子大行府君行状71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进D行科学试验的仪器二非选择题12004年12月,中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和谐思想表现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提倡以德治国,避免社会冲突,提倡宽厚处世,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此说的三位著名思想家及其观点参考答案: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2下面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摘录的几段: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读通鉴论宋书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请回答:上述资料各是叙述哪一位思想家的?并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第一段资料是叙述黄宗羲的,主要反映了他批判君主专制及社会弊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观点。 第二段资料是叙述顾炎武的,主要介绍了他力倡经世致用之风气和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关注。 第三段资料是叙述李贽的,李贽自称“异端”,是就当时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和礼教而言的。他向孔子及旧的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