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了解寓言的特点;能够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2.过程和方法: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正确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鼓励学生要有远大的抱负,能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本文深刻寓意。2.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全班齐唱歌曲:愚公移山)一、导语设计刚才同学们唱的这首歌曲,取材于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歌曲铿锵有力,告诉人们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哪位同学课前搜集到了有关寓言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明确: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非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散文中有不少此类作品,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听范读,正字音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和自己课前预习相对照,用笔标注生字字音。2.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写出本字。 (1)河曲智叟亡以应。_通_(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通_(3)甚矣,汝之不惠。_通_(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通_3.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万仞( ) 汝( ) 魁父( ) 荷担( ) 箕畚( )(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穷匮( ) 曾不若( ) 三、读课文,释词义1.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语调、语感,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扫除词语障碍,个别词语学生分组互相交流,仍有不能够解决的提请老师回答。3.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应掌握的重点词语和一词多义现象:(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4)始一反焉(语气助词)(5)河阳之北(黄河北岸。河,黄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6)汝心之固(顽固)(7)方七百里(指面积)(8)曾不若孀妻弱子(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竟然、尚且)四、译大意,诵文章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划出不理解的句子。2.学生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提请到小组,合作探究后个别弄不懂的句子,可以提请教师回答。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意思:(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甚矣,汝之不惠!五、析形象,悟主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1.愚公“愚”吗?智叟“智”吗?教师提示:可以从愚公移山的原因、为什么坚信一定能把大山移走等方面入手,愚公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而智叟对移山是“笑而止之”,在他看来,自然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两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谁聪明谁愚蠢,愚公、智叟二人命名的深长意味蕴含其中。2.你怎么理解文章的神话结尾?教师提示: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3.课堂小辩论:有人认为,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绕山开路或者搬家不就行了吗?你支持这种观点吗?六、共质疑、互检测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对学习本文后存在的疑问可以提出来,学生们能自行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引导着解决。2.学生们自己出题,互相测验,包括重点字音、词义、句义。七、作业1.将课堂辩论写成一段话,鼓励有创意的表达。2.预习诗经两首。【资料宝藏】1.拓展阅读资料一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精神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国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故事,他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胜利。2.拓展阅读资料二愚公移山读后感(网络文章)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著名演讲愚公移山60周年。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60年转瞬即逝。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 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说,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后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工作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有人去“挖”。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当代“愚公”:他们也知道大城市里经济待遇高,生活条件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基层,奔向西部,奔向艰苦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搬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却改变不了艰苦地区的落后面貌。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领导,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工具问题、伤病问题、有人说闲话的问题、做了惊天动地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奖励的问题等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