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doc_第1页
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doc_第2页
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doc_第3页
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doc_第4页
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第31卷第1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10年3月JournalofHuaibeiCoalIndustry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Vo1.3lNo.1Mar.201O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叶东海,徐军,荆翠香(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全民健身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城市和城镇之间大众健身开展出现明显的差距,城镇在实施全民健身过程中究竟出现哪些问题?为此,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对淮北城镇居民健身开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淮北城镇居民出现健身意识薄弱,体育消费低等问题,根据这些情况就淮北城镇全民健身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关键词:淮北市;城镇: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77(2010)0100780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身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我国的全民体育事业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在2003年政府报告中再次提出:在今后的几年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与医疗体系.这足以看出政府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心及全民健身重要的战略意义.广泛的人民群众自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以来,对于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各地也纷纷出现不同形式的健身热.而作为全民健身的主体,特别是城镇居民对于健身意识的认识相对城市还不够深入.本研究采用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淮北市城镇居民健身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了解淮北市城镇居民健身开展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城镇居民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建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淮北市区及濉溪县城镇居民全民健身情况.调查对象选取18岁以上居民,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居民450名.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从1994年至今全国以及安徽全民健身的文件,工作法规,相关研究论文21篇.1.2.2问卷调查法依据问卷设计的要求根据设计需要设计问卷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问卷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对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采用不记名的分层发放,共发放450份,回收442份回收率为98.2%,剔出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436份问卷有效率96.9%.1.2.3数理统计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淮北城镇居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发现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有103人,可以得到淮北体育人口约为23.6%,城收稿日期:20090216作者简介:叶东海(1979一),男,山东潍坊人,iJ=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第1期叶东海等:淮北市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研究79镇居民体育锻炼时问较少,体育人口中3145岁这个年龄段中参与锻炼的人数较少,这与该年龄段人群工作压力大,家庭责任多有关,而这样的生活习惯将会对这一人群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参与锻炼比例最大的人群是4660岁,这个阶段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空余时间也较多.调查显示锻炼次数最多的年龄段为4060岁,4060岁竟达到82.5%,其中60岁以上人群每周锻炼超过3次的占59.3%,l830岁占42.1%,3145岁占31.9%.每次锻炼超过30rain以上1830岁年龄段占49.6%,3145岁年龄段只有23.2%.运动量保持在中等或以上l830岁最高,最低的还是3145岁人群.2.2淮北城镇居民全民健身意识2.2.1调查中反映出淮北城镇居民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了解不够,这不仅与群众的关注程度不足,更重要是与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性回答是一致肯定的,广大的人民群众认为体育锻炼对于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全民健身也是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2.2.2调查发现城镇居民体育价值取向与被调查者从事的工作,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女性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高于男性,退休职工和青少年学生认识程度较高,认为无价值的多出现在少数从事大体力劳动的人群.调查居民对于健身活动的要求和愿望,24.2%的人认为应当增加体育场所,20.8%的人要求加大对全民健身宣传,需要专业体育人员指导健身的占13.1%;希望完善目前的体育法规政策的占10.9%;认为应开放体育场馆的占10.3%;另外有9.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或说不清.政府相关部门在实现全民健身机制转变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影响大众健身问题的解决.所以,除了机制的转变,也应当注意大部分群众的实际情况.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认识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问题,切实地将体育扶贫发展起来,积极引导群众从事健身运动,减少疾病的发生,减轻国家医疗负担.2.3淮北城镇居民参加健身时间及环境的选择大部分居民依据个人作息和工作时间安排锻炼,从时间上来看,城镇居民健身活动的主要时间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分别占到40.2%和37.7%;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公园,小区体育设施,家里,附近学校和单位,路边;冬季锻炼的人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季和春季.和朋友一起锻炼的占30.1%,独自锻炼的23.8%,夫妻一起锻炼的占18.3%,和同事一起锻炼的占16.7%,与邻居一起锻炼的占11.1%.调查表明,大部分群众能够自觉参加健身活动,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不少人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人们已经充分接受体育锻炼对人身心健康积极的影响.并且健身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生活习惯,也成为调节夫妻感情,增进人们了解,促进友情的催化剂,正是由于健身活动的这些功能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2.4淮北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调查显示城镇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项目依次分别是:运动鞋服,运动杂志报刊及体育网站,体育场所消费,买运动器材,观看比赛,体育保健.体育消费金额101200元占39.4%,50100元占35.6%,301400元占10.1%,401500元占8.3%,5011o0o元占4.7%,1000元以上占1.9%.体育消费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提高近些年也在不断的增加,体育消费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通过引进比赛,加大体育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建立体育保健咨询机构,这是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商家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成功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体育器材情况调查,家里有15件的占56.7%,510件的占15.5%,10件以上的占2.1%,没有体育器材的占25.7%.多数居民家中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械,其中大部分为到体育场所使用的体育器械,因为家中空问有限,多数居民家中没有大型健身器械,但是随着大众体育开展深入大部分居民计划增加家中体育器械的数量.到体育场所消费每次能够承担l一5元的占40.9%,610元的占33.6%,1115元的占20.9%,15元以上的占4.6%.10元以内占74.5%说明大部分的群众每次健身消费一般不会超过10元,对于经营者来说在控制经营成本的同时控制好收费价格将会吸引更多老百姓进行体育消费.2.5淮北城镇居民体育项目选择及不利因素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居民最喜欢的项目依次为:散步,登山,篮球,羽毛球,健身操,交谊舞,武术,乒乓球,跑步,其它项目,排球,门球,游泳,网球,高尔夫球.这些排在前几名的项目,都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众,另外最近几年新兴的健身操,交谊舞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类运动对场所要求不高,而还有很多项目因为场地,器材,技术,经济影响,对老百姓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但是随着经济和体育意识的发展这些项目也会慢80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10年慢地深入到广大群众去.对于影响体育锻炼因素调查中排在前三的因素是:没有时间占32.3%,没有场地占21.3%,工作太忙占9.5%,这反映出影响大部分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除此因素之外,依次排列为:家务繁忙,没人组织,没有人指导,没有锻炼器材,没有同伴,经济条件不允许.因此,合理的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各种手段调动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发展适合大众参与的体育项目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结论与建议淮北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体育人口比例老年人居多中年人较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还不高,这需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改善社会的整体生活环境,增加专业人员进行大众体育指导,逐渐的增加群众健身意识,从而扩大体育人口的数量.特别是中青年人比例最少,使他们懂得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并能够合理利用时间进行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淮北市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地点多选择在小区,公园,路边,家中.冬季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相对时间较多,大部分人选择在清晨和傍晚参与体育锻炼.群众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排在前四名的是:散步,登山,篮球,羽毛球,这些传统的项目群众基础好,设施也比较普及,而新兴的健美操和交谊舞等也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有关部门应加快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建设,使体育指导员能够深入城镇充分调动,引导群众健身,发现更多适合城镇居民健身的方法,营造和谐的城镇居民健身氛围.对于在群众健身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体育指导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淮北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比较低,这与安徽整体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城镇居民家庭体育器材拥有量较少,到体育场所消费的能力也较低.目前,要改善这个现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包括学校,厂矿企业等)对群众开放,收取费用要根据当地情况结合场馆损耗适当收取.逐步建立安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健身信息化系统,使大众体育向科学化,合理化前进.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出台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统筹安排,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群众体育的经费投入,建立更多的体育场所和设施,最终推动安徽大众体育的发展.参考文献:【1】熊斗银.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1998,18(2):35【2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8,19(1):47.【3】李相如等.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2):2833.【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42148.【5】王凯珍.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J_北京体育大学,2004,27(1):46.CarriedoutInvestigationandStudyontheSituationofCityandTownResidentsBodybuildinginCountyHuaibeiCityYEDonghaj,XUJun.JINGCuixiang(SchoolofPicalEducation,HuaibeiCoalIndustryTeachersCollege,235000,Huaibei,Anhui,China)Abstract:Sincecarryingoutoutlineofthenationwidebodybuildingplan,thepeopleSbuildingbodyofourcountryhasgotgratifyingachievement,butobviousgaphasturnedupbetweencitiesandtownsbecauseofthedifferencesofregionaleconomicsandculturedevelopment.Forthispurpose,thisarticlehascarriedout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